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姓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26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姓氏
分类号:
C924.255.2
页数:
7
页码:
854-86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杨庄社区居委会一带先民姓氏奇少,有史记载杨姓、张姓最早。随着社会变迁和境外人丁的涌入,该地区姓氏逐年增多。至2004年,杨庄社区居委会姓氏多达138个。
关键词:
人口调查
姓氏
杨庄村
内容
杨庄社区居委会一带先民姓氏奇少,有史记载杨姓、张姓最早。随着社会变迁和境外人丁的涌入,该地区姓氏逐年增多。至2004年,杨庄社区居委会(不含第二社区居委会)姓氏多达138个。部分姓氏如下:
董 安 艾 白 毕 边 薄 蔡 曹 柴 常 陈 成 程 仇 褚 崔 戴 党 刁 丁 东 窦 杜 段 范 方 房 封 冯 付 盖 高 葛 耿 龚 巩 顾 关 管 郭 国 韩 何 侯 胡 画 怀 黄 霍 贾 姜 焦 金 景 阚 康 孔 黎 李 梁 林 刘 娄 卢 芦 鲁 路 吕 马 毛 梅 孟 米 苗 牟 穆 甘 靳 庞 彭 亓 乔 秦 曲 任 商 尚 邵 申 沈 时 史 舒 宋 苏 宿 孙 谭 唐 陶 田 万 汪 王 魏 温 吴 武 肖 谢 辛 信 邢 荆 徐 许 薛 闫 颜 杨 叶 殷 尹 于 余 袁 岳 翟 张 赵 郑 支 钟 周 米 庄 左
附
中华万姓趣谈
中国姓氏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研究姓氏的学者和姓氏学家陆续不断,姓氏问题与编修地方志工作关系十分密切。当今,全国各地编修地方志时也都涉及到姓氏问题,除少数专业志书外,几乎所有的地方志都设有关于姓氏的章节。姓氏问题和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方志学等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姓氏,是姓与氏的合称。古代姓与氏不同,姓是家庭系统的称号,起源于原始母系社会,从母姓,故“姓”字从“女”从“生”,如姒、姬、姜、赢是也。氏是贵族系统的标志,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产生于父系社会,用以别贵贱,分男女。贵者称氏,贱者有姓无氏;在贵族中,男子称氏,女子称姓;对已婚女子称呼是在其父姓后或者在其夫姓与父姓后加氏,如赵钱氏、张王氏。《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通鉴·外纪·注》:“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说明姓与氏是不同的。《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地望明贵贱。”地望,即郡望,如李姓为陇西,张姓为清河,周姓为汝南,王姓为太原。秦汉以后姓氏不别,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
中国姓氏起源久远,最早的姓氏可能跟先民的“图腾”有关。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处于蒙昧时期,认为某些自然物体与氏族部落的血缘有关,于是就把这些物体当做偶像来保护和崇拜,这便是“图腾”,成为原始氏族部落“姓”的最早起源。《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教熊、罴、貔、貅、躯、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表明黄帝部落的“图腾”是熊虎等猛兽。今天同日月星辰、山岳江河、翎毛灵兽等有关的姓氏,如云、岳、龙、马、林等姓,早先都可能是一种“图腾”的标志。
人类社会自从分成阶级之后,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为了自身的需要,赐姓给某些臣民,作为表彰,以示恩宠。《唐书世系表》:“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赐姓张。”高祖刘邦赐娄敬、项伯缠为刘氏。这是封建社会的常见现象。
中国姓氏的来源很多。据宋代郑樵从各地谱牒资料考证,归纳有32类,主要有:以居住地、封地、采邑为姓氏,黄帝轩辕氏居于姬水附近,就以姬为姓;炎帝神农氏居于姜水附近,就以姜为姓;如邶、郅、郏、邰等,凡带有“邑”旁(右“阝”)的汉字姓氏,大多与地名有关;这类姓氏在长期使用中,有的去掉了“邑”旁,如郇、鄚、鄪、郕、鄣等,便成了旬、莫、费、成、朱、章等;以祖先族号为姓氏,如唐、虞、夏、殷;以祖先谥号为姓,如文、武、穆、庄;以祖先爵位为姓氏,如王、公、侯、伯、子、男;以官职为姓氏,如司徒、司马、司空、司寇;以职业技艺为姓氏,如贾、乐、陶、巫等。
现在谈谈藏族姓氏的由来。如果您见了我国藏族同胞问道:“您贵姓”?他们将无法回答你,因为藏族同胞没有姓氏。
藏族同胞的取名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一种是以出生在星期几为名。如星期日生的就叫尼玛,星期一至星期六分别是达娃、米玛、拉巴、普布、巴桑、边巴。在名字前面或名字后面还可以加上一些表示祝福、赞美的词,组成4个字的名字。如尼玛次仁,次仁即长寿之意;边巴拉姆,拉姆即仙女。藏族人同名的现象极多,为了互相区别,人们往往把籍贯、职业以及男女老幼与名字连在一起称呼。如“亚东旺堆”、“仁布旺堆”前现两个字都是地名。有许多藏胞的名字是用父名中的两字,与母名中的两字组合的,如父名是多吉次旦,母名是格桑卓嘎,那孩子就可以叫次旦卓嘎。还有以自然界的物体命名的,如尼玛(太阳)、达瓦(月亮)、白玛(莲花)、梅朵(花)、玛琼(小酥油)、括低(陶壶)、白巴(青蛙)等等。西藏盛行宗教,名字中含宗教色彩的人也非常多,如丹巴(佛教)、多吉(金刚佛)、丹增(圣教主宰人)、卓玛(救度母)。也有用出生的日子命名的,如郎刚(三十日)、次松(初三)。有的人干脆用孩子的出生时其父或其母的年龄作为孩子的名字,如“西吉”藏语是“四十一”。西藏解放以后,藏族同胞结合自己的翻身解放,为孩子取名常用这方面含意的词汇,如金珠(解放)、达玛(红旗)等。有些地方还出现了藏汉混合的“姓名”,如江央宗、张旺堆、李次加等。藏族人民在称呼对方名字和职务时,后面往往加上个“拉”以示尊重,如扎西拉、旺堆拉、格拉(教师)。藏族多数名字都可通用,但也有一部分名字有严格区别,像“卓玛”、“央金”、“旺姆”、“娜珍”等,只能用于女性,而“贡布”、“顿珠”、“占堆”等只能用于男性。
由于姓氏的来源多种多样,形成的方法又各不相同,这就出现了丰富多彩而非常有趣的姓氏现象:
数字与次序可以为姓氏:明代灵寿县有个县丞叫一炫宗,唐玄宗时宫中有个中尉叫二从直,元代云南省有个右丞叫三日八,越王勾践有个臣子叫四水,三国蜀有谏议大夫叫五梁,清代有《洛阳杂记》作者六十七和《西域见闻录》作者七十一,明代有个礼部主事叫八通,宋朝有九真、十华,战国时著名道家列御寇有个弟子叫百丰,今人有千家驹,姓万的就更多了。战国时齐诸田迁汉园陵后为大族,就以第一至第八的次序号为姓氏。
方位可以为姓氏:东、南、西、北、中,东门、南门、西门、北门,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
时间可以为姓氏:春、夏、秋、冬,年、月、日、时等。
朝代名称可以为姓氏: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
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名称可以为姓氏: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阴、阳、金、木、水、火、土等。
动物、植物名称可以为姓氏:龙、马、牛、羊、狼、虎、狗、猪、鸡、虫、蛇、鼠、驴、猫、狐、狸,桃、李、松、柏、杨、柳、桑、梧、杏、槐、桐、桂,梅、兰、竹、菊,稻、谷、麦、豆等。
计量单位可以为姓氏:石、斗、升,丈、尺、寸,斤、两、钱等。
颜色可以为姓氏:赤、橙、黄、绿、青、蓝、紫、红、白、黑等。
人体部位可以为姓氏:身、头、口、目、舌、牙、齿、心、胆、腰、背等。
人的称谓可以为姓氏:父、子、祖、孙、公、母、儿、女、哥、姐、姑、甥、舅等。
金属名称可以为姓氏:金、银、铜、铁、锡、铅、钢等。
县市地名可以为姓氏:曲阜、武城、即墨、高唐、邯郸、商丘、高阳、大连(均为二字姓)等。
甚至柴、米、油、盐、酱、酒、茶皆可以为姓氏,明代就有叫酒好德的。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中国姓氏包括汉族姓氏和兄弟民族姓氏。在兄弟民族姓氏中,有的音译为汉字姓氏,我们看到的双字姓、三字姓、四字姓大都是兄弟民族的姓氏语音直接翻译过来的。有的直接借用汉字姓,这些姓氏同汉族姓氏混在一起,时间长久了,就很难分辨得清哪些是汉族姓氏,哪些是兄弟族姓氏。我们今天的姓氏中有很多同字不同源,孙、朱、徐、罗都有几个来源,刘氏来源有5个。兄弟民族直接借有汉字姓是一个重要原因,如关、万、赖、穆等。
由于中国姓氏的丰富多彩,所以我们许多常见、常用的字、词都是姓氏。如有两副对联,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是姓氏:“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远近速达游通道,洪波激浪汇江流”。
三
从古到今,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姓氏也随着社会而发展,特别是我国历史上几次大的民族大迁移、大融合,促进了姓氏的发展变化。中国姓氏的发展变化,一个趋势是许多兄弟民族在接受汉族文化的同时,也主动放弃原有的姓氏,改用汉字姓。汉代匈奴族入塞后逐渐采用汉语、汉字,改用汉姓,今天刘姓的一部分和下、兰、乔、呼延等都是匈奴族改的姓。清军进关后,八旗后裔逐渐与汉族融合了,满族人很多改为汉姓,如皇室爱新觉罗氏有很多改姓罗,那拉氏改姓那等。此外,回族有姓白、马、石,广西壮族有韦、覃、杨,延边朝鲜有朴、金、崔、李等,都是兄弟民族改用汉姓。
中国姓氏发展变化的第二个趋势是,很多旧有的姓氏消失了,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姓氏。姓氏消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的家庭在社会斗争中灭绝,因而它的姓氏也不复存在,如周代的“若敖”;另一种情况是为了避讳免祸而改姓换氏。封建时代,皇帝的名字是不允许别人直接称呼的,如果有人的姓氏同当代皇帝同字,就犯忌讳,就得改,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如北宋名臣文颜博,他的家族原姓敬,其祖父为了回避后晋高祖石敬瑭的名讳,改姓“文”,后晋亡后,恢复原姓敬,后来听说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赵敬讳,又赶紧改为“文”。还有一种情况,封建统治者故意将一些人改为恶姓,如隋炀帝杀掉“犯上作乱”的杨玄,并将其家属改为枭氏。新姓氏的出现,也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人口的增殖和迁移,开拓了新疆界,从原有的姓氏中衍生出新的姓氏分支,如周、刘、王、杨等,是从周朝王室姬姓衍生出来的,现在姬姓很少见,而周、刘、王、杨却很多。另一种情况是历史上兄弟民族在接受汉语、汉字的时候,创造出一些新的汉字姓氏,如朝鲜族的朴姓,苗族的刀姓,畲族的蓝姓、盘姓等。还有一种情况是政治上避祸,宋朝民族英雄岳飞被害后,他的一些家族为了躲避灾祸,从河南汤阴迁到安徽涡阳,将“岳”字的上下部分倒过来写成“〓(yā)”字以为姓,这种情况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常有的。
姓氏的减少和增加相比较,是减少得多,增加得少。中国有多少姓氏,难以说准。西汉史游写的童蒙知识读物《急就章》中列了132个姓氏,这可以说是现存最早的“百家姓”了。北宋初年写成、社会上流传最广的《百家姓》载有411个姓氏,后来的版本增加到504个。《千家姓》收有1852个姓氏,《新编千家姓》则收有3107个姓氏。《姓苑》、《姓谱》、《姓氏考略》等姓氏专著,都载有二三千个姓氏,又各有差异。据统计,今人编的《中国姓氏大全》收有5600多个姓氏。据《半月谈》报道,“中华民族的姓氏多达11939个”,可谓中华万姓。而现在实际使用的姓氏约有3600个,说明姓氏个数总的趋势是逐渐减少的。
中国姓氏发展变化的第三个趋势是许多双字姓、三字姓,甚至四字姓,大多数改为单字姓。据统计,在历史记载中出现过的5600多个姓氏中,单字姓3400个,双字姓2000多个,三字姓100多个,还有少量四字姓。《中华万姓溯源》(杜建春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载三字姓225个,四字姓57个,五字姓7个,六字姓3个,七字姓2个,八字姓1个(札噜特博尔济吉特,蒙古族)。这些多字姓大都是满、蒙古、女真、鲜卑等兄弟民族的译音姓氏。目前,实际使用的约3600个姓氏中,双字姓只保留诸葛、欧阳、司马、呼延、公孙等约100多个,三字以上的姓几乎全部消失了。
中国姓氏发展到今天可以说日臻完善,加上汉字所具备的许多特点和优点,姓氏和名字相配搭,特别是有些人喜欢用单名,即一姓一字名,叫起来简便,写起来方便,含义隽永深刻,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哪一国的语言文字能与之比拟的。如 《三国演义》人物中许多双字姓名,以及 现代人们喜欢取的姓名,如“高原”、 “丘陵”、 “江涛”、 “洪流”、 “彭湃”、 “杨柳”、“杜鹃”、“林森”、“聂耳”等, 何等优美;有的取名“丁一”、“于飞”, 最简单不过了;又有人取名叫“谢铁 骊”、“关骕驦”等,按繁体字书写,都 有50多笔,别有一种风趣。
然而,现代中国的姓氏,在使用中也 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首先,中国姓氏 总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10亿汉族 人口中,只使用3600多个姓,平均每个 姓有30万人,而常见的李、王、张等几 个大姓,一个姓将近有一亿人。北京市的 统计资料显示,王姓占全市人口的10. 6%,李、张各占9.6%。台湾省目前 姓氏人数最多的是陈、林、黄、张、王、 李、吴等10姓,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 如今又兴取单名,弄得许多人姓氏雷同。 据统计,在北京、天津、上海、沈阳、广 州等大城市,叫“张力”、“张颖”的都 有好几千人,常常张冠李戴,给邮电、户 籍、日常交往带来很多麻烦。在一次人代 会中,有一个代表团里有两个女代表叫 “张玉兰”,给会务工作造成不便,她们 自己也弄得啼笑皆非。土耳其现有人口 6000多万,而姓氏就有2.2万个,相当 于中国、美国、印度三国姓氏之和。而今 日本国1.2亿人口,竟有12万多个姓氏, 平均每个姓氏只有1000人左右。
姓氏也和其他事物一样,它的演变和 发展,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是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人们可以有意识地 加以引导,扬长避短,使其向着正确的轨 道发展。其实,姓名无非是代表人的一种 符号,不应把它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族 观念。许多作者名人如鲁迅、茅盾、巴金 等笔名,几乎代替了原来的姓名,没有什么不好,其后人如继续使用,时间长了,也可能成为姓氏。子女可以跟父姓,可以跟母性,也可以将父母的单姓合在一起做复姓。双字姓名尽量少用,提倡多字姓名。目前,单姓四字姓名在各地悄然而起。据统计,山东省已出现单姓四字姓名2800多例。取用四字姓名,既富有内涵和音韵节奏美,又是解决重名问题的主要途径。据测算,如以3000个现代汉语常用字起单名,同一姓氏可构成3000个人名;若起二字双名,则可组成600多万个名字;如果启用单姓四字姓名,则可构成270亿个名字。这样可以增加姓氏的多样姓,增大姓名组合的变化能力。变化越多,识别力越强,社会功能也就越佳。姓名变化组合的概率提高了,就不会万人同名了。
古人的名字、字、号我国是一个多名制的国家。在古代,人们除了和我们今天一样,有姓有名以外,往往还有字、号。古人的名、字、号十分讲究,说起来十分有趣。随着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入,古人的名、字、号也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课题了。
名,一般来讲,又有小名与正名之分。小名,也称乳名,是襁褓中父母命定的。古书说:“始生三月而加名。”这个名就是小名。小名的特色是越鄙俗粗野越好,如楚公子小名黑臀,卫大夫小名司空狗,司马相如小名犬子,刘裕小名寄奴。它的鄙俗粗野和绰号的鄙俗粗野味道不同,绰号多意在讥刺调侃,而小名则最难听处正洋溢着父母的真爱。正名,是长大以后使用的名。小名鄙俗粗野,长大后多隐讳唯恐人知,往往只留在家庭间呼唤,而别立雅驯的正名,以应用于社交。正名代表一个人的一切权益,它的命定,途径不一。有的人是由小名升格而来,有的是由学名沿用。普通子弟进学校念书,多改命一个比较雅正的名,即学名,如沿用不改,便成正名了。有的是由族名沿用而来。中国是一个宗法思想很强的社会,各姓族都有谱牌,谱牒排定辈序。人们结婚时大多按谱牒辈序命定一个新名,这个名可称为族名,如果经常使用,便成为正名。也有的由字升格而来。古人往往有字,由于某种原因,某人的字可能比他的名更为通行,那么,字就有可能升格为正名。
字,古人除有名外,还有字。周代以避讳敬事神明,因此讳称其名,于是代之以字,古书上说: “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是经过演变以后的说法。由此可知,人在幼年时便必须有名,字是成年后才加上的。《颜氏家训》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区别了名与字的性质。实际运用中,名用来自称,表示谦虚,其他人不得侵犯,只有上辈与上级才可直呼。如果连上级都不敢直呼其名,那便是表示特别客气了。字用来让朋友呼唤,表示客气。古代不仅男子有字,女子也有字。女子取字是在15岁许嫁举行婚礼的时候。名和字一般是有联系的,有时是同义词,有时是反义词,有时仅仅是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
号,古人在名、字之外,有的还有号,也称别号。立号是为了尊字。把号呼得格外响亮便表示特别客气特别尊重。号有两个字的,也有三个字以上的。号,分为人号与自号两种。称号的开始,起于他人对自己的称谓,这是人号;如果自立别号,就是自号了。杜甫曾任工部员外郎,称杜工部;诸葛亮封武乡侯,称诸葛武侯;康有为南海人,称康南海,这些都是人号,用以表示一种特别的敬意。自号是名、字之外再立别字,与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它往往是文人矜奇好异,立以自况的产物。志趣、寄托、才调、业绩、癖好、居室、收藏、形貌、隐衷等等,都可作为立号的依据。有人立号多至上百个,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特有的名字艺术。如陶潜宅旁有五柳树,自号五柳先生;欧阳修爱饮酒,自号醉翁,他后来又自号六一居士,那是因为他晚年拥有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常置一壶酒,而他又以一个人老于五物之间。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