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变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26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口变动
分类号: C924.2
页数: 2
页码: 816-81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杨庄村解放前到2004年人口变动情况。
关键词: 人口 调查 杨庄村

内容

自然变动 解放前,杨庄村、大张庄村和小张庄村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医疗卫生条件十分低下,人口生育完全处于无政府状态,表现为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的特征。
  解放后,人民生活安定,医疗卫生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人口增长速度渐渐加快。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左右,1954年,人口出生率达40‰,出现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生育高峰期。1961年,由于受自然灾害及国民经济困难的影响,人口出生率降为20‰右,死亡率为9‰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左右,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从1963年开始,人口又出现补偿性增长。当年,人口出生率高达47.1‰,死亡率为8.52‰,自然增长率为38.58‰,形成了新中国成立后人口自然增长的第二个高峰期。人口过快增长,引起了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实行计划生育的号召。杨庄村党支部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响应党的号召,将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摆上议事日程。从1964年开始,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
  1966~1976年的“十年动乱”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的势头趋于缓和。人口增长虽然为低出生、低增长,但属于一种非正常型的发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普遍提倡并推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人口生育得到有效控制,表现为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特征。1989年,杨庄村共出生人口8人,出生率为4.94‰;死亡人口0人,死亡率为0‰;净增人口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 94‰。其后,正值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出生的第三个高峰期,但杨庄村人口自然增长得到较好控制,呈现平稳趋势。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1989年7月1日至1990年6月30日,杨庄村出生人口为26人,出生率为15.8‰,死亡人口为4人,死亡率为2.42‰,净增人口2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3. 38‰。
  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杨庄共637户,总人口1761人,出生人口为9人,出生率为5.11‰,死亡人口为6人,死亡率为3.41‰,净增人口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
  机械变动 明代以前,杨庄村一带虽有人烟在此活动,但人烟稀少。明代,国内大规模强制移民,杨庄一代由河北枣强、山西洪洞等地迁入居民较多,遂成村落,即杨庄村、张庄村,尔后,由于战乱、灾荒等原因,又有境外居民迁徙定居于此。清朝,又有济南周围等地村民,因投亲靠友或遇有天灾人祸,迁居者渐多。至济南解放前夕,由于战争、灾荒,人们为生活所迫,人口流动性较大,有外出求职谋生者,亦有迁居来此落户者。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稳定。人口迁出迁入的主要原因为:①参军、升学、招工等迁出。②区划调整。③外地女子及男子结婚迁入本村;本村女子或男子因婚姻关系迁出。④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杨庄村经济大发展,招聘、引进各类科技人才迁入定居。⑤居住在黄河沿岸村庄的村民,因水患移居,迁入本村者居住。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