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物古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254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文物古迹
分类号: K928.7
页数: 8
页码: 803-810
摘要: 本章介绍了杨庄村附近的文物古迹。包括古迹、纪念地。
关键词: 文物古迹 名胜古迹 杨庄村

内容

在杨庄及附近的文物古迹主要是马鞍山古战场。此战场西起马鞍山,沿小清河经杨庄北部,东至华山,系当时的古战场。中共济南乡师支部诞生地即在杨庄、张庄、白鹤庄三村交接处,是一处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庄西为毛泽东主席视察北园纪念地,详细记叙了毛泽东于1958年视察北园的经过。另外,还有郊一区办公处纪念地等。
  第一节 古迹
  马鞌山古战场 春秋战国时期,北马鞍山一带,称“鞌(鞍)邑”。它北临济水,地势险要,是齐国西南门户泺邑(济南)的前哨阵地。
  公元前589年春,齐伐鲁、卫二国,均为齐败。鲁、卫二国向晋乞师。晋遂发战车“八百乘”,兵六万,进攻齐地,齐以战车五百乘迎击。癸酉(六月十二日),双方列阵于鞌(今北马鞍山),经过鏖战,“齐师败绩,遂之,三周华不注(即华山)”。齐顷公被晋军追得围华山转了三圈,大夫逢丑夫与齐顷公换装,“丑夫使公下如华泉取饮”,才借机而逃。齐国不得不罢战言和,献出国宝玉磬等,还了鲁、卫土地,并将大路一律改为东西向。这次战争,就是春秋时期四大著名战役之一的“齐晋鞌之战。”
  附
  “齐晋鞌之战”起因
  公元前592年春,晋国的郤克、鲁国的孙行父、卫国的孙良夫和曹国的公子首联合同时出使齐国。齐顷公看到这四国的使臣都有生理缺陷:晋国的郤克瞎了一只眼,鲁国的孙行父秃头,卫国的孙良夫跛脚,曹国的公子首驼背。看到这种情况,齐顷公急中生智,迅速挑选了4个与使臣有相同缺陷的人来伴随接待他们。郤克由瞎了一只眼的接待,其余也是跛子接待跛子,秃子接待秃子,驼子接待驼子,并一齐由齐顷公接见。时有记载为:
  鲁孙行父秃(秃子);
  晋郤克眇(瞎子);
  曹公子首偻(锅腰子);
  卫孙良夫跛(瘸子);
  同时而聘于齐(到齐国)。
  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
  齐国组织大批人观看,大家哄堂大笑。四国受了污辱,决心报复雪耻,发生鞌之战,齐国败。华山出名在此。这就是春秋时期四大著名战役之一的“齐晋章之战”。
  第二节 古建筑
  白衣殿 杨庄村中有一大殿——白衣殿,占地3亩余。围有大院,院内大殿3间,建筑面积60余平方米。3间西屋,又叫碾米屋。院周围有大杨树四五十棵,椿芽树一棵。据传,该殿有几百年的历史,内有3个女神,一个叫“送生娘娘”,一个名为“斑疹奶奶”,一个为“观世音菩萨”,三座女神均饰白色衣服,谓白衣殿也。
  该殿建立以来,世世代代,杨庄人民在此贡香拜佛,求神保佑,香火不断,成为杨庄人民寄托哀思,护送先人的活动中心。
  该殿在“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坏,拆除。
  三义庙 张庄东南角有个庙叫三义庙,大殿内有刘备、关公、张飞的大型塑像,以“桃源三结义”之意修了这气势较为宏大的庙宇。据传,该庙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有大的殿院,院西有直径1米多粗的大槐树,院东有0.5米粗的槐树,这是世世代代张庄人民烧香拜佛之地,也是张庄人民精神寄托之处,每年逢节,晋求神火的络绎不绝。在重大节日,村上人请来戏班,连唱大戏几天,很是热闹。
  三义庙有常年管理人员,一是护理神庙;二是执行礼仪;三是筹集经费;四是建立健全系统的礼仪和神权制度。先人为了保持庙院的整齐和神像的光彩,请来了姓刘的画匠名师,定期给关公、刘备、张飞等神像更换服饰,为大殿门墙上画出栩栩如生的各种神像,还在庙门前画有一个十分耀眼的囊(南)瓜,形象非常逼真。刘姓很快出了名,就给他起了个代号叫“刘囊瓜”。多少年来,张庄人民代代流传,一提起刘囊瓜就想起三义庙的风风火火。
  三义庙设旋遭“文化大革命”洗礼,内部摧残殆尽。20世纪90年代,因建北洋大酒店,三义庙拆除无存。
  第三节 革命纪念地
  毛泽东主席视察北园纪念地1958年8月9日,毛泽东主席视察北园,当走到水屯村东侧的水稻田间,发出了“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指示,为纪念之,将此地定为“毛泽东主席视察北园纪念地”。
  该纪念地耸立着毛泽东主席立体塑像,面朝南,前方是能容纳万人的广场;后建一大型花岗石坊,上镌刻毛主席手书“人民公社好”五个金色大字;东西两侧分别设有接待室、展览室、花卉室、荷花池,植有花卉、松柏树。保留了毛泽东主席视察时的见证物:槐树(誉名“幸福槐”)、窝棚(已废,有石碑示之)以及周围的稻田等。纪念地总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恩来总理视察泺口黄河铁桥纪念地1958年8月,黄河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峰。洪水严重威胁泺口铁路大桥及济南地区安全。8月6日,周恩来总理由郑
  州乘飞机抵济后,立即奔赴泺口黄河铁桥视察。他从大桥南端徒步走到北首,又折回,历时一个多小时,作了保障铁桥和济南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指示。
  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来此视察,在铁桥南首西侧,建立一座高1.2米、宽1.2米的大理石纪念碑,上刻“周总理视察泺口黄河铁桥纪念地”。197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士栋烈士纪念地 1967年5月31日晚,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济某部守卫泺口黄河铁路大桥的战士王士栋,冒着狂风暴雨,排除了横卧在铁道轨上的障碍物,确保了大桥及列车的安全,英勇牺牲。
  为表彰王士栋烈士为保卫国家财产而英勇献身的事迹,1967年11月11日,济南市革命委员会在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北端,鹊山东麓,修建“王士栋烈士纪念地”。纪念地建有高1.9米,宽3.8米,条石砌成的石座,上书“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石座上面塑有王士栋烈士英勇抢险的立体塑像。1979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济南乡师支部诞生地 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学校(习称“济南乡师”)创建于1929年8月。位于杨庄和白鹤庄交界处(今明湖中学校址)。
  1929年11月,正式建立了中共济南乡师支部,由临时省委直接领导。中共济南乡师支部建立后至“七七事变”前的8年间,在乡师的学生及北园的农村、工厂中,积极地开展党的组织活动,发展了大批的党员、团员,培养了大批党的领导骨干,在敌后领导人民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恢复和发展省、市党组织和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中做出了特殊贡献。
  为纪念中共济南乡师支部为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所做出的重大功绩,在中共济南乡师支部诞生地(今明湖中学校内)建立了“中共济南乡师党史陈列室”(1991年6月25日建成开展)。陈列室分“摧不垮的战斗堡垒”、“白色恐怖下的一颗红星”和“白区里的一所党校”三部分。展室详细介绍了中共济南乡师支部建立后,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下,率领党员和广大群众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顽强斗争,为党培养革命优秀干部的史实。还陈列了中共济南乡师支部历届主要负责人的照片、文字说明及亲笔题词。中共济南乡师支部诞生地,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附
  毛泽东主席视察北园纪实
  在天桥区北园镇水屯村的东北角,即现在北园镇第一中学的校院里,毛主席高大塑像矗立在校院的中央。在塑像后边,东西方向耸立着一座长达20米、高7米的标语坊。正南墙壁上写着“人民公社好”五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就是40多年前毛泽东主席视察过的地方。当年,毛主席曾在一棵槐树下和北园的干部、群众亲切交谈,在一个草棚里和每一位农民群众一一握手。为了纪念这个幸福时刻,这棵槐树取名为“幸福槐”,草棚取名为“幸福棚”。现在草棚已不复存了。1978年省政府在这里立下碑文,把这里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记录下这段历史,我们于1990年2月份,专访了当年向毛主席汇报工作的现天桥区农委主任李树诚同志。当时年仅24岁的李树诚同志任乡党总支副书记兼北园农业合作社社长。他兴奋地给我们讲述了这一段历史的前前后后。李主任风趣地讲了“仨四巧遇”的故事。他说:“1958年8月9日,毛主席来北园视察的时候,毛主席正是64岁,陪同毛主席视察的谭启龙同志正是44岁,而我那年正是24岁,三个‘四’巧合了。”谈完这个巧遇的故事后,李主任把他记忆中的这段历史讲述如下:
  1958年8月9日上午,北园农业社和水屯村的领导接到上级通知,说过午上级领导来这里视察工作。干部群众听了都非常高兴,大家都为迎接领导的到来而紧张的忙碌起来。可谁也不知道是哪级领导来视察,所以,有的在询问,有的在猜测,可万万没想到是毛主席来这里和群众见面。
  这天下午3点多钟,几辆小车在水屯村停住后,一下子被在场的干部群众认出来了。“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干部群众立刻沸腾起来。
  陪同毛主席视察的有省委书记处书记谭启龙、济南军区司令员杨得志等同志,市、县领导也陪同主席来到了水屯村。谭启龙同志介绍后,毛主席亲切地和社、队干部握了手。主席高兴地说: “都到齐了。”话后,大家陪同主席向大面积水稻试验田走去。
  当主席兴致勃勃地来到田边一个草棚前,主席弓着腰进了草棚,一一向这里的农民握手问候。主席握着孙守法的手问:“多大年龄了?”孙守法激动地回答说:“40多了。”接着又握住韩茂林的手问多大了,小韩兴奋地回答说:“18岁。”主席笑着说:“你还是个娃娃哩!”当主席走出草棚转向稻田时,看到大面积的水稻长势喜人,非常高兴。主席连忙嘱咐说:“别踩了稻子,要爱护庄稼!”主席一边看,一边向李树诚同志询问水稻的品种、深耕密植、施肥、灭虫等管理措施,李树诚等同志一一向主席作了介绍。主席听了高兴地说: “好,你这个人,不干就不干,一干就干大的。”当主席神采奕奕走进稻田后,顺手揪了一穗稻莠子苗(土名叫“稗子”)。主席说:“我们那里叫糁子,一亩也能打三四百斤哩。”
  绕万亩水稻试验田一圈后,主席和大家来到一棵槐树下(现在的幸福槐),询问什么时候办的大社,规模有多大,丰产田怎样管理等问题后,李树诚同志和其他社队领导又一一作了回答。这时,在场的人向主席提出一个问题:“小社合成大社叫什么名字好?”对大家的询问,当时主席没有回答。在回去的路上,主席问李树诚主任: “怎么没见到地里有妇女干活呢?”李树诚主任回答说:“妇女都到稻池劳动去了。”主席说: “在我们南方,干活的主力是妇女。”
  主席来到水屯庄头,停下和大家一一握手告别,又乘车到省农科院去看棉花试验田。主席走后,社队干部集合在杨庄村,正在谈论见到主席时的激动心情和今后如何抓好水稻生产的问题的时候,县里的领导回来传达毛主席的指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
  鹊山惨案纪念地碑文 1937年11月15日,日本侵略军开始向济南北门户——在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的鹊山发动进攻。部分抗日志士虽进行了顽强抵抗,但终因力量悬殊而失守。随即日军开始了对鹊山村灭绝人性的屠杀,不论男女老少,只要被日军见到,远者开枪射杀,近者用刺刀刺死,在疯狂屠杀的同时,还放肆地蹂躏残害妇女,有些妇女无法忍受凌辱,含泪抱着自己年幼的孩子跳湾自杀。从15日下午6点左右,鹊山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到16日凌晨为止,一夜之间,鹊山村被日军屠杀和被迫自杀的就有百余人,整个鹊山村尸体遍地,血迹斑斑,仅在一猪圈内被捅成血肉模糊面目全非的村民就达20余人,被日军枪杀和捅死弃尸路旁的10余人。村北湾内到处漂浮着尸体,湾水被染成了红色,其惨状令人目不忍睹。为记下这段沉痛的历史,牢记祖辈的血泪,特立此碑,教育今人,激励后人,团结奋进,矢志报国。
  五柳闸——中共济南市委建立纪念地 位于杨庄西部的五柳闸,系中共济南市委建立所在地。1934年5月,济南市的党组织已发展到八九个支部,除济南乡师党支部20余名党员外,其他支部多则十几人,少则三四人,还有一些零星关系。
  由于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和对敌斗争的需要,建立一个领导核心,统一组织全市的斗争问题提上了日程。中共济南乡师的赵健民与陈德林、王文轩3人在杨庄庄西近在咫尺的五柳闸开会,研究了济南市党的工作,成立了中共济南市委,由赵健民任市委书记,陈德林任组织部长,王文轩任宣传部长,统一领导全市各党支部的工作。
  济南特别市第八区、济南市郊一区驻地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后,建立济南特别市。1948年10月5日,济南特别市第八区区委、区政府由北坦花园街搬到北园大杨庄原张家大院办公。1950年12月,区划调整,济南市建立郊区,济南市郊一区区委、区政府仍驻北园大杨庄原张家大院。直到1952年3月,郊一区迁往黄台板桥后,该处为北园乡驻地。
  这座办公驻地系一所古老的青砖小瓦的四进庭院。大门内悬挂着古名人题写的“乡魁”横匾,边设门房。进入二房,有南屋4间,3间为客厅,1间为卧室。进入屏门北屋前出厦的大厅宽敞、明亮、高大,精工打造的屏风式门窗豪华、庄严、雅致,东西各有厢房3间。西房后有院落一处,进入后院北屋为主房,东西厢房各3间,东套院为厨房和居住房,西跨院为花园,建有假山、回廊、鱼池,并有精工雕凿的石刻,园内植名花异草和果树。该院有300余年的历史,于2000年修建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时拆除。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