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五章 居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211
颗粒名称:
第五章 居务
分类号:
D235.52
页数:
6
页码:
686-69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党和政府对杨庄村的有扶政策和福利、社会救济等工作。
关键词:
地方组织
党史
济南市
内容
第一节 优抚
优抚1951年,解放后的第三个春节,杨庄、大张庄和小张庄3个村的干部群众敲锣打鼓到烈军属户送光荣匾、贴对联、挂光荣灯。此后,每逢春节均慰问烈、军属。根据党和政府的优抚政策,杨庄、大张庄和小张庄3个村采取了帮助耕种、优待劳动日、统筹现金、登门慰问等方式,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帮助耕种。1938年,大张庄村民张荣庭毅然参加革命,成为我党早期的地下工作者。1944年被日本侵略军杀害,成为该村最早的烈属。1951年,3个村6名村民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伍,他们是杨兴财、张云俊、路延长、杨广茂、杨新生等。1956年,又有6名热血青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是张玉石、张新民、张秀石、闫世忠、杨广钱、王贵生等。之后,至2004年,杨庄先后有150余名村民报名应征人伍。对缺乏劳力的烈、军属的土地实行代耕代种,优先收打。至1957年,村里享受帮助耕种的烈、军属13户,年均用工180余个。 优待劳动日。从1956年合作化至1958年,杨庄村对烈、军属的优待方式改为优待劳动日,以所在队(组)统一评定。1958年后,以其生产队逐户评定出优待劳动日,直接参加生产队的收益分配。评定标准,按照稍高于一般社员生活标准,优待劳动工日。为调动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在优待补贴劳动工日后,年终分配时,多者不扣,少者不补。
统筹优待现金。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杨庄大队对现役军人家属优待实行现金补贴。80年代中期,现役军人(义务兵)每年享受优待现金300元左右;90年代初800元左右;90年代中期后,每年优待金1000元左右;之后,每人每年优待金2000~2700元不等;2001年划为城市居民后,除上级发放的优待金外,村居每年均拿出500~ 600元现金,补助现役军人家属。同时,对现役军人家属尽力安排在收入较好的居办企业里工作。
节日慰问。济南解放后,每到春节,村居干部带领群众和学校学生开展慰问烈、军属活动,敲锣打鼓,挂光荣牌,送鱼、送肉等慰问品;还为烈、军属打水、扫院子、送煤炭,让其欢度节日。20世纪80年代后,每逢春节,村委会为烈、军属送副食品、慰问品,年年不断。
抚恤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烈军属、残废军人发放抚恤金。建国初期,以发放粮款和实物为主。1960年后,实行定期定量补助和临时补助。1979年后,扩大补助面,提高补助标准。解放后至20世纪80年代,杨庄村抚恤对象为5户5人。对1951年参加革命的荣誉军人多方照顾,定期把抚恤金送到他手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抚恤金不断提高。
第二节 福利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为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举办了各种形式的福利事业。
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对孤寡老人实行保吃、保穿、保烧、保住、保葬的“五保”待遇,生活标准略高于一般群众实际生活水平。
人民公社时期,杨庄大队对困难户采取三项救助措施:一是建立“五保”制度,对队里的五保老人的吃、穿、住、行、医由大队负责,统一供养;二是对身残病弱、子女多、劳力少的困难户,由生产大队和各生产小队在保证口粮的前提下,给予工分照顾,不使生活降低;三是对天灾人祸或其他原因造成困难的社员,由上级民政部门和生产队给予一定数量的现金和衣物照顾。
1958年,一些条件较好的大队,先后建立了敬老院。老人人院后,享受比一般群众生活水平较高的待遇。此时,杨庄大队建立了敬老院,有20名老人人院后立即添置新棉被5床,棉衣10件,单衣17件,1日3顿饭,其中2顿饭有菜,生活安排较好。1960年生活困难时,敬老院一度解散,但老人仍享受“五保”待遇。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杨庄村脱贫致富,村经济逐步发展,村民生活逐步提高,享受的福利也日渐提高。主要福利待遇为:
实行退休制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杨庄村对男60岁、女55岁的老人实行了退休制。分三种形式退休:一是村干部退休。凡是本村大、小队干部和现在的村干部实行退休制。开始每月退休金在50元左右,根据村经济发展情况,先后长了多次工资,至2004年,已退休的10多名村居干部,月退休金在270~400元左右,高的500元;二是村办企业职工退休。村里先后办起了30余处企业,后来,随着装饰材料市场的建设,个体企业的发展,至2004年,全居各类企业大发展,全居劳力转入了二、三产业。部分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结合企业退休制度的规定,对企业职工实行了内退,到退休年龄规定,再进行正式退休。全居已有200余名企业职工办理了退休,月退休金不等,一般在150~270元左右。三是居民退休。至2004年年底,全居已有216人退休,享受月退休金150~270元不等,高的可达1000元,平均在294元。
救助贫困户 杨庄村的救助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村里每年都把救助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抓好,每年研究一次,做到年年救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杨庄村的救济工作面广、量大,涉及方方面面。一是救助身残人。村里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废人,根据本人残废程度和家庭生活状况,不同时期给予不同的救助。1982年以来,起初每月发30元生活费,每隔几年提高一个档次,至2004年,生活费平均200元左右。二是救助不享受退休的老人。因种种原因,少部分村民没有工作,不能享受村办企业的退休待遇。对这部分村民采取月月发生活费的办法进行救助。三是救助贫困户。对老弱病残和其他原因造成困难的户,根据困难程度,村里年年研究,年年救济。从解放初至1978年,村里每年救济20多户,年发放救济金为几千元,每户救济几元、十几元、几十元不等。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虽然经济大发展了,村民生活仍存在着不平衡,仍有部分贫困户。村里每年拿出数万元救济。至2004年,每年发放救济金,每户救济上百元至几百元不等,每年救助八九户。四是对户均收入低于全村平均标准以下的户进行补助。经济大发展的1985~ 2004年,杨庄村集体经济雄厚,户家收人大增。但由于多种原因,部分村民收入较低。当时,村里专题研究,确定了贫困户的标准,凡户均收入低的户,再给予一定补助。
优抚现役军人多年来,杨庄村对现役军人优抚工作一直很重视,对青年入伍卫国政治上关怀,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对现役军人家属的生活扶助逐年增加。20世纪80年代,队里每年发给军人家属由开始的300元、500元、800元,后来增加到1000元。全镇统筹后,为每位现役军人每年发至2600~2700元不等。
另外春节增加鱼、肉、蛋、粉、海鲜等过节用品。逢年过节,村里发放鸡、鸭、鱼、肉、蛋和其他过节用品一应俱全,让军人家属欢欢乐乐过节过年。2001年划归城市街道居委会后,每年补助标准为500~600元。另外,社会统筹发放2000元左右。
外出旅游 生活富裕后,村干部不忘老一辈,对过去常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老人,让他们走出去参观祖国大好山河,了解改革开放的新变化,进行三中全会路线好的现实教育和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全村组织外出旅游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组织退休人员外出旅游。20世纪80年代,部分退休人员和在职干部到北京旅游;90年代以来,组织退休老人旅游泰山、曲阜、西安、上海、苏州、杭州、南京、北京等地。2004年,100多人游香港、澳门等地。二是企业组织职工外出旅游。特别是1993~2004年,企业兴旺发达,部分企业组织职工游北京、上海、苏州、杭州、大连、青岛等。企业不景气的,旅游工作停止,企业经济条件好的,外出旅游继续进行。至2004年年底统计,企业内部先后有2000余人次外出旅游。三是个体企业组织职工旅游。全村先后有3000余人次旅游全国各地。
建有多项福利设施,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杨庄村经济逐步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村的经济发展进入了腾飞阶段。1993年成为“亿元村居”,1995年经济收入2.9亿元,2004年突破8亿元,二、三产业成为经济主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村里投资先后建起幼儿园、小学和其他福利设施,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建起卫生室等福利设施,方便了群众生活;从1986年起,村委会按照城市建设规划,制订了杨庄村旧村改造计划,开始了高层居民楼建设,至2004年,已有50多幢6层居民楼建成,每户建筑面积80~160平方米,全居600多户居民搬进了漂亮的6层大楼居住,全居旧村改造全部完成。居民们过上了“幼有所教、青有所学、老有所养、残有所为”的幸福生活,实现了“衣、食、住、行、医、学、乐、为”八保障,过上了“小康”水平的好日子。
社会养老保险 社会养老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它从制度上解除了劳动者的后顾之忧。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既是杨庄社区“两委”会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现,又充分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早在20世纪90年代, “两委”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为广大农民群众购买了济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1世纪伊始,杨庄撤村改社区居委会后,社区“两委”及时转换思路,解放思想,周密部署,召开各企业厂长、经理会议,结合社区实际,制订详细计划,为社区在职职工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至2003年12月,杨庄“两委”本着为广大职工办好事,做实事的原则,惠及于民,让群众得实惠,已为438名在职职工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
社会养老保险从根本上保障了职工的利益,它“五险合一”,集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医疗保险为一体,使广大职工无后顾之忧,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伤有所赔,受到广大居民的欢迎。
第三节 社会救济
济南解放后,济南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生产救灾运动,本着“依靠基层,生产自救,群众互助,辅之以政府必要的救济”的原则,对孤、寡、残、病等特别困难户,镇、村干部定期检查,解决他们的吃饭、穿衣问题;对有劳动力的困难户,组织生产自救,政府主办的工程,实行以工代赈。1951年,土地改革后,对特别困难户的救济以发放口粮、布、棉衣等实物为主。1954年后,实行经常性救济(后称定期救济)和临时性救济。救济对象主要是人口多、劳动力少的社会困难户及因疾病、死亡、生育、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的临时困难户。
20世纪60~ 70年代,对劳力少,人口多,遇有天灾人祸的困难户,由大队和小队进行救济。主要方式一是年终救济工分,参加生产队的分配;二是由大队拨出部分资金,对困难户进行救济;三是由上级民政部门救济现金和衣物。进入80年代,土地到了户,村民生活普遍有了提高,但仍有困难户。救济方式有:一是村干部帮助找门路,发展家庭饲养业,让户户大养其猪;二是帮助耕、种、施肥、浇水、打药、收打,使责任田提高产量,多打粮食;三是在较好的村办企业里,优先为困难户安排从工人员,使其有稳定的收入;四是年底经过调查摸底,对仍有困难的户,分清情况,区别对待,拨出部分资金,对特困户进行几十元至几百元的救济。20世纪90年代后,杨庄村迎来了大发展时期,二、三产业大发展,集体经济壮大,个体经济步入了发展时期,户户脱贫致富,走上了富裕路。但由于多种原因,尚有个别收入少的户。村里救济的方式:一是为收入少的户提供经商场所,办理执照,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个体企业,走上致富道路;二是进行一次性的年终救济,每户救济金300~500元不等。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杨庄村经济大发展,户户收入骤增,贫困户减少。广大居民自己富了不忘众乡亲,慷慨解囊救穷人。每次救助活动,每户少者几百元,多者几千元,捐助灾区或贫困区的人民。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