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20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其他题名: (1966年5月~1976年10月)
分类号: D235.52
页数: 4
页码: 665-66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杨庄村“文化大革命”时期党组织进行的活动。
关键词: 地方组织 党史 杨庄村

内容

自1966年5月,全国范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十年浩劫,是杨庄大队遭受严重挫折时期,不少干部受到打击和折磨,但没有动摇干部和群众端住“泥饭碗”和进行农业生产的思想,农村经济仍有一定的发展。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党的历史上“左”倾错误危害最大、时间最长的时期。十年动乱中,广大农村成为重灾区。在所谓“横扫四旧”、“批判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踢开党委闹革命”、“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等一系列风暴的冲击下,各级党组织在运动开始不久即陷入瘫痪状态;农村党政组织被夺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受到批判斗争,甚至撤职罢官、开除党籍;广大党员被停止组织生活;各项事业遭破坏;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党和人民的优良传统与道德风尚在相当程度上被毁弃;形而上学猖獗,唯心主义盛行,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派性严重泛滥。政法系统被砸烂后,社会秩序混乱,坏人神气,好人受气。1975年,邓小平在毛泽东支持下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在全国实施全面整顿,使生产、工作、社会秩序出现转机。但是,1976年开展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使社会再度陷入混乱。直到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文化大革命”这场长达十年之久的动乱才宣告结束,使济南市的农村和农业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开展“文化大革命”运动 1966年5月5日,贯彻中共中央、省委“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指示,成立文化革命办公室。5月25日,传达贯彻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要求“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化界、出版界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同时,要求“批判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文化领域各界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清洗这些人,有些则要调动他们的职务”。运动首先从学校开始,在“造反有理”、“把矛头指向党委就是大方向”等口号下兴起的“红卫兵”运动,把矛头首先指向文教系统,即所谓资产阶级“专家”、“学者”、“权威”、“祖师爷”,致使一大批知识分子被诬为“臭老九”、“牛鬼蛇神”,受到残酷迫害。8月9日,中共中央公布《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后,“红卫兵”走向街头破“四旧”(即所谓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进而自行抓人、揪斗、抄家,将“牛鬼蛇神”游街示众。10月以后,掀起“踢开党委闹革命”和“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恶浪,各级党政组织相继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各项事业受到严重破坏,全面陷入极度混乱之中,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破坏。
  1967年1月24日,由9个“造反派”组织组成“济南市无产阶级革命造反派联合夺权委员会”,宣称夺了市委、市人委的权。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济部队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开始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和军管、军训)任务。
  1968年12月17日,济南市“文攻武卫”指挥部(群众称其为“棒子队”)总指挥孟庆芝以清查黑材料为名,指示“文攻武卫”打手强占馆驿街公安派出所,在全市掀起了砸烂“旧公检法”浪潮。1969年1月25日,文攻武卫指挥部声称“公检法一切大权归文攻武卫工宣队”,致使公检法机关一度瘫痪。
  进行“斗、批、改” 1968年8月开始,“文化大革命”进入了“斗、批、改”。一是组织“革命大批判”。按照1968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转载《红旗》杂志社论《吸收无产阶级新血液——整党工作中的一个问题》的要求,开展“革命大批判”,为进行所谓“吐故纳新”的整党建党作舆论准备。大批判中,歪曲事实,断章取义,批判所谓刘少奇的“黑六论”(即“阶级斗争熄灭论”、“驯服工具论”、“群众落后论”、“入党做官论”、 “党内和平论”、 “公私溶化论”)。同时,上挂下联,把“文化大革命”以来各单位揪出的所谓“叛徒”、“特务”、“死不改悔的走资派”作为活靶子,进行狠揭猛批。二是开展“一打三反”(打击反革命分子,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和清理阶级队伍。1970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又发出《关于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的指示》和《关于反对铺张浪费的通知》。据此,各级革委会成立领导小组,下设“一打三反”办公室,全面掀起大检举、大揭发、大清查、大批判高潮。在“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中,对挖出的“叛徒”、“特务”、“历史反革命分子”、“没有改造好的地富反坏右分子”、“现行反革命分子”、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等,分别进行了处理。但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加上资产阶级派性影响,因而制造了一大批冤假错案。三是清查“五一六”分子。围绕“策划应变部署、妄图制造山东大乱”、“济南、青岛两代表团声明”、 “冲击针织厂”、“冲击四好连队闭幕式”、“文攻武卫进驻公检法”、“冲击公安局”、“冲击军区机关清队学习班”、 “冲击七三一三工厂”等进行清查。运动历经思想发动、革命大批判、揭发检举和专案审查4个阶段。四是整党建党。按照“吐故纳新”的要求,开展整党建党。建了新的党组织,发展了一些新党员,但也错误地开除了一些党员的党籍,停止了一些党员的组织生活。
  批林整风与批林批孔 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中共中央将中央专案组整理的《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之二、之三下发后,向党员干部和群众进行传达。在普遍传达的基础上,掀起了大批判高潮,对林彪反革命纲领进行了系统的逐条逐段的批判、清查和彻底清理。
  1974年年初,江青一伙借批林批孔再次掀起动乱。在此背景下,一些“造反派”在“反复辟倒退”的口号下,拉山头,搞进驻,煽动停工停产,策划再次夺权,重新制造大乱。批林批孔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破坏了生产,并使一些干部受到牵连。1974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通知》,批判了“不为错误路线生产”等错误口号,但收效甚微,成为灾难性破坏最严重的一年。
  全面整顿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行全面整顿的指示精神,集中抓了几件大事。第一,整顿领导班子。对农村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面整顿。除思想整顿外,采取了派进去,调进来,对班子进行了充实、调整。第二,批判资产阶级派性。按照市委统一部署,从学习、宣讲、落实中共中央指示人手,着重解决领导班子的软、懒、散问题,对顽固坚持闹派性的人进行了组织处理。第三,落实党的政策。根据“安定团结”的方针,从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人手,落实了一批老先进、老骨干和有经验的干部,重新走上了关键岗位。时隔不久,即1976年年初开始的“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受到了广泛的抵制。同年10月6日,江青反革命集团覆灭,十年动乱宣告结束。
  农村“文革”活动1966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贯彻到农村。杨庄大队以贫下中农为主,成立了“文革领导小组”,开始组织红卫兵,发动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立“四新”(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砸掉一些“封、资、修”的东西,逐步将“运动”引向深入。1967年,“文化大革命”形成高潮,队里出现了派别斗争,对大队干部当做所谓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错误地进行批判斗争。亦有组织串联,与外地造反派组织一起参加上级的批斗会,来大队开展批判斗争会,严重影响了队里的正常工作、生产及生活秩序,致使党的工作、行政工作停滞,领导班子瘫痪。
  1968年,在北园人民公社宣传队的指导下,成立了所谓老、中、青三结合的杨庄大队革命委员会,在形式上开展了“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四无限”(无限忠于、无限热爱、无限崇拜、无限拥护)活动,每天向毛主席画像早请示、晚汇报,大力学习、宣传毛主席语录,高唱语录歌曲,大搞形式主义、政治化倾向。1970年,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一打三反” (打击现行反革命,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和清理阶级队伍工作,大队的一些干部被审查,停止工作,但始终未查实定案,混乱一场。1972年后,经过整党建党,逐步恢复了正常工作、生产秩序,大队党支部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抓紧了农业生产。
  整党学习 1970年5月至1972年3月,在县、公社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杨庄大队全体党员进行了以恢复党的组织生活、“吐故纳新”为主要内容的组织整顿、学习、教育活动,在形式上采取集中组织学,党小组组织分散学,大会组织学习讨论,分组学习讨论等方法,学习党的宗旨,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维护党的纪律,进行党性教育,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觉悟。通过学习整顿,恢复了党的组织生活,恢复了党内“三会一课”制度。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全大队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在党支部的领导下,深入学习中共中央文件,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揭发批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的罪行,肃清其流毒,为杨庄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