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191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精神文明建设
分类号:
D235.52
页数:
46
页码:
565-61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杨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从20世纪80年代到2004年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地方组织
党史
济南市
内容
杨庄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20多年来,社区党委和居委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突出在党员教育、培育“四有”新人、幼有所教、青有所学、老有所养、残有所为、老有所乐、民有所依、评比先进、遵纪守法、文明新风、计划生育、以民为本、老有所为等方面及建有人民保卫的治安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被誉为“美容师”的保洁员、誉为“红管家”的财务员、呵护人民健康的卫生员、人口节育的计生员、基础设施建设的设计员、文明礼貌的营业员、誉为“先行官”的驾驶员、誉为“育花人”的保育员、人民灵魂的工程师——教职员和党的方针、政策及文化娱乐活动的宣传员等“十二大员”队伍建设,使杨庄成为山东省文明单位和市、区、镇、办事处的文明村居和文明单位,先后评为山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安先进单位,山东省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美在家庭”示范村,山东省科普先进村。
杨庄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四面低洼的黑土地上。在漫长的艰苦岁月里,杨庄人民过着面朝黑土背靠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贫困生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杨庄村生产资料为私人所有,地主、富农占有大片土地,广大贫雇农人均不足一分地,无地农民过半数,他们过着吃了上顿无下顿的苦难日子。1948年,杨庄村14户人家统计,11户是佃农,这11户人家没有1间较好房屋,全部都是泥屋顶的简陋房。当时流传着“杨庄村穷人窝,指望卖菜混生活,沿街叫卖一整天,回家依然得挨饿”的歌谣。
20世纪40年代,杨庄、大张庄、小张庄3个村有119户,790口人,900多亩可耕地。全村8户地主和11户富农,占有土地575亩,占全村土地总数的63.9%以上。全村在四面低洼土地中,由于“贫瘠的黑土地,夏秋水汪汪(水淹),种一葫芦收一瓢,麦秋过后外逃荒”的贫困生活折磨,再加上8户地主和11户富农横行乡里,全村2/3的人口吃不上饭,半数人口给地主、富农扛长工、打短工或进城沿街叫卖,或外出逃荒谋生。其余,皆是出卖劳力的,卖菜的,赶车、拉车的,逃荒在外谋生的,冬卖地瓜、夏卖甜瓜的。据1950年史料记载:时,杨庄村120户,其中19户地富雇用长工、短工20余人,无地农民28户,他们谋生10条路:扛长工、卖短工、卖鲜菜、拉套子、放羊、卖瓜果、逃荒要饭、逃荒关外当华工、为富人家当奴仆。当时流传着“地主吃的鱼和肉,穷人连糊粥汤也喝不够”的贫困生活。在这种艰苦生活的长期困扰下,杨庄村根本谈不上精神文明建设。
解放后,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通过土地改革,穷苦人分到了土地和房子,生活有了好转。但由于物质基础较差,精神文明建设仍放不到生活的位置上。在长达20年的人民公社时代,队里农业获得大丰收,人民温饱问题虽得到解决,但由于长期单一经营,形成了高产穷队,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没有大的改善。直到1978年,村民们依然住着坯墙破草房,仍然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生活。集体也无力搞精神文明建设,村容村貌脏乱差,世世代代的旧模样没有明显的改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靠了党的富民好政策,杨庄人发挥地处城市近郊的优势,抓住机遇,认真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坚持“贸工农”齐发展的路子,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得到长足进步。在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路程中,杨庄村党政领导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作为一件大事常抓不懈。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各单位和各级领导的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化管理,和经济指标一样考核单位和干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经济利益挂起钩来,按照完成情况进行奖罚。
1982年以来,杨庄村在上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结合农村工作的实际,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按照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以立为本、注重实效、常抓常新”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在延伸上做文章,在行业上抓特点,在深化上下功夫,实现了新突破,取得了好成果。至2004年,杨庄连续10多年被省、市、区、镇、办事处评为文明村居、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全居党员、干部和居民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发扬励精图治、务实求实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党的光辉形象。富有时代特色的创建活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系列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以凝聚广大干群的精神力量、提高干群的整体素质为目标,思想教育广泛深入,广大居民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觉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公正、廉洁形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崇尚科学、崇尚先进、无私奉献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全居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通过精神文明建设,广大党员、干部和厂企负责人处事公正廉洁,为群众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扬了主人翁精神、团结友爱精神、求实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增强了争创一流的工作,争创一流的业绩,尽职尽责,开拓进取,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遵照这一精神,中共济南市委于1983年9月设立了济南市“五讲四美三热爱”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活动委员会。济南市区、镇、村(居)相继建立了“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具体领导本单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86年9月,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之后,进一步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深远意义。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北园镇杨庄村“两委”根据济南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的工作部署,把建设文明村居列入重要工作议程,广泛开展具有连续性、系列化的全民创建活动。1985年,按照市委提出的“当文明市民、创文明单位、建文明泉城”的号召,本村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一是1986年开展的“争创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居”活动;二是1987年职业道德建设“当标兵、夺红旗”活动;1988年开展的“友爱在泉城”活动;1989年开展的“学先进、讲奉献、树新风”活动;1990年开展的“文明杯”竞赛活动等。1991年,杨庄村“两委会”根据市委做出的《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文明先进城市活动的决定》和制定下发的精神文明建设“八五规划”,把创建文明城、“双拥”(拥军拥属、拥政爱民)城、卫生城作为一件大事,纳入各级领导岗位责任目标计划,并成立专门组织,将创建标准逐项量化分解,落实到各单位和个人,实行创建目标责任制,深入开展军民共建“双拥模范城”、军民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城市和文明单位活动以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活动等。1993年以来,本村先后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村居”为载体的“创一流成绩,建文明单位”活动,开展“学党章讲奉献,做新时期合格共产党员”活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三讲”活动,“双思”和“三个代表”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活动效果。
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1982年,本村积极响应国务院的号召,认真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全村进行了深入动员,层层发动,大力宣传“五讲四美三热爱”的重大意义。在活动中,围绕着“治脏、治乱、治差”,组织了一系列全村性的活动。先后组织到公共场所参加义务劳动,到大街小巷打扫卫生,到黄河和北园路植树,到小清河疏通河道,到烈士陵园扫墓,“五一”节组织爬山、游泳,还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其他比赛活动,使活动开展得广泛、深入,取得了很好的活动效果。整个活动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评出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出席市、区、镇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受到市、区、镇的表彰奖励。
开展“三爱、四讲、五不怕”活动 1982年,杨庄结合中共十二大文件的学习,在“五讲四美”活动中,继续深入进行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使广大村民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同时,加强干部的革命人生观和共产主义理想、道德情操的教育,按照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对干部提出的六条要求,在全村开展“三爱、四讲、五不怕”活动。即: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讲政策,讲法制,讲纪律,讲文明礼貌活动;不怕威胁,不怕利诱,不怕撤职,不怕打击报复,不怕艰难困苦。使每个村民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干部的政治表现、思想品德、纪律作风、业务能力等情况,进行普遍的考核,严格整顿纪律作风,进一步补充修订和完善各种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考勤、考绩、奖惩制度,从领导到村民,都明确自己的任务、职责和应遵守的制度和纪律,使全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从1983年起,杨庄村在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中,首先抓住群众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解决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入托难”、“上学难”、“买难卖难”等实际问题,加以解决。从突破一点,带动全面人手,使群众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切身利益中得到实惠,受到教育,使全村人民能够自觉自愿地投身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1986年,杨庄村被郊区区委、区政府命名为区级文明村。1986年以来,杨庄村连续18年评为北园镇“双文明”先进单位、先进党组织;先后荣获中共天桥区委、区政府“五好村居”建设先进单位,荣获中共济南市委和中共天桥区委“双文明单位”称号;荣获济南市机关档案工作市级先进单位;2000年,杨庄村被评为山东省“美在家庭”活动示范村和济南明星村。
多年来,杨庄村精神文明建设总的做法是:齐抓共管建设文明村,六抓六治面貌新。即:抓社会秩序,治乱变安;抓思想教育,治旧变新;抓环境卫生,治脏变净;抓科学文化,治愚变智;抓优质服务,治差变优;抓经济发展,治穷变富。总的抓手是:抓党的建设,把培养“四有”新人,提高整体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把治“本”和治“标”紧密结合起来,作为行动的落脚点;把实现“党风正,民风好,经济大发展,干群觉悟高”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使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多年来的实践,使杨庄村领导班子认识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能否开展起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关键是要加强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一是放在对党员的管理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上;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上,放在多为群众办实事上。在党员自身建设上,杨庄村主要采取了利用集中上课轮训的方法,根据上级的部署和任务要求,再确定学习内容。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出现了“土地到了户,用不着党支部”、“党不党,团不团,一个心眼去抓钱”、“嘴上磨起泡,不如发钞票”的错误思想。个别党员出现了模范带头作用差,为人民服务思想淡薄的问题。针对这些思想实际,该村党组织结合学习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基础上,重点教育党员从理论上分清“三变三不变”的问题。即:农村的劳动组织形式变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变;党员职务变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没有变;党的中心任务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在分清是非的同时,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党支部会,每月上一次党课,每季度召开一次生活会,加强对党员经常性的管理教育。教育每个党员做到六带头:带头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同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带头执行合同,完成国家各项征购或税收任务;带头参加劳动,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学科学用科学;带头实行计划生育和移风易俗。为了使党组织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先后增补了10多名青年党员进入了党组织领导班子,社区党委建立后,又有一批青年党员进入了党委班子,并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使党组织班子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改革20多年来,先后吸收6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入党,壮大了党的队伍。
建章立制,帮贫致富 杨庄村根据区、镇要求,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行了党员联户联富制度,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区、镇、村先后制定了“思想教育的六个方法”、“建设文明村的四个经验”、 “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八到户”、“党员联系户的六项任务”、“农业生产实行十到户”、“村规民约”、“团员联系户做到十帮助”、“创建文明村的四条标准”和“文明村的九个条件”等10余个帮贫致富、开展文明村建设的规章制度。广大党员首先从自身做起,带头发展商品生产,争当专业户或参加联合体,带头勤劳致富,为群众做出榜样。在联户联富工作中,因地制宜,实行了多样化的联户形式。一是以强联弱。让那些比较富裕、工作能力强的党员联系那些劳力弱、困难大的户。二是联合体内部的党员联系本联合体内部的群众。三是能工巧匠带徒弟,让那些有手艺的党员,把所带的徒弟作为联系的对象,通过一起做工、传艺,做好应做的工作;四是外出党员负责联系外出的群众,在外出中做好帮助工作。这样就把党员联户工作和发展商品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同时,根据联系对象的需要,从多方面帮助。主要实行“三包”、“六负责”制度。“三包”即:党支部委员分工包党小组;党小组长分工包联户党员;党员分工包所联的户或人。“六负责”即:负责对联系对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负责组织和帮助群众发展各项生产;负责反映和帮助解决群众在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负责在群众中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负责了解群众对党支部抓商品生产的要求和建议。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党员联户联富制度富有新的内容。一是党支部带领干部群众发展村办企业,鼓励、支持、帮助干部群众坚持集体、联合体、个体、家庭一起上,抓好工业和第三产业建设。特别是葛国庆任党委书记后,杨庄村一举建成了装饰材料市场,商业、服务业成为主体,做到户户无闲人,人人有工作。二是坚持共同富裕的道路,让每个家庭、每个居民都过上好日子。党委书记葛国庆在抓好全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抓好每个家庭的个人收入。他不远千里,千方百计从外地引来客户经商。三是订有多项规章制度,帮助退休老人、家庭困难户、身残人、五保老人安排好生活,做到“老有所养,青有所学,幼有所教,残有所为”。通过建章立制,使杨庄村每个人在“吃、穿、住、行、医、学、乐、为”等方面有了保障。一个新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镶嵌在齐鲁大地的黄河南岸。
杨庄村在建章立制、帮贫致富工作中,主要贯彻、执行了区、镇有关文件,结合自己实际,开展了如下工作:
(一)贯彻思想教育的六个办法
①制订村规民约,开展建设文明村、文明家庭活动,改变村风村貌,增强村民团结,家庭和睦,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②大力表彰先进典型。评选优秀党员、模范干部、五好村民,以及表扬专业户、劳动致富户、各种先进人物,以先进带动后进。③总结对比,摆大家公认的事实,从过去的成功和失误中,明辨政策界限和是非界限,使干部、群众进行自我教育。④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利用坏人、坏事、坏典型做反面教材。⑤建立文化中心,开展科技、文化活动。⑥党员分工联系户,做群众工作。它适应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以后的新情况,加强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群关系进一步改善。
(二)推广建设文明村的4个经验
①党支部充分认识建设文明村的意义,深入宣传发动群众,使之自觉地投入建设文明村的活动中去。②坚持以共产主义思想教育人。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三兼顾”的教育,作为建设文明村的核心,着眼于做人的转化工作。③抓骨干、抓阵地、抓村规民约、抓讲评等,使文明村建设逐步走向制度化。④加强领导,党支部落实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具体措施,不断总结、完善、提高。
(三)开展党员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八到户”活动
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到户;②兑现生产合同,督促到户;③组织农田基本建设,动员到户;④解决困难户问题,帮助到户;⑤传授先进技术,示范到户;⑥开展计划生育,落实到户;⑦调解民事纠纷,谈心到户;⑧刹歪风,抓坏事,处理到户。做到“歪风邪气有人抓,好人好事有人夸,思想疙瘩有人解,民事纠纷有人管,科学技术有人传”。
(四)党员联系户的六项任务
一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二是解决民事纠纷,帮助实行村规民约;三是宣传计划生育,保证无计划外生育;四是帮助村民解决困难,支持村民劳动致富;五是征求群众意见,反映群众呼声;六是完成上交提留任务,组织群众参加义务劳动。
(五)支持农业生产实行“十到户”
①家庭生产计划落实到户;②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到户;③柴油、化肥、农药紧俏生产资料供应到户;④粮棉油猪等主要农副产品统购、派购以及交售结算到户;⑤原来的债权债务落实到户;⑥家庭联产承包合同到户;⑦经济核算到户;⑧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的优待照顾落实到户;⑨计划生育落实到户;⑩政治思想工作到户。
(六)制订《村规民约》
杨庄村《村规民约》
为加快本村两个文明建设,更好的做好各项工作,按照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经广大干部、村民反复讨论通过,特制定本村规民约,望全体干部、村民遵照执行。
一、认真学习党在农村一系列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自觉服从“两委”的领导,遵守村里制定的村规民约,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
二、大力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坚决反对封建迷信。严禁赌博,不准损人利己。坚持勤俭节约,喜事新办,丧事从俭,不铺张浪费,不大操大办。
三、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实行计划生育,晚婚晚育,提倡优生、优育、优教,努力提高人口素质。
四、尊老爱幼,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做到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五、子女要尽心赡养父母,对不孝敬父母的人,在本村不能担任干部;不交赡养费的,由村或企业代扣转交其父母,并由本人写保证书和赡养老人的办法,父母医疗费由子女主动承担。
六、子女与父母在一块生活的,要尽心照料,不惹父母生气,不无理取闹,违者由村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者,经教育不改,交司法部门处理。
七、村民正常死亡或意外事故死亡一律实行火葬,不准转移他方土葬,违者从严惩处。
八、实行男女平等,严格按《继承法》有关规定继承遗产,意见分歧的,由户自行协商解决。
九、不准打架斗殴,不酗酒滋事;对打架斗殴致伤、残、死亡的,后果自负。
十、要遵纪守法,不偷、拿和破坏公共财物,如发现后,按实价值3~5倍罚款,并采取其他相应行政教育手段和措施,性质严重造成巨大损失的,追究其法律责任。
十一、村民要严格遵守村“两委”新制定的各项工作管理规定,自觉节约用水、用电,严禁浪费。
十二、适龄青年积极报名参军,履行公民义务。
十三、爱护小区的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搞好环境卫生,不准在村内及沿街乱贴乱画、乱搭乱建,搞违章建筑。
十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要做到:
第一:集体劳动好,勤劳致富步步高。正当副业要发展,投机倒把不准搞。
第二:热爱集体好,不拿集体粮和草。落实生产责任制,损公肥私不能搞。
第三:尊老爱幼好,赡养父母尽孝道。教育子女听党话,粗语脏话要去掉。
第四:家庭和睦好,夫妻相敬偕到老。婆媳妯娌心连心,邻居团结赛金宝。 第五:移风易俗好,勤俭持家要记牢。不搞迷信和浪费,计划生育不动摇。
第六:文明新风好,待人诚恳有礼貌。不准打人和骂人,陋规恶习要除掉。
第七:遵纪守法好,主持正义讲公道。检举坏人和坏事,打击报复法不饶。
第八:四防安全好,综合治理很重要。场院仓库勤检查,执行制度排干扰。
(七)团员联系户做到“十帮助”
①帮助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②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③帮助打致富谱;④帮助移风易俗,喜事新办;⑤搞好计划生育;⑥搞好邻里团结;⑦学习农业科学知识;⑧种好责任田;⑨帮助出售农副产品;⑩帮助买化肥、农药、良种等。
(八)利用“创建文明村的四条标准”开展评比验收
①党支部必须是一个坚强的、能够领导两个文明建设的指挥部。②建立完整的来自群众的《村规民约》和各项制度。做到家风、村风根本好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人不断涌现。③有一支有战斗力有说服力的思想工作队伍,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制度化、经常化,学习有制度,活动有阵地,工作有骨干,教育多渠道,形式多样化。④两个文明一起抓,互相促进,不断地促进新成绩,严格控制人口增加,做好拥军优属工作。
(九)利用“文明村的九个条件”记分评比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2)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模范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 (3)遵守党纪国法。杜绝赌偷、打架斗殴和酗酒闹事。(4)办好农民夜校和“青年、民兵之家”,有科技队和文体活动场所,办好群众的福利事业。(5)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从俭,不搞封建迷信活动。(6)晚婚晚育,无计划外生育。(7)邻里团结,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礼貌待人。(8)绿化、美化环境,讲究卫生,(9)各项生产任务、计划指标完成好。
(十)通过文明村的建设达到十大变化
①环境整洁,讲究卫生。制定爱国卫生公约,成立清洁队,落实环境卫生责任制和检查评比制度。治理脏乱差,做到街道整洁,院落干净,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有显著变化。
②团结互助,风气一新。评选文明家庭,宣传雷锋精神,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风气开始形成。出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家庭”。烈军属、五保户、困难户,以及鳏、寡、孤、独和残疾人都得到热情照顾。
③遵纪守法、治安好转。落实治保措施,完善村规民约,耐心细致地对有劣迹的重点人物进行帮助,刹住赌博、偷盗、打架、斗殴等歪风。
④群众觉悟提高,爱国家、爱集体。以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核心,教育村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共产主义新人,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精神蔚然成风。
⑤计划生育工作得到落实。争创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⑥科学文化水平提高,文娱活动丰富多彩。建立“青年民兵之家”、“俱乐部”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阵地,村民普遍参加学习政治、学文化科学技术。
⑦发展生产,生活提高。党风、民风、村风好转,“党的阳光照俺庄,好政策帮了俺的忙,人变村变产量变,日子越过越兴旺”。
⑧改善党的领导,密切党群关系。从班子抓起,从党风人手,涌现出一大批积极为党工作的好党员、好干部,做到党员包贫户、党员联系户。
⑨加强治安保卫,对敌人有效的专政,实行昼夜轮流护卫制度,做到好人好事有人夸,坏人坏事有人抓,歪风邪气敢于顶。彻底改变“坏人神气,好人受气,干群泄气”的不正之风,做到正气压邪气,党风正,民风好,团结互助正气高的新风气。
⑩关心教育,重视知识和知识分子,舍得投资花本钱,关心培养新一代。办好幼儿园——小学——初中,普及初中教育。在抓好小孩这一头的同时,还要抓好老年这一头,办好敬老院,条件好的还要办好“乐园队”。
办好教育,提高整体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杨庄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从抓教育人手,办好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支持中学教育和做好成人教育工作。从1978~2004年,杨庄居先后用于智力教育的资金达600万元以上。同时,从财力上还支持了初中、高中学校的建设,使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一条龙”教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幼有所教 从1958年人民公社以来,在近半个世纪里,杨庄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教育,先后办起了托儿所、幼儿园、育红班,使全居幼儿全部入托、入园,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至2004年,杨庄居投资建成的杨庄社区幼儿园环境幽雅,设有40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6个宽敞明亮的大教室,150多平方米的8间平房和16间21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设有舒适的床位,装有冷暖空调,设有大、中、小不同类型的多种玩具,是一处漂亮、整洁、美观大方的幼儿园。至2004年年底统计,幼儿园拥有教职员工22人,设有8个教学班,260多名学前儿童在33间宽敞的房屋里愉快的学习和健康成长。
少有所学解放以来,杨庄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小学教育,多次投资搬迁学校建新校。始终把抓好教育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穿新衣,住楼房,没有忘记建学堂”,跟着形势,想着节日,为学校教育排忧解难,使广大师生在济南市一流学校里愉快地教学和生活,为精神文明建设增光添彩。
在几次搬迁后,杨庄社区党委和居委会于2000年8月再次投资400万元,在占地10358平方米的新校址,建有4657平方米的4层教学大楼。设有教室、办公室、会议室、微机室、电教室,全部安装了冷暖空调。同时,把微机教学正式纳入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学校开辟了心理咨询室、环保活动室、演播室、舞蹈室、学生食堂等设施,20余名教师辛勤地培育少年儿童茁壮成长,10个教学班,355名少年儿童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青有成才 杨庄党政领导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注重青年人的成才培养,普及初中教育,鼓励青年上高中,上大学,有能力的鼓励攻读研究生。为普及中学教育,社区党委书记葛国庆兼任济南明湖中学名誉校长,对学校在政治上、经济上、学校建设及学生培养上,给予多方支持和帮助,乐意甘当教育上的“后勤兵”,及时解决办学中的困难,为青年成材铺路搭桥做出贡献。
据2004年调查,在杨庄社区警务区管辖2170口人中,有学前儿童155人,在校小学生537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860人,高中文化程度的335人,中专文化113人,大学文化的18人,大专文化的51人,研究生2人。广大青年人以高层次的文化,战斗在各个行业,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为进一步提高青年人的文化素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杨庄党政领导不惜投资加强成年人的培训。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
在全居企业中,根据自己的实际,举办不同类型的在职培训班,先后培训在职职工近2000多人次,送出50余名青年到高等院校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使居民学文化,学专业知识,还结合进行“三者利益”关系的教育。教育群众富裕之后,不忘国家和集体利益,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主要工作:一是引导干部群众回顾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实行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经济政策所带来的好处,使居民认识到,农民富得这样快,主要靠了党的富民好政策,二是组织居民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对农民的支援账,使大家认识到富裕全靠国家的支援。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村办企业的税金减免、农用生产资料的补贴,以及国家对村办企业发放的大笔贷款等。通过算账,使大家看到了杨庄走上了致富路,首先得益于党的富民好政策,使居民致富思源,不忘党恩。三是进行形势教育。利用各种会议举办形势报告会,及时把国家建设的新成就告诉群众,培养居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居民以主人翁的姿态搞好生产,做好工作。
残有所为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杨庄党政领导没有忘记身残人这个弱势群体,把关心、照顾身残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从20世纪90年代起,建起了社会福利工厂,把全居的身残人招收到福利厂,根据不同身体情况和特长,量力而行,安排不同的工作。至2004年,先后有40余名身残人就业,他(她)们和健康人一样有固定的工作,有固定的收入,有自己的住房,有的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和全居居民一样的享受退休和养老保险待遇。
老有所乐 杨庄社区党政领导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把尊老敬老、关心老年人的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中的重要议程。对老年人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至2004年,全居已有216人退休,占总人口的1/8。对老年人的工作主要抓了五点:一是建立老年党支部,让老年党员按时过上组织生活,参与全居的两个文明建设;二是按时发放退休金和过节用品;三是每年组织退休老人外出旅游一次。先后有100多名身体健康的老人到西安、南京、上海、苏州、杭州、北京、青岛等地旅游,2004年,组织130余名老年人到香港、澳门旅游,在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四是建立了两处街心公园,建有街心亭、走廊,植有花草树木,设有多种活动器械,供老人休息娱乐,观赏花草,进行健康锻炼。五是建有高3层、100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中心,内设舞蹈室、歌咏队活动室、棋盘室、老年健身活动室,供老年人老有所乐。
民有所依杨 庄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一班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民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乡亲们服务,为人民服务。全社区600多户,1800多口人,在“衣、食、住、行、医、学、乐、为”等方面有了生活保障。居建有卫生室,及时治疗疾病;退休人员按时领到退休金,生活有了依靠;全民参加了养老保险,解除了后顾之忧;旧村改造于2002年全部结束,建成90多座大楼,全民住进了漂亮的居民楼,户均居住面积均在100平方米不等。
弘扬“十大员”,美名广流传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杨庄党政领导十分重视“十大员”的培养教育,作为精神文明“窗口”形象,为省级文明单位的杨庄增光添彩。这十大员是:誉为“红管家”的财务员;誉为“美容师”的保洁员;誉为“先行官”的驾驶员;文明礼貌善于经营的营业员;誉为“守护神”的治安员;秉公办理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呵护人民健康的卫生员;人口节育的计生员;誉为人民灵魂工程师的“育花人”——人民教员;精心设计居民住房的设计员。
上述十大员战斗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他们的工作,他们的行为,时时刻刻联系着人民,联系着精神文明建设。几十年来,杨庄人民被誉为与人为善、和为贵、彬彬有礼的好居民,杨庄党政领导班子被誉为廉洁勤政、以民为本的带头人。
军民共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北园地区开展了“视军队如长城,把驻地当故乡”的活动,引导全地区军民,坚定不移地支持部队建设,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1998年在北园镇统一领导下,杨庄村开始进行“军民共建”活动,与济南军区舟桥部队共建精神文明,密切了军民关系,推动了两个文明建设。促进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相互帮助,团结共建已成制度化、经常化。
双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光荣传统,军队保卫着人民,人民支持着军队。无论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都充分体现军队是长城,军人是亲人,新中国成立不久便把人民军队称为最可爱的人。在新时期,杨庄人民不断为优抚对象和驻军解除后顾之忧。通过开展“支持义务兵安心服役争当好军属”活动,支持部队建设,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双拥”工作在新的形势下,逐步形成军民相互尊敬、相互支持的新局面。
“双拥”工作带头人 杨庄居“双拥”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得益于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他就是现任党委书记葛国庆。葛国庆曾是一名军人,退伍后被推荐为党支部书记,在杨庄一把手的岗位上一干就是22年。这22年,他凭着部队培养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良好作风,带领居民走上了富裕之路,人均收入由不足200元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元。回想22年的奋斗历全国双拥模范程,他总是讲:“是部队给了我成功的动力和勇气,我永远忘不了部队对我的培养教育。”1998年与军区舟桥部队签订共建协议以来,他经常带领居委会领导到部队走访慰问,发现部队有困难,就想方设法去解决。为了更好的了解部队情况,把拥军工作切实做到家,他订阅了《解放军报》,并应聘担任了共建部队三营九连的名誉指导员。几年来,只要居委会与共建部队有活动,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只要部队有难处,他都会主动赶到现场帮助解决,被部队官兵誉为“现役军人的益友,退伍军人的楷模”。
建立军人接待站 杨庄居的共建单位是济南军区直属团队,部队官兵来军区机关受领任务、汇报工作比较经常,再加上济南是省会城市,官兵和军人家属来济购物、观光的也比较多。由于共建部队驻防济南郊县,距济南有80公里的路程,官兵们出差办完事后往往当天很难返回,食宿问题,特别是住宿问题成了老大难(官兵的出差补助每天只有15元)。1998年春节前居领导到部队走访,双方谈话时一位团领导感叹:“现在部队经费很紧张,官兵出差补助标准很低,如果在济南有个办事处就好了。”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场的党委书记葛国庆把这事放在了心上。回来后他立即召开“两委会”,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一致认为:拥军不能空喊口号,必须扎扎实实办真事、办实事,部队有难处,我们有能力帮的就一定要帮。于是,居属北洋大酒店设立了军人接待站,五楼的5个房间作为招待房固定下来,为共建部队来济的官兵和家属无偿提供食宿服务。为了让共建部队官兵家喻户晓,居委会还专门印制了邀请函发往部队。1999年以来,共接待来济官兵和家属47人,补贴经费9000余元。
科技拥军结硕果 在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科教兴国、科技强军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与此相适应,部队的两用人才学习也掀起了新高潮,部队不少连队建起了多媒体室或微机室。为了满足官兵学习高新技术的愿望,居领导到共建部队逐个连队进行了查看,当发现三营九连因家底薄买不起电脑时(只有一台小霸王),拿出17000多元购置了2台电脑和2台大彩电送到了连队,使该连两用人才学习硬件设施有了较大改善。2000年以来,该连学习高科技的空气十分浓厚,部队两次组织科技练兵比武,他们都取得了较好名次,并蝉联电脑比赛第一名。退伍回乡的战士有8名同志因电脑操作技术过硬,被企事业单位录用。
慰问带来战斗力 共建部队是个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的部队,曾多次抗洪抢险、支援国家和地方重点工作建设。完成这些任务,后勤保障工作十分艰巨。为了让一线官兵全身心的工作,杨庄居在力所能及的后勤保障上做了大量工作。1998年5、6月份,共建部队奉命参加济南护城河清淤,官兵们冒着40℃高温,泡在齐腰深的淤泥中奋战,十分苦累。居领导知道后,立即购置了上百条毛巾、汗衫送到官兵手中。为预防官兵中暑,居领导还安排北洋大酒店每天烧两锅绿豆汤送到清淤现场。巾帼双拥服务队也不甘落后,在队长马青青的带领下,她们每周到现场为战士洗衣、拆被。起初,战士们把脏衣服藏起来,不让洗,妇女们就趁战士们上班后“偷”出来洗。居委会的慰问活动,深深感动了官兵,他们打出“回报人民,造福泉城”的口号,开展各种竞赛活动,不少战士腿破了、脚烂了,仍不下火线,硬是提前20天完成了任务。
联欢联谊促发展 开展双拥工作的目
的就是密切军政军民关系,推动双方的发展。杨庄人民与舟桥部队结成共建“对子”以来,始终把共谋发展,共同提高作为做好“双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了一套良好的共建制度。每年初,军地双方领导召开一次座谈会,研究商讨年度工作,确定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第一季度,居委会组织青年上岗前培训,特设国防教育专题课,邀请部队领导讲授。“八一”前夕,结合军地互访,居委会组织党员和企业先进分子到部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体验部队生活,进一步强化国防观念,增进军地了解;部队也组织官兵来居属企业参观,了解市场经济改革大潮带来的新变化,坚定献身国防事业的信心。“八一”、“十一”,双方文艺演出队联合创作、同台献艺,丰富军地文化生活。年底,组织优秀士兵和先进职工代表茶话会,交流工作经验,结交互助“对子”。自1999年以来,居委会与共建部队的联欢联谊活动一直没有间断。今年“八一”节联欢晚会,居民希望在社区举办,居领导与部队联系后,部队演出队提前3天赶来彩排,海报贴出后,居民们像过大年一样高兴,原定的20个节目在居民的呼声中又临时增加了5个,演出时间整整持续了3个小时,深受居民欢迎。由于军地交往的经常化,先进思想得到较好的宣传,促进了双方精神文明建设。几年来,杨庄居民遵纪守法,安居乐业,没有发生一起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退伍回乡也风流 拥军走在前,优属不落后。杨庄居对居属烈军属和退伍军人同样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爱。退伍战士刘海龙,返乡后的第二天,居领导就登门征求对今后工作的想法。当时,刘海龙想凭着在部队学到的知识自己闯一闯,居领导对他的想法表示支持,但同时告诉他居属企业的大门向他敞开着。半年后,刘海龙找到居领导反映,由于缺乏市场运作经验,创办的经营项目倒闭了,居领导二话没说,当月就把他安排到居属企业上了班。一年后,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所在企业效益下降,职工工资比较低,居领导又把他调到了效益较好的汽车修理厂工作。居领导的帮助,使刘海龙深受感动,在汽修厂他勤勤恳恳,发奋工作,多次受到企业领导的表扬,今年还被社区党委表彰为优秀党员。2000年以来,在职工就业再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居领导坚持对退伍战士实施“三优先”的倾斜政策,使6名退伍战士全部按个人意愿安排了工作。居民们都高兴地讲:“在我们杨庄居当兵最光荣,退伍最吃香!”
共驻共建 为深入贯彻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促进社区建设再上新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于2002年,杨庄社区建立了共建委员会。
共建委员会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满足社区居民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形成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良好氛围,促进地区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共建工作:①建立以社区居委会牵头,驻地各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共建委员会。社区共建委员会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组织,就社区党建、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等事关社区发展、建设的重大问题,广泛进行交流合作。
②社区共建委员会立足社区实际,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引导社区居民“关心小家爱大家, 共育社区文明花”,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健康发展。
③社区共建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充分发 挥各自的优势,从建设美好社区,服务社 区居民的角度出发,广泛开展各种公益性 的社会活动,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形成共 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
共建委员会职责 ①组织协调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广泛交流合作社区党建、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服务 等事关社区发展和建设的重大问题。②立足社区实际,广泛组织开展群众性的文化 体育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 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引导社区居民“关 心小家爱大家,共育社区文明花”,促进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③各成 员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从建设美 好社区,服务社区居民的角度出发,广泛 开展各种公益性的社会活动,实现社区资 源共享,形成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 氛围和强大合力。
共建制度 ①每年初制定共建活动计 划。②每季度召开一次共建委员会会议, 研究解决共建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③ 重大节日进行互访,开展双向服务活动。 ④重大教育和文化体育活动,统一协调开展,实现资源共享。⑤年底总结共建工作,表彰奖励先进。
共建单位:杨庄社区居民委员会,济 南工业产品展销中心,济南煤田地质钻探 队,北园大街金马大酒店。
评选“五好文明家庭” 家庭是社 会的细胞,杨庄社区在精神文明建设中, 把思想教育同评比“五好家庭”、“双文 明户”结合起来,每年都要举行评比。 一是半年初评,二是年终总评。对爱国 家、爱集体、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等方面 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使群众学有榜 样,赶有方向。随着“五讲四美三热爱” 活动的开展,村党支部集群众的意见,制 定了“六提倡、六反对”为内容的村民 公约。即:提倡爱国家、爱集体、靠勤劳 致富,反对偷摸行窃、损公肥私、损人利 己;提倡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守社会 公德,反对打架斗殴、虐待老人;提倡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大办婚丧。提倡计划生育,婚姻自主,反对早婚、早育和包办婚姻;提倡绿化、美化、净化环境,反对破坏林木和不卫生习惯;提倡学科学、用科学,反对不学无术、混天了日。村规民约制定后,人人互相监督,歪风邪气为之一扫。 20世纪80年代是建设“文明村”的大发展时期,村党支部、村委会把评选“五好家庭”列入建设“文明村”的重要条件去抓,做到年初有要求,半年有检查,年终有评比。至20世纪80年代末,全村评出“五好家庭”100余户,“卫生户”200余户,好党员、好干部、好厂长、好经理、好媳妇、好婆婆、好女婿、好妯娌、好小姑达200余人次。进入90年代,村委会不断抓好“五好家庭”和“双文明户”评选活动,至2004年,全居评出“五好家庭”户达368户,“文明家庭”60余户,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15户,好媳妇、好婆婆、带头致富的“女强人”层出不穷。
附
“五好家庭”条件
一、努力学习政治,学习法律,遵守居委会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遵纪守法好;
二、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勤劳致富好;
三、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好;
四、勤奋工作,艰苦奋斗,勤俭持家好;
五、爱科学,讲文明,讲礼貌,晚婚、晚育,教育子女好。
文明家庭十项标准
爱国奉献 遵纪守法
科技文化 勤劳致富
计划生育 敬老爱幼
家庭和睦 邻里团结
移风易俗 庭院卫生
居民“十不”行为规范
不随地吐痰 不乱扔污物
不乱贴乱画 不损坏公物
不污染泉池 不攀折花木
不酗酒滋事 不乱穿马路
不说粗话脏话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在评选“五好家庭”活动的同时,杨庄社区还开展了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活动。自下而上评比后,报请上级审查,最后由济南市评选委员会活动协调小组审批。至2004年,杨庄居民葛玉生等17户居民先后评为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关淑芳等8户评为济南市文明家庭。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葛玉生、李广莲、张建国、张朋生、张家军、杨金春、王奎武、葛宝泉、王秀英、刘大洲、张象亨、杨玉民、杨景柱、刘占凤、张家顺、李志明、张效正。
杨庄村创建“十星级文明户” 杨庄村有村民625户,人口1773人,村办企业30余处,1998年,全村完成经济总收入4.2亿元,人均收入2480元,成为省级小康村。村党委书记葛国庆被评为市优秀乡镇企业家,山东省劳动模范。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村“两委”还特别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逐年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自1986年,连续18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为使本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提高村民整体素质,1999年,在全村广泛开展了以爱国奉献、遵纪守法、科技文化、勤劳致富、计划生育、敬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移风易俗、庭院卫生等十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为保证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立了以村党委书记葛国庆为组长,宣传、妇代会、调解、老年人协会等参加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宣传、妇代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团体齐抓共管、齐抓共建的局面,为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村“两委”将此项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调度会,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订措施,部署任务,先后制订了杨庄村“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评选办法及奖励办法,保证了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宣传发动,家家参与
村“两委”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标语、致村民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切实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村民对创建活动的意义和目的能够达成共识,积极参与创建活动。活动期间,共向村民发放宣传材料700余份,举办黑板报10余期,散发评比标准700余份,并投资7000余元,在村委会门口设立了宣传牌,将“十星级”标准公布于众,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参与到创建活动中,形成了户户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的可喜局面。
三、精心组织,认真评选
进行公开、公正的评选是创建活动的关键。村“两委”研究认为,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决定采取无记名投票的形式,按照评选总户数10%的比例评选出首批“十星级文明户”。
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安排部署评选任务,落实责任,由各村民小组长分片负责,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标准,领导小组名单、奖励办法及选票一同打印装订成册,分发到全村各村民手中。经过3天的充分酝酿讨论,让群众推荐选出自己信任的“十星级文明户”,派专人抱着票箱挨家挨户收取选票,交村领导小组进行审核、统计。此次评选活动共发出选票624张,收回选票597张,村民参与率达到96%,评选产生了首批59户“十星级文明户”,由村委会张榜公布,并设立群众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经过3天的监督举报,共收到举报信件10份,由村评选领导小组负责调查核实,最终决定取消了2户“十星级文明户”的资格,其他57户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可,光荣当选为杨庄首批“十星级文明户”。村“两委”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并为他们每户订阅1份《齐鲁晚报》,对连续三年评为“十星级文明户”的还将给予一定物质奖励,以此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创建“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开展,使本村的村民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争当“十星级文明户”,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良好风气在杨庄蔚然成风。涌现出张琦、好儿媳魏惠玲等一批先进群众典型。张琦身为年轻的企业带头人,真抓实干,忘我工作,企业经济效益日益增长。作为村民代表,他身先士卒,为村民无私奉献,多次带头清扫本区内环境卫生、帮弱扶困,多次受到村“两委”领导及群众的好评,他又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评选上文明户后,他表示:要更好的开展本职工作,为群众多做实事,不辜负群众及领导的期望,为本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好务。
村民魏惠玲,她是天桥区“十佳”好儿媳,这次,她家也被评上了文明户,她工作积极认真,孝敬公婆,勤俭持家,对已80多岁的公公婆婆细心照料,问寒问暖,关怀备至。两位老人见人就夸,说自己摊上了一个好儿媳。她的事迹,还被电视台、报社拍成专题片,写成宣传材料通过本次评选,村风更好了,家风更正了。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的人多了,自私自利,贪图小利的人少了;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卫生的人多了,不服从管理,乱搭乱建的少了;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多了,婆媳不和,邻里闹纠纷的少了。
葛国庆一家被评为山东省“五好文明家庭” 18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闪,但天桥区原北园镇杨庄村发生的巨变,却让知情人惊叹。走进这都市里的村庄,那宽阔的道路,那小巧的街心花园,那掩映在绿树花草之间的村民住宅楼,那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团结,使人感受到一种文明、祥和的氛围。老百姓拉起杨庄的发展,大伙异口同声地赞扬村党委书记葛国庆是他带领村民走上文明富裕之路。
葛国庆现任杨庄村党委书记,北洋企业集团董事长,是山东省农民企业家,山东省劳动模范,市级文明家庭。
他任职以来,取得的重大成绩,一方面是靠他本人始终坚持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先人后己的优秀品质,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有一个能充分理解他,支持他,团结和睦温馨的家。
葛国庆上有78岁的老父亲,兄弟姐妹5人和孩子共18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是杨庄村的文明标兵家庭。
葛国庆一家有5人是党员,哥哥和弟弟分别是村办集体企业的经理。国庆认准一个真理,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身正,不令而行。他言传身教,带动全家人爱党爱国、爱岗敬业,爱集体。国庆上任初期,村里管理机构闲人多,人浮于事,而且多是沾亲带故的,精简谁都会惹一身麻烦。葛国庆首先决定从自己开刀,给姐姐讲明道理,免去姐姐干了多年的会计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全村一下子精简了16名非生产性人员,提高了工作效率,姐姐及全家人都深明大意,坚决支持国庆的工作。国庆还经常对担任经理的两个兄弟讲,脚踏一方土,共顶一片天,一生只为民流汗,要把全身心奉献给杨庄乡亲们。在他的影响下,由他弟弟任经理的汇北实业总公司,每年销售收入和利润在全村企业中名列前茅,成为杨庄村的支柱企业。
葛国庆不但是村里的好领头雁、带头人,在家中也有绝对威信。国庆一家始终把学习法律、法规,宣传法律、法规和遵守法律、法规放在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位置,购置并积极学习“三五”普法中的各项法律,不断琢磨,互相交流,结合电视和报纸上播放和刊登的事例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展讨论,进一步提高学法、守法和用法的质量和意识,家庭成员中无一人违法和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国庆一家人性情开朗,平易近人,都能主动与街坊邻里搞好团结,为街坊邻里排忧解难,助人为乐。每天自觉地对居住区的环境清扫一次,楼梯每天清擦一遍,家庭成员带头组织舞蹈队,利用早晨和晚饭后的业余时间开展活动,家庭成员无一人与邻居发生过纠纷和吵架,与邻里间的关系相当密切团结。
葛国庆全家18口人,按惯例吃饭问题应当是一件大事。有时村民不解的问他,你家这么多人吃饭都是谁掏钱买粮、买菜啊?他风趣的回答,我家每个家庭成员都买,有时买的粮食两个月都吃不了,买的菜能吃两三天的。人口多,吃饭菜的口味也是不尽一致,在这个家庭中,每人都可以亮一招拿手的烹饪菜肴让全家人品尝。在吃饭问题上始终坚持发扬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每个人都无怨言,从未因饭菜不合自己的口味发生过争吵,也没有因为我买菜,你不买菜等发生纠纷。家庭成员之间都能达到互相理解,家庭气氛十分团结和谐。
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自1987年起,杨庄村陆续建起了村民住宅楼,80%的村民均喜迁新居,但葛国庆仍居住在老院的房屋中,他把向阳的3间北屋让给年迈的父亲居住,自己及妻子和两个孩子挤在潮湿阴暗的两间小南屋里,一年四季不见阳光,妻子和孩子都无怨言,姐妹们都要求把父亲接到自己家去住,但他硬是不同意,村民们都称赞国庆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孝子啊。
国庆的大姐是杨庄村的老姑娘户,住房困难,按村里的规定,村里卖给她一套新楼房,姐姐正暗自为自己购房资金不足忧愁,还未等姐姐张口,姐妹4人不谋而合的每人出资1万元,共计4万元递到姐姐手中,她们还争先恐后的有的买家具,有的封阳台,有的搞装修,并经常到新房筹划,兄弟姐妹间的关系相当融洽。
近年来,国庆父亲的身体不好,患脑血栓,小脑痿缩病,经常住院治疗,需要人照顾。全家人自发的安排时间,轮流侍候老人,冬天定期给老人擦洗身体,夏天每天洗澡一次,按时给老人喂饭、吃药,无论是姑爷还是儿媳都是百倍的耐心,兢兢业业,精心照顾,无微不至。医务人员明了关系后惊喜的说:“我们还以为你们是老人的亲生儿女呢。”为使老人生活不寂寞,家庭成员经常给老人谈往事,讲笑话,每次都引得老人大笑一场。通过精心照顾,老人的病一天天好起来了。
国庆一家三世同堂,有8个孩子,生活中难免会出现孩子们之间的纠纷,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能以高姿态,互谅互让,不斤斤计较态度,从爱护孩子出发,耐心给他们讲道理,启发他们认真改正错误,达到孩子共同受教育的目的。在这个问题上,家庭成员中无一次发生过冲突和矛盾。
葛国庆一家人所表现的优秀素质和勤俭持家、团结和睦、尊老爱幼、邻里团结的家庭氛围,是全村的楷模和表率,全村人无不为之敬慕和赞扬。十几年来,他家每年都被市、区、镇评为“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等多种荣誉称号,今年又被济南市评为1996~2000年济南市学法用法模范家庭。
在葛国庆以身作则争创文明家庭的启发和领导下,杨庄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家庭延伸,“三五”普法宣传、“美在家庭”活动、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的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深入人心。去年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村民一致认可的57户“十星级文明家庭标兵户”,并为他们每一户订阅了一份《齐鲁晚报》,以此激发村民的积极性。使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勤俭持家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争当文明家庭标兵户,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杨庄蔚然成风,涌现出一批批先进典范。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杨景柱,男,61岁,杨庄社区居委会基建办公室主任,全家6口人。
该同志几十年工作如一日,勤政清廉,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经常教育子女务实求真,讲诚信,讲奉献,讲公德。他退休不享清闲福,乐为乡亲献余热。冒严寒,顶酷暑,不顾劳累,积极投身社区建设。全家团结和睦,邻里互帮互助,讲文明,讲礼貌,讲奉献,讲公德,受到乡亲们的夸赞。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刘占凤,女,57岁,杨庄社区居委会退休职工,全家5口人。
该同志家务事一人承担,上精心照料婆母衣食住行,下积极支持子女工作。邻里团结和睦,处处尊老爱幼,家庭相处融洽,讲文明,讲道德,讲礼貌。她孝敬婆母的事迹在杨庄传为美谈,受到乡亲们的夸赞。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杨金春,女,45岁,杨庄社区居委会计生办工作人员,全家4口人。
该同志一家团结和睦,讲求科学,工作中,夫妻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勉励,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将育龄妇女视为自己的姐妹,大力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经常利用节假日走访、登记,为广大妇女排忧解难,受到领导和众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魏洪兰,女,62岁,杨庄社区居委会退休职工,全家5口人。
该同志积极支持儿子、儿媳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不辞劳苦,操持家务,照顾老伴。在她的无私奉献下,子女工作努力,连年被单位评为优秀职工。家庭和睦,相处融洽,团结互爱,与邻里和睦相处,受到乡亲们的称赞。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李广莲,女,73岁,杨庄社区居委会退休职工,全家6口人。 该同志积极支持子女的工作,无私奉献,不拖子女后腿,独自承担全家“后勤”保障工作。勤俭持家,不辞劳苦,移风易俗,邻里团结;家庭成员互尊互敬,和睦融洽;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受到乡亲们的称赞。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张朋生,男,57岁,杨庄社区居委会企业职工,全家3口人。
该同志家庭和睦,夫妻之间平等相
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孝敬老人,团结邻里,爱护教育子女,在社区群众中口碑极好。
几十年如一日,夫妻之间互敬互助,支持对方工作,团结一致,全力支持社区建设,受到广大乡亲们的好评。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王奎武,男,58岁,杨庄社区居委会退休人员,全家5口人。 该同志一家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模范遵守居规民约,维护社会公德,维护社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时刻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移风易俗,家庭团结,夫妻互敬互让,家庭关系和谐融洽;团结邻里,和睦相处,受到乡亲们的好评。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葛宝泉,男,54岁,杨庄社区居委会企业职工,全家4口人。
该同志一家人和睦共处,家庭关系和谐融洽,家庭成员之间民主平等,爱党,爱国,尊老敬老。教育子女养成独立自主、自强、自信、自立的做人传统,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讲求奉献,遵纪守法,移风易俗,邻里团结,勤俭持家,受到乡亲们的称赞。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王秀英,女,68岁,杨庄社区居委会退休职工,全家5口人。
该同志退休后承担起家务重担,支持子女做好居属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尽力为子女排忧解难。她关心社区建设和治安保卫工作,不辞辛苦,无私奉献。家庭和睦,媳贤子孝;邻里团结,互帮互助,与人为善,以邻为伴,受到居民的好评。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张家顺,男,48岁,杨庄社区居办企业负责人,济南北洋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全家4口人。
该同志几十年工作如一日,一心扑在事业上,舍小家,顾大家,带领企业职工开拓进取,大力发展经济。他十分关心职工冷暖,让职工得实惠。他民主兴业,发挥职工在企业中主人翁地位,团结同志,关心别人,邻里团结,以人为本,与人为善,为杨庄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张建国,男,50岁,杨庄社区党委副书记,全家4口人。
该同志工作爱岗敬业,倡导科学,崇尚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家庭团结,互敬互让,与邻里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工作20余年如一日,为社区工作呕心沥血,一丝不苟,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以勤兴业,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为杨庄的3个文明建设做出了优异成绩,受到群众的称赞。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张家军,56岁,杨庄社区居委会企业职工,全家7口人。
该同志一家积极按照“十星级”文明户的要求去实践,去遵守,做出了优异成绩。全家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帮互助,以邻为伴,以邻为善,建立和谐的邻里关系。全家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为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出力献策,受到居民的称赞。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杨玉民,男,52岁,杨庄社区居委会企业职工,全家4口人。
该同志身为杨庄社区居民代表,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刻将广大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认真履行一名居民代表的职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人民的呼声。他勤劳致富,家庭和睦,团结邻里,遵纪守法,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葛玉生,男,79岁,杨庄社区居委会退休职工,全家5口人。
该同志身为杨庄一名老共产党员、老干部,几十年如一日,处处以身作则,始终不忘党的光荣传统,言传身教,带领全家人积极支持社区建设,支持子女工作,多为乡亲谋利益。家庭和睦,邻里团结,崇尚科学,倡导文明,心系群众,热爱人民,深受社区广大居民的好评。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张象亨,男,58岁,杨庄居居民,全家5口人。
该同志家庭和睦,关心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对孙子、孙女严格要求,从小抓起,进行全面培养。年不满7岁的孙子、孙女已掌握了多种乐器的演奏,在社区举办的文化活动中,提供了精彩的表演,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张效正,男,50岁,北洋大酒店副总经理,全家4口人。
该同志生前致力于发展大酒店经营,工作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家庭和睦,团结邻里,热心助人,勤劳致富;提倡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注重教育,培养子女健康成长;讲文明,讲礼貌,讲公德,在群众中有较好的口碑。
济南市文明家庭户关淑芳,女,68岁,杨庄社区居委会退休职工,全家6口人。该同志全家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家庭和睦,相处融洽,邻里团结,互帮互助。虽年近古夕,仍老骥伏枥,积极支持社区建设,支持子女积极工作,教育晚辈健康向上,千方百计为子女排除后顾之忧,投入到工作中去。全家子孝媳贤,幸福美满,受到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济南市文明家庭户刘淑香,女,55岁,杨庄社区卫生室工作人员,全家3口人。该同志一心扑在社区医疗卫生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社区乡亲服务。热心助人,尊老爱幼,为做好社区医疗工作,克服年龄大的困难,仍刻苦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干到老,学到老。
她热心社区公益事业,成立了“双拥卫生室”,对军烈属、五保户和困难户家庭无偿医疗。她不辞劳苦,主动登门服务,并业余承担起家务,让子女安心工作,为民服务。她的高尚医德,受到众乡亲们的交口夸赞。
济南市文明家庭户李文孝,男,66岁,杨庄社区居委会退休职工,全家5口人。该同志不顾身患疾病,积极支持子女工作,教育子女无私奉献、敬业爱岗,和老伴一起,默默奉献,承担起家庭事务,让子女安心工作,为集体争做贡献。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儿子分管的供电工作万无一失,保障供电,受到单位和广大居民的称赞。
济南市文明家庭户张象奎,男,50岁,杨庄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全家6口人。该同志一家三世同堂,家有2位年过80岁的老人,全家敬老爱老,精心伺奉老人,使老人身体健
康,快乐幸福。他们注重培养下一代,长女系天津工业大学研究生,次女就读省重点高中,均学习优异。一家团结和睦,尊老爱幼,子孝媳贤,关系融融。与邻居和睦相处,互帮互助,事事讲文明,讲礼貌,讲公德,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
济南市文明家庭户毛德双,男,65岁,杨庄居居民,全家5口人。该同志一家崇尚科学,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团结邻里,热情助人,是一位好居民。他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虽已过花甲之年,却自愿报名参加社区老年义务巡防队,义务开展巡逻活动,为社区治安稳定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受到居民的夸赞。
他提倡环保,美化家居,精心种植多种花草,净化了空气,美化了环境,为社区绿化起到表率作用。
济南市文明家庭户张玉萍,女,现年68岁,杨庄居退休职工,全家5口人。该同志全家积极向上,家庭团结,邻里和睦,以邻为伴,与人为善。她退休后不享清闲福,乐为事业献余热,积极支持儿女的工作,尽力为子女排忧解难,投身事业做贡献。她坚持原则,同不文明现象作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人和事,她坚决制止。多年来,她热心助人,讲文明,讲礼貌,讲公德,讲奉献,为维护杨庄社区的荣誉默默奉献,争做贡献,受到广大群众的称赞。
济南市文明家庭户张家庆,男,66岁,杨庄社区居民,全家6口人。该同志一家三代同堂,相敬如宾,家庭关系和睦融洽。长辈支持子女工作,承担起家务,积极为子女排忧解难;晚辈处处想着老人,千方百计让老人生活幸福、健康长寿。2004年,儿子因公受伤住院,老人们为不使儿媳伤心,安心上班,主动承担起护理工作,不辞辛苦,任劳任怨,受到社区群众称赞。
济南市文明家庭户葛宝君,女,47岁,济南北洋集团工会主席,全家4口人。该同志几十年工作如一日,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她任工会主席工作,还兼任装材市场会计,不怕工作多和累,一丝不苟,无私奉献,舍小家,顾大家,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为支持她的工作,全家人争先恐后承担家务,让她集中精力做好工会工作和市场财务工作。由于全家人团结一致,互帮互助,使工会工作和财务工作连年评为先进单位,葛宝君个人也荣获多项荣誉。她的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精神,受到干部群众的称赞。
魏惠玲,女,现年54岁,系杨庄社区居委会财会和计生工作人员。1999年10月被中共济南市天桥区委、济南市天桥区人民政府授予“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好儿媳”荣誉称号。
魏惠玲一家18口人,人人都是孝敬老人的好子女。1981年分家后,由于兄嫂弟妹子女多、负担重,魏惠玲把身边的独生孩子寄住在姥姥家,她主动承担起照料80多岁的公婆起居上。特别是婆母年老体衰,经常摔倒,造成骨折摔伤,行动不便。于是,魏惠玲一面坚持工作,一面担负起照料老人的义务。她每天起早贪晚,为公婆做饭、洗衣、做衣服、打扫卫生,为公婆做些服务性工作。十几年如一日,魏惠玲工作积极认真,孝敬公婆,勤俭持家,坚持对80多岁的公婆细心照料,问寒问暖,关怀备至,两位老人见人就夸:“自己摊上了一个好儿媳。”她全家评上了文明户,她个人被区委、区政府授予“尊老敬老、养老助老的好儿媳”光荣称号。她的事迹被电视台、报社拍成专题片,在济南市广泛宣传,受到全市人民的夸赞。
爱村美家,建文明家庭,创文明村居 杨庄村地处济南市北园大街中部的繁华地段,全村共有625户,1750人。近年来,村“两委”充分利用交通便利,地段繁华等优势,不失时机地发展二、三产业,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至1997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3.96亿元,人均收入突破226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富裕村。在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村“两委”注重精神文明建设,舍得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加大投入,无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件设施,还是村民的思想文化建设,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满足了富裕起来的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1998年年初,区、镇还将本村定为“美在家庭”活动的示范点,“5.15国际家庭日”,又在本村召开了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活动”现场会,对本村“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决心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措施,将本村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活动工作做得更好,为实现北园镇党委提出的建设现代化强镇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领导重视,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活动,经历了一个从不认识到认识,从被动工作到自觉设计、自动开展活动的过程,过去也有过经济抓好了,物质文明上去了,精神文明自然就会好的想法,而事实证明并不是这样。例如:农民富裕了盖起了新瓦房,有的建起了二层别墅,却不知道室内该如何布置,乱堆乱放,与建起的新瓦房极不相称,被戏称为“窝囊财主”。村里投资建了公路,路旁进行了绿化,却时不时有人将树木花草折断。如何引导富裕起来的农民走健康文明之路,如何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保证,通过讨论,村“两委”一致认为,抓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从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优化社会细胞为突破口。为此,村党委决定在全村开展“爱村美家,建文明家庭,创文明村居”活动。从整顿村风人手,促好村风形成,为村民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为使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建立了以村党委书记为组长,宣传、妇代会、调解、老年人协会等参加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宣传、妇代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团体齐抓共管、齐抓共建的局面,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小组成立后,按照分工,宣传、妇代会加大宣传,利用宣传栏、板报等向村民宣传创建活动的意义及“五好文明家庭”条件等,并将“五好文明家庭”条件印发到每家每户。村委会、综治办等联合制定下发了《村规民约》、《关于加强道路、河渠、村容绿化管理的规定》,使活动开展不仅有充实的内容,而且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形成了人人争当“爱村美家”的典范,户户争创文明家庭的可喜局面。
二、加大投入,美化村容村貌
为让村民有一个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村“两委”决定加大投入,改变村容村貌。首先从治理村的大环境人手,加强硬件建设,投资40万元将村内六条主要街道进行美化、绿化和硬化。路边修建了精美的花坛20余处,月季、菊花、冬青、万年青等花草树木将路两旁装饰一新。投资修建了街心花园,并配制了石桌、石凳,供村民休息娱乐,置身其中,花草飘香,芬芳怡人。在投资兴建的老年活动室内,老人们有说有笑,安享晚年。村投资3万元新建了垃圾楼11处,公厕8处,配备了12人的保洁队伍,负责村内道路的清扫,还专门购置了垃圾清运车,对村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为了保持良好的村容村貌,除保洁员每天清扫外,村“两委”领导及村管理人员将周六定为“爱心劳动奉献日”,参加清理卫生劳动,为村民做表率。对村内乱建、乱堆、乱画现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要求村民所建设施要服从旧村改造的总体规划。经过近年的综合治理,大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道路平坦,房屋整洁,树木成荫,花草怡人,生机盎然。
三、下大力气,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在争创“五好文明家庭”活动中,始终把着力点放在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教育村民按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社会上争做好公民,在单位里争做好职工,在家庭中争做好成员。为此,本村创建“五好文明家庭”领导小组利用村宣传栏、黑板报宣传“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内容,还将“三德”内容印发到每家每户进行宣传。在评选过程中,既要看其家庭角色扮演如何,更要看家庭每位成员在单位、在社会的具体表现;既要听取邻居的意见,又要征求单位的意见。这样评出的“五好文明家庭”树得住、叫得响、在社会影响力大。例如:本村会计魏惠玲,在家孝敬公婆,善待兄妹,科学理家;在单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非常出色,被区妇联誉为天桥区优秀家庭成员,被北园镇誉为十大好儿媳之一。利用这一典型,在群众中广泛进行宣传,为村民争做优秀家庭成员,户户争当“五好文明家庭”树立了榜样,魏惠玲一家已连续三年被群众推荐为北园镇“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通过“三德”宣传和榜样的带动,本村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在为灾区捐款、捐衣活动中,广大家庭踊跃参加,争相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捐款35000余元,捐棉被400余床、棉衣近700件。
在提高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本村注重投入,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对劳动者的要求,满足广大家庭成员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追求。1995年与山东大学联合在本村开设了财会专业、经济专业大专班,参加学习的40余名村民中,女性占了80%。1997年村委投资20万元,购置了20台电脑,在全镇率先办起了电脑培训班,对全村厂长、经理、财会人员进行微机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至1998年年底,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中专文凭的企业管理人员有54人,其中女性34人,占64%,获得各类专业职称的有51人,其中女性28人,占56%。广大村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女性家庭成员素质的提高,为家庭稳定和子女的教育奠定了基础。广大女性家庭成员知书达理,遇事有主见。近几年来,本村未出现歧视虐待妇女的现象,也没有一例违法犯罪行为,广大女性在经济建设中起了主力军作用。
四、教育督促,提高村民卫生意愿,促家庭卫生上新水平
近年来,本村根据上级要求和村民意识,加快了旧村改造步伐,至1998年年底,80%的家庭住上了高标准的楼房。由于本村处于近郊,15年前自来水就引进了每家每户,村民们全部饮用上了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搬到楼上的家庭全部采用了水冲式厕所,全村的污水管道全部改为暗道。硬件上去了,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引导村民在家庭净化、绿化、美化上上水平。根据“美在家庭”活动的要求,村创建五好文明家庭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在全村家庭中开展争当“爱国卫生光荣户”活动。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讲究卫生,搞好绿化的好处。先后刊登了生熟食为什么要分开存放,生熟食为什么不能用同一块切菜板,绿色植物对人类有哪些好处,如何布置居室等文章。树立卫生家庭榜样,组织观看五户布置合理,摆设高雅,具有现代特色的家庭,对那些乱建乱放、卫生较差的家庭触动很大,很快改变了家庭脏乱差的局面。通过积极引导和督促,至1998年“5. 15国际家庭日”进行家庭卫生检查时,90%的家庭达到了卫生户条件。现在大多数家庭布局合理、舒适、科学,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合理安排,家具摆放有序,厨房也进一步革新,生熟刀具、案板分离,安装了抽油烟机。村民们个人卫生也很讲究,60%的村民购置了热水器,冬天不出门也能洗上热水澡。如今,户户种花,家家造绿,而且一些非常名贵的花在杨庄人的家中落了户,在亲朋好友的交往中,送上一盆名贵花已成为时尚。在那些有小院的村民家中,院内种植了葡萄、石榴、无花果等经济植物,他们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刻意享受那阴凉的绿荫,品尝亲自播种,亲手收获的甜美果实。现在杨庄村的老人们种花养鸟成为晚年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美化的环境,又陶冶了情操,凭添了不少乐趣。植树造绿、养花种草、整理卫生成为杨庄人的自觉行动,户户垂荫、家家飘香,为杨庄村凭添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五、积极引导,建设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家庭文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逐渐向往质量更高的精神文化生活。村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及时给予引导,充实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村成立了象棋协会,一年组织一次比赛,并举办了“北洋杯”全镇邀请赛。村党委书记被推为北园镇象棋协会会长。组建了老年妇女秧歌队,每天进行晨练。清晨,街心花园里,打太极拳、练气功的人络绎不绝。50%的村民家中购置了书橱、写字台,订购了报纸、杂志,读书看报成为村民一种爱好,部分家庭开始收藏和欣赏名人字画、接受文化的熏陶。
至1997年年底,本村由村民议事会推荐,经家庭成员所在单位同意,由创建领导小组审定的“五好文明家庭”达到了368户,卫生家庭490户,分别占总户数的60%和80%。“五好文明家庭”活动的开展,为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在旧村改造这个涉及每个家庭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没有出现不服从集体统一安排的,没有一户上访的,本村连续十年无计划外生育,连续十年无刑事犯罪。家庭和睦,邻里团结,政通人和,安居乐业,村经济多年来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连续8年保持了市级文明单位的光荣称号。也正是因为本村党委书记葛国庆治村有方,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文明一起上,他先后被评为市优秀乡镇企业家、省劳动模范。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本村“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还要学习兄弟单位的做法和经验,深化本村“五好文明家庭”活动。按照上级“三化”、“四改”的要求,查漏补缺,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杨庄村建成现代化的新农村,为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杨庄村评为山东省“美在家庭”活动示范村 北园镇杨庄村地处济南市繁华的北园大街中段。1998年以来,杨庄村认真贯彻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和十五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天桥区及北园镇《关于开展“美在家庭”活动的实施意见》,弘扬家庭美德,美化家庭环境,深入扎实地开展“美在家庭”活动,激励家庭成员积极投身两个文明建设,以家庭文明促进了社会文明。
一、建立组织,统一领导,齐抓共管
村“两委”重视开展“美在家庭”活动,建立了以村党委书记葛国庆为组长,宣传、妇代会、调解、老年人协会等参加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形成了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宣传、妇代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团体齐抓共管、齐抓共建的局面,为创建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村“两委”将此项活动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调度会,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措施,部署任务,确保了“美在家庭”活动效果。
二、广泛宣传、深入发动
村“两委”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标语、致村民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宣传文明家庭创评条件及家庭美德“20字”方针,宣传天桥区及北园镇《关于开展“美在家庭”活动的实施意见》,使村民进一步了解“美在家庭”活动的内容和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活动期间共向村民发放宣传材料700余份,办黑板报20余期,张贴标语30余条。村委会投资7000余元,设立了专门宣传牌,将“美在家庭”活动宣传于众,让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参与创建活动。
三、按照区、镇部署,积极开展“美在家庭”活动
一是为让村民有一个优美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村“两委”加大投入,改变村容村貌。首先从治理村的大环境人手,加强硬件建设,投资40万元将村内六条主要街道进行美化、绿化和硬化。路边修建了20余处精美的花坛,月季、菊花、冬青、万年青等花草树木将路两旁装饰一新。投资修建了街心花园,并配制了石桌、石凳供村民休息、娱乐。投资兴建了老年人活动室,配备了活动设施,使老年人安享晚年。村投资3万元新建了垃圾楼11处,公厕8处,配备了12人的保洁队伍。负责村内道路的清扫。还专门购置了垃圾清运车,对村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为了保持良好的村容村貌,除保洁员每天清扫外,村“两委”领导及村管理人员将周六定为“爱心劳动奉献日”,参加清理卫生劳动,为村民做表率。对村内乱建、乱堆、乱画等现象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并要求村民所建设施要服从旧村改造的总体规划。经过不断努力,大环境得到了很大改观。其次是引导村民实施“三化”、“四改”作为“美在家庭”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村“两委”有计划、有步骤的对“三化”、“四改”工作进行落实。村“两委”按镇总体规划抓好旧村改造,至今年8月底,全部家庭住上高标准的楼房,村民全部饮用上了符合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搬到楼上的家庭全部采用了水冲式厕所,煤气灶取代了蜂窝炉,对“四改”工作的落实做到了一次到位。为提高家庭净化、绿化、美化的水平,村“美在家庭”活动领导小组开展了“争当爱国卫生光荣户”活动,发动村民清理家居卫生,种草养花,增强现代家庭的意识。组织村民参观了部署合理、摆设高雅、具有独特风格的家庭,为其树立了家庭榜样。至2000年,90%的家庭达到了卫生户的条件,100%的家庭达到“三化”、“四改”的标准。家庭布局合理,家具摆放有序,家居整洁、美观,鲜花青草在杨庄人家中落了户,凭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二是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村民按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社会上争做好公民,在单位里争做好职工,在家庭中争做好成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三德”宣传教育活动,使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为进一步满足村民对科学文化知识的追求,村委会与山东大学联合开设了财会专业、经济专业大专班,有54人获得大专学历,51人获得专业职称。村委投资20万元,购置了20台电脑,在全镇率先办起了电脑培训班,对全村厂长、经理、财会人员进行微机培训,提高了管理人员业务水平。通过开展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广大村民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三是精心组织,认真开展创评活动,为保证评选文明家庭的公开、公正、民主性,村“两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安排布置评选任务,落实责任,由各村民小组长分片负责,将评比标准、领导小组名单、奖励办法及选票一同打印装订成册,分发到各村民手中。经过充分酝酿讨论,让群众推荐出自己信任的文明家庭标兵户,派专人抱着票箱挨家挨户收取选票,交村领导小组进行统计、审核。村民参与率达到96%,充分体现了群众的参与性。经村党委审批,评选出村民一致认可的57户文明家庭标兵户,并为每户订阅一份《齐鲁晚报》,以此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开展文明家庭标兵户创评活动,使村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勤俭持家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争当文明家庭标兵户,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杨庄蔚然成风,涌现出张琦、魏惠玲等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开展评选标兵户活动,村风更好了,家风更正了,热心公益、遵守法纪、讲究卫生、发扬家庭美德已成为广大村民的自觉行动。
杨庄村在开展“美在家庭”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无论是硬件设施建设,还是村民思想文化建设、生活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199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02亿元,人均收入达2672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康村。在村民的积极配合下,提前两年完成了旧城改造任务,为北园镇“发展第三产业城,建设文明新社区”做出贡献。杨庄村连续六年被评为市文明先进单位,1999年被评为省旧村改造明星村。村党委书记葛国庆连续被评为市、区、镇先进工作者,1998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市五好文明家庭。
杨庄村评为山东省省级文明单位 2001年,杨庄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七一”讲话,广泛深入开展以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文明行业、村(居)文明户等为主的一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本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各级领导的好评。
2001年,村“两委”对本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认真部署,认真实施。结合本村实际,继续发扬多年来好的工作方法,广泛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提高广大村民素质为目的,引导村民向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看齐。对党员、村民进行“三义”、“三德”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提高全村整体素质的水平。结合本村旧村改造全面完成的大好时机,从治理大环境人手,整体规划,一步到位,利用撤镇建办事处这一大好机遇,推动本村社区管理的步伐,为本村两个文明建设再添亮丽一笔。
一、领导重视,制度健全,全面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力度
新千年的第一年,村两委认真总结,积极开拓,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继续开展以精神文明带动经济建设发展,以经济的发展促精神文明提高的工作思路。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机构建设,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两委会的议事日程,时时抓,事事抓,常抓不懈。由一名党委副书记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并形成了以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村民议事会、妇代会等村民组织齐抓共管的管理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完善,举行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开展内容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征订了全民普法宣教材料及读本,由“两委”研究制定了各种奖惩办法,对为本村做出贡献的人员及单位进行奖励,从而保证村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达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引导群众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发挥先进模范作用。2001年,村两委通过强化教育,严格管理,不断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使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指示精神,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江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十五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了解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自我加压,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更好地为村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村党委连续六年为每一位党员征订了一份《济南日报》,学习国家的时事要闻,国内外的新闻动态,时刻同党和国家方针、路线保持一致。今年“七一”前夕,全体党员在村党委的带领下,学习金钢纂村党员们是如何带领村民艰苦奋斗,自我创业,开山修路,为村民做好事、做实事、谋幸福的动人事迹,使广大党员感受很深,他们纷纷现场捐款,支援地方搞建设。对村内的重大问题,大家都是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共同为村建设献计献策。对公益工作、环境建设,他们都抢在前,在企业中,广大党员也都是企业的骨干力量,他们技术精,头脑灵,是企业负责人的好帮手。党员们事事带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村民心中树起威信。
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2001年,村“两委”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评活动,引导广大村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广泛进行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的“三德”教育,将公民“十不准”行为规范上墙,利用各种宣传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在全村范围内及村企中广泛开展评选活动。“十星级文明户”的评选工作在本村已是村民们关心的一件大事,每年的评选工作都十分踊跃,村“两委”对每一户评选出的文明户张榜公布之外,还都赠订了一份《齐鲁晚报》,争当文明户、文明家庭已深入民心。2001年,村“两委”投资2万余元购置了桌椅、锣鼓等用品,由妇代会、老年协会等组织组建了杨庄村妇女秧歌队、锣鼓队、京剧票友会、歌唱队等,他们定期开展活动交流经验,寓教于乐活跃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今年11月,大家还组织了一场汇报演出,受到了广泛好评。
注重环境建设,创建文明小区。2001年,本村在去年旧村改造工作全面完成的基础上,抓住今年撤镇建办事处的机遇,与时俱进,狠抓村大环境建设,建设文明小区。村“两委”领导及工作人员利用周六进行义务卫生扫除,清扫街道、锄草种花,用实际行动对村民进行教育引导。村“两委”对村内各条主要街道投资30余万元进行美化、硬化、绿化。修建了街心亭及街心花园,配制了石桌、石凳,从园林局购进月季、冬青、菊花、黄杨等花草树木,投资2万余元新建了垃圾楼及水冲式公厕,村清洁队人员负责村内各条街
道的清扫及每日对村内村民生活垃圾进行清理,保持环境卫生的清洁。投资数万元在村内修建了一条健身街,购置了跑步机、单杠、吊环等体育器械供大家锻炼。广大村民的卫生意识不断提高,讲卫生保环境已成为每个村民的份内之事,“保护环境者荣,破坏环境者耻”已成为杨庄人的行为准则。
正是由于村“两委”不断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评活动,积极调动了广大村民的积极性与参与性,使本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项工作开展了有声有色,从无出现过“九个一票否决”现象的发生。2001年,本村被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美在家庭”示范村,“省科普先进村”等光荣称号,还代表天桥区妇联参加了济南电视台“家合万事兴”文艺晚会的录制工作。
积极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思想教育于娱乐活动之中 社会主义的群众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群众对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要求越来越迫切。为活跃本居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杨庄居以团员、青年、民兵为骨干,先后办起了两个宣传队,一是业余文艺宣传队,一是乐器演奏队,组成了30多人的宣传队伍。宣传队白天工作,晚上义务排练,先后排练了《李二嫂改嫁》、《王汉喜借年》等节目,其中《王汉喜借年》等节目,在上级调演中荣获奖励。逢年过节,业余宣传队锣鼓一敲,京胡、二胡、鼓胡一拉,各种乐器相伴,云彩灯扮演,京剧、吕剧、歌剧、舞蹈、快板、相声、扇子舞、筷子舞先后出动,为群众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进入21世纪,党政领导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文化品位,居委会专门成立了社区舞蹈队和京剧票友会,两支队伍以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社区发展的大好形势为主题,坚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汇演,成为社区文化生活中最吸引人的亮点。在济南市妇联组织的庆“三八”泉城巾帼风采展演出中,杨庄舞蹈队获得了优秀表演奖,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富裕起来的杨庄人民,已不满足“穿新衣,住楼房,大把票子存银行”的好日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已成为广大居民新的追求。居里投资购置了多种乐器,演奏这些乐器的竟是昔日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有青年、中年、老年人,还有十多岁的少儿。逢年过节或盛大庆典,一次文艺大演,就有几十人演出。演出小品、相声、舞蹈、民歌、京剧等精彩节目。他们灵敏的腰肢扭动起来,一颗颗燃烧着青春火焰的心蹦跳起来,尽情地流露着发自内心的喜悦。杨庄人民从根本上掀掉了压在自己身上的巨石——贫困,追求着更有价值的人生。他们早已抛掉了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他们比前辈有着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追求着更加美好的精神生活。跳迪斯科,跳霹雳舞,在20世纪70年代,还被这里的人民嗤之以鼻,被看作
不务正业,资产阶级思想。现在,富裕起来的杨庄人民,随着观念的更新,中老年学跳这类舞姿,学练“导引养身功”等活动,已成为人们的流行乐趣。居里组成的30多位老年人舞蹈队,多次在泉城广场、北园镇农民运动会上演出,受到欢迎,其中“扇子舞”评为优秀节目。2000年7月,70多名老年人在上级调演中跳大型舞蹈——扇子舞受到好评。
2001年,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组织居民开展了歌唱中国共产党,歌唱伟大祖国的文艺演出,腰鼓、老年秧歌舞、京剧、儿童二胡独奏、小合唱等节目,深受群众欢迎。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杨庄居本着“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个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继承、发扬、挖掘传统项目,开展了彩船、球类、游泳、划船和民间艺术活动。球类活动在杨庄居已相当普及。居里在学校建有篮球场,业余时间打篮球、排球、乒乓球成为经常性活动。篮球爱好者经常利用节假日、星期天和班后业余时间,举行多种友谊赛,通过活动,陶冶了情操,加强了友谊,培养了一代品德高尚的年轻人。
在全居普及了电视后,600多户居民安上了有线电视,看电视受教育已成居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普法学习,了解当天发生的大事要事,居民进行有声有色的自我思想教育。居里建有居民体育代表队,每次都参加全镇举办的大型农民运动会。居里建有展览室和党员活动室,把居容居貌、经济发展、党政工团、妇女民兵等工作政绩,利用图片,统计图表、实物展出等,定期向群众开放,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家乡的现实教育,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抓好集体福利设施建设,多为群众办实事 在建设文明村居活动中,杨庄居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服务观点,多为群众办实事。过去,村里存在着“行路难”、“上学难”和“孩子入托人园难”。为了改变这些难,村里投资数十万元,对全村的主要街道铺修了柏油路,并建立了清扫队伍,实行了分段包干责任制,以确保街道整洁。村里建起了幼儿园,使全村幼儿都能入托入园。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居民上了高中、大学,获大中专文凭。21世纪初,杨庄居首批研究生在名牌大学深造、攻读,为培养智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居里还对男60岁、女55岁的老人实行了退休制度。全居200多名退休老人月月领上了退休金。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残废人,每月都发给数量不等的生活费。对不能享受退休待遇、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也发给生活费。对退休人员还享受由居里统一组织的一年一次公费外出旅游。已先后多次组织老人到北京、上海、苏杭二州、香港和澳门等城市进行了旅游。对那些不能外出旅游的老人发给一定的现金。富裕后,广大居民外出旅游越来越多。20世纪80年代游南方,出现看深圳,学深圳的热潮;90年代游全国,哪里先进看哪里、学哪里。如2004年,130余人到香港、澳门旅游,到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至2004年,全居2000多人次到全国各地旅游参观。
居实现了幼有所教、青有所学、老有所养。青年服兵役,由居按时上缴统筹金,统一为现役军人发给优抚金1000元不等。春节,居干部还到家进行节日慰问,带去过节用品。为了解决群众“洗澡难”,居民楼设有洗澡间,方便了群众洗浴。建起了多处卫生室,群众小病不出居。
居里建起了“红白理事会”,建起纪念堂,全心全意地为居民服务。居民遇有
结婚、丧事,均有“红白理事会”主持办理。既发扬了婚事新办、丧事从俭、不铺张浪费、廉洁施政的新风,又为户家节约了开支,受到居民欢迎。
附
红白理事会章程
一、红白理事会是在“两委”领导下的群众自我服务组织,它的工作就是代理“两委”主办婚丧嫁娶事项。
二、理事会要积极宣传喜事新办,反对铺张浪费,宣传提倡集体婚礼。对严重铺张浪费者,理事会有权劝阻制止。
三、居民去世,一律火化。提倡文明治丧,反对封建迷信。丧事从俭,严禁土葬。安葬骨灰盒要深埋,不准留大坟头。
四、以上规定,理事会监督执行。
丧事规定
殡葬改革是一项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工作,为了加强殡葬管理,积极推行火葬,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特规定如下:
一、坚决贯彻执行国发[ 1985]18号《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及省政府实施办法,省市委18号和85号文件和市政府24号令。
二、保证人死后全部火化,杜绝土葬,火化率100%。每月1~5日核对死亡名单、火化名单。发现“待查”对象,一律索取火化证明,年终统计火化率。回民土葬要有回民殡葬服务站证明。
三、各单位、居委会及其民俗改革理事会和热心操办殡葬事业的人,要积极宣传丧事简办,提倡不送花圈,不开追悼会,不搞铺张浪费。要宣传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事处理从简精神,以多为丧主解决实际问题为原则,不搞送殡队伍的车多、人多、花圈多的形式主义铺张浪费,为丧主减轻经济负担。不准在国家批准的公墓区外建坟立碑,要坚持平坟头。
四、各镇、办事处、居委会、村委会搞好殡葬用品清理,保证本地区不出现无证经营点、销售迷信用品、店外摆挂花圈以及执行在不准经营的地区经营花圈等规定。
五、对全年火化率100%的单位、居、村委会要给予表彰;对出现土葬和大操大办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经济处罚、批评或行政处分,其单位不能参加当年的评先进单位。
杨庄村纪念堂 杨庄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把去世人员火化形成一种制度,作为移风易俗、开创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为顺应村民的意愿,杨庄村于1997年7月建起了杨庄村纪念堂,并建立了周全的管理规定。其内容为:凡进入骨灰堂安放骨灰者,要服从管理,听从安排;非本村村民的亲属,凡愿安放在骨灰堂内的除服从管理外,每年向村委会缴纳一定的管理费,原则上一缴10年。连续存放的,可到村委会办理继续存放或迁出手续;迁入骨灰堂的,凭登记手续由骨灰堂管理人员核验后签字,到村委会会计室办理手续;迁入其他公墓的,迁完后在登记手续上自行签字,到会计室办理手续;同时,迁坟墓者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此处为插图 :图一(杨庄村纪念堂),图二(杨庄社区党委副书记张建国和计生办主任郭兴英给文明户挂光荣牌)=]
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和“争优创佳”活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杨庄村在创建活动中,着力抓好文明村、文明单位和“争优创佳”三个方面的工作。在文明村建设中,做到领导有分工,工作有位置,创建有标准、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验收。他们从选准治理“脏乱差”为突破口,教育干部群众改变“认为农村少不了柴草,养猪养羊少不了粪便,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陈腐观念,首先从清除三大堆(粪堆、柴草堆、沙石土堆)人手,搞好卫生,清洁居容,抓好四定:定清扫人员、定卫生标准、定评比条件、定奖惩措施。常抓不懈的工作,治理了脏乱差,保持了村容村貌的整洁卫生,1986年被评为区级文明村,1989年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杨庄人民随着生活的提高,建新居,盖楼房已成为广大居民的美好追求。从1987年起,杨庄拆除旧房,兴建新居。经十多年的逐步建设,杨庄居已建成52幢高6层、每户建筑面积80~ 160平方米的居民住宅,全居600多户居民搬进了漂亮的新楼房。铺修了纵横居内的柏油路,绿化了居容居貌,建成了济南市第一批“小康居”。
杨庄居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把先富带后富,同奔富裕路作为人们新型的人际关系抓紧抓好。为了加强对贫困村的帮助,在全居开展了“富村带后进村、大厂带小厂,先富带后富”的活动。对后进村帮思想,帮工作,帮技术,帮资金,上项目,使后进村尽快富裕起来。
在杨庄居,由于社会福利搞得好,解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生老病死都安排得周周到到。因此,全居人民“重男轻女,早生儿,早得继,养儿防老”的陈腐观念一扫而光。“一对夫妇一个孩”已成为全居人民的自觉行动,晚婚晚育光荣已蔚然成风。全居育龄妇女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节育措施,计划生育率、晚婚率、晚育率均达到百分之百,被评为区、镇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居民们也把喜事新办、晚婚晚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对待。男女青年展现了新的恋爱观和新风观。他们抛弃了昔日的高价彩礼和结婚时的大操大办风,青年男女变为“智力型”、“事业型”、“新风型”、“开拓型”的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齐抓共管,共建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大工程,党政工团武青妇齐抓共管,和驻军共建,实行综合治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使杨庄居的精神文明建设年年上个大台阶。杨庄社区党委、居委,把更新全居居民的思想观念,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世世代代,农民中流传着“七十二行,种地为主,金买卖,银买卖,不如在家玩土块。”长期以来,农民们“种点粮食混饱肚,养头肥猪吃点油,卖担柴火添衣裤,养只母鸡酱油醋”的思想束缚着手脚,无商不奸的观念束缚着人们的头脑。面对这种情况,社区党委一班人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一系列富民好政策,组织居民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教育干部群众干大的,抓实的,带领全居人民坚持走共同致富的道路,引导居民冲破了自给自足,万事不求人的观念,面对市场需求,积极参与市场经济大合唱的行列,经商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已成为居民的“致富经”。现在,杨庄社区先后已办起了30多处居办企业和10万平方米的工业园和装饰材料批发市场,2004年各业经济总收入突破8亿元大关。居民们在经商大潮中,东张张,西望望,哪样赚钱干哪样,哪方价高卖哪方,成为走南闯北的一支经商大军、管理大军、创业大军。
杨庄社区的团员、青年、民兵、妇女,在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中成了生产的突击队,抢险救灾队,治安执勤队,思想政治工作的宣传队,助人为乐的服务队。过去,杨庄社区打架斗殴的事屡见不鲜,特别是“文革”中,派性影响,扰乱了社会平安。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使昔日的“乱子窝”,变成现在的省级文明单位。现在杨庄青年人,在振兴杨庄社区经济中,学知识,学管理,搞攻关,积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发展生产中一马当先。
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富裕起来的杨庄社区人民,把遵纪守法,学法用法,带头执法作为自己的一种新观念。以法治居,以法治商已成为杨庄人民的自觉行动。至2004年年底,全居人民在完成“一五”、“二五”、“三五”普法基础上,又开始“四五”普法的工作。杨庄社区已成为一个“党风正,民风好,经济大发展,干群觉悟高的社会主义新型小康居”,成为镶嵌在齐鲁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饮水思源不忘老干部,团结奋斗再上新台阶,这是杨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委书记葛国庆一直把为杨庄做出贡献的老干部、老科技人员,作为振兴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到人走茶不凉,同志情谊长,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发挥他们的余热。离退休后来杨庄居工作的来自各地的老人,党委一班人把这些老同志请到杨庄居当“高参”,定期向他们汇报工作,征求意见,使他们定期不定期的来杨庄居指导工作,出主意,献良策。居里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建起了老年人活动室,为离退休老干部、老工程技术人员服好务。在交通工具上提供方便,在福利待遇上,给予一定报酬。对有一定困难的老退休人员,居里帮助他们解决住房,子女优先安排工作。由于杨庄居人高尚的尊老敬贤美德,各级领导都非常关心杨庄居的发展,离退休老干部乐意为杨庄居服务,广大老干部人老心红志不减,乐为杨庄居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富裕起来的杨庄居人民,总结出一条自己的致富路子,这就是“要想富,必须走科技致富路”。科技靠人才,人才靠培养、靠引进。引进一个“能人”,办好一个厂,带动一大片,富裕一方父老乡亲。改革开放20多年来,杨庄社区先后引进100多名各类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为本居的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居党委、居委会一班人敬贤爱贤,对引进人才实行四个优:优厚的工资待遇,优先安排职务,优先安排住房,优先安排子女就业和“农转非”,尽力解除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服务得好,心甘情愿地为杨庄居经济发展作贡献。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杨庄社区党委、居委坚持了“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积极开展创建城郊型文明新居,培养造就了一代新型居民,给杨庄居带来了六大变化:一是促进了经济大发展。2004年,全居各业总收入突破8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2800多倍;固定资产达1.37亿元,比1978年的5万元增长2740多倍;年实现利税2296万元,是1978年3万元的765倍。人均收入4680元,是1978年的43倍。二是群众生活大提高。全居户户看上彩电,用上冰箱,买了轻骑、摩托车,40%的户安上了空调,家家安上了电话,部分户用上了电脑和买上小汽车。三是爱国家、爱集体蔚然成风。自从国家发放国库券以来,本居党员干部群众踊跃购买。至2004年年底,全居购买国债上千万元,购买最多的户达数十万元。1985年援助非洲捐款时,全居当天就捐款上千元。当济南市外环路修通后,由于资金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工程的进程。杨庄居致富不忘党恩,不忘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主动提出支援东、南外环路的建设,愿为泉城建设作奉献,慷慨捐助,作为杨庄居人民的一片爱心。当有些省份发生水旱涝灾时,杨庄居人捐款捐物,事事带头。当市、区决定拓宽小清河工程后,杨庄拆除村内房屋,捐地25亩,无偿支援了小清河拓宽建设工作。全居600多户,干部群众慷慨解囊,捐助资金20多万元。当泺口地区拆迁户住不上房子时,杨庄居人民投资无偿地为拆迁户建起20多个独院,50间房屋,使无房户喜迁新居。当张北地区发生地震后,杨庄居人心系灾区人民,捐助衣服1000余件,捐款1万多元。1998年夏,长江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水,东北也同时发生罕见的大水,杨庄居人急灾区人民所急,想灾区人民所想,及时将居民捐赠的100床棉被,上千件衣服,上万多元人民币送往灾区,表达居民的一片心意。四是出现了新型的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干群关系密切,街坊邻居和睦相处,全居涌现出了一大批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好小姑,“五好家庭”和济南市“十星级文明户”等累计达100多户,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五是增强了杨庄居的反射力和吸引力。至2004年,先后来居经商的业户400多家达千人以上。在外地工作的职工,有的甩掉“大国营”、“铁饭碗”,回到居里从工经商。也有的城市姑娘来到本居,和杨庄居的居民小伙喜结良缘,和本居人民共同建设文明富裕的杨庄居。六是出现了党风正,居风好,安定团结,风格高尚,互相支持,大干快上,一心一意干“四化”的好局面。
承前启后,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着眼发展,坚持经常,全面提升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杨庄社区是2001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的。2002年经过复查,继续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的荣誉。两年来,争创和保持荣誉的实践,使党政领导一班人产生了两条切身体会:一是争创荣誉难,保持荣誉更难;二是荣誉代表过去,更激励未来。作为基层社区,省级文明单位这一荣誉称号,是很高荣誉,能有这份殊荣,感到既荣幸,更充满压力。要保持这个荣誉,实践中就要摒弃“保”的思想,始终瞄着一流做工作,用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创造新的业绩。同时,还要脚踏实地,把具体工作、经常性的工作,一项一项地落到实处。近年以来,围绕这一思路认真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班子,努力锻造坚强的战斗堡垒。社区党委和下属各支部是社区建设的领导核心,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社区发展就是一句空话。杨庄社区党委是一个相对较老的班子,已有3名成员接近退休年龄,书记葛国庆还是最年轻的一个。要使老班子焕发新的朝气,困难固然不少,但书记葛国庆却充满信心。他常讲:“这难那难,按制度办事就不难。”近年以来,在抓班子自身建设上,按照党内规章制度,一丝不苟抓落实,使班子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如班子成员的学习,坚持集中学习抓人头,一个不让少;个人自学查笔记,一个不让漏。近年办事处组织中共十六大精神测试,坚持按考试的要求办,把一班人集中到会议室,规定时间,个人答卷,杜绝了抄袭或找人替答的问题。如召开民主生活会,从下发安民告示开始,每一步都按规定来,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质量明显好于往年。近年来,由于在党委自身建设上敢于较真,班子内部的学习空气、民主空气比较浓厚,重大问题的决策也比较正确,被北园街道党工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抗击‘非典’工作先进党组织”荣誉称号。
对社区党委下属党支部的建设,党委非常重视。党支部有重大活动,都派党委成员参加指导,特别是对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的建设,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党委专门安排一名副书记到该支部任书记,并多方做工作,组成了由工商、税务和有关业户参加的支部班子。近年以来,该支部积极开展工作,致力于装材市场的发展,取得突出成绩,党支部被北园街道党工委表彰为“新型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先进党组织”,所在市场也被市工商局和市文明委评为“济南市规范化文明市场”荣誉称号。
二是抓教育,全面提高居民的综合素质。社区的文明程度如何,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社区居民素质的高低。为了推动居民素质的提高,着力抓了三点:首先,把科技、文化和法律引进社区。居委专门制定了引进科技人才的政策,坚持做到工资待遇、住房条件、户口人迁、子女上学“四优先”。至2003年,居属企业仅引进外省科技人才就达30多名,他们不仅推动了企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出了一大批业务骨干。为了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居民文化品位,居委会专门成立了社区舞蹈队和京剧票友会,两支队伍以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社区发展的大好形势为主题,坚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汇演,在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中成了最吸引人的亮点。在济南市妇联组织庆“三八”泉城巾帼风采展演出中,杨庄的舞蹈队获得了“优秀表演奖”,受到了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孙淑义的好评。还建立和完善了普法宣传一条街,对居民关心的法律常识编印成册,发到家家户户,较好地强化了居民的法律意识。其次,建立了党员教育基地。按照“党建工作示范社区”的工作标准,投资4万元建起了多功能党员活动室,为党员接受教育、参加会议、组织活动等提供了较好的场地,并在“七一”前通过了街道党工委的检查验收。第三,组织党员骨干走出去接受教育。结合与军区舟桥团共建精神文明的便利,每年“八一”节,组织党员和企业骨干到部队接受一次国防教育;“七一”庆祝党的生日期间,还组织党员到革命老区参观学习,接受爱国主义熏陶。近年,党委组织党员先后参观了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和济南战役纪念馆,党员普遍反映深受教育。
三是抓“综治”,着力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2001年以来,杨庄社区正式纳入城市化建设的轨道,抓好社区综合治理必须要有更高的标准。本居先从建章立制人手,逐步完善了《社区管理规定》、《居民遵纪守法公约》等制度,在此基础上,配强了社区治安员,聘请了社区保安员,充实了社区保洁员。在“非典”防治期间,借助全市环境清理整治的东风,对社区内乱搭乱建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清理。嗣后,要求保安员、治安员坚持经常性的检查督导,发现一起,就整治一起,始终保持了社区秩序的正规有序。为了进一步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按照上级要求,与驻社区兄弟单位建立了共建关系,在社区卫生整治、人员管理等方面实施联动,相互通报信息,共同研究对策,配合抓好落实,较好地消灭了社区管理死角,使整个社区的管理有了可靠保证。近年来,社区安全稳定形势一直比较好,没有发生一起违法乱纪的人和事。
四是抓服务,切实为广大居民排忧解难。对于基层社区,实践“三个代表”,最主要的、居民最关注的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社区领导与居民贴得最近,群众的疾苦,社区领导最清楚。能不能及时为群众排忧解难,是一届班子先进性和战斗力最好体现。近年以来,社区“两委”一班人,始终把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当前,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普遍提高,家庭用电量增大,过去的变压器已不能适应需要,居委会就投资50万元购置了3台315千伏安的变压器,保证了社区全天候供电;过去的老楼房因使用年限长,楼梯间墙壁有脱落、脏污现象,居委会就及时启动了楼梯间清洁工程,把2000年前建的楼房楼梯间全部粉刷了一遍,还了居民一个清新的生活环境;居民反映,居民楼顶楼冬冷夏热,居委会就筹措24万元资金开启了居民楼楼顶“平改坡”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完成一期施工,2004年年底将全部完工;杨庄小学是北园地区所属比较好的小学,去年考取省重点中学是历年来最好的一年。为了让学校再鼓一把劲,社区“两委”把学校领导请到居委会,专门听取他们谈困难。当知道还有19名贫困生交学费困难时,社区领导立即组织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爱心捐款,短短一上午,1000多元捐款就送到了学校,保证了社区适龄儿童都能上上学。
五是抓经济,努力为社区发展积蓄后劲。精神文明要有物质文明作支撑,只有大力抓好经济工作,才能推动精神文明不断发生新的飞跃。近年以来,社区“两委”始终抓经济工作不放松。年初,主要领导深入居属各企业,一家一家地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在“非典”时期, “两委”多次召开厂长、经理会议,调整经营策略,较好地保证了经济工作的顺利发展。如济南塑料油墨厂由于受“非典”的影响,外省的几个大客户基本中断了业务往来。为了不使企业受损失,先后在固定省内老客户和扩大产品在济南市覆盖面上下了一番功夫,很快使企业焕发了勃勃生机。整个居委会经济工作形势较好,至2004年,全居各业经济总收入8. 649亿元、利税2296万元,居民的人均收入4680元。杨庄社区已建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文明居和“小康居”,出现了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