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历任领导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18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历任领导回忆
分类号:
I251
页数:
11
页码:
492-502
摘要:
本节主要是对杨庄社区历任领导的回忆记录。
关键词:
人物
回忆录
杨庄村
内容
40余年不停步,坚定不移跟党走(杨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原市、区、镇乡镇企业负责人胡起凤奋力拼搏40载,为官一任造富一方的回忆)
我叫胡起凤,男,汉族,初中文化,生于1933年。原籍济南市杨庄村,退休后告老还乡仍住杨庄村。1957年参加革命工作,195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是杨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也是杨庄第一个党员,第一个团员。我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党培养我成长,是党引导我走上为人民服务的康壮大道。解放前杨庄的贫穷、人民的灾难及我家庭的遭遇,至今我历历在目。半个多世纪以来,杨庄的变化和人民的幸福,我亲眼目睹。今昔对比,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就没有今天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幸福。”看看祖国的发展,看看家乡的巨变,看看人民的幸福,我发自肺腑之言:是毛主席领导我们站起来,是邓小平领导我们富起来,是江泽民领导我们强起来。现在,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必将领导我们跨人世界强国之林,祖国将会建设得更加辉煌壮丽,人民生活将会越来越富足。
解放前的苦难生活
我生在杨庄,亲身遭遇到旧社会的苦难。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对杨庄人民的摧残,国民党反动派在村内驻有团部、营部和一个连的兵力,经常抓丁抓夫,人户抢夺人民财产,使杨庄人民陷入了极端动荡的生活之中。兵荒马乱,人民不得安宁。解放前,我所在的杨庄村有70多户,三四百人,95%的乡亲是无地和少地贫雇农,90%以上的土地和房屋掌握在两三户地主、六七户富农手里,广大贫雇农谋生四条路:一是租种地主土地,辛辛苦苦干一年,交了租子没饭吃,只好逃荒要饭,维持生活;二是沿街叫卖,进城串乡,贩卖蔬菜、瓜果;三是在小清河捞鱼摸虾,进城卖掉买些粮食维持生活;四是出卖劳力,拉地排运输东西,到天桥拉套子,到火车站扛大个。家里有壮劳力的,勉强维持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生活;家里没有劳力的,只好讨饭为生。当时,杨庄是低洼地,破草房,穷人多,混穷的多,是济南市北部极端贫困的村庄之一。
我的家庭和广大贫雇农一样,是这个贫困阶层的一员。我全家5口人,曾住有3间破草房,1937年一场大水将草房冲垮,只好到张庄租赁了3间草屋居住,在2亩茅草地里种粮维持生活。父亲早年去世,哥哥因病离开人间,嫂子改嫁,只剩下我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更加困难。我9岁上学,后因生活所迫,只好辍学,12岁的我即加入了捞鱼摸虾、挑筐卖菜、进城串乡、沿街叫卖的贫困大军。母亲起早贪晚,一年劳作不停,时常为生活贫困而伤心落泪。而我,贫困生活的艰难牢牢记忆在心灵深处。那时我想:“这个世道什么时候是个头?怎样才能改变这个命运?什么时候才能翻身……”现在回忆起来才明白,正在我疑惑的时候,济南早期共产党员鲁伯峻、赵健民、姚仲明等早期党的领导人均在杨庄村活动。其中,鲁伯峻亲自在我村发动贫苦农民组织起济南地区第一个农民协会,密谋推翻反动统治,做建立新政权的工作。共产党员姚仲明就在杨庄菜园子里召开会议,研究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事宜。
毛主席领导我们站起来
1949年9月24日济南解放,杨庄的人民获得了新生。当时,我们这些受够了苦难的贫雇农走街串巷、奔走相告,高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欢呼声发自每个人的肺腑。不久,党派来了工作队,我也成了党的依靠对象和培养对象。我和翻身后的广大杨庄人民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积极配合工作队的工作,调查摸底,为土改作准备。为保卫革命胜利成果,我担任起杨庄村第一任民兵连长,带领广大民兵站岗放哨,严防敌人的破坏活动。在党的培养下,我站在斗争第一线,协助土改工作队和村农民协会进行了斗地主、分田地、做主人的工作,带领广大贫雇农诉帝国主义的苦,诉国民党反动派的苦,诉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穷人的苦。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了轰轰烈烈地土改运动,没收了地主的土地、房屋、农具、家具,分给了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从此,人民当家做主,在自己的土地上种粮种菜,房前屋后,种瓜种豆,生产搞得热火朝天,生活一天天在改善。
在土改的基础上,毛主席又领导我们走集体化的道路。我作为党的依靠力量,一直站在运动的前列,积极发动翻身后的农民群众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加入互助组、初级社的组织,互帮互助,发展生产。当时,我是杨庄初级合作社的社长,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群众生活。1954年,党组织吸收我加入党组织,成为杨庄村第一个人党的村民。从此,我在党的培养下,忠诚地为党工作,忠诚地为乡亲们服务,紧跟党的战略部署,和杨庄人民一起战天斗地夺高产,夺得粮菜大丰收,杨庄人民告别了贫困,逐步走上了富裕道路。
1955年年底至1956年,在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进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我担任了杨庄村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杨庄人民发展生产,摆脱贫困。
1958年8月20日,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人民公社——北园人民公社,我和杨庄人民一起,积极走人民公社化的道路,参加了大炼钢铁和北园煤矿领导工作,带领人民参加了以粮为纲、以钢为纲的领导工作。从1958年至1978年近20年的时间里,哪里有难题,上级党组织就调我到哪里去工作,先后到几个后进单位任书记、解难题、发展生产、改变面貌,为北园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邓小平领导我们富起来
人民公社的20年,由于单一粮菜生产,人民并没有改变贫困面貌,生活并没有得到大的提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走上了“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十业全面发展的路子,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广大农村地区贯彻“服务城市,致富农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的“城郊型”工作方针,坚持“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工商企业,逐步摆脱了单一粮菜生产的经营,放开手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至20世纪90年代,整个农村经济以20%的速度大步前进,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人民从根本上摆脱了贫困面貌,过上了较为富裕的好日子。
在这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我坚决拥护
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并实践了经济发展的每个过程。期间,我先后担任北园人民公社党委常委兼生产组组长,任济南市郊区经委副主任和济南市郊区乡镇企业局局长,任济南市乡镇企业局生产处副处长和北园镇党委副书记和副镇长,我直接参与和领导了济南农村地区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在北园工作期间,我分管乡镇企业的建设。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北园镇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似的发展起来,为北园镇建成全国文明镇、山东第一镇做出了突出贡献。此时,我虽然早已离开了家乡杨庄的工作,但我时刻关注着杨庄的进步。在我1966年7月离开杨庄时,杨庄没有一处村办企业,人均围着不到一亩土地转,辛辛苦苦干一天,工值买不着一盒烟,“倒垃圾,换大米,厕所里有人吗(挖大粪)”的大军就出现在这个村庄之一。至20世纪70年代末,即1978年时,杨庄也只有2处小型队办企业,偌大的杨庄村各业经济总收入只有3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100多元,固定资产只有几万元,杨庄村依然是个贫困村。
十年改革,杨庄巨变。至1988年,杨庄村村办企业发展到30余处,872名劳力转入工商企业,占劳力930人的94%,各业经济总收入1130万元,人均收入达1175元,实现利税314万元,固定资产254万元。全村人民从根本上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康壮大道。此时,杨庄人民部分已住进了居民大楼,冰箱、彩电陆续进了“农家院”。以葛国庆为书记的杨庄村领导集体团结奋斗,开拓进取,为杨庄村的巨变付出了心血,做出了贡献。
在看到杨庄巨变的同时,杨庄人民回首往事,致富思源,这是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指引的结果,这是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辉煌,广大群众高兴地说:“我们走上致富路,一靠党有富民好政策,二靠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三靠我们有个好支部,四靠我们有个好领头。”江总书记领导我们强起来江泽民总书记上任后,带领全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开创了全国工作的新局面,使国家强大起来,人民富裕起来。作为杨庄村,在已有的成绩基础上,再接再厉,1993年各业总收入过亿元,跨人了北园镇“亿元村”的行列。1997年建起了占地300亩的北洋工业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业户入驻工业园,在这里发展工业,建功立业。2000年,杨庄党政领导班子在葛国庆为党委书记的领导下,想大的,干实的,建起了占地5万平方米的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被誉为济南市北部的大型“商业城”之一。昔日欠发达的杨庄村,在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建成了一个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秩序优良,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文明村、文明单位,成为省会城市济南大都会的一角。至2004年,杨庄各业经济总收入突破8亿元,人均收入4680元,实现利税2296万元,跨入了山东省村级综合经济实力100强和山东省文明单位,广大乡亲们全部住上别墅式的居民大楼,过上了“小康型”的生活,实现了我解放初任书记时常说的“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手机一拨通天下”的梦想。
短短半个世纪,今昔对比,天翻地覆。我是杨庄变化的见证人,深知过去的苦难,深感今天的幸福,事实无可辩驳,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领导
才能使中国强大,才能使人民幸福。今天,我们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我们的国家将会更加强大,经济更加繁荣,人民将更加幸福,我将和全国人民一样,前进路上不停步,坚定不移跟党走。
回忆过去,展望未来,我这个70多岁的老党员、老干部,目睹祖国的发展历程,目睹家乡的巨变,深感党的英明领导伟大光荣,深感做一名中国人的扬眉吐气。为此,我这个具有50年党龄的老党员早已树立了坚定不移的志向,永远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始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心全意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分配,党指到哪里,我就干到哪里,干一行,爱一行,并且干好一行,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
40多年的拼搏,40多年的奋斗,我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我始终本着“功名利禄淡如水,人民利益重如山”的做人标准,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工作,公公道道办事。我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家子弟,我始终严格党员标准,严守党的纪律,出于公心,秉公办事,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了一名农家子弟的本色,和人民心连心,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忍辱负重,和为贵,为人民排忧解难,为党分忧解愁,为党的事业做出了我应有的奉献。
在我古稀之年,我衷心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祝愿人民幸福安康,祝愿杨庄人民百尺杆头,一跃再跃,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退休不享清闲福,乐为乡亲献余热(杨庄居委会原副主任杨景柱勤恳创业的回忆)
我叫杨景柱,男,汉族,1943年1月出生,2003年1月退休。退休前任居委会副主任,分管居委会基本建设工作。退休后,经居“两委”研究,于2003年2月17日对我进行了返聘。
1956年我考取了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就读初中,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初中三年级的书,我仅仅上了一个月就被迫退学。当时我父亲患肝硬化,母亲患冠心病,弟弟上小学,也就在1958年11月份,从此,我就担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开始学徒瓦工,拜师学艺。也是历史原因,1960年11月份,回到了家乡,在杨庄大队第四生产队务农。在务农期间,虚心向老农学习种菜技术,吃大苦,耐大劳,勤俭度日。在以副养农政策的感召下,每年大多数时间带几个妇女当壮工,与大队其他瓦工组成,到市区的企业单位干建筑活,在周围几个村庄给老百姓建设住房,增加集体收入,也在大队组织的公共建设中,出大力,流大汗,做出了个人应有的贡献。这一干就是18年。在这18年中,因为我对建筑行业情有独钟,认准了国家、集体、个人少不了建设任务,就需要建筑工人建设。我始终立志争当一位能文能武的建设者,所以,我就利用搞副业所得的提成,购买了建筑类的书籍,在建设工程实践劳动中,通过自学来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春风刮到祖国的各个角落,杨庄村委会领导为改变人多地少的局面,开始发展企业。我便在1979年5月任杨庄建筑队队长职务,组成了瓦工、木工、壮工等近30多人的队伍。工作开展很困难,技术工人的技术长短不齐,妇女人员居多,无建筑设备,仅有的就是几辆破烂地排车。当时是以搞点运输和干点维修工程,仅能维持生计。1980年北园管理区组成几支队伍,承揽了珍珠泉内的改造工程。杨庄建筑队分得了珍珠泉的泉头和部分河道改造工程,工作量很大。我认真组织班子,精心组织施工,站在生产前沿,并亲自挂帅施工。班子成员和职工拧成一股绳,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出大力,流大汗,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全体人员除得到每月的工资外,年终每人还得到了近千元的奖金,完成了村下达的指标,人人皆大欢喜,受到了珍珠泉几位主管领导的好评。
1981年,在珍珠泉又承揽了部分工程及杨庄粮店的建设。至年底,村委会根据建筑队存在的人员、设备、出外施工的安全程度考虑,筹备成立杨庄水泥制品厂,由我任厂长。全体人员在村委会的支持下,投资1.5万元,自1981年年底至1982年1月,正是严寒地冻的时节,克服了各种困难,在有关领导及单位的支持下,战严寒,破地冻,整平了10亩场地,新建了仓库、钢筋加工车间、办公室,因陋就简,制造钢筋调直机构件模型,一切准备就绪,只待生产。在准备工作的同时,迅速组成业务人员,出去找米下锅。
于1981年2月下旬,便开始了生产。随着业务的开展,生产任务年年扩大,场地不满足生产。在村委会的支持下,1983年及1984年相继整地17亩,迅速整理场地,抓紧投入生产。在几年的生产中,认真抓了成本核算,构件质量,充分认识到,各种构件均属于建筑施工企业配套使用,必须确保构件质量,才能保证产品的信誉,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才能扩大生产。同时,加强经济核算,保持经济效益年年提高,才能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确保年年完成村委会下达的经济指标。
1985年,经村“两委”会研究决定,调我到村委会负责基本建设工作。当年5月我离开了预制厂,到村委会任基建办公室主任,又干了老本行。由原来的施工企业(即乙方),转变成了建设单位(即甲方),也就是我自身的体制转换,深感责任重大。所以,我就认真学习国家的有关文件、建筑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工程管理、工程预决算等有关文件。当年6月份开始了商品房的开发工程。在“两委”会的领导和支持下,葛书记和我亲自跑手续,联系商品房的销售工作。1986年下半年,葛书记和我到济南毛纺厂亲自销售房屋,在洽谈中,双方进一步建立了协作关系,杨庄村委会与济南毛纺厂于1987年联合建起了济南联谊毛纺厂,并于1988年10月正式投入生产,使我更进一步开拓了视野。在经营商品房开发的同时,1986年旧村改造工作同时展开。从1987年起,杨庄村民陆续从平房搬进了楼房,至2000年,旧村改造工作结束。在旧村改造工作中,工作很艰苦,既审查图纸,又得定位、搬迁、估价计算,又组织施工,跑部分手续,共计完成旧村改造948套楼房,建筑面积74772.73平方米。1993年,根据市、区、镇三级领导要求,按规划进行北园路的拓宽工程,全面开始了商品房的开发、旧村改造,第三产业的新建工程同时进行。同时,对村内的道路、管网,供电设施也随之改造。从1985年至2003年,共开发商品房133084.32平方米,计1976户。公共建设建筑面积90662.14平方米。从1985年至2003年我退休前,共从事基建工作18年。1990年任村委会副主任,1991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休后只在家休息了20天,2003年2月居“两委”返聘我回居继续工作,当年完成了杨庄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接建工作,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当年投入使用。幸福小区市场工程4万平方米,并完成了地下管网、道路,于2004年3月下旬投入使用。2004年在居委会院内新建社区服务中心900平方米,同年老人节投入使用。
回忆几十年的工作,自1958年开始到现在,实际劳动及工作共47年。我的人生格言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不贪不沾,实事求是;工作认真负责,不拖泥带水;在管理工作中,认真抓好工作质量,确保老百姓住上放心房,确保工程安全;工程结算中,不多花一分钱。在工作中,干中学,学中干,提高自己,充实自己的管理水平。
回顾我47年的历程,我亲眼目睹了杨庄的发展变化,亲眼看到了杨庄人民艰苦奋斗,历经坎坷,坚韧不拔,创造幸福生活的足迹。杨庄的巨大变化,是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丰硕成果,是杨庄人民在党委、居委的带领下,奋力拼搏的结果。
我作为杨庄人民的一员,几十年来,我立足家乡,以土为本,以人为本,没有辜负父老乡亲们的教诲,我总是时刻不忘全心全意为乡亲们服务,尽其所能,一心扑在家乡建设上,扑在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工作上。几十年来,我总是铭记“功名利禄淡如水,人民利益重如山”的做人准则,堂堂正正做人,公公道道办事,认认真真工作,从内心里感到,我没有辜负党的培养,没有忘记父老乡亲的养育之恩。总结过去,我虽然为乡亲们做了一些工作,但还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我决心在有生之年,发扬退休不享清闲福,乐为乡亲献余热的精神,在社区党委、居委的领导下,全心全意地做好交办工作,为杨庄两个文明建设再做贡献,为构建杨庄和谐社区再做奉献。
回忆对比不忘本,欢声笑语话党恩(杨庄大队原大队长张玉宝前后对比回忆)
张玉宝,男,汉族,小学文化。生于1924年12月27日,原籍济南市杨庄村,现住济南市天桥区北园街道办事处杨庄社区居委会居民小区。1971年8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杨庄大队大队长。
我叫张玉宝,生于1924年,现已82岁高龄。我生在旧社会,亲身经历了国民党反动派反动统治和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这一时期的磨难,对旧社会反动统治的罪行记忆犹新,新旧对比天壤之别,感慨万分。
苦难的童年
在那灾难深重的旧社会,我一家六口人,父母、姐姐、哥哥和妹妹,全家住在几间土坯茅草房里,只有8分9厘多地,一年打下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两个月,其他只能靠挑筐卖菜和出劳力维持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苦日子。父亲身患重病,拖着有病的身子下地劳动;姐妹给人家加工缝制袜子,全家人千方百计谋生,仍经常吃了上顿无下顿。因生活所迫,我只上了五六年学即辍学务农,在我不足15岁时即走上了谋生的艰难道路。看着全家人的苦难生活,年幼的我就挑筐卖菜,赚点钱补充家庭生活。一年到头饭吃不饱,衣穿不上,在我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烙印,总是感到这个社会太不公平了,富人吃的鱼和肉,穷人吃的糠窝窝头,这个社会早晚得变。国民党时期在村驻有一个连的兵力,侵占民房,抓丁抓夫,使人民不得安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强迫人民给他挖战壕、下苦力,打骂烧杀的灾祸随时降临人间。面对阶级仇、民族恨,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盼望有人领导我们推翻旧社会,使人民得解放。
就在我迷惘之际,中共济南乡师在村建立。共产党人鲁伯峻和乡师共产党人姚仲明、赵健民等一大批革命者云聚乡师,在这里建立了中共党组织,经常在村菜园地里召开会议,密谋推翻旧社会的组织工作。此时,我已感到穷人有出路了,反动统治的末日即将来临了。在中共乡师党组织的影响下,我村政治空气很浓,不少村民毅然参加革命,投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推翻蒋家王朝的战斗行列。
奋斗的岁月
1948年9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一举解放了济南。我家和全村人民获得了解放。全村人民发自肺腑,奔走相告,欢庆胜利,欢呼“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从此,我家和全村人民跟着共产党打天下、保江山,保卫革命胜利成果。是党派来了土改工作队,带领全村人民斗地主、分田地,求解放、做主人。此时,我任大张庄村委委员,带领全村人民积极投入土改运动。通过土改,昔日无地或少地农民分得了田地,彻底翻了身。我和全村人民一样,也分得了4亩多地和部分农具、家具,跟着共产党走集体化道路,带领翻身后的贫下中农走互助、初级社、高级社和人民公社的道路。我任初级社社长,和乡亲们一块战天斗地夺高产,生活有了大的提高。1963年,我任杨庄大队贫协主任;1981年后,我任杨庄大队大队长,带领杨庄人民以土为本、以地生财,坚持粮菜生产,积极发展工副业生产,为改变杨庄的贫困面貌,为提高杨庄人民的生活,尽了我一名老党员、老干部的一份心血和贡献。几十年来,我一心扑在发展生产上,一心扑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上,我坚定地跟共产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改变杨庄的贫困面貌,为杨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幸福的晚年
党有富民好政策,民有报国一片心。是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使杨庄脱贫致富,走上致富路,使杨庄人民过上了好日子。多少年来,我总是向往着“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耕地不用牛,浇地不用辘轳头,电把子一掰,水就哗哗流……”这是多年的梦想。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比梦想还要好的生活。现在我全家有6口人,但和过去的同样6口人天壤之别。现在我住着一座5室1厅的二层楼,拿着较为优厚的退休金,每年外出旅游一次,居里组织退休老人周游全国各地,去年乘飞机到自己的土地香港、澳门走一走,看一看,过着幸福的晚年生活。儿子是济南钢厂退休工人,儿媳是消防器材厂退休工人;孙子、孙媳务工从商;重孙念初中,一家人和和睦睦,过上了人间幸福美满的生活。过去,家里除有简陋的生产农具外,清贫得很;现在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手机一拨通天下,电脑一开知天下;每日生活大米白面肉不断,过上了“看彩电,听三洋,住楼房,睡软床,吃饭讲营养,家具讲高档,穿衣讲式样,户户票子存银行”的“小康”生活。我退休以来,除完成社区党委、居委的交办任务外,我以健身强骨、延年益寿为中心,每天早起外出遛鸟,下午大明湖内一游,生活过得十分滋润。我虽已82岁高龄,耳不聋,眼不花,六层楼爬上爬下,不在话下,跑个十里八里,成了平常活动。
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党的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毛主席领导我们站起来;是邓小平理论指导我们富起来;是江泽民领导我们强起来;我决心好好生活,亲眼目睹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一个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伟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到来。
伟人毛泽东曾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绝不辜负党培养,沿着“功名利禄淡如水,人民利益重如山”的做人标准,堂堂正正做人,公公正正办事,快快乐乐生活,活到老,学到老,做一名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