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展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17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发展篇
其他题名: (1989~1996年)
分类号: F272.2
页数: 7
页码: 429-435
摘要: 本节记述了杨庄村在1989年到1996年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关键词: 企业管理 创业 杨庄村

内容

1989~1996年,在杨庄发展史上是不平凡的8年。期间,国家发生了反革命暴乱,因受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影响,经济遇到了严重滑坡,乡镇企业走向了低谷。在这严重的形势下,杨庄村党、政、经三套班子团结一致,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在前十年打下坚实基础的情况下,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迎着困难上,战胜了种种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使杨庄两个文明建设带向大发展的时期,跨入了北园镇“亿元村”行列,荣获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荣誉称号和市级多项荣誉。
  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建立与之适应的领导机构 在杨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新时期,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及时建立新的领导机构,不断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一是于1992年7月1日建立了济南汇北实业总公司,葛国庆任公司总经理,李志明任副总经理。公司建立后,按专业进行管理,党、政、经三套班子围绕一个大目标,各抓一条线,一竿子插到底,把经济工作管细管活。党、政、经三套班子认真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总结历史经验,走以工带商、以商养工、综合经营、全面发展的路子,按照城乡市场的需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完成了农业向工业转移,单一经济向多门类经济转移的历史任务。由单一产业、单一产品向多产业、多门类、多品种调整;由劳动密集型的低档产品,向技术密集型的高档产品调整;改变村办企业“船小掉头快”和“拾遗补缺”的传统观念,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发展高精尖、高质量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为主的同时,积极支持鼓励原生产队队办工商企业,鼓励农民联办和户办企业的发展,以集体带动联办、户办,实行“四轮驱动”,多种成份并存,大大加快了全村经济的发展。二是于1993年12月建立了杨庄村党委,葛国庆任党委书记,李志明任党委副书记,其后张建国、杨毓骑任党委副书记。党委下设工业、商业、离退休人员3个党支部,加强了党对经济发展的领导,分工合作,加快了经济快速发展。三是为进一步对经济工作进行专业化的领导,于1995年11月建立了济南北洋集团总公司,葛国庆任董事长,李志明任总经理,张家顺任副总经理。北洋集团总公司下辖3个直属公司,即北洋集团工业公司、北洋集团商业公司和北洋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共35个工商企业。经营范围涉及物资机电、装饰材料、消防器材,塑料油墨、包装纸箱、电器开关、纸制包装桶、木制家具、汽车修理、旅游服务、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20多个项目。1995年集团公司总收入2.9亿多元,人均收入2000多元,实现利税500多万元。四是于1996年建立了济南北洋集团工会委员会,使杨庄村完整健全的领导机构,走上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领导体系,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大发展的有利条件。
  在治理经济环境中提高,在整顿经济秩序中发展 1989年,是杨庄经济大发展的开头年。由于反革命暴乱和国际大气候的影响,本村在发展进程中遇到了困难,特别是在治理整顿中受到了原材料涨价、能源紧张、资金短缺、市场疲软、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等困扰,给村办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面对实际,杨庄村党、政、经三套班子团结战斗,采取多项措施,使生产走出困境,得到发展。一是抓好调整,实现“四个转向”。根据村办企业存在的产业、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首先抓好适应性调整,就是压长线产品,上短线产品,按照市场需要,按照消费要求,组织安排生产,使产业、产品结构逐步趋向合理,进而实现“四个转向”:由生产粗老笨、产大于销的基建产品,转向生产适销对路的轻工、化工产品,对部分效益不高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集中力量发展龙头企业、拳头产品;把耗大低效的企业由速度型转向效益型;把一些企业的产品由过去的“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引导企业克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倾向,把提高质量放在首位,创出一批“高精尖”产品。二是挂靠大中型企业,搞好三个联合。即与大企业联合,把村办企业的“小船”系到国营大中型企业这条大船上,甘当大企业的“配角”,为大企业加工零部件;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联合。把村办企业的发展建立在拥有可靠科学技术的基础上,既解决了村办企业上新、创新难的问题,也加快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与海外客商和港澳同胞联合,充分利用外资发展生产。三是大力加强基础工作,完善“三级管理”。杨庄北洋集团在村办企业的管理上,采取集团总公司、下属公司和各企业三级管理的办法进行管理。上述三项措施的实施,使本村企业不但渡过难关,克服疲软,而且有了大的发展。至1989年年底,杨庄各业经济总收入达1881万元,人均收入1204元,实现利税370万元,向国家贡献税金84万元。村办企业发展到30多处,963名劳力从事二三产业,占当年劳力总数998人的96.5%;企业产值1407万元,企业收入1842万元,占各业经济总收入的97.9%,实现了在治理经济环境中提高,在整顿经济秩序中发展的目的。
  在竞争中求发展,在拼搏中开新路 进入1990年,杨庄企业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是畏难发愁,二是“小富即安”的思想。针对这两种思想,党组织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如原地踏步走,就有被淘汰的危险,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必须向大规模的商品经济转化,形成经济规模。畏难发愁和“小富即安”两种倾向必须克服,在竞争中求发展,在拼搏中开新路的思想意识必须尽快树立。于是,村领导组织党政企干部东奔西走,走南闯北,到外面世界去寻找自己的优势。经过考察,结合自己所处的地理优势,在做好工业生产的同时,决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于1990年建起高9层、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的济南北洋大酒店这个第三产业的龙头企业。同时,济南市天桥汽车配件经销公司、济南永丰装饰总汇、济南天桥五金叉车配件经销处等一大批商业公司开业经营。从此,杨庄村的经济发展跨入了一个新天地,走上了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模式。至1990年年底,杨庄各业经济总收入2378万元,人均收入1218元,实现利税348万元,固定资产达1298万元。全村30多处企业兴旺发达,984名劳力在二三产业里大显身手,企业收入2332万元,占全村各业经济总收入的98.1%。
  深化改革抓契机,真抓实干谱新篇 1991~1993年,是杨庄村建党委、过亿元的喜庆年,是两个文明建设取得辉煌成绩的关键年。为了尽快跨入北园镇“亿元村”行列,从1991年起,杨庄村连续3年,经济发展,村庄巨变。为了尽快登上新的大的台阶,村党组织多次召开专题经济会议,不断回顾工作找差距,奋勇前进订措施,围绕经济发展献高策,解放思想抓契机,真抓实干谱写了新篇章。期间,党、政、经三个班子的领导分期分批走出去,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武装带头人的头脑,用改革促发展,用实干促进步。
  被誉为“飞毛腿”的销售员,是搞活企业的关键人员。他们走南闯北联系业务,销售产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为调动专职销售业务人员和兼职业务人员的积极性,广招销售经营人才,对企业实行有偿服务,按销售额的适当比例提成。各经销公司系独立法人企业,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实行多劳多得。打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激励竞争机制,打破了“大锅饭”,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按贡献大小拉开档次,把职工收入与其劳动态度、劳动成果及企业效益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精兵简政,解决“庙多神少”、闲人过剩、办事效率低的问题。按照“庸者下,能者上”的原则,对人浮于事的单位和企业的机构该撤的,坚决撤掉;能合的,坚决合并,压缩非生产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为促进企业发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不拘一格,大胆选拔,重用人才。对引进的人才实行优厚的待遇,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服务得好,全心全意为村办企业服务。
  转换机制,加强管理,使企业不断上档次,上水平,形成一套基本适应市场经济的包括发展机制、营销机制、分配机制、用人机制在内的灵活的管理机制,打破了“大锅饭”,实行“混稠吃稠,混薄吃薄”的分配机构,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企业有了活力,个人有了动力,村办企业蓬勃发展。
  特别是进入1993年,杨庄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中共十四大精神指引下,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方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迈出了重大步伐。在这一年里,杨庄村党委、村委、集团公司一班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解放思想,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抢抓北园路展宽的机遇,采取“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策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先后建起商业楼达4万平方米,发挥了第三产业“顶梁柱”的作用。
  工商企业的发展,深化改革的深入,杨庄村经济工作登上了新的台阶。至年底,全村各业经济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达1.43亿元,首次跨入了北园镇“亿元村”的行列。人均收入1677元,实现利税485.2万元,固定资产达3128万元,向国家贡献税金199万元。几年的深化改革,谱写了新的篇章,建成了“亿元村”,新建了党委班子,为今后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坚持两个文明齐抓,建设文明富裕的新杨庄 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本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动员全村上下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强化措施,团结一致,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务实求实,开拓进取,保持了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1996年,本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28亿元,工业总收入达到3215万元,商业收入达到29585.5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16.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167元。
  回顾全年的经济工作:一是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深化企业体制改革。立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以转换企业经济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重点,在企业体制改革上有了新突破。根据上级的要求和部署,学习借鉴诸城经验,将本村多年来经济效益差、职工收入低、严重影响本村经济发展的泉美印刷厂的全部动产出售给个人生产经营,房屋和土地实行租赁制,取得了初步成效。改制后,调动了生产积极性,经济效益逐步提高,为本村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二是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为加强塑料油墨厂新产品的开发,积极支持该厂与大专院校挂钩,充分利用科技优势发展企业,聘请了有专业知识的专家来厂工作,为他们安排住房,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至1996年底,这个厂新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两个系列,提高年产值200万元,利润增加2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本村工业产品质量的提高,增加了工业发展的后劲。
  经济是基础,精神文明建设是保障。多年来,杨庄村党委和村委会始终把搞好两个文明建设、带领全村广大群众走共同富裕文明之路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全村人民在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经过短短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已使本村的年收入达到了3.28亿,固定资产总值已达到4545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167元,上缴国家税金达到216万元。集体经济发展了,不但对国家有了较大的贡献,而且村民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6年,本村首次被评为区委、区政府命名为文明村;1989年被评为市双文明单位;1992年评为山东省村镇建设明星村和区十佳卫生城先进单位。回顾本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归纳起来主要是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提高村民的思想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建设精神文明首要的任务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素质,围绕这个主题,本村在学习教育方面分了三个层次,采取了六项措施,坚持开展了二项活动。一个层次是在党委中持续不断的进行学习。凡是党中央和省、市、区、镇的重要文件,党委均坚持在党委成员、村企厂长、经理见面,凡让群众知道的事,党委成员、各支部成员首先带头学好、理解透,通过学习,使党委一班人进一步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二个层次是抓干部定期学习。在村委干部(包括厂、企领导)中定期一月一次学习,主要是结合本村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具体研究解决双文明建设的具体指标,使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个人,在逐步深入地学习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上,认真抓好贯彻执行。第三个层次是对全体村民的思想教育,突出重点抓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做社会主义新型村民的教育、卫生教育和法制宣传教育。
  具体采取的六项措施是:一是在党员队伍中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要求每个党员自觉过组织生活,带头学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增强党的观念。二是始终坚持党员联系户、党员联系厂、联系企业制度,密切联系群众,时时把杨庄村的兴衰挂在心头。三是不定期地组织党员干部到本镇和外地的先进村、先进厂企等单位参观学习,经常开阔党员干部的视野。如去北京、去天津大丘庄、去华西村和威海、烟台、青岛等地,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学习先进,赶先进,胸中永远有赶超目标。四是为搞好村办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由各厂企分别不同情况每月坚持1~2小时的学习制度,对全村的学习,每月由村党委统一布置,提出要求,具体实施由各下属企业负责。主要是对职工进行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工厂、爱本职岗位的教育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号召凡在村企业生产的工人,人人能当技术能手,人人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杨庄村做出应有的贡献。五是坚持定期培训各厂企思想政治职工骨干。发展第一线的党员,逐步建立起杨庄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逐渐形成以党委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六是对普通村民的教育。主要是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学生和家长学校进行广泛宣传,凡是国家大事及村内事,都及时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在抓思想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方面,本村长期坚持两项活动。一是坚持开展学法用法活动,二是坚持开展争创“三户”活动。本村自1987年成立以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普法领导小组,过去村企业经常发生迟到、早退现象,工作中吵吵闹闹的事情也经常发生,纪律性很松懈。这些,以前被认为不起眼的小事,实质上就是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但有些人不以为然,个别人还认为违犯厂规受到处罚是领导对自己心怀不满,故意整人,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对领导者有抵触情绪,甚至会发生不应有的误会,出些大事。对学法用法上级有要求,区、镇也经常组织检查督促。经过学习,统一思想认识,一致认为,坚持抓好学法用法活动,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制观念,是切实搞好文明建设,逐步把村建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的一件大事。为此,本村先后购买了450多册法律知识读本,分发到每个村民手中,并采取了请有知识有文化的厂长、会计等人,辅导宣讲上课,培训骨干。深入厂企、车间、家庭、地头,开展宣传的方法,在全体村民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学法用法活动,使村民受教育面达到98%,使过去一些酒后滋事、打架、斗殴、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现象,已在本村基本杜绝。在开展学法用法活动中,经常进行检查,村委会领导亲自到厂、企、车间询问学法用法情况,对重点厂企有组织地进行了口试或笔试。为把用法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还以国家大法套小法的形式,制定了文明村建设管理的十三项共96条杨庄村法规,如关于村干部的约法三章,细分7条;关于土地管理的通告3条,村企管理规定7条,赡养老人规定7条,村容村貌管理6条,拆迁协议、补偿规定、自来水管理、集资付息归还规定等。
  文明村建设的管理法规公布后,群众交口称赞,上下共同遵守,这样就把学法用法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也把文明村建设和正常管理工作,纳入到以法规为依据的正常轨道。在村里退休的老党员、老干部还自觉的分段包干,当起安全卫生监督员,使全村的治安状况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学法用法活动出现了好局面。
  在全村坚持开展争创“三户”活动,其主要内容:一是争当遵纪守法的光荣户,二是争当文明户,三是争当“五好家庭光荣户”。在开展这一活动时,主要针对广大村民在收入年年增加,生活水平年年提高,个别人有钱后不知如何花,一些旧风俗、旧习惯又有抬头兴起苗头,村党委、村委会及时统一思想认识,认为搞文明建设要靠每家、每户以及每个人的积极行动,村为整体、户为细胞,抓文明必须落实到户的建设上。十几年来,本村认真汲取城区和外乡镇先进经验,认真扎实地开展争创“三户”活动。在活动中,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突出抓好一家之长的教育,让他们处处发挥榜样的力量,俗话说“谁家的孩子都看爹和娘”,这样一抓果见成效。第二是搞好协调,统一部署开展活动,具体由村委全体成员分工负责,落实行动,齐抓共管,形成一支创建文明队伍的群体。第三是每年都制定出争创目标,认真做好巩固老户、发展新户的工作。四是抓好达标评比表彰工作,保证每年评比表彰两次,大张旗鼓地宣传典型。以评促创,仅1994年,评出遵纪守法户600户,全村达到户户光荣;评出“五好家庭”385户,评出文明户60户,全村连续十几年没有出现违法犯罪案件,连续十多年火化率在100%,连续十多年没有出现一起违犯计划生育政策的。为搞好计划生育工作,本村与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签订合同时,签订计划生育的各项规定和指标,促使厂企事业领导干部和职工都明白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遵守计划生育。由于计生干部、协会负责人及会员们,对自己的联户尽职尽责,各负其责,形成网络,使各项指标都能达到100%,成为镇计划生育一类村,“三为主”合格村,计划生育的典型村。
  近几年来,还认真抓了基础教育工作,投资16万元建起了面积320平方米的托幼班,投资100万元建设了面积1150多平方米的教学楼,又投资十几万元按照十配套高标准健全室内外设施。全村儿童入托幼率已达100%,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全村村民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已经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杨庄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二、把村容村貌建设作为文明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随着党的富民政策的落实,杨庄村也和北园镇兄弟村一样富裕起来了。村民手里有了钱,家家生活变了样,大部分家庭已实现了室内电器化,家具现代化,吃喝讲营养,穿着讲高档的新景象。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室外脏乱差的问题相当突出,而且十分难以解决。其主要表现是门外有三堆,即垃圾堆、柴草堆、乱砖头子石沙堆;二是污水遍地流,臭气熏天;三是公厕垃圾管不好,蚊蝇到处成群飞。在当时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文明村建设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针对现实情况,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一致认为,建设文明村就必须要有一个整洁优美的村容村貌,应该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真抓实干,要舍得花钱办实事。村党委响亮地提出“富了不当窝囊财主,努力建设洁、齐、美、花园式的杨庄村”的口号。为了彻底改造村容村貌,在区、镇、办事处具体帮助领导下,很快拿出村民住宅建设五年规划,采取统一布局、统一建造的办法,第一批是平房,第二批是二层居民楼,第三批是六层居民楼,样式美观大方,住户舒适方便,深受村民欢迎。为了解决群众用水和排污及绿化、美化问题,村里拿出5万元为全村每户安上自来水,投资34万元统一铺设了地下排水系统及电路、变压器的增容安装,投资10万多元建起垃圾楼7个、垃圾池10个,投资5万元购置了运送垃圾汽车一辆,成立了15人的卫生保洁队伍,投资10几万元进行绿化、美化和建了一处150多平方米的平顶式的凉棚,每年投资3000多元购药灭蚊、蝇和老鼠。做到路面洁净,垃圾处理及时,日清、日扫、日运、日喷药灭蚊蝇,常年不断地备有鼠药灭鼠,从根本上解决了脏乱差问题,使过去的污水遍地流、垃圾随便倒、建筑材料和柴木随便放、蚊蝇成群飞的昔日杨庄村,已经变成今日的污水排放管道化、道路沥青水泥化、垃圾楼池化、公厕机抽化、村路两旁绿美化、村校村托楼房化、卫生保洁管理系统规范化的洁、齐、美的文明村。主要做法是:(1)舍得投资花钱,不能只把钱用在经济投资上,钱少少投,有钱多投,但不能不投。近几年投资144万元用于精神文明建设。(2)具体任务分工到人,做到村主任亲自抓,分管人员靠上抓,民兵连长具体抓。(3)实行目标责任制,组织不定期检查。(4)奖惩挂钩,年终考核、奖勤罚懒。
  附
  杨庄总收入过亿元,成为天桥区第10个过亿元村居
  天桥区北园镇杨庄村传出喜讯:1993年1至9月份,该村实现各业总收入1.003亿元,成为天桥区第10个过亿元的村(居)。
  改革开放以来,杨庄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年底已办起13家工业企业,其中产值过百万元的达到9家。
  在抓好工业生产的同时,这个村还切实抓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地处城郊结合部、南依北园路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近几年,全村投资3000多万元,先后建起了北洋大酒店、杨庄综合服务楼等11处商业服务设施,形成了文化娱乐、饮食服务、物资经营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格局。今年以来,该村又借北园路拓宽改造之机,投资600多万元,新建了8000多平方米的4个商业服务设施。目前,全村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已达7880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78%以上。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