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机械加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08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械加工业
分类号: F427.52
页数: 6
页码: 241-24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杨庄村机械加工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
关键词: 工业经济 经济建设 杨庄村

内容

杨庄村的机械加工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杨庄大队最早的队办企业行业。
  人民公社时期,杨庄系一个纯农大队,以种菜种粮为主。后在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号召下,杨庄大队走出队办企业的路子。由周围几个邻队联办起一处杨庄综合加工厂,内设制棉、农业机械修理、粉坊等生产项目。1970年,在四五间粉坊内建起了杨庄电镀厂,占地3亩,是杨庄大队第一个队办工业项目。至1979年,拥有职工105人,年生产量1.6万平方米,收入突破80万元,纯利润9.5万元。
  建于1985年的济南市北园锅炉配件厂,占地20亩。给济南锅炉总厂加工锅炉配件。经10年的奋斗,至1995年,该厂职工队伍达40人,年收入141.27万元,实现利润8.39万元,固定资产达69.27万元,成为一处兴旺发达的村办企业。
  杨庄电镀厂 济南市北园杨庄电镀厂始建于1970年,隶属于杨庄大队,系杨庄最早的队办工业企业之一。该厂位于水屯路以东,居委会西北角,占地3亩余。1982年经国家机械委批准,定为济南市专业化定点生产厂家,是一处中型机械表面处理行业。主要为各种机械镀铬、镀镍、镀锌、镀铜、镀锡、镀铜锡合金、非金属电镀等。
  机构设置 建厂初,该厂隶属杨庄大队党支部领导,张洪运兼任书记,大队长王洪昌兼任厂长。随着厂子的扩大,该厂单独设立党支部,由袁沛华任党支部书记,张新民任厂长;1979年合并后,由赵吉祥任党支部书记,张新民任厂长;1983年,张新民任厂党支部书记,画天安任厂长。厂委会设厂长、副厂长,下设技术科、供销科、办公室和财务科。
  工厂沿革 1971年至1979年,系杨庄大队队办企业,由大队派出领导任厂长,大队选拔劳力进厂务工,经营生产、经营管理均由大队负责。1979年根据北园人民公社的调整,杨庄电镀厂与北园电镀厂合并,更名为济南市华光电镀厂。1995年后,由于内部人员外出另起炉灶办厂,人员及技术力量外流,厂子规模日渐缩小,至2003年,由霍富华承包,该厂成为一处个人承包企业。
  工厂发展 人民公社时期,杨庄系一个纯农大队,以种菜种粮为主。后在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号召下,杨庄大队走出队办企业的路子。由水屯、杨庄、边庄、白鹤4个庄联办起一处杨庄综合厂,内设制棉厂、农业机械修理厂、粉坊等生产项目。后在四五间粉坊内建起了杨庄电镀厂,由大队党支部书记张洪运兼任书记,大队长王洪昌兼任厂长。建厂初,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厂房。在多方面存在困难的情况下,杨庄大队迎着困难上,克服种种困难,于1971年建厂投产。投产后老亏损,后张新民任厂长,张象亨任技术厂长兼工程技术人员,画天安任业务厂长。当时存在着电源不足、设备陈旧的困难。新班子上任首先抓了电源关键部位,通过公社党委书记程乃云找到信用社主任闫世忠,贷款2.4万元,到济宁第二电器厂购买了优质的电器设备,请来济宁电器厂的工程师进行了设备安装。经过更换设备,投产迅速见效,电镀质量迅速上去。为了扩大生产,派出人员联系业务。济南市水泵厂生产深井泵,本厂迅速给该厂电镀泵轴,每天电镀泵轴400多根,日收入600余元,年收入近20万元。至1974年,该厂已拥有50多人的职工队伍,年产量6000多平方米,年收入30多万元,实现利润3.5万元,成为杨庄大队一处兴旺发达的队办企业。后经不断技术改造、人员充实,加强营销队伍,厂子越办越大,效益不断提高,至1979年,该厂拥有职工队伍105人,年生产量达1.6万平方米,收入突破80万元,纯利润达9.5万元,成为杨庄大队的一棵“摇钱树”,闻名北园地区的一处明星企业。
  正当企业蓬勃发展时期,当时受“左”的影响,北园人民公社硬是将这处队办企业升级,与北园电镀厂合并,提升为社办企业。当时,杨庄大队的干部、群众意见纷纷,队办的一处好企业硬是充公调走,产生了对立情绪。
  1979年,杨庄电镀厂与北园电镀厂合并后,更名为济南市华光电镀厂,厂址由杨庄搬迁到济泺路西。至20世纪80年代初,该厂成为济南市专业定点生产厂家,成为济南市电镀行业的一处优秀企业。1993年职工队伍发展到320多人,年产量达5万平方米,最高突破5.5万平方米,年收入320余万元,实现纯利润达60万元,固定资产300余万元。
  2000年以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该厂规模日渐缩小,经营日渐不景气,至2004年,该厂职工只有30余人,职工队伍工资也难以发出,厂子出现困难的境地。
  济南市华光电镀厂机构设置
  (2004年年初)
  总经理 画天安
  经 理 霍富华
  副总经理 李文利
  副总经理 黎永琦
  技术科 郭秀丽 田金云
  鲁士国 画冬燕
  供销科 杨玉岭 李士明
  赵桂海
  财务科 邸太香 王连华
  冯金香 赵学云
  杨令琴
  党支部 霍富华 李文利
  邸太香
  济南市北园锅炉配件厂 济南市北园锅炉配件厂坐落在风光秀丽的大明湖北岸,位于臧石路路北31号,占地面积20亩。多年来为济南锅炉总厂配套的产品销往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被省劳动局和济南锅炉总厂命名为“质量好,信得过”协作单位。
  该厂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先进的自动焊接流水线,工艺先进,检测手段完善,生产的锅炉空气预热器深受用户欢迎。
  该厂与哈尔滨工大及山工大热工技术人员研制出的热管和粗管径的空气预热器解决了长年解决不了的堵塞现象,提高了使用寿命。本厂与山东太阳能实业总公司及山东化工设计院联合研制的复合硅酸盐“保温涂料”深受市场青睐。
  机构设置 济南市北园锅炉配件厂建于1985年3月,隶属于杨庄社区居委会。建厂20年来,该厂本着精简、效能、求真、务实的原则,一人多职,立于一线,保证生产,提高效益,把企业办得蒸蒸日上。该厂设厂长1人,副厂长1~2人,下设财务、销售、保管、车间等机构,是一处精简实干的战斗集体。
  建厂创业 厂长杨金良和杨玉岭、杨玉宝、娄启森等6人,商定办一个济南市北园东风机械铆焊加工厂,为拖拉机铆焊拖兜。后来,通过寻问知道一个亲戚在济南锅炉总厂供销科当科长,这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杨厂长出于办厂的急切心情登门拜访,请求支援。商谈后,对方正在寻找一个产品合作伙伴,相逢不谋而合。对方要来看场地、看厂房,但只是个意向,并没有场地和厂房。为了揽住这个合作伙伴,杨厂长等一班人借了外单位的办公室、车间、厂房,应付一下局面,首先把合作事宜确定下来。
  建工厂、盖车间谈何容易。当时,村里划给的场地地处北大洼,在一个低洼地里创业,将遇到诸多困难。首先必须把20亩低洼地垫高1.8米后才能建厂房。面对困难,杨厂长提出“自力更生,旱地拔葱”,自己动手,拉土垫地。全厂上下一条心,每天拉土垫地不停,硬是把11亩建房地基垫高1.8米。当时村里经济发展刚起步,无资金相助,资金遇到了困难。杨厂长发扬“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往上要,自力更生最牢靠”的创业精神,从朋友借来1000元,自己凑集800元,在何家庄一个商店里赊了一个电焊机、2个氧气瓶及其他电焊工具;为解决技术难,从沃家村铁工部聘请了2名工程技术人员做技术指导,从1985年的3月8日建厂,因陋就简,4月16日正式加工第一批产品。由济南锅炉厂供应原料,为济南锅炉总厂加工锅炉配件。第一批来料为20吨,经加工,产品全部合格,一炮打响,受到用户欢迎,正式建立了合作伙伴。
  初次合作,经加工、验收、入库、结账,供料900元一吨,加工后每吨1800~2000元。当年来料加工200余吨,实现产值50万元,职工队伍30余人。
  杨厂长带领全体职工一边坚持生产,完成合作方交给的生产任务,一边厂房建设。创业艰难百事多。建厂初,从制棉厂借了一块篷布,用杨树枝架起一个窝棚做办公室,用杨树树干做电线杆,架起电线。为建厂,杨厂长以窝棚当办公室,坚持了47个日日夜夜。广大职工自力更生、勤俭持家办事业,每天早上4:00上班,每人拉完3地排车土后再进车间完成生产任务。由于全厂上下一条心,企业办得兴旺发达,至1988年,本厂拥有职工26人,年完成加工任务100余吨,年创产值44.3万元,实现利税6.1万元,固定资产11.74万元,成为一处村办骨干支柱企业。
  正当全厂蒸蒸日上的时候,1988年部分生产骨干“跳槽”,带着产品,带着技术另起“炉灶”。这一举动,严重影响了生产。在这关键时刻,全厂没有失去信心,杨厂长带领全体职工迎战风险,向合作伙伴济南锅炉总厂聘请了技术人员来厂进行技术指导,迅速恢复了正常生产。经全厂职工努力,从产品质量、数量到进度、任务均未受到损失,仍圆满完成协作任务,受到济南锅炉总厂的好评。
  1989年,济南联谊毛纺厂建立,本厂几十名工人纷纷支援大厂,使本厂只剩下五六个人,面临垮台境地。如此艰难境地,正副厂长不叫苦,不打“退堂鼓”,迎着困难上,决定再难也要搞下去,并且只能干好,不能垮台。采取五条坚决措施,救死回生:一是请求协作伙伴的支持,指派技术人员帮助,支援了部分设备;二是延长劳动时间,做到8小时内积极干,8小时外做贡献,把损失降到最低点;三是迅速招收临时工20多名,补充了职工队伍;四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稳定了职工情绪;五是厂长、副厂长投入第一线,和大家一块抓生产、渡难关,取得了关键时刻的大胜利。至年底,完成收入98万元,比上年增加了20万元。
  在战胜两次大的挫折后,杨厂长总结经验教训,树立战胜风险的决心和信心,带领全厂职工一往无前,承前启后,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正当该厂大步向前的时刻,1997年6月11日下午7:40,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使全厂厂房、车间、机械、产品毁于一旦,总损失200余万元。如此灾难,有的单位、有的人放风说:“杨金良这次可就床底下放风筝——起不来了!”也有的说:“杨金良这次可就趴窝了!”
  大火无情,人有情。面对这严峻的现实,杨厂长带领全厂职工失火不失志,庄重地提出:“二次创业,重新建厂,坚决不给香港回归祖国抹灰!”在村党委、村委会的全力支持下,首先免除了该厂10多万元的上交提留,杨厂长走亲访友,争得了不要利息的20万元借款,又从油墨厂借了8万元。全厂职工大火过后不落志,困难面前不低头,自力更生,重建家园。6月11日失火,经17天的日夜奋战,重建厂房2000平方米,重修了破坏的机器,于6月28日重新投产,当年仍完成营业收入46.89万元。
  在办厂过程中,杨厂长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市场动态,不失时机地采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经营方式,抢抓机遇,迅速投资160万元,在厂门口建起2500平方米的三层框架写字商贸楼,为正在建设的大市场“当配角”,全部对外出租,服务了市场,壮大了自己,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办企业40多年来,杨厂长不失农家子弟的本色,忠于职守,艰苦奋斗,勤俭创业,关心别人,与职工同呼吸、共命运,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共担,虽是“百万富翁”企业,不买小汽车,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上下班骑自行车,外出乘公共汽车、坐火车,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受到大家的欢迎。
  他视客户为上帝,视职工为兄妹子女,为职工想所想,为职工办急所事,为全厂职工办理了养老保险,解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为集体分担了就业压力,使职工与企业共荣辱,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去。
  “小厂飞出了金凤凰”。一个不起眼的居办小厂,干出了大事业,至2004年,该厂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固定资产350余万元,在同行林立、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不但站稳了脚跟,而且长盛不衰,蒸蒸日上,矗立在小清河南岸的大地上。
  几十年的拼搏,几十年的奋斗,杨金良厂长为杨庄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优异的贡献。
  经营效益 济南市北园锅炉配件厂办厂近20年,有大发展,也有坎坷,但仍坚持在竞争中拼搏,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相助,取得了对国家贡献、上交集体提留及职工所得等方面的好成绩。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