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粮食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069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粮食生产
分类号:
F327.52
页数:
2
页码:
221-222
摘要:
本章记述了杨庄村解放前到2004年粮食生产情况。
关键词:
农业经济
体制
杨庄村
内容
第一节 粮田面积
解放前,杨庄村、大张庄村和小张庄村土地面积1300余亩,1950年土改时期,土地面积为900多亩。1958年人民公社以后,国家占用土地较多,土地变化较大。一是平调出土地400余亩;二是水利工程占用;三是为提高亩产量,把部分低洼薄地划为“辅助田”,也叫“帮忙田”(不计算面积);四是国家建工厂用地,致使土地面积大幅度减少。1958年,杨庄大队土地由上年的970亩降为700亩,当年减少270亩。至1988年降为94亩。1978 ~ 2004年,杨庄居各项事业大发展,修路架桥,展宽河流,兴建工厂,发展商业、服务业,建立商业公司,建设居民住宅,进行房地产开发,做到“工商建运服”五业齐发展,集体、个体经济一起上。事业发展了,土地减少了。1983年,全大队土地面积下降为415亩,1984年下降为361亩,1996年仅有38亩菜地,至1997年,全村耕地消失,全村人民由农业转为二三产业生产。
杨庄、大张庄和小张庄3个自然村以种菜为主,粮田面积较少。解放前,3个自然村粮田面积占土地总数的1/3左右。解放初至1958年,粮田面积不足150亩。人民公社后期,粮田面积不足100亩。据1979年杨庄大队8个生产队统计:一队粮田4亩,二队5.3亩,三队3亩,四队4亩,五队无有粮田,六队水稻1亩,七队和八队全部是菜田。全大队粮田面积只有17.3亩,1980年,粮田面积17亩,至1985年,粮田面积基本消失。
第二节 粮食产量
解放前,杨庄、大张庄和小张庄3个自然村的土地大多数掌握在地主、“城户地主”和富农手里,60%的土地被地富占有,30%的土地被城户地主占有放租。绝大多数土地旱不能浇,涝很难排。无地或少地的农民,他们所种土地绝大部分是低产田,一年打下的粮食,只能维持三四个月的生活,其他靠扛长工、打短工来补充,贫困农民主要靠出卖劳力维持生活。
解放后,杨庄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实行了农业生产合作化,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粮食产量不断提高。从解放到1957年的近9年中,土地虽然全部掌握在人民手中,但由于土地多数是涝洼地,粮食生产还是满足不了村民的要求。为了解决村民吃饭问题,村干部带领全村人民采取了三项措施,扩大了粮菜生产。一是深翻整平土地。对全村高洼不平的土地进行了整治,做到宜粮种粮,宜菜种菜,宜藕发展莲藕;二是兴修水利,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农田的灌溉条件;三是引进良种,提高产量。通过农业的整治,粮菜生产有了提高。全村600亩大田,100多亩左右的土地坚持稻麦两作,亩产千斤,总产10万斤。
1958~1978年的20年间,全大队耕地降为600多亩(1958年为700亩,1979年为502亩)。全大队分8个生产队,单一农业生产。这一时期是党政群全力抓农业的20年。大队对农业生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从资金上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一是农业机械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大队成立了农业机械队,已有25马力的拖拉机和50马力拖拉机搞运输。农田灌溉也由过去使用辘轳浇地,改用柴油机、抽水机抽水灌溉。二是改革粮食品种,选用优质水稻种植,坚持稻麦两作。1958年全大队700多亩大田中,稻麦两作100多亩,亩产由过去的二三百斤,提高到千斤左右。1964年,杨庄大队进行水稻试种,至1970年稻改200亩,每亩水稻产量达800 ~ 1000斤,稻麦两作,小麦600斤左右,亩产量1500斤左右。通过“四清”运动,调动了群众大抓粮食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农业学大寨,群众战天斗地夺高产。至1978年,杨庄大队的8个生产队,每队产粮几千斤,全大队总产不过万斤。1979年,全大队8个生产队粮田面积只有17.3亩,粮食产量只有6059斤。
附
北园大米
据记载,战国时,历城有稻。 (唐)李邕(678~747) 《登历下古城望鹊山湖》诗中有“负郭皆粳稻,安时歌吉祥”之句。 (明)嘉靖《山东通志》载有:“成化癸巳年间(公元1473年)召饥民数万,浚小清河数百里,得湖田数百顷。”北园种稻,上溯2000年,有据可考500余载。北园水稻引市内泉水灌溉,水质优良。当地农民根据水稻喜凉水的特点,巧妙的调整放水渠,使灌溉水形成上进下出地活水,以降低水温,所产米洁白透明,做饭时散发出的香味,可达1000平方米,故有“一家做饭四邻香”之说,吃时甘美可口。(明)刘敕在《历乘》中赞北园大米: “此香炊出玉轻黄。”是说做出的米饭是玉黄色,有清香味。
北园大米,在解放前,价格昂贵。《历城县乡土录》记载:每斗4元上下(每斗20公斤),只供上层人物和年节宴会食用,一般市民很少能吃到北园大米。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