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经济体制变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04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经济体制变革
分类号:
F299.22
页数:
3
页码:
191-19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杨庄村农业经济体制变革情况。
关键词:
城市经济
经济管理
杨庄村
内容
纯农型 杨庄村、大张庄村和小张庄村人民世世代代以农业为主,围着土地转,单一粮菜生产,无有工商企业。在农闲时间,只有个体的铁匠、木匠、石匠、泥瓦匠等,农忙务农,农闲做工。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上级发出“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的号召,杨庄大队在保证粮菜生产的前提下,发展副业为农业服务的工副业项目。每个生产队抽调10~20名精壮劳力,组成副业队搞运输。全大队8个生产队,有近150名劳力搞副业,各生产队依靠这笔收入作为年终分配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余,各生产队设有副业组,拉地排,搞运输,派出劳力做工,挣了钱交生产队,队里给劳力记工分,每天发两三角钱作为出差补助。杨庄大队属于“纯农型”的单一粮菜生产的大队。
人民公社时,杨庄大队成立了一个铁工部,四五个劳力维修农具,制作简单的锄、镰、镢、锨和铁钩子,系为农业服务的小作坊,形不成规模。
农工型 (1970~1980) 1970年,杨庄大队才建立起工业项目。先是由水屯、杨庄、边庄、白鹤4个大队联办起1处综合厂,内有制棉、农业机械维修、粉坊等生产项目。生产大队建有几间平房做厂房,建起了杨庄大队豆制品加工厂,葛玉生任厂长。主要给济南市蔬菜公司加工豆腐,系副食品加工生产项目。1970年建起了杨庄电镀厂,由杨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张洪运兼任电镀厂书记,大队长王洪昌兼任厂长,后张新民任厂长,张象亨任技术厂长兼工程技术人员,画天安任业务厂长。以2.4万元贷款白手起家,到大厂求援,帮助支援设备。20余名放下锄头的农民为来料、来图纸的用户搞加工,请了工程技术人员做指导,因陋就简办起了电镀厂。职工记工分回小队参加分配,每年为济南水泵厂生产深井泵电镀泵轴,每天电镀400多根,日收入600余元,年收入20余万元。一个以粮菜生产为主的大队,走上了“农工型”的生产路子,为致富农村打下了基础。
工贸农型(1980~1989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杨庄大队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队办工业开始起步。198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社队企业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若干规定》,肯定了社队企业的重大作用和合法性。1984年,又正式改称为乡镇企业。同时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1984]4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杨庄队办工业进入了较快发展的新阶段。从1978年以来,除原先的大队电镀厂、综合厂以外,又建起家具制造、木材加工、物资回收、水泥预制构件、消防器材、五金建材、电器制造、纸箱包装、锅炉配件、纺织、铆焊、装饰材料、汽车配件、各类商店、公司和酒店等一大批工商企业项目。至1989年,杨庄村已有初具规模的30处企业,其中工业项目17处,拥有职工843人,完成工业收入1067万元,占各业经济总收入1881万元的56. 7%,工业在全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三产收入占第二位,农业收入退居第三位。这一时期,杨庄村的经济发展格局为“工贸农型”。
贸工农型(1990~1997年) 从1990年起,杨庄村的经济结构又发生了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工业占主导地位,变为以商贸为主导的地位,成为“贸工农型”的经济模式。1990年,杨庄村的商贸发展超过了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迅猛崛起,农业生产逐渐消失。同年,杨庄村已建起较具规模的化工、建材、家具、纸包装、金属制品、电器、橡塑、锅炉配件、汽车修理、消防器材等10多门类的16处工业企业,工业职工发展到863人,工业产值1970万元,工业收入1124万元,占各业经济总收入2378万元的47.3%;第三产业收入达1208万元,占总收入的50. 8%,第三产业占据第一位,工业退居第二,农业占据第三。1997年,杨庄经济结构又发生了变化,工业企业降为13处,从业人员620人,工业产值4850万元,工业收入4229万元,工业收入占全村各业经济总收入3.9655亿元的10. 7%;而第三产业发展到20处,从业人员615人,三产收入3.5426亿元,占各业总收入的89. 3%;此时,土地消失,农业消失,第三产业大发展,成为村经济的主体。
贸工型(1997 ~ 2004年) 从1997年起,杨庄村无有土地,农业消失,全村经济结构主要是商业、贸易、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第二,经济结构进入了“贸工型”。
杨庄村的商贸发展借助于北园大街、水屯路的拓宽改造,形成了长达六华里的6条商业街。其中北园大街杨庄段商业街就有各种商业门头120处,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长达2000米的水屯路商业街两旁,设有各种商业、服务业300余处,从业人员上千人。臧石路两旁设有商业门头房208处。杨庄东路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和食品街,各种工业、商业、饮食、服
务业108处。杨庄中心路、杨庄西路和村内大街、小巷两旁布满了上千个花样、上万种品牌的“名、优、特、全、鲜”商品。杨庄农贸市场每天万人进出,上万元营业额入库,经营十分火爆。商业街两旁的各类服务公司20余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家电修理30余处,大小宾馆、酒楼、饭庄、餐馆100余处,其他如加油站、煤气站、海鲜、酒水批发、粮店、油坊、各种配件、美容理发、出租车服务等商业服务业600余处,从业人员万余人。至2003年,商贸收入达6. 58亿元,占当年各业总收入7.4105亿元的88.8%,居各业第一位。
杨庄村的工业和商业大发展是在济南北洋集团工业园的建成和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建成开始的。1997年,杨庄村巧借村北300亩低洼地的土地资源,建成了大型的工业园,为来村建功兴业的省内外客户提供了厂房、仓储、水、电、保安等多方面的服务,20余家大中型企业落户工业园,建起机械、装饰、塑钢、玻璃、铝合金、建材、啤酒机械、家具制作等大中型企业生产厂家。工业园以工带商,前店后厂,带动了商业、服务业的大发展,互相带动,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杨庄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杨庄村的商业崛起是从2000年开始的。此时,杨庄村借助北园大街的拓宽,小清河展宽,臧石路的建设,水屯路商业街的建设,抢抓交通便利的优势,不失时机地开发土地资源,迅速建起了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商家前来经商,300多家业户,千余人商客云集市场,各走各的“致富路”,各念各的“致富经”,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种商业经营得红红火火,使批发市场成为杨庄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资金来源的“摇钱树”。
建国50多年来,杨庄社区的经济发展走过了“纯农型”、“农工型”、“工贸农型”、“贸工农型”“贸工型”共5个发展阶段,使杨庄这个欠发达的落后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小康村居”、“文明村居”。1999年被山东省社会创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山东省创安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科普先进村”;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美在家庭示范村”;同年,该村跨入“山东省村级综合经济实力100强”行列。
据资料统计:杨庄社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摆脱从属农业的地位后,由原来的“一二三(农工商)型”产业,倒置为“三二(贸工)型”产业。至2004年,杨庄社区形成了集科工贸、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拥有化工、建筑建材、房地产开发、术材加工、家具制造、橡塑制品、纸制品、机械加工、金属制造、电器开关、消防器材、锅炉配件、装饰材料生产、物资经营、商店公司、饮食服务等近20个门类、上万种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全社区各业经济总收入8.6490亿元,第三产业收入7.6630亿元,占总收入的88.6%;第二产业收入0.9860亿,占总收入的11.4%。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地位,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地位,“贸工型”产业结构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矗立在黄河南岸的齐鲁大地上。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