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综合经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048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综合经济管理
分类号: F299.22
页数: 14
页码: 191-204
摘要: 本章记述了杨庄村在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管理、企业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等几方面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城市经济 经济管理 杨庄村

内容

第一节 经济体制变革
  纯农型 杨庄村、大张庄村和小张庄村人民世世代代以农业为主,围着土地转,单一粮菜生产,无有工商企业。在农闲时间,只有个体的铁匠、木匠、石匠、泥瓦匠等,农忙务农,农闲做工。1958年,人民公社建立后,上级发出“以农为主,以副养农”的号召,杨庄大队在保证粮菜生产的前提下,发展副业为农业服务的工副业项目。每个生产队抽调10~20名精壮劳力,组成副业队搞运输。全大队8个生产队,有近150名劳力搞副业,各生产队依靠这笔收入作为年终分配的主要资金来源。其余,各生产队设有副业组,拉地排,搞运输,派出劳力做工,挣了钱交生产队,队里给劳力记工分,每天发两三角钱作为出差补助。杨庄大队属于“纯农型”的单一粮菜生产的大队。
  人民公社时,杨庄大队成立了一个铁工部,四五个劳力维修农具,制作简单的锄、镰、镢、锨和铁钩子,系为农业服务的小作坊,形不成规模。
  农工型 (1970~1980) 1970年,杨庄大队才建立起工业项目。先是由水屯、杨庄、边庄、白鹤4个大队联办起1处综合厂,内有制棉、农业机械维修、粉坊等生产项目。生产大队建有几间平房做厂房,建起了杨庄大队豆制品加工厂,葛玉生任厂长。主要给济南市蔬菜公司加工豆腐,系副食品加工生产项目。1970年建起了杨庄电镀厂,由杨庄大队党支部书记张洪运兼任电镀厂书记,大队长王洪昌兼任厂长,后张新民任厂长,张象亨任技术厂长兼工程技术人员,画天安任业务厂长。以2.4万元贷款白手起家,到大厂求援,帮助支援设备。20余名放下锄头的农民为来料、来图纸的用户搞加工,请了工程技术人员做指导,因陋就简办起了电镀厂。职工记工分回小队参加分配,每年为济南水泵厂生产深井泵电镀泵轴,每天电镀400多根,日收入600余元,年收入20余万元。一个以粮菜生产为主的大队,走上了“农工型”的生产路子,为致富农村打下了基础。
  工贸农型(1980~1989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杨庄大队人民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队办工业开始起步。198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了《关于社队企业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的若干规定》,肯定了社队企业的重大作用和合法性。1984年,又正式改称为乡镇企业。同时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1984]4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开放、搞活的方针政策,杨庄队办工业进入了较快发展的新阶段。从1978年以来,除原先的大队电镀厂、综合厂以外,又建起家具制造、木材加工、物资回收、水泥预制构件、消防器材、五金建材、电器制造、纸箱包装、锅炉配件、纺织、铆焊、装饰材料、汽车配件、各类商店、公司和酒店等一大批工商企业项目。至1989年,杨庄村已有初具规模的30处企业,其中工业项目17处,拥有职工843人,完成工业收入1067万元,占各业经济总收入1881万元的56. 7%,工业在全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三产收入占第二位,农业收入退居第三位。这一时期,杨庄村的经济发展格局为“工贸农型”。
  贸工农型(1990~1997年) 从1990年起,杨庄村的经济结构又发生了大的变化,由过去的工业占主导地位,变为以商贸为主导的地位,成为“贸工农型”的经济模式。1990年,杨庄村的商贸发展超过了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迅猛崛起,农业生产逐渐消失。同年,杨庄村已建起较具规模的化工、建材、家具、纸包装、金属制品、电器、橡塑、锅炉配件、汽车修理、消防器材等10多门类的16处工业企业,工业职工发展到863人,工业产值1970万元,工业收入1124万元,占各业经济总收入2378万元的47.3%;第三产业收入达1208万元,占总收入的50. 8%,第三产业占据第一位,工业退居第二,农业占据第三。1997年,杨庄经济结构又发生了变化,工业企业降为13处,从业人员620人,工业产值4850万元,工业收入4229万元,工业收入占全村各业经济总收入3.9655亿元的10. 7%;而第三产业发展到20处,从业人员615人,三产收入3.5426亿元,占各业总收入的89. 3%;此时,土地消失,农业消失,第三产业大发展,成为村经济的主体。
  贸工型(1997 ~ 2004年) 从1997年起,杨庄村无有土地,农业消失,全村经济结构主要是商业、贸易、饮食、服务等,第三产业占据主导地位,工业第二,经济结构进入了“贸工型”。
  杨庄村的商贸发展借助于北园大街、水屯路的拓宽改造,形成了长达六华里的6条商业街。其中北园大街杨庄段商业街就有各种商业门头120处,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长达2000米的水屯路商业街两旁,设有各种商业、服务业300余处,从业人员上千人。臧石路两旁设有商业门头房208处。杨庄东路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和食品街,各种工业、商业、饮食、服
  务业108处。杨庄中心路、杨庄西路和村内大街、小巷两旁布满了上千个花样、上万种品牌的“名、优、特、全、鲜”商品。杨庄农贸市场每天万人进出,上万元营业额入库,经营十分火爆。商业街两旁的各类服务公司20余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家电修理30余处,大小宾馆、酒楼、饭庄、餐馆100余处,其他如加油站、煤气站、海鲜、酒水批发、粮店、油坊、各种配件、美容理发、出租车服务等商业服务业600余处,从业人员万余人。至2003年,商贸收入达6. 58亿元,占当年各业总收入7.4105亿元的88.8%,居各业第一位。
  杨庄村的工业和商业大发展是在济南北洋集团工业园的建成和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建成开始的。1997年,杨庄村巧借村北300亩低洼地的土地资源,建成了大型的工业园,为来村建功兴业的省内外客户提供了厂房、仓储、水、电、保安等多方面的服务,20余家大中型企业落户工业园,建起机械、装饰、塑钢、玻璃、铝合金、建材、啤酒机械、家具制作等大中型企业生产厂家。工业园以工带商,前店后厂,带动了商业、服务业的大发展,互相带动,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杨庄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杨庄村的商业崛起是从2000年开始的。此时,杨庄村借助北园大街的拓宽,小清河展宽,臧石路的建设,水屯路商业街的建设,抢抓交通便利的优势,不失时机地开发土地资源,迅速建起了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商家前来经商,300多家业户,千余人商客云集市场,各走各的“致富路”,各念各的“致富经”,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种商业经营得红红火火,使批发市场成为杨庄村经济发展的“火车头”,资金来源的“摇钱树”。
  建国50多年来,杨庄社区的经济发展走过了“纯农型”、“农工型”、“工贸农型”、“贸工农型”“贸工型”共5个发展阶段,使杨庄这个欠发达的落后村,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小康村居”、“文明村居”。1999年被山东省社会创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评为“山东省创安工作先进单位”;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科普先进村”;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美在家庭示范村”;同年,该村跨入“山东省村级综合经济实力100强”行列。
  据资料统计:杨庄社区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摆脱从属农业的地位后,由原来的“一二三(农工商)型”产业,倒置为“三二(贸工)型”产业。至2004年,杨庄社区形成了集科工贸、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拥有化工、建筑建材、房地产开发、术材加工、家具制造、橡塑制品、纸制品、机械加工、金属制造、电器开关、消防器材、锅炉配件、装饰材料生产、物资经营、商店公司、饮食服务等近20个门类、上万种产品的大型企业集团。全社区各业经济总收入8.6490亿元,第三产业收入7.6630亿元,占总收入的88.6%;第二产业收入0.9860亿,占总收入的11.4%。一个以第三产业为主导地位,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地位,“贸工型”产业结构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矗立在黄河南岸的齐鲁大地上。
  第二节 农业管理
  管理机构 解放前,杨庄村农业是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向贫雇农收租。占有土地很少的农户,每年生产的粮食除缴租缴税外,只能维持半年糠菜半年粮的贫困生活,农业处于自然经济,无人管理的状况。
  解放后至1955年,农业生产由生产助理员管理。1955年后,杨庄村农业由进军高级农业合作社长、北园乡乡长领导,下设生产队组织生产。1958年8月20日成立北园人民公社后,起初设营、连、排组织,大兵团作战,军事化管理生产。1959年1月,建立北园人民公社北园大队,杨庄为北园大队第四生产队。于1961年,杨庄大队成立,下设8个生产队。在北园公社党委、公社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杨庄大队党支部、大队长和各生产队长管理农业生产。1961年改公社为区公所,区下设公社。由区长、分管农业书记直接领导,小公社和各大队管理农业生产。1968年恢复大公社,下设管理区。农业由公社、管理区、大队党支部、大队长具体领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杨庄大队农业生产由大队统一组织领导。1984年5月,杨庄大队改为杨庄村,在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下,由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农业生产。同年5月25日,杨庄村建立了杨庄农工商合作社,分头管理好农业、工业和商业。1985年年底,杨庄村有345亩土地,稻麦两作,以菜为主,村委把土地承包给村民耕种,自己管理,自种自收,收入归己。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便于各业管理,杨庄村于1992年建立了济南市汇北实业公司,1993年12月21日建立了村党委。1995年建立济南市北洋集团总公司,实行党、政、经三套班子,进行专业化领导,实行政企分开,分工负责,在北园办事处工委、北园办事处和杨庄村党委领导下,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分别抓好工业和第三产业生产。
  生产管理 解放前,在土地私有制时,杨庄村农民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自己的生产。农业合作化时期,杨庄村的生产计划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全村的生产计划。人民公社时期,改指导性计划为指令性计划。对作物种植的品种、产量、蔬菜交售量等,都有具体规定,大队、生产队无权变动,不能因地制宜合理种植。1982年,改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恢复因地种植。杨庄大队根据本地水多、地势低洼的特点,因地制宜,分别种植水生植物和耐涝作物,主要种好各种蔬菜和藕田。
  机械管理 20世纪70年代前,杨庄大队没有大的耕作机械,生产队只有小推车、地排车和小型农具。这些耕作农具分别由大队、小队分别保管。20世纪70年代初,杨庄大队第一生产队购置12马力拖拉机1部,购买1辆济南产旧汽车。70年代中期,杨庄大队增加了28马力小拖拉机1部,50马力的大拖拉机1部,主要搞运输,为集体运送预制板、拉沙、拉水泥等。70年代末,杨庄大队建立了汽车运输队,有大型拖拉机和大型货车,形成了运输规模。这时,大队建有农业机械班,统一管理全大队的耕作机械和农用汽车。机械的所有权、农机保养等,全归大队所有。从80年代以来,杨庄村二三产业大发展,拖拉机、货车、客车、电动机、抽水机迅速增加。至2004年统计,全社区各类运输车达155多部,形成了一支大的运输力量。为管好这些机械设备,北洋集团总公司建立了车辆管理组织,设专人负责对全居的车辆年审、检查、挂牌、过户等,提供多方服务,使车辆管理有条有序,并被济南市车辆管理部门评为车辆管理先进单位。
  水利管理 杨庄村的水利和水利设施
  管理方面,1956年前用水自管。1956年建立农业合作社,上由生产股负责管水,杨庄大队和每个生产队设一名专管放水人员。1964年,稻田和菜田的灌溉提水由管理区统管。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管区下放大队管理。70年代,杨庄大队的水利和水利设施由大队的各小队分别管理。80年代,大队设专门机构和人员,统一管理全大队的水利灌溉。至90年代,杨庄村提水设备、电器设备、通讯设备不但进入了二三产业项目,也进入了每个家庭。杨庄村建立了管理机构,做好车管、水管、电管和通讯管理,具体管理好全村的水、电设备和其他物业。
  物资管理 在物资管理方面,杨庄大队在农业合作社时,设物资保管员,负责大队或小队的粮食、种子、农具、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管理。人民公社初期,北园人民公社统一调配生产物资,打乱了物资保管制度。大队、小队对分配给自己的物资,仍设专人保管、发放。1961年,实行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后,大队、生产队加强了物资保管员的工作,分别管理好两级所有物资。对国家计划分配下来的化肥、煤炭、木材、钢材、水泥、机械、农用柴油等,由公社统一审批,统一分配到各单位,大队、小队分别保管。除公社分配外,大队还组织人员到外地采购良种、苇毛、竹竿和其他农用物资,然后分给各生产队自行保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杨庄大队先后设立了多处物资供应、生产服务公司,为全大队的工农业生产服务。1984年,大队改村,杨庄村建立村民委员会。村干部为土地承包户提供水、电、机械服务。物资全由各家各户自行安排,自行保管,所需农用物资自行购买。2001年,杨庄由村改为社区居委会,物资保管由居委会负责。1997年后,济南北洋工业园和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的逐年扩大,杨庄居建立了多处仓储室,物资均有承包户和个体户自行保管。
  第三节 企业管理
  20世纪60年代末,杨庄大队无有企业。从1970年建立第一处队办企业后,由生产大队从各生产小队抽调人员进厂做工,记工分,年终参加生产小队分配。工厂的厂长由大队选派,工厂的收入由大队统一管理。之后,除大队办企业外,各生产小队出现了队办企业。队办企业由生产队管理。至1984年,杨庄大队的企业全由大队管理。1984年5月,杨庄村建立村民委员会,时,土地已承包到户,村委会一方面为农户提供服务,一方面加强对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生产实行了承包制,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由各企业的厂长(经理)负责管好企业。每年年初,各厂厂长(经理)与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年终进行兑现,实行“责任制,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缴了国家的,留下集体的,其余全部是厂里的”管理办法,大大调动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使企业有了活力,职工有了动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杨庄村除工业外,还有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房地产开发、旧村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行业大发展。为适应形势的需要,杨庄村于1992年建立了汇北实业公司,1993年建立村党委,1995年建立了北洋集团。杨庄村的企业管理统一在村党委的领导下,进行专业化管理,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分别抓好党、政、经3个方面的工作。北洋集团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分工,分别抓好村办工业企业,规划和筹建新的企业;负责全村商业网点的组织管理,规划建设商业街;负责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按照规划建造商品房、居民楼和全村的公共设施。进入1997年,杨庄村根据形势的发展,对企业进行三个方面的管理。一是对杨庄村原有的23处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主要工作为:(一)深入了解,找准企业改制的切入点。从1997年开始,全村上下投入到体改的热潮中,杨庄村“两委”会多次讨论如何进行改制?切人点在哪里?党委书记葛国庆深知此次体改的重要性,决定组成以副书记、下派工作组长参加的改制领导小组。同时进行调查、摸底、清产核资。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工作了解,杨庄村集体企业23个。这些企业大体分成两种性质,即对扛着“红旗”的个体企业,俗称“戴红帽子的企业”,这类企业规模比较小,有的占有村里的房产,收益归己,风险归村,这样的企业经营好了个人发财,经营不好负了债,无力偿还。对由村里投资发展起来的企业,这类企业存在不同程度的资产运用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潜力,带来效益,每年只向村里上交数额很少的管理费,费神费力。根据所了解情况, “两委”决定:今后工作的切入点应是尽快进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家统一认识后,决心加快企业改制的步伐,尽快甩掉包袱,本着积极稳妥、先易后难、分类推进的原则,有章可循的在最短地时间内完成改制任务。(二)因企制宜,扎实搞好企业改制工作。根据所了解的实际情况,决定分四步进行改革。第一,“两委”研究确定改革方案;第二,统一认识,广泛宣传;第三,核查各企业资产;第四,签订合同,对需变更营业执照的,按规定变更营业执照。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①卖瓤租壳。对有的企业是村委会投资兴办的集体企业。这些企业村里投资较少,一直承包给个人经营。但其经济效益一年不如一年,集体资产逐年减少。试想,如果把房屋出租出去,收取的租赁费就会比上交的管理费高许多,而且村里不用承担风险。决定用“卖瓤租壳”的方式对其进行改制,收回残剩的集体资产,注销集体企业营业执照,对房屋实行租赁,明确债权债务由承租人承担,为集体带来了直接效益。②风险抵押承包制。对本村投资较多的企业,为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责任心,启动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采取此方式,委托北园镇审计所对其进行了审计。净资产确定以后,签订风险抵押合同,明确规定了奖罚制度,按规定一次性交齐风险抵押金;③摘红帽。针对村私营和个体企业多的情况,对其加大管理力度,解除了与村委会的连带责任。一方面对其“摘红帽”,让其成为名副其实的私营和个体经营者;另一方面实行房屋有偿使用,每年按一定数额上交租赁费,甩掉包袱,为集体带来新增长点。④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一类是原来由村外职工承包,属村集体性质,法人营业执照,从事生产经营,以社会参股进行体改,改组为有限责任公司。村委参股,这样既有资金、实物人股,也有土地使用权,收取承租金。另一类是采取集体企业内部职工持股型股份合作制。分法人股和职工个人股,以新的企业形式调动职工积极性。
  通过改制,各企业真正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经济实体。改制后使杨庄人尝到甜头,真正认识到企业改革是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根本途径。在此基础上,杨庄村广大党员干部加大措施,加强企业管理,切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奋斗,为杨庄村的各业提供良好的服务。二是对企业采取优质服务,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提供上等的经营环境,使其进得来,留得住,服务得好,发展得快,为杨庄村的经济发展壮大做出更大贡献。三是加强对第三产业的领导和管理。在六条商业街两旁建起10多万平方米的商品房,以优惠的条件吸引八方来客在此兴办第三产业。在连年扩大的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至2004年已有业户310多个,设摊位420个,从业人员1000余人,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年营业额近2亿元。长达6华里的商业街,兴办起各类公司、物资供应、商业网点达500余处,以租用场地兴办第三产业的方式,全面加强了商业、服务业的管理。通过全面的服务,使杨庄居的企业管理有条不紊,步入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标准化的管理新路子,为壮大杨庄居的经济实力做出了很大贡献。
  改制工作进程 北洋集团共有23处村办企业,改制后实行股份合作制的2处,卖瓤租壳的2处,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3处,租赁承包的11处,风险抵押的5处。
  一、学习文件把握好方向,进一步统一改制的思想。自1996年诸城会议回来后,本村“两委”及时地进行了传达学习,进一步统一干部对改制工作的认识,并结合本村企业的实际,进行了初步的摸底排队。年初,首先对多年任务完不成的泉美印刷厂进行了“卖瓤租壳”式的改革。泉美印刷厂每年村定的任务完不成,每年2万元的管理费也交不齐,厂长也无所谓,职工意见大,别的企业也攀比。针对这一情况,本村首先请会计事务所的人员进行了审计,并对资产进行评估。为此,村“两委”拿出了两项措施:一是将该企业与别的企业兼并;二是卖瓤租壳。印刷厂原厂长同意了卖瓤租壳的方式;一是将原执照注销,为其办理了金业印务公司;二是将评估的设备、库存等11万元,让其买断,在原有20多间厂房中,拿出8间让其租赁,每年交租费2.1万元,剩余的房屋村对外租赁后每年租金5万元。这样一来,原来1.8万元租赁费都交不齐,现在每年收入7.1万元。现在改制的金业印务公司发展正常,可见改制与不改制就是不一样。有了第一个改制成功的例子,本村“两委”一班人统一了思想,再加上区、镇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树立了改制的信心,明确了目标方向。
  二、结合实际、形式多样。1996年底到1997年初对13处企业进行了审计和资产的评估。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改制领导小组,对现有企业进行了形式多样的形式改制。不搞一刀切,而是在镇关于企业改制文件精神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因企制宜,一是对油墨厂进行了股份制的改制。该厂总资产156万元,村控股40%,职工60%,厂长买一赠八,副厂长买一赠五,职工买一赠二,聘请来的工程技术人员,以技术赠股。现在该厂已交纳资金60万元,股权填写生效。二是对原预制厂进行了卖瓤租壳。三是对凤凰商厦、绿色天宝有限公司、能达汽修厂等11处企业,实行了土地有偿使用和租赁的改制形式。
  三、完善体制,开拓发展。中共十五大的胜利召开,为本村规划了今后,特别是下世纪初的宏伟蓝图,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村“两委”和集团公司决心乘十五大的东风,在前一段改制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体制,不断摸索新的发展机制,勇于改革创新。重点抓好三件事情:一是抓紧配套集团本身的改革,从股份制上人手,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并注意吸取先进
  单位的经验,创立一条北洋集团本身的路子。二是策划好北洋工业科技园的建设改革工作,使之真正发挥效应。三是抓紧做好历黄路商业街开工建设。
  改制成果 杨庄村委会企业改制、发展企业集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是建立和完善新的经济运转机制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企业现有资产利用效率,扩大经营规模效益,调整与优化经济结构,加强工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杨庄村“两委”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具体帮助和指导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强建设,加快转变,把企业改革工作放在首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以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为指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围绕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依托骨干企业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促进专业化改组和形成经济规模,带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促进科研、生产、销售、服务相结合,形成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开发新产品和技术创新的能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推动了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北洋集团的建立与发展,坚持了党对集团的领导,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证。集团成立后,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由党委书记、副书记兼任,党委和村委会主要成员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这样就使法人治理结构与党建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固定了党在企业的政治核心,又使企业党政机构精干、高效,法人治理结构科学合理以加速实现两个转变,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从本单位实际出发,增强企业活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几年来,北洋集团为使自身更加完善提高,更有利于发展经济,进一步增强核心企业的经济实力,使之真正起到了左右局面的主导作用,成为本集团经济更大发展的对外“窗口”。
  为保证集团经济的发展,集团在宏观管理的基础上,对所属企业实行了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承包人的负责完成各项经济指标的责任制,每年签订一次承包责任书,责任书详细制定了责任人应完成的各项经济指标,责任人的义务和权利,奖罚规定以及其他事项,使承包人更加解放思想,增强观念,激发了艰苦创业精神,有效地促进了承包责任人锐意进取,全面提高的信心。同时,充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调动了职工以厂为家的积极因素,有利于企业和职工利益的体现。打破了原来的依赖不图发展的心理,树立了靠企业自身奋斗,去求生存,求发展的思想,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在生产劳动中表现出积极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企业承包责任人和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明显提高,带领职工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大发扬。
  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济南塑料油墨厂积极依靠科技进步,引进高科技人才,求提高、求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个厂原来只能生产凹版塑料油墨,品种单一,不能适应市场需求,该厂组织专门人员对市场进行调研,积极与大专院校挂钩,引进和利用高科技产品,聘请了有专业技术和经验的高级工程师,为适应开发新产品的需求,建设了1200平方米的科研楼,同时注重抓好产品质量,制定了质量管理一条线,培训了技术全面的化验和质检人员,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提高。至1997年,这个厂的产品已达到3个系列80多个品种,产品的质量已得到ISO9002国际认证,是本区集体企业中唯一一家取得该项认证的企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每年仅销往天津康师傅方便面厂的产品即达800万元,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2012万元,实现利润203万元,经济收入和效益大幅度提高。
  济南北郊纸箱包装厂的设备是20世纪80年代的设备,生产的产品量低、质量差,已不能满足市场对高档包装箱的要求,企业的经济效益一度处于下降状态。实行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承包人的积极性,为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个厂组织专业人员对多家纸箱设备生产厂家生产的设备进行考察、比较、认定;制定并积极实施技改计划,抽出资金购进了先进的三层纸箱生产线;同时积极培训技术人才,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大幅度提高,改善了职工的劳动条件。1999年,该厂的销售收入达到860万元,利税120万元,产品的质量被市质检站评定为信得过免检产品。
  北洋集团立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和发展生产力,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重点,在企业体制改革上有了新突破,学习借鉴诸城经验,对经济效益差,多年亏损一直处于停业状态的厂实行卖瓤租壳,即土地、房屋实施租赁,机械设备实施出售,企业改为私营的改制。对预制构件厂、消防器材厂实行了股份合作制的改制。这些企业改制后充分调动了经营者和员工的积极性,企业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对集团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北洋集团在改制过程中把安置待业人员就业放到工作的第一位任务,在理顺关系的同时,培训再就业人员,学习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就业观念和组织观念,树立爱厂敬业的新观念。根据企业承包责任制的有关内容和企业的义务,把待业人员合理地安置到企业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仅一次分配就安置79名待业人员就业,保证了经济的发展和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北洋集团对企业实施的承包责任制,不断进行完善、充实、检查和督促,巩固已取得的成果,帮助企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深化企业改革的目的。帮助企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完善机构,使企业有一套有效的约束机制,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培养领导干部驾驭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的能力,从而不断强化措施,强化管理,精心经营,不断探索,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使企业逐步走上真正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
  北洋集团实行企业承包责任制后,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要发展,要前进,就要深化改革,树立干大事、创大业、闯市场的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观念,切实把北洋集团建设成机制好,活力足,管理科学,效益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化企业。
  第四节 劳动管理
  解放前,杨庄村、大张庄村和小张庄村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3个村8户地主和11户富农向村民征收地租,劳动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解放后,互助组时期,是一种换工形式的组织,没有劳动管理的具体规定。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期,组织规模较小,劳动力由合作社社长直接管理,设临时性的作业组,对劳力进行具体管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劳动力由合作社委员会管理,按劳力强弱,技术高低,统一调配。生产队划分为作业组。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工副业生产,从各生产队按比例抽调,统一记工,年终分配时,按全社平均分值下拨生产队参加分配。人民公社化初期,劳动组织军事化,设营、连、排组织,实行大兵团作战。生产大队对劳力统一管理和调动,劳动不记工,打乱了劳动管理的权限,挫伤了劳动积极性。落实《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后,劳动力由生产队管理。公社、大队调用生产队劳力,付给生产队报酬。1975年,农业学习大寨经验,公社从杨庄大队无偿抽调600多名劳力,组成“战山河”专业队,搞农田水利建设,1976年解散。公社、大队工副业调用劳力,与生产队协商,采取劳动在厂,分配在队的办法。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公社、大队先后采取工资制,劳力向生产队交部分公积金,收入归个人。1982年后,以户为单位联产承包,工副业使用劳力由用工单位与本人协商或采用招工的办法解决。1985年后,杨庄村办企业大发展,劳动生产管理由村党支部、村委会统一组织安排,组成不同的公司,分头承包,对劳力进行管理。1997~2004年,杨庄居办企业发展到30余处,居办济南北洋工业园和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由1000人在这里经商。劳动管理由社区党委、居委、北洋集团统一领导。这一时期,本居99%的劳力转人工业、商业和服务业,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由各厂企自行管理。各厂企设有生产科,具体组织劳动生产。特别是北洋工业园和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各方商家来居兴办企业,这些企业均通过面向社会招工,充分发挥乡镇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在人事、用工和分配制度上,引入激励与竞争机制,通过公开、公平、竞争、选优,招用城乡高、初中毕业生来企业工作。各单位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采用聘任制或合同制,招收自己需要的人才。至2004年,杨庄居各类企业招收合同制或个体业户从业人员多达2000人次,对劳力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管理。
  第五节 财务管理
  解放初,杨庄村无有财务管理工作。农业合作化时期,村里设有专职财务人员,统一管理全村的收入、支出、固定资产和生产物资。村里定有财务管理制度,大的开支项目由党支部、村委会讨论决定。各生产队设记工员、会计员。人民公社化初期,杨庄大队加强了财务管理工作,统管全大队的财务和资金使用工作。1960年后,逐步形成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财务管理。大队和各生产小队均设财务管理人员。1978年后的20多年中,杨庄村农业退位次要地位,二三产业大发展,村委会设有财务科,管理全村的财务工作。对全村所有工商企业采取“自负盈亏,单独核算,上交提留,独立分配”的办法进行管理。坚持“责任制,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缴了国家的,留下集体的,其余全是自己的”;“挣稠吃稠,挣稀吃稀,倒闭了吃救济”的分配办法。各公司、各厂企,均有自己的财务管理,设有财务科,定有严格的财务制度,按照厂规厂法约束每个职工。奖罚分明,奖优罚劣,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实行聘任、招工、解聘、辞退制度。在劳动分配上采取工效挂钩的办法,层层签订经济指标和职能管理责任制双向承包合同,并实行百分制考核。年终达到或超过百分者,按得分增发奖金,未达到百分者,不但不予奖励,而且要按实际得分扣发工资。各单位分配形式不一,对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一般职工、供销人员等,采取了不同的工资制度和不同的分配方法。对本村村民务工从商劳动,采取月工资然后再年终一次奖的办法进行分配;对外招人员,按照国家的工资制度,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工资加奖金的办法进行分配。总之,杨庄村在报酬分配上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均达到了“各种能人全登台,七十二行全发财”,财务管理形成集团、厂企、联合体、中外合资、个体等多种类型的管理体制。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杨庄村经济迅速发展。为管好全村财务工作,制定了全面的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其中对主管会计制定了7条岗位责任制。主要内容为:(1)具体领导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定期布置、研究、检查、总结各项财会工作。(2)组织制定并监督贯彻执行本单位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完成各项上交任务。(4)协助单位领导搞好经营管理,积极做好单位资金筹措工作,审查或参与拟定经济合同、协议及各种经济文件。 (5)对单位经济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认真分析,不断总结,找出存在不足,挖掘单位增收节支的潜力,增加单位的经济实力。(6)定期向本单位领导及相关上级部门报告财务状况和经济成果,负责审查向外提供的所有会计资料。(7)按计划组织会计人员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负责对他们的业务考核,并参与研究会计人员的任用和调配。
  杨庄村(居)部分财务人员变化情况
  1958年:张象爱、杨胜利、闫振芬、杨金玉、张秀峰、张象乐、张象丰、葛宝君。
  1964年:杨庄大队生产队账目统管,主管会计 张象爱,代管会计 张新民、杨胜利、王洪昌、杨玉玲、闫振芬。
  1965年:张新民、王洪昌、杨玉岭调大队任工业会计。
  1972年3月1日,杨金玉、张秀峰从生产队调上来。
  1975年3月:主管会计杨金玉,代管会计闫振芬、杨胜利、张秀峰、张象乐、杨荣芝。
  1976年:杨胜利病故。
  1977年:乔运琴调大队任出纳员,杨荣芝调出。
  1978年合大队,张秀峰调出。主管会计杨金玉,代管会计闫振芬、张象乐、乔运琴。
  1979年:张象丰、葛宝君调大队会计室工作。
  1979~1984年:主管会计杨金玉,代管会计闫振芬、张象乐、乔运琴、张象丰、葛宝君。
  1984年6月精简人员,葛宝君、闫振芬到企业去工作。
  1984 ~ 1986年:主管会计杨金玉,代管会计张象乐、乔运琴、张象丰。
  1987年1月:张秀亮、马庆芬、魏惠玲、毛洪春由企业调村委会会计室。
  1998年:魏惠玲调出到计划生育办公室工作。
  1987~2000年7月:主管会计杨金玉,代管会计张象丰、张秀亮、张象乐、乔运琴、毛洪春、马庆芬、张红。
  2000年7月:乔运琴退休。
  2000年6月:张敏到会计室工作。
  2000~2003年12月:主管会计杨金玉,代管会计张象丰、张秀亮、张象乐、毛洪春、张敏、马庆芬、张红。
  2004年1月:杨金玉、张象丰退休,张秀亮任财务科科长、主管会计。
  财务室职责范围 ①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月、年度财务计划,并检查执行情况。②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财会制度,认真审核报销单据。③及时报送会计报表,加强现金和支票管理,及时输出各项结算。④及时发放工资、奖金和各种补助。⑤加强财产物资管理,经常核算对账,搞好清查盘点。⑥按国家规定的保存年限,妥善保管会计凭证、财簿、报表等档案资料,销毁要按规定报经批准。
  财会人员守则①财会人员要认真加强政治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执行好财务制度,认真做好本人从事的财务工作,遵守财经纪律,坚持原则,忠于职守。②主管会计要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设计各类账目,管理好市场的财务工作,严格财务制度,认真审核原始记账凭证,对不符合规定的支出不予报销,按时报表,做好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③出纳会计,要按会计制度做好现金的收付工作,定期与银行对账,做到记账及时、准确,日清月结,账款相符,严格把好市场
  财务关,认真执行财务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开支一律不予报销,记账凭证的编制要准确无误,做到银行日记账与总账、对账单三相符。
  收款员岗位责任制 ①收款员对各种票据的领取和保管一定要慎重,不得丢失,不得缺页,如有作废,将三联用复写纸写上“作废”字样,不得随便撕去一联,然后在封面写上作废票据编号,以便查对,票据如有丢失,责任自负。②要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收取各项费用,任何人不得随意更改收费标准,避免少收、漏收,填制单据字迹要清楚,数字要准确,大小写要一致,交款人、收款人姓名都要填写清楚。③收现金要保证无差错,做到不多收、不少收,及时对账,票款相符,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报告,对不明的长款交公,短款自赔。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④结账要及时、准确,平时每开完一本单据,就及时结出余额交账,不得积累数本后再交,更不能跨月不交,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工作人员之间的协调关系,完成好各项工作。
  票据管理人员守则 票据管理员要按票据管理制度的要求建立票据总账和明细账,做到记账及时、准确,账账相符,账票相符。对收费员上交的票据要复核审查,并做好票据的收发工作,做到手续完备,收发及时,不出现差错,确保收费工作正常进行。每月认真审核收费员上交的票据及存根,做到账款相符,加强对票据的管理,定期盘点,使票据管理工作无差错。
  财务公开内容 年内全村委会年度预决算计划执行的情况;年度内村委会收入、支出及盈亏情况;万元以上的非生产经营性开支情况。财务公开形式:村委会财务公开首先采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报,其次根据实际情况,按项目分层次逐项张榜公布的形式。财务公布时间:村委会各项财务每半年公开一次,张榜公布。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与提出疑问、质问的财务收支情况,可随时给予解答或张榜公布,不但要张榜公布,让群众明白,还要作以解释。
  财务工作管理规定 ①财务工作是按照《会计法》、《审计法》等法律法规加强集体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务政策、纪律,合理使用资金,增收节支,当好领导的助手和参谋。②财务人员要按财务制度设置财务账目,取得依据时,要严格审核原始凭证和编制正确的记账凭证,财务人员要做到账目日清月结,账目字体清楚,账款相符、账物相符、账账相符。③财务工作人员应按章办事,对各项费用开支要严格控制范围标准,对取得的奖金要分清来源和去向并合理使用。④财务人员对单位的银行存款和现金一定要加强管理,必须做到日清月结,将企业会计报表保质保量按时报到领导手中,当好领导者参谋。⑤定期检查分析财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和建议。⑥对企业账簿和有关财务资料,定期送达档案室,并妥善保管,在销毁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不得违法私自销毁账簿和有关财务资料。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