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交通 邮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016
颗粒名称: 第六节 交通 邮电
分类号: U491
页数: 3
页码: 152-15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杨庄村在交通、邮电两方面的发展概况。
关键词: 交通 管理 杨庄村

内容

交通 杨庄社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有济南市区东西贯通的主干道之一的北园大街;有杨庄社区直通济南古城的南北主干道——水屯路;该路贯通社区与北部诸社区和外环路相接,直通黄河泺口渡口和黄河公路大桥,过黄河直达黄河以北。西接无影山路和济泺路,北接小清河北路与济青高速公路相连。西邻顺河高架桥延长线,过北园高架立交桥南通市区,北通外环路,直达京沪、京福、济青高速公路。市内公共汽车在社区辖区内设有12处公共汽车停车站点,即12路、14路、31路、33路、45路、108路、112路、113路和K53路、K57路、K92路、K107路等均设有停车站。出租汽车来往如梭。从杨庄社区出发,到济南国际机场25公里;到济南火车站4公里,到济南火车东站0.2公里,到济南长途汽车站2公里;到风景秀丽的大明湖公园只有0.2公里;到趵突泉公园2.5公里;到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只有8公里;到济南动物园3公里。除乘公共汽车外,社区内商业街还设有出租车提供旅游服务。
  为方便外出,在社区附近设有火车售票处和飞机售票处,各路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水路交通运输 黄河泺口港位于杨庄社区以北4公里,建于20世纪初期。
  泺口港是黄河航运的中心。其航线下抵海口约250公里,上溯经河南仪封、开封至郑州黄河铁路桥,航线全长900公里。泺口段设有枣树园子、上关、下关、马家道口、赵家庄(愿名李家行)等5个码头。济南解放后,山东省交通厅黄河航运局在此建港。
  黄台板桥港是小清河上游最大的货运码头。小清河全长约238公里,其航线经章丘、齐东、邹平、桓台、高宛、青城、博兴至寿光的羊角沟。在20世纪30年代可到达济南市西门、侯家场、成丰桥码头。济南解放后,山东省交通厅在黄台板桥设航运局并建港口。1997年小清河拓展,该港口消失。
  黄河客货运输 据《山东经济调查》(1915~1918年)记载,民国初年,由郑州铁桥至济南泺口,往来的民船约3000只左右(其中北园一带民船约250只),从河南、山西等地运抵泺口的主要货物为粮食、草辫、茧丝、花生米等农副产品。出境货物,从山东中部、东部经泺口运往外省的货物主要有食盐、砂糖、煤油、棉纱、布匹、纸类、海产品和杂货等。从山西、河南、鲁西,经泺口运往山东内地和沿海的货物,主要有铁货、茶业、木材、竹货、草辫、豆类、小麦、杂粮、麻、药材、煤、瓷器等。
  1938年,国民党在河南花园口破堤,黄河决口夺淮改道,泺口河道干涸,航运停止。1948年黄河恢复故道后,航运衰退,货运以石料为主,兼运粮食杂货。20世纪50~60年代,货运仍至梁山、郓城、利津等县,但已经衰微。黄河航运局曾发行于泺口至惠民的客运,后因乘客不多而终止。进入20世纪80年代,泺口黄河货运基本停止。
  泺口横渡是黄河上的主要渡口,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山东人海后,泺口渡口成为济南通往鲁北和京、津地区的主要渡口。到20世纪70年代末,泺口渡口是最兴旺时期,最高月收入可达30多万元。80年代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后,泺口渡口日益衰退,过往车辆、行人大为减少。20世纪90年代,黄河连年断流,运输消失。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为方便南北交通,在黄河渡口搭起了浮桥。在防汛期间,为使洪峰畅通人海,根据水情,进行暂时拆除。洪峰过后,根据防汛情况,再行搭建。
  小清河客货运输 据《时报》(清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十三日)和《支那省列全志》(第四卷221页)载:小清河航运事业始于清代咸丰至同治年间,光绪以后逐步兴盛,每天停泊在黄台板桥装卸货物的船只约200余条。清末民初,经黄台板桥输入的货物,以食盐、棉花、粮食、杂货等农副产品为主;输出货物以棉纱、煤炭、石油、日用杂货为主。自胶济铁路通车后,小清河货运量减少。20世纪30~40年代输入以食盐、粮食、大葱、大白菜等农副产品为主;输出以面粉、煤炭、大粪干等为主。50~60年代,主要输出煤炭、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70年代后因水源不足,货运基本停航。
  铁路运输 京沪铁路(津浦铁路)从本居西侧通过,相邻有北园站和泺口车站,南0.2公里处有济南火车东站,铁路运输十分方便。津浦铁路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12月),北起天津,南到南京市浦口,全长1009.48公里。本地区辖内段自鹊山站南行,过黄河铁路大桥,经泺口站、北园站,至济南站计长11.5公里。1986年完成双线建设和配套工程。20世纪70年代后期,该铁路由泺口站西行,经曹圈黄河铁路大桥至宴城与北行铁路线相汇,两线同时使用。
  胶济铁路位于杨庄社区南侧,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7月)建成,是山东境内修建最早的一条铁路。东起青岛,西至济南,全长385.057公里。在社区境南侧设有济南火车东站。
  公路运输 杨庄社区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境内设有多处长途客货汽车服务,每天近百部大型客货车进出济南北洋工业园和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社区西邻2公里处即有济南长途汽车总站,每天上千次客货车发往全国各地。
  运输工具 解放前,杨庄村无有交通运输业,木头地排车和小推车是农民们运输的主要工具。解放后,杨庄的小推车、地排车、胶轮车发展到100余部。1975~1978年,杨庄大队除传统的农业交通工具外,已有12马力的小拖拉机2部,25马力拖拉机1部,50马力拖拉机1部。主要搞运输业,为建筑部门拉沙、拉石,拉预制板、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1976年,解放牌、黄河牌、“北京130”等运输车先后进村。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杨庄村二三产业迅猛发展,集体、个体、外资企业发展到1000余家,个体业户发展到5000余户,交通运输工具迅速发展。至2004年,杨庄社区小轿车、面包车、各种运输车辆155部,三轮摩托、二轮摩托、轻便摩托等近200部。社区各种车辆达300余部,形成一支强大的运输队伍。
  车辆管理 杨庄社区在册车辆155部,驾驶员140余人,连同其他车辆达300余部。为加强对车辆的管理,杨庄社区建立了车辆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对社区车辆的检查、年审、办本、挂牌、过户等,进行全面的服务,车辆管理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邮政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泺口洪宇街设立三等邮政支局,承担北郊一带的邮政业务。1947年11月,在成丰桥设立邮政代办所,随即承办北园一带投递业务。
  解放后,杨庄一带的邮政业务,由市邮政局统一划分信件投递地段。群众寄钱寄物,主要到泺口邮政支局、成丰桥邮政局和堤口路邮政所办理,也有的到市内其他邮政单位办理。
  1986年,济南市邮政和电信业务分离,原有邮电分局和支局(所)均改为邮政分局、支局所,增设了北园路邮政支局,方便了本地邮政工作。群众寄钱寄物,近在咫尺的北园路邮政局即可提供服务,方便了群众。
  电讯 1956年前,杨庄、大张庄和小张庄均无电话。1956进军高级农业合作社建立,第一部电话安在进军高级社办公室里。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杨庄电话逐步进入单位和厂企。随着杨庄经济的发展,至90年代初,杨庄各工商企业均设有直拨电话。接着,私人住宅电话先后进了“农家院”。尔后,个人住宅电话大量进入家庭。至2004年,杨庄社区电讯设备进入了普及化、现代化,各种手持移动电话、传呼机、对讲机、小灵通、手机普及到户、到人,“手机一拨通天下,手机一拨知天下”。电讯为发展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