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居政设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杨庄社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1010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居政设施
分类号: TU241
页数: 15
页码: 140-154
摘要: 本章记述了杨庄村的居民路政设施发展情况。
关键词: 居住建筑 设施 杨庄村

内容

第一节 道路
  杨庄、张庄建成村落后,逐步形成了几条乡间土路,连接着村落,通往济南市和其他地区,与外界交往联系。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发展生产,方便交通,开发、拓建了许多公共道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已成为杨庄村人民的主题。在要致富,先修路的思想指导下,杨庄村为发展经济,扩大开放,积极改善交通条件。随着旧村改造,逐步规划建设道路。杨庄村旧村改造始于1986年,至2002年旧村改造全部结束,对全村的道路做了整体规划。其规划格局基本上以依托原村内的道路骨架,进行拓宽改造。主要分为主干路和支路。主干路有北园大街,东西走向,宽50米,由西向东,穿过杨庄村。水屯路南北走向,宽25米,由南而北,穿过杨庄村。至2004年年底,全居共有道路27条,总长度为7460米,占地147亩,道路总面积为97026.6平方米。主要道路为:
  北园大街 原名“北园路”。东起全福庄立交桥,西止济泺路,全长5.24公里;道路总宽70米,其中快车道22米,两条慢车道各宽6.5米,两条分车道绿化带各宽3米,两侧人行道及停车带各宽15米。该路杨庄居段西起边庄大桥,东至北园黄桥居,道路长400米。
  北园路始建于1941年,原名称28号线,系宽约7~10米的土路。由于地处沼泽,道路泥泞难行。1948年《济南市政之一年》载:“北园路东起大柳行头,西至北商埠,长为4529米。坎坷之处均已填平。”1954年将路基加高加宽,津浦铁路以西到济泺路一段路基加宽至26米。1955年4月,西起济泺路,东至历山路,修建7米宽的碎石路面30510平方米。1959年将老济泺路(今北园路立交桥东端)至何家庄长2820米一段向南加宽至20米。1965年,天桥养护所采用氯化镁(盐场废料)拌合粘土、石屑筑成2厘米厚磨耗层试验路面,随后改为厚3厘米,宽7米沥青薄壳路面。1973年春,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并根据市规划线,自何家庄以东裁弯取直,改路线到历山路口以东,将老路北移了352米。同时,展宽修建了历山路口以东到工业北路口长2387米的全福庄路(即北园路东段)。全部工程于1979年完工,共占地216亩,新建、改建沿路桥涵43座,共投资685.47万元。路面结构及横断面为:快车道宽14米;两侧慢车道各宽6米;绿化带2米;土路肩宽2.5米。全宽35米。快车道结构为3∶7灰土基础30厘米,碎石层8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5厘米,总厚43厘米;慢车道为灰土基础20厘米,碎石层8厘米,沥青混凝土面层4厘米,总厚32厘米。1993年3月,根据济南市规划,实施北园路10里长街综合拓宽改造工程,至年底,完成了道路改造,始呈现状。1994年5月,北园路更名为“北园大街”,成为全省第一商业街。
  水屯路 水屯路南起北园大街,北至小清河北路。杨庄段南起原供销社商业楼,北至幸福小区,长800米,宽25米。该路1958年时叫“五一”路,系小土路。20世纪70年代,修成6米宽的水泥路,1994年加宽到25米的水泥路。该路占用杨庄土地15亩。
  小清河南路 小清河南路位于杨庄村以北,杨庄段长300米,宽12米,占地20亩。该路原是小清河土坝,1997年小清河拓宽,建成柏油路。
  东泺河路 东泺河路位于杨庄以东,南起北园大街,北至小清河。其中杨庄段长414米,宽15米,占地10亩。该路原是河边坟地,1998年建成水泥路。
  杨庄东路 杨庄东路南起北园大街,北至杨庄10号住宅楼,长410米,宽8米,占地5亩。历史上即为村内小土路,2002年建成水泥路。
  杨庄中路 杨庄中路南起北园大街,北至阳光小区,长300米,宽12米,占地5.5亩,1989年建成柏油路。
  杨庄西路 杨庄西路南起北园大街,北至农贸市场,长300米,宽18米,占地8.2亩。
  杨庄北路 杨庄北路西起水屯路,东至黄桥花园小区,长290米,宽8米,占地3.5亩。该路原是村外土路,1989年建成柏油路。
  杨庄中心路 杨庄中心路西起杨庄西路,东至杨庄东路,长330米,宽7米,占地3.5亩。该路原是村内土路,1991年建成柏油路。
  市场北路 市场北路西起水屯路,东至杨庄中路,长280米,宽10米,占地4.2亩。2000年,在建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时该路建成。
  市场中路 市场中路西起水屯路,东至杨庄中路,长310米,宽14米,占地6.5亩,2000年建成。
  市场南路 市场南路西起水屯路,东至杨庄中路,长330米,宽5米,占地2.5亩,2000年建成。
  臧石路 臧石路西起臧家屯,东至石桥村。杨庄段西起白鹤市场,东至东泺河,长250米,宽15米,占地5.63亩。该路原系水泥路,2003年加宽重铺水泥路。
  工业园南北路 工业园南北路南起臧石路,北至工业园白鹤木器厂,长482米,宽6米,占地4.5亩。1997年建成柏油路。
  工业园北路 工业园北路西起工业园南北路,东至东泺河西路,长255米,宽5.5米,占地2.2亩。
  工业园中路 工业园中路西起工业园南北路,东至东泺河西路,长255米,宽5.5米,占地2.2亩,1998年建成。
  工业园南路 工业园南路西起工业园南北路,东至东泺河西路,长255米,宽5.5米,占地2.2亩,1998年建成。
  幸福小区路 幸福小区路西起水屯路,东至住宅楼,长216米,宽18米,占地6亩,1999年建成。
  市场南北一路 市场南北一路南起北园大街,北至市场北路,长130米,宽12米,占地2.3亩,2000年建成。
  市场南北二路 市场南北二路南起北园大街,北至市场北路,长135米,宽12米,占地2.43亩,2000年建成。
  市场南北三路 市场南北三路南起北园大街,北至市场北路,长136米,宽13米,占地2.64亩,2000年建成。
  市场南北四路 市场南北四路南起北园大街,北至市场北路,长135米,宽12米,占地2.43亩,2000年建成。
  市场南北五路 市场南北五路南起北园大街,北至市场北路,长140米,宽12米,占地2.52亩,2000年建成。
  市场南北六路 市场南北六路南起北园大街,北至市场北路,长135米,宽9米,占地1.82亩,2000年建成。
  市场南北七路 市场南北七路南起北园大街,北至市场北路,长135米,宽9米,占地1.82亩,2000年建成。
  市场南北八路 市场南北八路南起北园大街,北至市场北路,长135米,宽9米,占地1.82亩,2000年建成。
  道路命名2004年,杨庄社区居委会在撰写《杨庄社区志》工作中,把全居的道路统一编排,并正式命名,使社区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化、规范化。
  ①杨庄东路 北园大街~10号住宅楼
  ②杨庄中路 北园大街~阳光小区
  ③杨庄西路 北园大街~阳光小区
  ④杨庄北路 水屯路~黄桥花园小区
  ⑤杨庄中心路 杨庄西路~杨庄东路
  ⑥市场北路 水屯路~杨庄中路
  ⑦市场中路 水屯路~杨庄中路
  ⑧市场南路 水屯路~杨庄中路
  ⑨臧石路杨庄段 白鹤市场~东泺河西路
  ⑩工业园南北路 臧石路~白鹤木器厂
  (11)工业园北路 工业园南北路~东泺河西路
  (12)工业园中路 工业园南北路~东泺河西路
  (13)工业园南路 工业园南北路~东泺河西路
  (14)幸福小区路 水屯路~住宅楼
  (15)小区西路 煤炭局住宅楼~杨庄北路
  (16)市场南北一路 北园大街~市场北路
  (17)市场南北二路 北园大街~市场北路
  (18)市场南北三路 北园大街~市场北路
  (19)市场南北四路 北园大街~市场北路
  (20)市场南北五路 北园大街~市场北路
  (21)市场南北六路 北园大街~市场北路
  (22)市场南北七路 北园大街~市场北路
  (23)市场南北八路 北园大街~市场北路
  第二节 桥涵
  杨庄社区周围的桥涵主要有边庄桥、北园高架立交桥、东泺河桥、小清河水屯路桥和东泺河西路桥。
  边庄桥 位于杨庄村以西,北园大街跨西泺河处,是北园大街上的主要桥梁之一。该桥建于1932年,为下承式单孔铁桥,横跨17.4米,桥面为混凝土板,长18米,宽3.65米。1969年4月,将此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一孔净跨20米。桥面长30米,宽15米,其中车行道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1.5米。此次改建,在原桥基础上适当扩大了平面视线,桥头有30米的直线段,曲线半径为200米,改善了行车视距;承重载重汽车13吨,拖车60吨。1975年,该桥又加宽了14.8米,使总宽扩至31.17米,净跨20米。其中,车行道宽26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58米。1975年7月施工,1976年2月建成通车。该桥承重汽车20吨,拖车100吨。1993年3月,根据济南市城市建设规划,实施北园路10里长街综合拓宽改造工程,至年底,完成了道路改造。北园大街边庄桥也随着加宽至50米。2002年8月,在边庄桥上新建北园高架立交桥,至2003年全部竣工,边庄桥消失。
  北园路高架立交桥 济南市北园路高架立交桥系济南顺河高架路北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建设单位为山东省交通厅;业主是山东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单位为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监理单位为山东省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青岛市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北京华通公路桥梁监理咨询公司;施工单位是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总公司,中铁三局集团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
  工程简介:济南顺河高架路北延工程北起北绕城高速公路14公里处,南至胶济铁路与老高架桥相接,全长4.102公里,共656孔,桥梁面积18万平方米。设北园路、北绕城高速两处互相立交,清河南路、清河北路设4条上下匝道,工程投资5.76亿元。
  该工程于2002年8月16日开工,2003年11月通车。
  北园大街东泺河桥 北园大街东泺河桥位于杨庄社区东南部,东西走向,长20米,宽70米。1973年,根据市规划线,自何家庄以东裁弯取直,将老北园路北移352米,改建沿路桥涵建成。1993年3月,根据济南市规划,实施北园路10里长街综合拓宽改造工程,该桥拓宽50米。2004年,该桥南侧加宽20米,总宽达70米。
  臧石路东泺河桥 臧石路东泺河桥长15米,宽30米,是臧石路必经桥涵。
  小清河南路东泺河桥 小清河南路东泺河桥位于小清河与东泺河交汇处,长30米,宽50米,系1997年小清河拓宽时建成的一座桥。
  水屯路小清河桥 水屯路小清河桥位于水屯路北端的小清河上,建于1997年。该桥长50米,宽30米,是一处现代化的钢盘水泥混凝板桥,是小清河进行拓宽建成的一座新桥。[=此处为插图:图一(北园大街东泺河桥),图二(小清河桥)=]
  第三节 排水
  解放前,杨庄村无排水设施,雨水、污水自流。由于本村西部和北部地势低洼,坑湾较多,每逢雨季,山洪横溢,南部之水由护城河汇入小清河及低洼地带。洪水一旦暴满,小清河排放不及,形成倒灌,便淹没村民住宅及庄稼。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整修田地,兴修水利,新建或疏浚了排水沟渠及河道。特别是经过1958年深翻整平土地,1964年整地改稻田,1978年“农业学大寨”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杨庄村排水有了大的改善。随着村办经济的发展,村庄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亦配套进行。道路街巷设有排水沟,住宅、公共建筑及企事业单位均建有排水设施。至2004年,全居共有排水主道19条,总长度为700多米。排水渠道多达百余条,总长度为15000多米。
  排水河道 杨庄社区主要排水河道为小清河。此河西起济南西部睦李庄,经本居东流直人渤海。流经本居段为:西起白鹤木器厂,东到东泺河,全长300余米,宽50米,深达10米。常年排放南部山区及沿途厂企、居民单位排水。雨季排放洪水,最大排水量为每小时70余立方米。1996年拓宽后,排水量每小时500余立方米。
  小清河流经本居段 1996年前,河宽10多米,最宽处也不及20米,每遇大雨,洪水排放不及,淹没农田和房屋。1996年,小清河经过拓宽治理,宽达50余米,两岸石砌围墙高10米左右,河底深挖淤泥,水流畅通,做到防洪50年一遇。
  排水沟渠 杨庄社区主要排水沟渠有19条,支渠多达100条,总长度为15000多米。1998年前,污水均排入小清河,1998年小清河全部改造后,污水排放由东西主干管全部排入济南污水处理厂。
  排水明沟 杨庄社区解放前无有排水设施建设,污水、雨水均有低洼水沟排出,村容村貌脏、乱、差。主要排水明沟有9条:
  ①大张庄南北方向有两条河沟,通过东泺河排到小清河。
  ②杨庄南北方向有两条河沟排水,通过西大河排到小清河。
  ③小张庄西和庄南有两条小河排水,通过东泺河直排小清河。
  ④杨庄东西向两条排水明沟,北边一条排到东泺河,南边一条排到水屯路河,以上两河均排到小清河。
  ⑤大张庄北有东西方向的排水河沟一条,和杨庄南北河连接起来,排到东泺河,最后排到小清河。
  排水暗沟 杨庄社区经旧村改造,结合修路、建楼房,对排水设施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建设。一是管道型,二是砖石砌成暗沟排水系统,主要干管道有12条:
  ①杨庄小区排水线,南北走向,杨庄西路~市场中路,全长300米,1米直径水管。
  ②市场中路东西管道,直径0.6米水泥管道,全长310米。
  ③杨庄西路~市场中路~杨庄小区,南北走向,1米直径水管,全长350米。
  ④住宅区南北排水沟,石砌结构,深1米,宽3米,全长800米。
  ⑤南起中心路,北至臧石路南,砖、石砌结构,深1米,宽1.2米,全长480米。
  ⑥幸福小区~市场南北道排水沟,深1米,宽1米,砖砌结构,全长500米。
  ⑦工业园东西排水沟,砖砌结构,宽1.2米,深1米,全长255米。
  ⑧东泺河南北路排水沟,石砌结构,宽1.2米,深1.2米,全长414米。
  ⑨工业园东西向2条排水管道,均为0.4米陶瓷管,全长520米。
  ⑩与第二开发公司住宅楼合用排水管道,杨庄小区东西2条,南北1条,深1.2米,宽1.3米,全长共600米。
  第四节 供水
  旧时,杨庄村村民饮用水主要是河水。村民用水主要从趵突泉、五龙潭、黑虎泉流经的水屯路西大河和东西泺河提取。大小张庄村饮用从黑虎泉喷出流经东泺河之水;杨庄村民主要饮用从趵突泉、五龙潭喷涌流经的东西泺河及水屯路南北走向的西大河。世世代代,村民们一直饮用河水,一直用到20世纪50年代初。
  解放初期,村民用水均未消毒。当时,政府做出规定,每早8时前为临河村民提取饮用水时间,不准往河内排放污水和洗涤衣物。后亦曾经采取用井水或河水消毒的办法,提取生活用水,但是,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村民供水状况。1963年,在村内安上3个水龙头,设了村内接水站,全村200余户,1000余口人吃上了自来水。时,每2分钱一担水,户家用水桶到接水站买水,从此,杨庄人民吃上了自来水。
  为方便群众,1982年,大队投资,户家集资,使自来水进了“农家院”,大大改善了村民生活用水条件。当时规定,大队投资安主干管道,村民每户集资20元进户4分管子,每户安上一个水龙头。水管分别为:主干道,支干道,进户管道。
  从1986年起,杨庄村按照新村建设规划,进行旧村改造,至2002年,旧村改造全部完成,先后建成高六层的居民大楼近百座(含房地产开发房),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在建房过程中,采取先建房子后安置的办法,做到边建楼房,边设计安装供水、供电和排水系统。杨庄居的供水系统为:主线系北园路直径1米的管道供给用水。支干道有9条,即:①杨庄东路供水干道,由南而北,ø100的水管,济南市自来水公司安装、挂表,表以外户家自己安装。②杨庄中心路供水干道,东起杨庄东路,西至住宅区花园东,系ø100管道。③水屯路供水管道,由南而北,系ø300管道。④从水屯进杨庄市场中路1条,系ø100管道。⑤杨庄北路1条,系ø100管道。⑥水屯路东段进58号楼1条,系ø100管道。⑦进老幸福小区1条,系ø200管道。⑧进幸福小区1条,系ø200管道。⑨杨庄北路,西起水屯路,东至黄桥花园小区,系ø100管道。
  进户水管平均在10米长左右,每户均安有水表计量。至2004年,杨庄社区共有主干道1条,支干道9条,人户干管2000余条,总长度4万余米。
  杨庄社区供水水源先后有三处:一是饮用西郊峨眉山水厂的地下水;二是饮用黄河水厂供水;三是饮用鹊山水库供水。2003年全社区居民每月用水量8021立方,全年用水量96248立方;每方水价2.6元,共需水费250245元;工业、商业、服务业及单位每月用水1821立方米,全年用水21857立方米,每方水价2.9元,需水费63385元左右。综上,全社区全年共用水量118105立方,支付水费共313630元左右。其中,工商企业用水占居民用水的22.7%,即居民用水多于工商企业用水,是工商企业用水的4.4倍。
  第五节 供电 照明
  解放前,杨庄村、大张庄村和小张庄村无供电、照明设施,无电可供,村民照明多用煤油灯、植物油灯或蜡烛。
  杨庄用电最早的单位是济南市郊一区。时,郊一区区政府驻杨庄,即在庄南地主家的一个大院里办公。郊一区由济南东元盛印染厂接线,在区政府办公室内安上电灯、电话,这是杨庄地区第一批电灯、第一部电话。
  进军高级农业社时期,杨庄、大小张庄接通了电,安装了电灯照明,是济南北郊地区较早用上电的村庄之一。1956年,济南市供电局扯上大线,从北园路过来,第一台变压器即建在济南第二十一中学(即现在的济南明湖中学)院内,供水屯村、边庄村、杨庄村、白鹤村4个生产队用电。变电室设有50千瓦的变压器,为进军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办公室及4个村的500余户村民安上电灯。当时,由于电力不足,限制用电量,规定村户每户最多安置2个低瓦数的灯泡,每个灯泡每月交电费0.6元。
  济南市供电局出资,从杨庄东头向北拉主线一条,线杆为8米高的标准杆;由杨庄向水屯方向拉的线,由进军高级农业社出资,线杆低而细,安装简陋。20世纪60年代,杨庄大队家家户户全部用上了电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村办工商企业异军突起,村民生活逐年富裕,电器化设施、设备进入家庭,民用电量和工商企业用电量也遂之大增。为加强电业的管理,杨庄建立了电工班,先后由李文孝、李俊杰任电工班班长,张鹤岭、杨玉宝、李洪刚等4人具体做好全庄的供电工作。20世纪90年代后,电工班增至8人,即李俊杰、杨玉宝、杨玉山、李洪刚、杨坤庆、杨明英、李学广、杨玉友,具体管好电业工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北园大街、水屯路、东泺河路及村内道路的拓宽建设,杨庄村成为济南市北部地区东西南北的交通汇集点,10多条商业街汇集了1000余家商业、饮食服务业;特别是北园路高架立交桥的建成,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济南北洋工业园的建成开业,省内外各家商户云集杨庄居建功立业,兴办企业,工商户大增,用电量成倍增加。
  至2004年,杨庄社区共有11座配电室,14台变压器。其中:400千伏安的6台,315千伏安的4台,200千伏安的4台。主干线有5条:即珍珠线、北园线、海晏线、板桥线、水园线5条高压线。
  杨庄居民用 电杨庄老居民小区630余户,线路总长12.6万米,每月用电6.3万度,每年用电75.6万度,居民用电每度0.52元,每年电费在39.3万元左右。
  其他居民小区用电 在本居房地产开发中,先后建成13万多平方米的商品楼,由2000多户左右的居民买房居住,建成多处居民小区。通户线路总长度在50万米,每年用电270万度,居民用电每度0.52元,每年电费在140.4万元左右。
  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用电 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300多个业户,通户线路总长6万米左右,每年用电75万度,商业用电0.86元1度,每年电费64.5万元左右。
  工业用电 济南北洋集团工业园工业厂家30余处,通厂线路15万米,每年用电300万度左右,工业用电每度0.86元,每年电费258万元左右。
  全社区共有线路9980条,总长83.6万米,全年用电量在720.6万度左右,年用电费500多万元左右。其中,工商用电375万度,民用用电345.6万度,工商用电占总数的52%,民用用电占总数的48%。
  杨庄社区用电事业的发展 杨庄村的用电事业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村经济的不断壮大而随之变化的,是从没有电到单一的、小功率、少负荷的用电,再到多元的、重负荷、广泛的用电。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杨庄村没有电力供应,村民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村民多数用煤油灯照明。20世纪60年代,杨庄村全部通上了电,本村和周边几个村子合用一台供电局的变压器,仅有一个开关控制着全村的用电,每家每户也只安装功率较低的白炽灯泡,用电负荷主要是村民照明和农业排灌用电。受当时国家计划经济用电的限制及本村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影响,本村的用电事业一直发展缓慢。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杨庄村的经济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村属工业、商业不断增加及扩大,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反映在生活用电方面,由原来的单一照明,到现在的彩电、冰箱、空调、电脑等电器的普及,到本世纪初旧村改造完成,本村建成楼房90余座,小区内大街小巷都通了路灯,就连每层的楼道内都装有走廊灯,灯火通明、通宵照明,大大方便了群众。每逢节日期间,还有大型组灯,彩灯闪烁,更为村民增添了喜庆的节日气氛。随着本村经济的迅猛发展,本村的用电性质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原来的村民生活照明、农业排灌用电,转变为现在居民生活用电、企业生产用电、商业经营用电等多种用电类别并重的局面。
  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发展,杨庄社区的用电事业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完善的电力供应,也正促进着经济的健康发展。至2004年年底,杨庄社区的用电总需求达到3200个千瓦,接入10千伏输电线路5条(海晏线、珍珠线、北园线、板桥线、水园线),全社区建有变电室10处,共运行变压器13台,电力总容量达到3910KVA,全社区年用电量达近800万千瓦时。多年来,安全、及时、周到的电力运行,为本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及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看到杨庄社区的用电事业,不能不提杨庄社区用电办公室。几十年来,杨庄用电办公室一直伴随着杨庄社区的用电发展,直到今天,办公室共有工作人员8人,他们不但担负着社区居民、工业、商业的供电与维护,还承担着诸多外来企业、宿舍及外部商品楼的供电维修任务。在整个杨庄范围内,只要有用电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杨庄用电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身影。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为杨庄社区的居民及其企业提供着完善的用电服务工作。电力供应的特点,决定了这项工作服务面
  之广,工作之繁重。企业用电出了问题,他们随请即到,帮助解决;居民用电有问题,不管刮风下雨,还是白天夜间,更是及时周到地去解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坚持贯彻“始于百姓需求,终于百姓满意”的服务思想,全心全意把杨庄社区的用电工作做到实处。
  除了本居的用电工作外,杨庄用电办公室还负责杨庄范围内外单位的宿舍楼、几十个单位、几千户的用电,对产权界定外出现的用电故障,他们也是延伸服务范围。对年老体弱、有困难的用户,更是服务周到,连用户室内的灯泡、开关、保险丝等,只要用户有要求,他们也会帮助做好。
  2004年的夏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几场大雨过后,一座变电室因地面塌陷,屋内进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关系到十几个单位和几家酒店的正常用电。为此,借高压停电的机会,他们迅速把室内地面进行改造。这项工程看似简单,实际连带的工作很多:变压器要搬运,几座配电盘要起落,配电线路要连接,为了尽可能减少停电对用户造成的影响,他们提前几天就做好准备。在9月10日这一天,办公室工作人员全部出动,从早上5点赶到工地,一直干到晚上9点多,直到安全送上电,他们这才安心地喝口水,吃顿饭。再看看他们一个个汗流浃背、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不过看到用户都安全地用上了电,他们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这件事仅仅是该用电办公室优质服务的一个缩影,也是很普通的事。杨庄领导始终重视教育工作。为不影响杨庄小学的正常教学秩序,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办公室工作人员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下班时间和节假日时间,为学校修理各种照明设施,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春节期间,每当家家户户准备年货、忙着过年,全家沉浸在春节团圆的喜庆中时,电工室却是最忙碌的时候。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把社区的街景街貌装扮得更加美丽,让居民度过祥和的春节,十几年来,办公室人员担负着每年的挂彩旗、扎彩灯的重任。腊月里,顶着寒风,冒着冰雪,支钢架,拉铁丝,接电线,一点也不松懈,毫不怠慢,连续奋战20余天,一直到腊月三十,等全居父老乡亲度过顺心愉快的春节,过了正月十五再把彩灯拆下来,整个工作,件件落到实处。
  古人云:“成由节俭败由奢。”居家过日子如此,为集体服务也是如此。他们发扬勤俭节约的好传统,处处为集体精打细算,节省用电。在平时工作中,经常遇到丢弃的旧料,他们并不丢弃它,通常将拆下的旧料打磨、粉刷,经过修理,变旧为新,实现它的再次利用。横旦,配电箱,开关柜,能修理的自己修理,能加工的自己加工,从而为集体的用电维护开支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
  杨庄用电办公室为百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精神,杨庄社区的父老乡亲有口皆碑。在社区领导的带领下,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被上级用电管理部门多次评为“标准用电村”及“用电先进单位”,为本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增添光彩。在社区领导的关心帮助下,全社区上下一条心,经过用电办公室的积极努力以及居民的大力配合,杨庄社区的用电事业伴随着杨庄前进的经济,会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下去。
  第六节 交通 邮电
  交通 杨庄社区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有济南市区东西贯通的主干道之一的北园大街;有杨庄社区直通济南古城的南北主干道——水屯路;该路贯通社区与北部诸社区和外环路相接,直通黄河泺口渡口和黄河公路大桥,过黄河直达黄河以北。西接无影山路和济泺路,北接小清河北路与济青高速公路相连。西邻顺河高架桥延长线,过北园高架立交桥南通市区,北通外环路,直达京沪、京福、济青高速公路。市内公共汽车在社区辖区内设有12处公共汽车停车站点,即12路、14路、31路、33路、45路、108路、112路、113路和K53路、K57路、K92路、K107路等均设有停车站。出租汽车来往如梭。从杨庄社区出发,到济南国际机场25公里;到济南火车站4公里,到济南火车东站0.2公里,到济南长途汽车站2公里;到风景秀丽的大明湖公园只有0.2公里;到趵突泉公园2.5公里;到济南三大名胜之一的千佛山只有8公里;到济南动物园3公里。除乘公共汽车外,社区内商业街还设有出租车提供旅游服务。
  为方便外出,在社区附近设有火车售票处和飞机售票处,各路交通十分方便快捷。
  水路交通运输 黄河泺口港位于杨庄社区以北4公里,建于20世纪初期。
  泺口港是黄河航运的中心。其航线下抵海口约250公里,上溯经河南仪封、开封至郑州黄河铁路桥,航线全长900公里。泺口段设有枣树园子、上关、下关、马家道口、赵家庄(愿名李家行)等5个码头。济南解放后,山东省交通厅黄河航运局在此建港。
  黄台板桥港是小清河上游最大的货运码头。小清河全长约238公里,其航线经章丘、齐东、邹平、桓台、高宛、青城、博兴至寿光的羊角沟。在20世纪30年代可到达济南市西门、侯家场、成丰桥码头。济南解放后,山东省交通厅在黄台板桥设航运局并建港口。1997年小清河拓展,该港口消失。
  黄河客货运输 据《山东经济调查》(1915~1918年)记载,民国初年,由郑州铁桥至济南泺口,往来的民船约3000只左右(其中北园一带民船约250只),从河南、山西等地运抵泺口的主要货物为粮食、草辫、茧丝、花生米等农副产品。出境货物,从山东中部、东部经泺口运往外省的货物主要有食盐、砂糖、煤油、棉纱、布匹、纸类、海产品和杂货等。从山西、河南、鲁西,经泺口运往山东内地和沿海的货物,主要有铁货、茶业、木材、竹货、草辫、豆类、小麦、杂粮、麻、药材、煤、瓷器等。
  1938年,国民党在河南花园口破堤,黄河决口夺淮改道,泺口河道干涸,航运停止。1948年黄河恢复故道后,航运衰退,货运以石料为主,兼运粮食杂货。20世纪50~60年代,货运仍至梁山、郓城、利津等县,但已经衰微。黄河航运局曾发行于泺口至惠民的客运,后因乘客不多而终止。进入20世纪80年代,泺口黄河货运基本停止。
  泺口横渡是黄河上的主要渡口,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山东人海后,泺口渡口成为济南通往鲁北和京、津地区的主要渡口。到20世纪70年代末,泺口渡口是最兴旺时期,最高月收入可达30多万元。80年代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后,泺口渡口日益衰退,过往车辆、行人大为减少。20世纪90年代,黄河连年断流,运输消失。
  20世纪80年代末期,为方便南北交通,在黄河渡口搭起了浮桥。在防汛期间,为使洪峰畅通人海,根据水情,进行暂时拆除。洪峰过后,根据防汛情况,再行搭建。
  小清河客货运输 据《时报》(清光绪三十二年三月十三日)和《支那省列全志》(第四卷221页)载:小清河航运事业始于清代咸丰至同治年间,光绪以后逐步兴盛,每天停泊在黄台板桥装卸货物的船只约200余条。清末民初,经黄台板桥输入的货物,以食盐、棉花、粮食、杂货等农副产品为主;输出货物以棉纱、煤炭、石油、日用杂货为主。自胶济铁路通车后,小清河货运量减少。20世纪30~40年代输入以食盐、粮食、大葱、大白菜等农副产品为主;输出以面粉、煤炭、大粪干等为主。50~60年代,主要输出煤炭、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70年代后因水源不足,货运基本停航。
  铁路运输 京沪铁路(津浦铁路)从本居西侧通过,相邻有北园站和泺口车站,南0.2公里处有济南火车东站,铁路运输十分方便。津浦铁路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12月),北起天津,南到南京市浦口,全长1009.48公里。本地区辖内段自鹊山站南行,过黄河铁路大桥,经泺口站、北园站,至济南站计长11.5公里。1986年完成双线建设和配套工程。20世纪70年代后期,该铁路由泺口站西行,经曹圈黄河铁路大桥至宴城与北行铁路线相汇,两线同时使用。
  胶济铁路位于杨庄社区南侧,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7月)建成,是山东境内修建最早的一条铁路。东起青岛,西至济南,全长385.057公里。在社区境南侧设有济南火车东站。
  公路运输 杨庄社区公路交通十分方便,境内设有多处长途客货汽车服务,每天近百部大型客货车进出济南北洋工业园和山东北园装饰材料批发市场。社区西邻2公里处即有济南长途汽车总站,每天上千次客货车发往全国各地。
  运输工具 解放前,杨庄村无有交通运输业,木头地排车和小推车是农民们运输的主要工具。解放后,杨庄的小推车、地排车、胶轮车发展到100余部。1975~1978年,杨庄大队除传统的农业交通工具外,已有12马力的小拖拉机2部,25马力拖拉机1部,50马力拖拉机1部。主要搞运输业,为建筑部门拉沙、拉石,拉预制板、水泥、石灰等建筑材料。1976年,解放牌、黄河牌、“北京130”等运输车先后进村。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杨庄村二三产业迅猛发展,集体、个体、外资企业发展到1000余家,个体业户发展到5000余户,交通运输工具迅速发展。至2004年,杨庄社区小轿车、面包车、各种运输车辆155部,三轮摩托、二轮摩托、轻便摩托等近200部。社区各种车辆达300余部,形成一支强大的运输队伍。
  车辆管理 杨庄社区在册车辆155部,驾驶员140余人,连同其他车辆达300余部。为加强对车辆的管理,杨庄社区建立了车辆管理部门,由专人负责,对社区车辆的检查、年审、办本、挂牌、过户等,进行全面的服务,车辆管理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邮政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在泺口洪宇街设立三等邮政支局,承担北郊一带的邮政业务。1947年11月,在成丰桥设立邮政代办所,随即承办北园一带投递业务。
  解放后,杨庄一带的邮政业务,由市邮政局统一划分信件投递地段。群众寄钱寄物,主要到泺口邮政支局、成丰桥邮政局和堤口路邮政所办理,也有的到市内其他邮政单位办理。
  1986年,济南市邮政和电信业务分离,原有邮电分局和支局(所)均改为邮政分局、支局所,增设了北园路邮政支局,方便了本地邮政工作。群众寄钱寄物,近在咫尺的北园路邮政局即可提供服务,方便了群众。
  电讯 1956年前,杨庄、大张庄和小张庄均无电话。1956进军高级农业合作社建立,第一部电话安在进军高级社办公室里。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杨庄电话逐步进入单位和厂企。随着杨庄经济的发展,至90年代初,杨庄各工商企业均设有直拨电话。接着,私人住宅电话先后进了“农家院”。尔后,个人住宅电话大量进入家庭。至2004年,杨庄社区电讯设备进入了普及化、现代化,各种手持移动电话、传呼机、对讲机、小灵通、手机普及到户、到人,“手机一拨通天下,手机一拨知天下”。电讯为发展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知识出处

杨庄社区志

《杨庄社区志》

出版者:济南出版社

本志内容包括:概述、行政区域、社区建设、经济管理与综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经济贸易、创业篇、文化、党政群团组织、居民、人物传略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杨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