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职工医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卷烟厂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90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职工医疗
分类号: C913.4
页数: 3
页码: 289-291
摘要: 本章记述了济南市烟厂职工医疗的历史发展情况。
关键词: 卫生 社会问题 济南市

内容

第一节 医疗保健
  济南解放前,烟厂工人没有医疗保健。解放后,职工医疗条件逐步改善。建国初期,济南烟厂没有医护人员,只在生产车间设置卫生箱,做急救使用,职工看病自费(工伤除外)。1950年,更名黄台烟厂后,建立医务室。开始只有1间小屋,2名医务人员,医疗条件十分简陋。
  1952年,乔仲豪私人诊所并入烟厂,作价购买诊疗器械、家具、药品。厂医务室医务人员增加到5人。同年底,成立接生站,聘刘惠莲为助产护士,医务室改为厂卫生所,设有内科、外科、接生站、药房、挂号室。卫生所有病房5间,床位23张,另有产房2间,床位4张,医疗设施初具规模。接生站建立后,除为烟厂职工和家属服务外,还为济南农具厂、山东酒精厂等厂职工和家属接生服务。从1952年至1960年共接生758个婴儿,成活率99%。1956年,卫生所改为保健站。保健站面积231平方米,有医务人员5人,设病床23张,并特邀市立三院、联合诊所等4处为转诊单位。当年,全厂支出卫生补助17107.82元,平均每个职工31.51元。1959年12月,马玉兰任保健站副主任。
  1963年3月,林文星任保健站副主任,主持工作。由于厂区生产建设,保健站多次迁址。1972年12月,林文星任主任。1980年1月,袁函之任副主任,同年迁至北园路厂区办公大楼一楼,占用5间办公室。1982年迁至原五金仓库旧址,占地238平方米,有房屋17间,主任林文星,副主任袁函之,有医护人员17人,其中医师2人,医生5人,护士1人,药剂师2人。
  1982年,开始建立职工病历档案,全年门诊43913人次,处理危重病人17次,其中1人因电击停止呼吸,经抢救后脱险,当年职工病假率仅1.5%。至1982年底,职工保健站主要医疗设备计有:30毫米X射线机1台,音频电疗机1台,三大常规化验设备1套,手提式高压消毒锅1台,160立升电冰箱1台。当时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只能作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外科也只能作一般外伤处理。职工就医一般药品免费,贵重药品自费。厂与济南市中心医院、山东省结核病院建有记帐单,与历下区中药店建有记帐合同。职工转诊到指定医院,药店,药费全部公费。1985年5月,袁函之任保健站主任。1986年,开始招收医科大学毕业生。1987年8月,撤销保健站,设置职工医院,袁函之任职工医院主任,张文庾任副主任。1988年5月,计划生育办公室并入职工医院,袁函之任职工医院主任兼计生办主任,白莹任职工医院副主任兼计生办副主任。
  1992年11月,成立生活服务处,职工医院划归生活服务处管理,处长兼院长袁函之。至1992年底,职工医院共有医护人员23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2人,大学专科2人,中专毕业1人,还有部分医护人员通过成人教育取得中专以上学历。职工医院设置内科、外科、中医科、口腔科、放射科、理疗室、预防接种室、注射室、观察室、挂号室等,已具备一个小型医院规模。
  1993年,济南卷烟厂投资188万元将一座仓库改造为职工医院。建成后,3层共3264.96平方米,间隔房屋70余间。1994年1月,报请济南市卫生局批准,职工医院定名为“济南烟草职工医院”,并于1月8日对外挂牌开诊。济南烟草职工医院院长袁函之,副院长邢玉荣。职工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妇幼科、中医科、口腔科、放射科、化验室、心电图室、B超室等门诊诊疗科室,综合病房有45张床位,治疗室有注射室、外科治疗室、针灸理疗室,还设有中西药房、药库等。除医院本部外,在将军路80号厂区和职工一宿舍各设1个门诊部。1996年8月,在济南市卫生系统医疗达标检查中,职工医院被济南市卫生局评为一级甲等医院,成为济南市厂矿医院中第一个被授予的甲等医院。1997年,医院增设眼科、急诊科及门诊观察室,并设有13张观察床位。1998年7月,邢玉荣任院长。同年12月28日,济南烟草职工医院划归将军烟草集团济南物业有限公司领导。2000年3月,聘任周华东为副院长。同年10月,成立职工医院党支部,支部书记邢玉荣。
  至2001年底,职工医院共有员工63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4人,大学专科学历21人,中专学历22人;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5人,住院医师11人,主管、药剂师1人,主管检验师1人,初级技术职称36人。医疗设施中,引进的先进医疗设备有日本岛津1250X光透视机、日本惠普彩色超声波诊断仪、椎体牵引床、德国维它牙科用烤瓷机、惠普动态心电图机等。职工医院配备10台计算机,并与集团公司计算机联网。建立健全了医院管理体制的规章制度,建立设备档案、操作规定,实行使用人员负责制,并制订严格的使用、保养制度,低值器械实行科室负责人负责制,正常易损器械以旧换新,职工医院领导对领用情况进行检查核对。同年7月,实行科室负责人竞争上岗。全年职工医院总门诊量为54686人次,其中内科门诊18672人次,外科门诊7339人次,外科治疗842人次,中医科8610人次,眼科3115人次,口腔门诊842人次,理疗863人次,妇儿科3593人次,预防接种1687人次,新厂区门诊5623人次,宿舍门诊3500人次。病房收治住院治疗171人次,化验13916人次,B超1291人次,彩超579人次,心电图室1309人次。为离退休人员、劳模标兵、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级以上职称人员查体,为将军实验学校学生查体,为女职工查体透环,合计1369人次。2001年,济南卷烟厂(含将军集团济南地区)总医药费用支出达703万元,人均2584元。
  第二节 医疗改革
  1993年8月,实施职工医疗改革,制订并实施《济南烟草分公司(卷烟厂)劳保医疗制度改革试行办法》。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职工门诊药费和住院药费,在职工医院就诊按5%收费;转诊看病自负10%,报销90%医药费;试行职工医疗补助费制度,40岁以下职工为48元/人·年,40岁以上为60元/人·年,退休职工84元/人·年;职工住院医疗费自负部分,实行在职职工自负200元,以上全部报销。离退休职工150元以上部分全部报销。改革的目的主要是控制职工福利费中医疗费用的大幅增长。1981年企业医药费支出为45709.45元;1984年为87865.95元,1991年为96万元,平均年增长25%。1994年实际医疗费用支出1716848.18元,1999年为6997340.47元,2000年达到8465550.24元,创历史最高,人均医药费用达3108元。
  医药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医药费自负比例小,由于管理不严,造成医药的浪费严重。二是药品流失严重,由于有的企业无力支付医药费,造成看病吃药转移,假冒烟厂职工治病拿药。三是社会医院检查治疗费提高,药价居高不下,医药费用开支增长。四是重症花费大。近年有2人换肾脏,6人安装心脏起搏器,10人实行冠脉支架术。此外,还有尿毒症患者2人,肿瘤患者20余人,这些重症病人每年医疗费、门诊费达200万元以上。
  2001年1月,制订并实施《将军烟草集团(济南)医改过渡期职工医疗管理办法》。这次医疗改革加大了医药费用报销中自负比例;建立起个人医药基本金帐户,控制医费流失;加强转诊、转院治疗的管理,同时挖掘职工医院内部潜力,改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减少转诊量;要求职工医院在药品采购中,采用比价采购,减少药费开支,减轻职工负担。主要内容有:医疗费用中基本医疗费用(指用于支付一般性疾病所发生的医疗费),在职工医院就医的按10~20%自负(离休干部除外),转诊就医按20~30%自负(离休干部除外),企业负担费用控制指标为500~1500元/年,分季度报销。大病(指紧急抢救,手术后住院恢复的,急性、危重性的内脏疾病,恶性肿瘤检查、手术,严重外伤,危及生命的长期治疗慢性病,甲乙类传染病急性期,精神病发作)治疗按10~20%自负,企业最高负担5万元/年。职工子女控制标准为300元/年,大病费用控制标准为1万元/年。指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等9所省、市级医院为职工转诊治疗医院。
  《医改过渡期职工医疗管理办法》实施1年,效果明显,2001年前三个季度医药费下降40.3%,节省300万元。全年实际节省143万元(四季度含新增234人药费及大病结转费用因素)。

知识出处

济南卷烟厂志

《济南卷烟厂志》

本志上限为1928年,下限为2001年,大事记延至2002年6月。记述了济南卷烟厂历史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及经营、生产、科技、人物等各方面的历史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