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图书馆
济南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济南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生产工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卷烟厂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75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生产工艺
分类号:
TS45
页数:
9
页码:
69-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卷烟厂生产工艺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包括工艺加工技术、工艺标准、在制品的质量控制等。
关键词:
济南市
生产工艺
生产篇
内容
第一节 工艺加工技术
建国前,卷烟工艺加工比较简单,机械化加工程度低,卷烟技术非常落后,卷烟生产过程分制丝、卷烟、包装三道工序。制丝工艺加工为:烟叶使用大桶装,喷水湿润后使用笼蒸,然后手工抽梗,切丝后用铁板或大锅烘丝。卷烟部分为机械卷制,包装全部为手工,生产能力低下。
建国后,生产工艺不断改进。1950年,厂迁黄台后,卷烟生产初具规模。生产工艺加工为:将烟叶用蒸叶机初蒸和复蒸后,人工除梗,分成净叶和净梗,烟叶加料后切丝,烟梗直接进入压梗机,压梗后切丝,然后叶、梗丝混合,烘后送入烟丝房发酵,发酵后烟丝卷制成烟支,放入木盘送入焙烟房,最后经手工包装、打条、装箱。50年代,使用新中国式卷烟机(设计能力840支/min)。1951年,卷烟包装开始使用糊盒机和简易包装机,实现半机械包装。1953年,开始使用抽梗机,基本结束烟叶手工抽梗。同年,开始使用包装机,实现包装部分机械化。1954年,增加发酵室,采用人工发酵工艺。1959年,使用联合包装机,初步具备机械化包装能力。
1962年,开始使用4—5A型包装机(设计能力160包/min),包装全部实现机械化。1965年,开始使用小型烟叶打叶机。1966年,使用烟叶切尖机,改进打叶工艺。
1972年,使用旋转式切丝机(设计能力500kg/h),并使用储丝柜储丝。1975年,济南卷烟厂制丝基本上实现了生产机械化,工艺连续化、控制电气化。同年,卷制开始使用综合式卷烟机(设计能力960支/min),增加滤嘴卷烟设备。1976年,开始生产滤嘴卷烟,滤嘴棒为外购。1977年,使用滤嘴包装机,并开始生产透明纸包装卷烟。1978年,使用封箱机。
1982年,开始使用H-5型滤棒成型机,滤棒成型工艺流程为:丝束经过开松、施加增塑剂、成型、切割、固化后供给卷接机(见图1)。1983年,采用辊压法生产薄片,技术比较简单,薄片丝质量一般。1984年,开始实施“950”工程,制丝工艺加工采用真空回潮(温度式控制真空度)、配叶切尖、立式打叶、热分润叶技术,烟叶打后叶片均匀,长梗率较高,切丝采用RC4滚刀式切丝机(设计能力切叶丝2000kg/h、切梗丝600kg/h),贮叶工序采用配比技术,制梗丝过程采用高温高湿法膨胀工艺,即对切后梗丝加温加湿至温度102~105℃,含水率48%左右后进烘梗丝机脱水干燥至含水率14%左右,填充值达到5.0cm3/g。同年,根据齐鲁牌混合型卷烟配方的要求,开始处理白肋烟叶片,处理工艺比较简单,多为人工操作,人工加料烘烤后按配方要求与烤烟均匀混合。
1985年,通过实施“950”工程,改进生产工艺,济南卷烟厂的设备工艺水平达到80年代初卷烟国际先进水平(见图2)。1986年,先后引进英国MK9-5卷接机组(设计能力5000支/min)、意大利SASIB6000型包装机组(设计能力300包/min)和KDF2滤棒成型机(设计能力1400支/min)和MPC滤棒输送机,生产滤嘴软盒卷烟,卷接流程为:烟丝通过风力送丝到达卷接机的落料器,然后经过松散,均匀地吸附在吸丝带上送往烟枪,烟梗等杂物通过梗签剔除装置被剔除。烟丝和卷烟纸通过烟枪卷制成烟条后,经切刀切割成规定长度的烟支,由分烟器送入接装机,烟支与切好的滤嘴、水松纸经过搓板搓接成型后,经过干燥、分切、转向,进入装盘机装盘,通过人工转序到包装机。包装工艺流程为:装有烟支的烟盘进入卸盘机,卸盘机将烟支翻入小盒包装机烟库,烟支经过三道下烟道,组成7-6-7式三层排列形式,经过转塔模盒后包上铝纸、商标纸,硬盒小包要粘贴内衬架,软盒小包粘贴封签,然后进入小盒透明包装机,包上透明纸和金拉线,经热封后输入条盒包装机,组成二五平包,再包上条盒商标纸,送入条盒包装机,包上透明纸后,输送到装封箱机装封箱,最后送入成品库。
1989年,采用HAUNI公司的HT梗丝膨胀技术,将切后梗丝经流化床加温至90℃,含水率34%左右,进烘梗丝机脱水干燥定型后按比例与叶丝掺兑,提高了膨胀梗丝质量。同年,为提高薄片丝的抗破碎性,开始使用薄片粘合剂。
1991年,开始采用高透成型纸成型滤棒和水松纸静电预打孔通风稀释技术,以降低卷烟焦油。1992年,安装5000kg/h制丝线(见图3)、1000kg/h白肋烟叶片处理线各1条。新的5000kg/h制丝生产线制叶片采用热风润叶技术和卧式打叶技术,制叶丝采用仿HAUNI技术,制梗丝采用仿HAUNI的HT流化床高温低湿膨胀技术,加工后的烟丝松散,填充值在4.2cm3/g左右。新的制丝生产线和白肋烟叶片处理线,改进了制丝工艺加工和白肋烟处理工艺,提高了烟丝和白肋烟的处理质量。同年,引进德国PROTOS70卷接机组(设计能力7000支/min),采用随机激光打孔降焦技术。PROTOS70卷接机组喂料方式采用陡角提升,烟丝松散程度高,剔除、除杂效果好,力盘采用双刀双切结构,利用负压空气吸附烟支,卷制后烟支质量指标稳定。引进德国FOCKE350S包装机组(设计能力350包/min)和意大利G·D包装机组(设计能力400包/min)后,在包装机组使用计算机对产量、温控参数及故障点等进行监控,提高了包装自动化程度。至此,济南卷烟厂整个卷接包工艺加工过程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卷接和包装均有一套完整的检测装置和剔除装置,不合格卷烟在卷接和包装过程中自动剔除,设备运行状况和生产信息实现自动收集并通过屏幕显示,操作人员只需加入生产需要的原辅材料,设备即可运行。
1996年10月,引进的意大利2000kg/h制丝线(见图4)交验后投产,该打叶线采用卧打技术,切丝采用KTC45E切丝机(设计能力切叶丝4500kg/h、切梗丝600kg/h),切丝宽度随机可调,梗丝加工采用塔式膨胀技术,对切后梗丝加温加湿至温度70℃以上,含水率38%左右后,让梗丝高速通过纹丘里管,然后进入膨化塔进行干燥至含水率14%左右,膨胀后梗丝填充值可达到5.2cm3/g。5000kg/h和2000kg/h制丝线工艺控制更加完善,主要工序增加了在线水分仪、温度测定仪、皮带称、流量计等自检、自控装置,对物料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流量实现了在线自动控制,提高了加香、加料的精度,稳定了制丝质量,工艺流程设计与设置更加趋于合理,制丝过程的主要工序任务:
1.真空回潮:增加烟叶温度和含水率,使烟叶松散柔软,增强韧性提高烟叶抗破碎性能,杀虫灭卵,减轻青杂气。真空回潮后烟叶温度(50~70)℃,含水率增加(3~5)%。
2.烟叶一次回潮:增加烟叶温度和含水率,松散烟把,提高烟叶抗破碎性能。回潮后烟叶温度(55~75)℃,含水率(18~20)%±1%。
3.烟叶二次回潮,增加烟叶温度和含水率,松散烟把,提高烟叶的耐加工性能,满足打叶去梗的工艺技术要求。回潮后烟叶温度(60~75)℃,含水率(19~21)%±1%,解把率为≥80%。
4.打叶去梗:使叶片与烟梗分离。分离后叶中含梗率≤2.5%,梗中含叶率≤1.5%,大中片率≥80%,碎片率≤3%,长梗率≥85%。
5.加料回潮:将打后叶片与配方中其它叶片进行掺配,准确均匀地施加料液。加料后烟叶温度(45~55)℃,含水率(18~21)%±1%;加料总体精度误差<2%。
6.配叶贮叶:使各品种、地区、等级的叶片进一步掺配均匀,调节、平衡制叶片与制叶丝工序的生产能力。贮存时间一般8小时。
7.切叶丝:将叶片切成合格叶丝。切丝宽度(0.7~1.0)mm±0.1mm。
8.叶丝加温加湿:将切后叶丝加温加湿,使其体积膨胀,提高其填充能力。加温加湿后温度≥85℃,含水率(21~25)%±1%。
9.烘叶丝:将叶丝干燥去湿,使叶丝卷曲、松散,提高叶丝填充能力,改善烟丝品质。烘后叶丝温度55℃左右,含水率13%±0.5%。
10.比例掺配:将梗丝、薄片丝、残丝、膨胀丝等掺配物,按产品配方中规定比例,准确、均匀地掺配到烘后叶丝中。总体掺配精度误差<1%。
11.配丝贮丝:使各掺配物充分混配均匀,充分吸收香液,平衡烟丝水分和温度,调节、平衡制丝工序和卷接工序的生产能力。
12.烟梗回潮:增加烟梗水分和温度,提高烟梗的弹性和柔软性。回潮后烟梗温度≥85℃,含水率(32~38)%±1%。
13.烟梗加料:对回潮后烟梗进行均匀加料,改善烟梗的内在品质。加料后温度≥85℃,含水率(32~38)%±1%。
14.贮梗:使回潮后烟梗水分进一步渗透均匀,烟梗柔软、富有弹性,使烟梗进一步吸收料液,改善内在品质。
15.切梗丝:将烟梗切成合格的梗丝。切梗丝宽度(0.12~0.18)mm±0.03mm,切梗丝合格率≥98%。
16.梗丝加温加湿:提高切后梗丝的温度,使其体积充分膨胀。加温加湿后温度≥90℃,含水率(36~40)%±1%。
17.烘梗丝:干燥定形膨胀后梗丝,提高梗丝弹性、填充能力和燃烧性。烘后梗丝温度55℃左右,含水率13.5%±0.5%。
18.梗丝分选:用风力将烘后梗丝与梗块、梗签及杂物分离,提高梗丝纯净度。
19.贮梗丝:进一步使梗丝水分均匀,平衡制叶丝与制梗丝两工序的能力,保证与叶丝均匀掺兑。
1997年11月,引进的英国荻更生公司CO2膨胀烟丝线(设计能力570kg/h)交验后投产,工艺加工过程为:以液态CO2为膨胀介质,对切后叶丝进行浸渍,然后通过热气流加热,使烟丝中的CO2迅速挥发并导致烟丝膨胀,膨胀后烟丝填充值达到6.5cm3/g。工艺流程为:
备料→喂料→烟叶一次回潮→烟叶二次回潮→贮叶→切丝→烟丝一次回潮→贮丝→膨胀→烟丝二次回潮→装箱
1998年,安装的4条薄片丝生产线(单线设计能力90kg/h)投产,新的薄片丝加工工艺采用了加纤技术。为提高薄片丝的有效利用率,调整了粘合剂的使用,并进一步改善了薄片丝的色泽。薄片丝加工工艺流程为:
第二节 工艺标准
建国前,卷烟生产没有工艺标准。1955年,制订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但不规范。1956年一季度,山东省工业厅在黄台烟厂组成工艺规程编写小组,4月,开始对蒸叶工序进行摸底,历时两个月,掌握了蒸叶工序的喷水汽压、蒸叶时间、操作方法以及蒸叶后水分的适宜参数。10月,开始制订工艺规程,至1957年1月,《工艺规程》制订完毕并实施。
1965年上半年,制订企业管理制度,其中有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四项:1.卷烟配方管理暂行办法(草案);2.烟叶人工发酵工艺技术条件;3.卷烟生产工艺主要技术条件;4.设备管理制度。
1982年,制订《卷制产品技术标准及管理制度》,内容分三部分,即产品技术标准、产品技术管理制度和卷烟工艺规程。在产品技术标准中有产品技术规格标准(内在质量)、产品技术规格标准(烟支质量)、产品包装规格标准及卷烟配方标准。在技术管理制度中有卷烟配方管理办法、工艺管理细则及车间温湿度管理制度。在卷烟工艺规程中有卷烟工艺流程图,烟叶发酵工艺规程,一车间制丝工艺规程,二车间卷制工艺规程,三车间包装工艺规程,五车间制丝、卷制、滤嘴接装、包装工艺规程及枣酊工艺规程。
1984年7月,中国烟草总公司制订并颁布实施第一版《卷烟工艺规范》。1985年,济南卷烟厂按照第一版《卷烟工艺规范》,对原规程重新进行整理和改编。1986年4月,重新制订《工艺规程》,主要内容有制丝生产各工序工艺任务、来料标准、制造规格、设备特征、技术条件及操作规则;产品技术规格标准(内在质量);产品技术规格标准(烟支质量);产品包装规格标准;卷烟配方标准及车间工艺流程图。
1989年,开始制订具体的工艺技术指标,每月一次调整并发放到有关使用部门。
1994年,随着卷烟工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烟草业广泛应用,中国烟草总公司制订并实施第二版《卷烟工艺规范》。
1995年12月,济南卷烟厂开始贯彻IS09000系列标准,在贯彻标准的同时,按照中国烟草总公司制订的第二版《卷烟工艺规范》修订了《济南卷烟厂工艺规程》,完善了各项工艺技术标准,质量体系认证通过后,按照标准要求,陆续制订了残烟(丝)流转使用规定、卷烟过程A类指标稳定度检测规定、过程质量审核细则、产品加工流程规定、烟叶挑选过程管理规定、原料打叶复烤技术要求、自检自控系统检验规定、工艺技术文件执行和管理规定等多项工艺标准和工艺管理文件。
2000年至2001年末,济南卷烟厂共有工艺标准文件26项,其中工艺管理文件8项,技术标准文件18项。
第三节 在制品的质量控制
在制品的质量由专职检验员和挡车工自检进行控制,专检是由车间专职检验员按照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自检是生产线(或机台)挡车工按自检规定的检验项目对在制品进行检验。
1998年10月至2001年末,专检的检验项目按工序分,主要有:
一、制丝
1.真空回潮:烟包温度、烟叶含水率和蒸透率。
2.烟叶一、二次回潮:烟叶温度、含水率。
3.打叶去梗:叶片结构、叶中含梗率、梗中含叶率、长梗率。
4.加料回潮:含水率、温度、加料精度误差。
5.配叶贮叶:含水率、贮叶时间。
6.切叶(梗)丝:宽度和合格率。
7.加温加湿:温度、含水率。
8.烘叶梗丝:含水率、填充值、温度。
9.混丝掺配:配比误差(瞬时、总体)。
10.配丝贮丝:含水率、填充值、纯净度、整丝率、碎丝率。
二、膨胀丝
填充值、含水率、整丝率、碎丝率、外观等。
三、薄片丝
含水率、厚度、宽度、断丝长度、定量、耐折度、抗张强度、填充值等。
四、卷制
长度、重量、吸阻、硬度、烟支外观等。
五、包装
小盒、透明纸、拉带、条盒、箱装等。
此外,对重点工序的重要指标(如加料、加香的精度误差,混丝掺配的配比误差,卷烟的单支克重和圆周等项目)定期进行A类指标的测试,对关健过程控制点,定期进行工艺测试,对香料配制、混丝掺配等特殊过程定期进行能力鉴定。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分级及处置规定评审、处置。
知识出处
《济南卷烟厂志》
本志上限为1928年,下限为2001年,大事记延至2002年6月。记述了济南卷烟厂历史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及经营、生产、科技、人物等各方面的历史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