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产工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卷烟厂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75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生产工艺
分类号: TS45
页数: 9
页码: 69-77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卷烟厂生产工艺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包括工艺加工技术、工艺标准、在制品的质量控制等。
关键词: 济南市 生产工艺 生产篇

内容

第一节 工艺加工技术
  建国前,卷烟工艺加工比较简单,机械化加工程度低,卷烟技术非常落后,卷烟生产过程分制丝、卷烟、包装三道工序。制丝工艺加工为:烟叶使用大桶装,喷水湿润后使用笼蒸,然后手工抽梗,切丝后用铁板或大锅烘丝。卷烟部分为机械卷制,包装全部为手工,生产能力低下。
  建国后,生产工艺不断改进。1950年,厂迁黄台后,卷烟生产初具规模。生产工艺加工为:将烟叶用蒸叶机初蒸和复蒸后,人工除梗,分成净叶和净梗,烟叶加料后切丝,烟梗直接进入压梗机,压梗后切丝,然后叶、梗丝混合,烘后送入烟丝房发酵,发酵后烟丝卷制成烟支,放入木盘送入焙烟房,最后经手工包装、打条、装箱。50年代,使用新中国式卷烟机(设计能力840支/min)。1951年,卷烟包装开始使用糊盒机和简易包装机,实现半机械包装。1953年,开始使用抽梗机,基本结束烟叶手工抽梗。同年,开始使用包装机,实现包装部分机械化。1954年,增加发酵室,采用人工发酵工艺。1959年,使用联合包装机,初步具备机械化包装能力。
  1962年,开始使用4—5A型包装机(设计能力160包/min),包装全部实现机械化。1965年,开始使用小型烟叶打叶机。1966年,使用烟叶切尖机,改进打叶工艺。
  1972年,使用旋转式切丝机(设计能力500kg/h),并使用储丝柜储丝。1975年,济南卷烟厂制丝基本上实现了生产机械化,工艺连续化、控制电气化。同年,卷制开始使用综合式卷烟机(设计能力960支/min),增加滤嘴卷烟设备。1976年,开始生产滤嘴卷烟,滤嘴棒为外购。1977年,使用滤嘴包装机,并开始生产透明纸包装卷烟。1978年,使用封箱机。
  1982年,开始使用H-5型滤棒成型机,滤棒成型工艺流程为:丝束经过开松、施加增塑剂、成型、切割、固化后供给卷接机(见图1)。1983年,采用辊压法生产薄片,技术比较简单,薄片丝质量一般。1984年,开始实施“950”工程,制丝工艺加工采用真空回潮(温度式控制真空度)、配叶切尖、立式打叶、热分润叶技术,烟叶打后叶片均匀,长梗率较高,切丝采用RC4滚刀式切丝机(设计能力切叶丝2000kg/h、切梗丝600kg/h),贮叶工序采用配比技术,制梗丝过程采用高温高湿法膨胀工艺,即对切后梗丝加温加湿至温度102~105℃,含水率48%左右后进烘梗丝机脱水干燥至含水率14%左右,填充值达到5.0cm3/g。同年,根据齐鲁牌混合型卷烟配方的要求,开始处理白肋烟叶片,处理工艺比较简单,多为人工操作,人工加料烘烤后按配方要求与烤烟均匀混合。
  1985年,通过实施“950”工程,改进生产工艺,济南卷烟厂的设备工艺水平达到80年代初卷烟国际先进水平(见图2)。1986年,先后引进英国MK9-5卷接机组(设计能力5000支/min)、意大利SASIB6000型包装机组(设计能力300包/min)和KDF2滤棒成型机(设计能力1400支/min)和MPC滤棒输送机,生产滤嘴软盒卷烟,卷接流程为:烟丝通过风力送丝到达卷接机的落料器,然后经过松散,均匀地吸附在吸丝带上送往烟枪,烟梗等杂物通过梗签剔除装置被剔除。烟丝和卷烟纸通过烟枪卷制成烟条后,经切刀切割成规定长度的烟支,由分烟器送入接装机,烟支与切好的滤嘴、水松纸经过搓板搓接成型后,经过干燥、分切、转向,进入装盘机装盘,通过人工转序到包装机。包装工艺流程为:装有烟支的烟盘进入卸盘机,卸盘机将烟支翻入小盒包装机烟库,烟支经过三道下烟道,组成7-6-7式三层排列形式,经过转塔模盒后包上铝纸、商标纸,硬盒小包要粘贴内衬架,软盒小包粘贴封签,然后进入小盒透明包装机,包上透明纸和金拉线,经热封后输入条盒包装机,组成二五平包,再包上条盒商标纸,送入条盒包装机,包上透明纸后,输送到装封箱机装封箱,最后送入成品库。
  1989年,采用HAUNI公司的HT梗丝膨胀技术,将切后梗丝经流化床加温至90℃,含水率34%左右,进烘梗丝机脱水干燥定型后按比例与叶丝掺兑,提高了膨胀梗丝质量。同年,为提高薄片丝的抗破碎性,开始使用薄片粘合剂。
  1991年,开始采用高透成型纸成型滤棒和水松纸静电预打孔通风稀释技术,以降低卷烟焦油。1992年,安装5000kg/h制丝线(见图3)、1000kg/h白肋烟叶片处理线各1条。新的5000kg/h制丝生产线制叶片采用热风润叶技术和卧式打叶技术,制叶丝采用仿HAUNI技术,制梗丝采用仿HAUNI的HT流化床高温低湿膨胀技术,加工后的烟丝松散,填充值在4.2cm3/g左右。新的制丝生产线和白肋烟叶片处理线,改进了制丝工艺加工和白肋烟处理工艺,提高了烟丝和白肋烟的处理质量。同年,引进德国PROTOS70卷接机组(设计能力7000支/min),采用随机激光打孔降焦技术。PROTOS70卷接机组喂料方式采用陡角提升,烟丝松散程度高,剔除、除杂效果好,力盘采用双刀双切结构,利用负压空气吸附烟支,卷制后烟支质量指标稳定。引进德国FOCKE350S包装机组(设计能力350包/min)和意大利G·D包装机组(设计能力400包/min)后,在包装机组使用计算机对产量、温控参数及故障点等进行监控,提高了包装自动化程度。至此,济南卷烟厂整个卷接包工艺加工过程处于自动控制状态,卷接和包装均有一套完整的检测装置和剔除装置,不合格卷烟在卷接和包装过程中自动剔除,设备运行状况和生产信息实现自动收集并通过屏幕显示,操作人员只需加入生产需要的原辅材料,设备即可运行。
  1996年10月,引进的意大利2000kg/h制丝线(见图4)交验后投产,该打叶线采用卧打技术,切丝采用KTC45E切丝机(设计能力切叶丝4500kg/h、切梗丝600kg/h),切丝宽度随机可调,梗丝加工采用塔式膨胀技术,对切后梗丝加温加湿至温度70℃以上,含水率38%左右后,让梗丝高速通过纹丘里管,然后进入膨化塔进行干燥至含水率14%左右,膨胀后梗丝填充值可达到5.2cm3/g。5000kg/h和2000kg/h制丝线工艺控制更加完善,主要工序增加了在线水分仪、温度测定仪、皮带称、流量计等自检、自控装置,对物料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含水率、流量实现了在线自动控制,提高了加香、加料的精度,稳定了制丝质量,工艺流程设计与设置更加趋于合理,制丝过程的主要工序任务:
  1.真空回潮:增加烟叶温度和含水率,使烟叶松散柔软,增强韧性提高烟叶抗破碎性能,杀虫灭卵,减轻青杂气。真空回潮后烟叶温度(50~70)℃,含水率增加(3~5)%。
  2.烟叶一次回潮:增加烟叶温度和含水率,松散烟把,提高烟叶抗破碎性能。回潮后烟叶温度(55~75)℃,含水率(18~20)%±1%。
  3.烟叶二次回潮,增加烟叶温度和含水率,松散烟把,提高烟叶的耐加工性能,满足打叶去梗的工艺技术要求。回潮后烟叶温度(60~75)℃,含水率(19~21)%±1%,解把率为≥80%。
  4.打叶去梗:使叶片与烟梗分离。分离后叶中含梗率≤2.5%,梗中含叶率≤1.5%,大中片率≥80%,碎片率≤3%,长梗率≥85%。
  5.加料回潮:将打后叶片与配方中其它叶片进行掺配,准确均匀地施加料液。加料后烟叶温度(45~55)℃,含水率(18~21)%±1%;加料总体精度误差<2%。
  6.配叶贮叶:使各品种、地区、等级的叶片进一步掺配均匀,调节、平衡制叶片与制叶丝工序的生产能力。贮存时间一般8小时。
  7.切叶丝:将叶片切成合格叶丝。切丝宽度(0.7~1.0)mm±0.1mm。
  8.叶丝加温加湿:将切后叶丝加温加湿,使其体积膨胀,提高其填充能力。加温加湿后温度≥85℃,含水率(21~25)%±1%。
  9.烘叶丝:将叶丝干燥去湿,使叶丝卷曲、松散,提高叶丝填充能力,改善烟丝品质。烘后叶丝温度55℃左右,含水率13%±0.5%。
  10.比例掺配:将梗丝、薄片丝、残丝、膨胀丝等掺配物,按产品配方中规定比例,准确、均匀地掺配到烘后叶丝中。总体掺配精度误差<1%。
  11.配丝贮丝:使各掺配物充分混配均匀,充分吸收香液,平衡烟丝水分和温度,调节、平衡制丝工序和卷接工序的生产能力。
  12.烟梗回潮:增加烟梗水分和温度,提高烟梗的弹性和柔软性。回潮后烟梗温度≥85℃,含水率(32~38)%±1%。
  13.烟梗加料:对回潮后烟梗进行均匀加料,改善烟梗的内在品质。加料后温度≥85℃,含水率(32~38)%±1%。
  14.贮梗:使回潮后烟梗水分进一步渗透均匀,烟梗柔软、富有弹性,使烟梗进一步吸收料液,改善内在品质。
  15.切梗丝:将烟梗切成合格的梗丝。切梗丝宽度(0.12~0.18)mm±0.03mm,切梗丝合格率≥98%。
  16.梗丝加温加湿:提高切后梗丝的温度,使其体积充分膨胀。加温加湿后温度≥90℃,含水率(36~40)%±1%。
  17.烘梗丝:干燥定形膨胀后梗丝,提高梗丝弹性、填充能力和燃烧性。烘后梗丝温度55℃左右,含水率13.5%±0.5%。
  18.梗丝分选:用风力将烘后梗丝与梗块、梗签及杂物分离,提高梗丝纯净度。
  19.贮梗丝:进一步使梗丝水分均匀,平衡制叶丝与制梗丝两工序的能力,保证与叶丝均匀掺兑。
  1997年11月,引进的英国荻更生公司CO2膨胀烟丝线(设计能力570kg/h)交验后投产,工艺加工过程为:以液态CO2为膨胀介质,对切后叶丝进行浸渍,然后通过热气流加热,使烟丝中的CO2迅速挥发并导致烟丝膨胀,膨胀后烟丝填充值达到6.5cm3/g。工艺流程为:
  备料→喂料→烟叶一次回潮→烟叶二次回潮→贮叶→切丝→烟丝一次回潮→贮丝→膨胀→烟丝二次回潮→装箱
  1998年,安装的4条薄片丝生产线(单线设计能力90kg/h)投产,新的薄片丝加工工艺采用了加纤技术。为提高薄片丝的有效利用率,调整了粘合剂的使用,并进一步改善了薄片丝的色泽。薄片丝加工工艺流程为:
  第二节 工艺标准
  建国前,卷烟生产没有工艺标准。1955年,制订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但不规范。1956年一季度,山东省工业厅在黄台烟厂组成工艺规程编写小组,4月,开始对蒸叶工序进行摸底,历时两个月,掌握了蒸叶工序的喷水汽压、蒸叶时间、操作方法以及蒸叶后水分的适宜参数。10月,开始制订工艺规程,至1957年1月,《工艺规程》制订完毕并实施。
  1965年上半年,制订企业管理制度,其中有生产技术管理制度四项:1.卷烟配方管理暂行办法(草案);2.烟叶人工发酵工艺技术条件;3.卷烟生产工艺主要技术条件;4.设备管理制度。
  1982年,制订《卷制产品技术标准及管理制度》,内容分三部分,即产品技术标准、产品技术管理制度和卷烟工艺规程。在产品技术标准中有产品技术规格标准(内在质量)、产品技术规格标准(烟支质量)、产品包装规格标准及卷烟配方标准。在技术管理制度中有卷烟配方管理办法、工艺管理细则及车间温湿度管理制度。在卷烟工艺规程中有卷烟工艺流程图,烟叶发酵工艺规程,一车间制丝工艺规程,二车间卷制工艺规程,三车间包装工艺规程,五车间制丝、卷制、滤嘴接装、包装工艺规程及枣酊工艺规程。
  1984年7月,中国烟草总公司制订并颁布实施第一版《卷烟工艺规范》。1985年,济南卷烟厂按照第一版《卷烟工艺规范》,对原规程重新进行整理和改编。1986年4月,重新制订《工艺规程》,主要内容有制丝生产各工序工艺任务、来料标准、制造规格、设备特征、技术条件及操作规则;产品技术规格标准(内在质量);产品技术规格标准(烟支质量);产品包装规格标准;卷烟配方标准及车间工艺流程图。
  1989年,开始制订具体的工艺技术指标,每月一次调整并发放到有关使用部门。
  1994年,随着卷烟工业大规模的技术改造,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烟草业广泛应用,中国烟草总公司制订并实施第二版《卷烟工艺规范》。
  1995年12月,济南卷烟厂开始贯彻IS09000系列标准,在贯彻标准的同时,按照中国烟草总公司制订的第二版《卷烟工艺规范》修订了《济南卷烟厂工艺规程》,完善了各项工艺技术标准,质量体系认证通过后,按照标准要求,陆续制订了残烟(丝)流转使用规定、卷烟过程A类指标稳定度检测规定、过程质量审核细则、产品加工流程规定、烟叶挑选过程管理规定、原料打叶复烤技术要求、自检自控系统检验规定、工艺技术文件执行和管理规定等多项工艺标准和工艺管理文件。
  2000年至2001年末,济南卷烟厂共有工艺标准文件26项,其中工艺管理文件8项,技术标准文件18项。
  第三节 在制品的质量控制
  在制品的质量由专职检验员和挡车工自检进行控制,专检是由车间专职检验员按照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自检是生产线(或机台)挡车工按自检规定的检验项目对在制品进行检验。
  1998年10月至2001年末,专检的检验项目按工序分,主要有:
  一、制丝
  1.真空回潮:烟包温度、烟叶含水率和蒸透率。
  2.烟叶一、二次回潮:烟叶温度、含水率。
  3.打叶去梗:叶片结构、叶中含梗率、梗中含叶率、长梗率。
  4.加料回潮:含水率、温度、加料精度误差。
  5.配叶贮叶:含水率、贮叶时间。
  6.切叶(梗)丝:宽度和合格率。
  7.加温加湿:温度、含水率。
  8.烘叶梗丝:含水率、填充值、温度。
  9.混丝掺配:配比误差(瞬时、总体)。
  10.配丝贮丝:含水率、填充值、纯净度、整丝率、碎丝率。
  二、膨胀丝
  填充值、含水率、整丝率、碎丝率、外观等。
  三、薄片丝
  含水率、厚度、宽度、断丝长度、定量、耐折度、抗张强度、填充值等。
  四、卷制
  长度、重量、吸阻、硬度、烟支外观等。
  五、包装
  小盒、透明纸、拉带、条盒、箱装等。
  此外,对重点工序的重要指标(如加料、加香的精度误差,混丝掺配的配比误差,卷烟的单支克重和圆周等项目)定期进行A类指标的测试,对关健过程控制点,定期进行工艺测试,对香料配制、混丝掺配等特殊过程定期进行能力鉴定。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分级及处置规定评审、处置。

知识出处

济南卷烟厂志

《济南卷烟厂志》

本志上限为1928年,下限为2001年,大事记延至2002年6月。记述了济南卷烟厂历史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及经营、生产、科技、人物等各方面的历史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