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沥青混凝土生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市天桥区市政工程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671
颗粒名称: 第六章 沥青混凝土生产
分类号: TU528.42
页数: 10
页码: 249-258
摘要: 本章记述的是济南市天桥区沥青混凝土生产情况包括组建工厂、更新设备、生产管理、沥青混凝土厂情况、沥青混凝土厂机构设置。
关键词: 沥青 混凝土 道路

内容

第一节 组建工厂
  天桥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所沥青搅拌厂建于1967年。位于济南市东工商河河东,济南国棉四厂西邻。占地3亩,10间平房,10多名职工在最简陋的厂棚里组织生产,时年产沥青油100吨左右,与石子、沙子搅拌后,对马路修修补补。1995年,市政养护处调整机构设置,设7科、4队、1厂,道路队与搅拌厂合并,更名为济南市天桥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处沥青混凝土厂。1996年,沥青混凝土厂占地面积28158平方米,建筑面积4371平方米,拥有职工20人,年产沥青混凝土近1万立方米,年产值300万元以上。至1997年,全厂建筑面积近6000平方米,职工16人,沥青混凝土产量5200吨,年产值97万元。
  天桥区市政养护所根据城市道路建设与养护任务的要求,从1966年就筹建一处沥青搅拌厂。在东工商河东3亩地的一个院子里,着手垒了两个墙垛子。工程只进行了一半,“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1967年,继续自力更生建厂,由于财力不足,只能因陋就简,把石子运在马路上,就地用沥青倒在石子上搅拌,然后铺在路面上,铺平摊匀后,由于没有机械,只好人力用石滚子压平、压实。
  1974年,阴玉坤任搅拌厂第一任厂长。他带领12名职工,在养护所领导的支持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做到边建厂,边生产,边完成市政工程建设所需的物料。土法上马,重新垒墙,急需的搅拌机和变压器找关系给加工的,北关车站无偿支援了部分废旧钢轨作为探梁,其余全部自己动手制作,开始了生产设备的建设。没有技术,济南啤酒厂派出电气焊工支援,买了废钢材扎架子,到济南市市政公司参观机械设备,看一样,学一样,回到厂干一样。边学,边干,边求支援,终于把搅拌锅炉以上的架子焊接好,铺上钢轨,人力拉斗,劳动强度很大。
  为了完善设备,利用济南啤酒厂冷却罐改造成滚筒,由天桥制管厂给加工出滚筒齿圈,千方百计找来了运输带,自己焊个架子当提升机。利用装沥青的筒焊接成烟筒,从济南风机厂买来4立方米的引风机,烧柴油烤沥青。后来建了烤油室,从区防空干道找来小吊车,自己焊吊杆,解决吊装问题。
  为解决排烟问题,利用20余个柴油筒焊起高烟筒。请济南化工厂技术指导,改造了锅炉,保证了烤油温度。通过自力更生,土法上马,保证了市政工程道路的建设和维修。至1986年,沥青搅拌厂在简陋的厂房里,利用原始的生产方式,靠10多名职工的大干苦干,每年生产沥青混凝土2200多立方,保证了工程的需要和道路的养护。
  沥青搅拌厂建立以来,因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又地处厂区和居民区,烟尘四溢,影响了济南国棉四厂的生产和附近居民居住环境。为此,厂方和居民纷纷反映,要求该厂外迁。为解决环境污染,1987年10月20日,济南市市长翟永浡给天桥区区长左宪让写了亲笔信,要求尽快搬迁养护所沥青搅拌厂。10月21日,天桥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所同北园镇卢家庄村达成征用北马鞍山西坡山角下15亩土地合同。合同规定:每亩征地费5500元,共计82500元,并为该村修建沥青路两条。
  根据区政府的决定,原在东工商河岸的沥青搅拌厂,于1987年12月10日停产,在北马鞍山西侧15亩荒地上重建沥青搅拌厂。动工修建院墙、储油库、石料池、输送带、基座、滚筒台座、加温油锅、搅拌机座、低压锅炉以及水、电、通信、道路等配套设施。搅拌机及其附属部件,拆装原设备重新安装。
  为完成新建沥青搅拌厂生产线,组成专门班子,进行筹建工作,积极筹集资金,购置急用机械,尽快建成投产。
  1988年4月,位于东工商河路的养护所沥青搅拌厂搬迁到济南市北马鞍山新厂址。从1月份开始施工,仅用3个多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土建院墙、搅拌机、沥青储存池、锅炉房的建筑安装任务。4月初,一次试车成功,生产出了合格的沥青混凝土。同年8月,养护所与卢家庄村达成征地协议,增办征用邻近3亩山坡地合同手续。1989年6月,养护所和卢家庄村签定协议,征用土地3.02亩,每亩1万元,共计3.02万元。
  沥青混凝土厂搬迁后,由于厂地扩大,机械设备逐步更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1988年搬迁后的第一年,就完成济泺路、粟山路、工人新村救灾工程、无影山路等工程的路面供料任务,年生产沥青混凝土3000余立方。1989年参与了“九路三沟两广场”的供料任务。为北郊六厂路、无影山路南段拓宽改造、西工商河、黄屯一区、无影山东路北段、济泺路北段、交校路、黄屯小区新建沥青路、区政府驻址建设和代做工程等沥青路面供料任务。全年生产沥青混凝土3700多立方,为养护所完成投资409万元的市政工程做出了贡献。
  进入90年代,沥青混凝土厂出现了大干快上的局面。参与了北园路路面沥青养护、济泺路路面养护,其他如粟山路拓宽、天桥顶、北园路、顺河街、济齐路等路面修补。至1992年,沥青混凝土厂参与了无影山路北端拓宽工程,建沥青路面2.7万平方米。济泺路养护15322平方米,天成路5843平方米,西工商河路3676平方米,北园路3393平方米,各类大小修补200余处。从1990~1992年的3年中,沥青混凝土厂供应了近两万立方米的沥青混凝土。
  特别是1993年,沥青混凝土厂参与了济泺路、师范路、顺河街、工商河路、新城路、制锦市小区等道路及公共场所沥青路面的大养护。5月份,承接了东南外环路天桥段建设任务,仅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快慢车道2.6万平方米的沥青铺设任务,仅此一项,沥青混凝土厂就供应了3000多立方沥青混凝土,为夺得全市冠军做出了贡献。参与了无影山路北段3.7公里的建设任务;完成了全区头号工程——北园大街十里长街的建设任务等。全年,沥青混凝土厂生产1万多立方沥青混凝土支援了重点工程建设。同时,还为参加外环路建设的兄弟单位生产了180多立方米细料。
  为提高产量,1994年对旧设备全部进行了大拆卸,更换了新部件,先后进行了顺河街养护2596平方米,济泺路养护2469平方米,粟山路养护1837平方米,堤口路养护1974平方米,完成主干道路修补18504平方米。主要完成面积16.5万平方米的北园大街路面大养护和北外环路天桥区段67492平方米的沥青路面面层。全年生产1.1万多立方沥青混凝土,保证了各项工程任务的顺利完成。
  1995年,更新了全套机械设备。投资近百万元,从江苏省无锡市引进整套沥青搅拌机械设备,产量由过去的每小时生产20吨,提高到每小时生产30吨。利用新设备为济北工业区工程、街巷整治、天桥东街翻修、济泺路取消绿化带道路拓宽、轻骑集团代做工程等,生产沥青混凝土6761立方,有力地保证了重点工程和代做工程的顺利完成。
  1996年,沥青混凝土厂根据养护处的工作安排,参与了街巷整治任务4万余平方米,其中29中学门前修建沥青路面895平方米,无影山北路修补路面6033平方米,56中学路面拓宽及养护2551平方米。同时,对标山路、高校路、顺河街、南北丹凤街等道路也进行了整治。在做好中小型工程供料的同时,集中力量承接了济齐路路面铺设工程。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完成路面铺设6万平方米,供应沥青混凝土4300多立方米。全年生产沥青混凝土近1万立方米,为重点工程和中小型工程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到1997年,全厂职工16人,年产沥青混凝土5200立方米,实现产值97万元,固定资产达1200万元。
  第二节 更新设备
  天桥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处沥青混凝土厂建于60年末,至70年代,厂子因陋就简,自力更生,自制简单的生产工具,土法上马,靠人力组织生产,没有先进的机械设备,劳动强度大,产量低,维持小打小闹、修修补补的生产局面。
  进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道路建设和养护任务越来越重,对沥青混凝土的需求量由原来的几百立方米上升到上万立方米。为此,市区对沥青混凝土厂大力支持,不断投资,不断更新设备,扩大生产。特别是1995年,旧设备进行了大更新,投资近百万元,购进了一整套沥青混凝土搅拌机械设备,每小时产量由80年代的不足20吨,提高到每小时30余吨,实现了沥青混凝土搅拌的现代化生产,不但提高了产量,还大大降低了工人们的劳动强度。至1996年,沥青混凝土厂的主要设备有:400吨大油罐1个;8吨小油罐2个,导热油锅炉1座,油泵3个,导热油泵2个,导热油储存罐1个,导热油高压罐1个。机台:搅拌缸1个,振动筛1组,石料储存仓1个,小油缸1个,电子传感衡器2组,提升机2个,粉碎机1个,喷煤机1个,破碎机1个,喷火炉1个,点火油箱1个,滚筒1个。拖轮4个,大小电机30余个,挡轮2个,左右除尘器2套,齿圈1个,水除尘1套,行圈2个,高压引风机1台。3级输送带1组,输送配料机3组,量料仓3个,30吨地磅1个。电器操作室1座。一整套全新的搅拌机,价值达130余万元。另外,还为生产建有料棚、炭棚、锅炉棚和地磅棚,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生产。
  进入1997年,搅拌厂针对无锡华通生产的“30t/h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经一年多使用,发现除尘效果不好的状况,经与济南机车工厂中心实验厂多次考察、设计、协商,投资7万元彻底改造原除尘设备,效果良好。又投资近万元将密封不太好的搅拌仓进行了密封改造。另外,从本年起,利用2~3年的时间,实现搅拌厂厂区改造。计划:(1)新建一座1200平方米的综合楼;(2)新建停车库棚10间;(3)新建厂区大门、传达室2间;(4)新建车辆维修车间一间;(5)新建排水管道;(6)新建一座加油站;(7)绿化、美化厂区环境,载植草皮、树木。
  附
  济南天桥市政“30t/h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石粉回收系统改造成功
  济南天桥市政管理养护处搅拌厂应用的沥青混凝土搅拌机械系无锡华通生产。该设备在加热石子的同时,吸火系统把石子中的大部分石粉一起抽走;粉尘只能回收约30%,经湿法除尘后排放污泥数量较多,造成二次污染及较大的清污泥工作量,给生产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
  针对这种情况,该处领导决定对除尘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此项目的设计和改造由济南机车车辆厂中心实验厂协助进行。
  经1个月的安装调试,于1997年4月份竣工并投入使用。
  经改造后的石粉回收系统采用二级除尘及新型高效引风机,生产使用证明该系统吸火正常,除尘回收率高达95%以上。石粉自动回收到进料斗内达到了闭路循环状态,增加了沥青混凝土的粘度,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节约了资金,方便了生产,省却了经常清挖沉淀池的工作,改善了劳动条件,净化了环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第三节 生产管理
  天桥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处沥青混凝土厂建厂40年来,本着精干的原则,人数一直在10~20人左右,从厂长到工人都在一线生产,保持着旺盛的生产局面。一般只设厂长1人,根据工作需要,有时设1名副厂长。至1996年底,该厂的人员安排为:厂长1人,修理工3人,门卫4人,操作室3人,磅房1人,沥青导热油锅炉2人,滚筒2人,输送带2人,电工1人,电焊工1人。全厂20名职工,通力合作,年年完成生产任务。
  养护处沥青混凝土厂从1967年建立以来,至1978年期间,设厂长1人,在养护所(队)的直接领导下,根据每年生产任务下达生产指标,厂里千方百计组织生产,努力完成物料生产任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市政设施建设逐步增多,生产任务逐步加大,沥青混凝土厂仍按指令性计划完成生产任务。进入80年代中期,厂子管理实行厂长负责制,进行了系统的改革。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认真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行了经济承包责任制的承包办法,根据工作性质不同,分别采取“人工费含量包干”、“计时工资加奖励”、“计件工资制”等形式,工资一律浮动50%。在分配上,根据工厂承包的工作实际完成数量、质量等指标情况,每月结算一次。结算时由承包负责人将该厂应得工资、奖金总额一次结清,自行分配,月结月清,帐目公开,班组内实行民主管理。
  在承包中,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责、权、利相结合,做到,在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上,保证国家得大头,集体得中头,个人得小头,利润分配比例按5:3∶2标准落实。总的管理是:每年厂长与处签定承包合同,处里按每立方合格物料付规定的资金,由厂里实行“责任制,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了国家的,留下集体的,其余全是个人的”管理办法,调动了生产的积极性。具体管理办法为:(1)承包内容包括:沥青砼搅拌、搅拌机及附属设备的维、保、养,搅拌厂院内环境卫生的整顿、绿化、材料堆放和管理等。(2)承包形式,实行三定一保:即定人员,定能源消耗,定搅拌机完好率,保证沥青砼供应。沥青产品和人工费含量包干,按照沥青砼生产情况和人工费中包括设备维修费的特殊情况,定为每立米沥青砼人工费1.20元(一度实行1元),实行承包。(3)喷油车用油每吨1元,人工卸沥青油每吨0.5元。(4)搅拌厂人员除门卫外(包括澡塘),其余生产人员考核指标为:按照施工需要的数量及时生产沥青砼,做到保证供应;按照技术要求合格率100%检查沥青砼质量;搅拌机及附属设备完好率达到95%;安全无事故。
  按照以上标准,执行有关规定。即:(1)实行“人工费含量包干”承包办法,签定合同后,沥青砂达到上述指标,按实际生产沥青砂数量所含的人工费进行结算提取,不再附加其他人工费或费用(特殊情况例外);(2)经检查沥青砼因质量不合格造成经济损失,赔偿沥青砼价值的50%;(3)搅拌机及附属设备完好率低于95%,高于85%,扣罚应提人工费总额的5%,每降低10%,加扣5%,以此类推;(4)因施工不需要沥青砼,可在安排好设备保养维修的情况下,要求生产管理部门安排其他工作,报酬按实际完成的数量指标提取;(5)搅拌厂以外的电、气焊工作,由生计科下达任务单,厂方需按生计科安排,及时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所方以每工时0. 33元与厂方结算。
  80年代末,随着经济发展和工资收入的增加,工厂的承包形式与提取金额均有大的变动。各项承包均调动了工作和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不断发展。

知识出处

济南市天桥区市政工程志

《济南市天桥区市政工程志》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志书记述的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记述原则,从不同侧面,客观地记述了本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事业的历史和现状,真实地反映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工作发展腾飞的全部历程,是一部反映本区市政工程的历史发展与现状的资料性工具书,是展现全区市政工程管理养护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勇于改革创新的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的重要著述。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天桥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