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人武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597
颗粒名称: 第五章 人武
分类号: E289.52
页数: 7
页码: 664-670
摘要: 本章记述的是济南铁路运输人民武装部情况包括机构设置、人民武装、人民防空、铁路战备。
关键词: 铁路运输 人民武装部 济南

内容

第一节 机构设置
  一、人民武装部
  1952年7月8日,管理局建立技术科,开展人民防空和铁路技术战备工作。是年底,在各分局相继建立技术股。1955年1月1日,技术科改设为技术处。1957年5月18日,又更名为军事动员处。1958年1月1日,机构精简为军事动员科。1959年,按照毛泽东主席提出“大办民兵师”的要求,路局设立人民武装部。1960年起,各地区办事处、基建、工程等部门以及各基层站、段,也相继设置人民武装部,配备专职人员开展民兵工作。是年5月16日,军事动员科改设为军事动员处。1962年1月1日,更名为三处,并管辖人民武装部工作。1964年9月,三处与人民武装部机构分开。1966年9月28日又合并称人民武装部,隶属于路局政治部。1970年10月5日,建立人防领导小组办公室,隶属人民武装部。1975年1月14日,人防办公室作为处级机构单独列编,并与人民武装部分开。1983年6月5日起,两机构又合并称人民武装部,改属路局领导,对外保留人防战备办公室机构名称。1985年全局人民武装机构设置,见表217。
  二、人民防空委员会
  根据全国第一次防空工作会议精神,管理局于1954年9月28日成立人民防空委员会,由公安处长、技术科长兼任正副主任委员;各分局、局直属单位成立分会,各段、厂、学校、医院及五等以上车站成立人民防空组或人民防空小组。是年12月30日,在管理局人民防空委员会基础上成立人民防空指挥部,李震局长兼任指挥。1963年6月5日,人民防空委员会更名为战备小组,曲明代局长兼任组长。1969年11月6日,又更名为人防领导小组,张俊德革委会主任兼任组长。1979年4月11日,再次更名为人民防空交通战备领导小组,张德局长兼任组长。1983年9月,恢复设人民防空委员会,刘兴成副局长兼任主任,1985年5月,于长禄副局长兼任主任。
  第二节 人民武装
  一、民兵组织
  195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大办民兵师”号召后,路局管内从局机关到基层生产单位相继组建民兵组织。1961年,对民兵组织进行整顿,站、段、厂设共产党支部的单位建连,设共产党总支(党委)的单位建营或团;基干民兵单独编组,普通民兵以生产班组、车间为单位编为班、排、连。经整顿,全局共组建民兵师7个、团27个、营116个、连428个,民兵总数为51386人。1962年2月11日,为加强民兵建设,保障战时铁路运输及兵役动员,路局党委设立人民武装委员会,局党委书记赵进先兼任主任委员;各铁路地区、基建工程及部分站段也先后设立人民武装委员会。1965年,在各单位组建武装基干民兵。“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兵武器实行集中管理,民兵组织活动一度停止。1970年整顿民兵组织,吸收符合民兵条件的人员入队,动员超龄民兵出队,超龄基干民兵转普通民兵,选配民兵干部,健全民兵制度,恢复民兵活动。
  1978年,纪念“大办民兵师”发表20周年,济南、青岛、徐州分局和工程处、工务大修总队等单位先后召开民兵师、团组建大会,路局党委向民兵师、团授旗,并任命师、团干部。同时,按照中央军委三总部指示,开展创建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单位活动。是年底,经过评选,全局评选出先进民兵连48个,占民兵连总数的6.7%。之后,按照“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调整民兵组织,到1982年3月,全局共编有民兵团18个,独立营67个,独立连46个;基干民兵团4个、营1个、连35个、排83个。1983年12月,对民兵专业技术分队的布局和民兵干部进行了调整,并把民兵工作纳入企业管理计划。继之,又纳入站段长责任制。1985年,将部分基干民兵转入普通民兵,保留的基干民兵队伍,均经过基础军事训练。
  二、军事训练
  1961年开始进行民兵军事训练工作,年内举办训练班17期,共训练620人。1964年,派出12名民兵参加山东省组织的民兵大比武,荣获团体第三名。是年8月举办分局级单位民兵参加的军事大比武,路局机关荣获第一。大比武推动了民兵训练,1965年,全局民兵受训共达3071人。
  1971年开展“拉练”训练,全局共有3160人参加,行程733公里,有439人进行实弹射击。1976年,民兵训练广泛开展,共有20010人进行实弹射击、919人进行手榴弹投掷,均取得良好以上成绩。1978年9月27日,为纪念“大办民兵师”发表二十周年,济南电务段和济南中心医院的民兵分别进行战时通信线路抢修和战地救护表演。1979年10月19日10时20分。张店电务段民兵在南定靶场手榴弹投掷训练中,一基干民兵不慎将引爆的弹体扔在身后两米处,武装干事谭福廷为救基干民兵壮烈牺牲,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1980年11月,对青岛、济南、徐州分局等六单位的专职武装干部、武装基干民兵连、排长和武装基干民兵共321人进行军事训练考核,济南分局获总成绩第一名。
  1981年起,按总参“民兵军事训练纲要”规定,实行两年一个周期的训练,到1984年,参加训练的民兵共2368人,其中2278人达到及格以上成绩。1985年,改周期训练为年度训练,分散多点训练为分局级单位集中训练,全年共训练民兵287人,考核成绩全部优秀。
  三、征兵兵役
  征兵1960年夏,铁路局各级人民武装部门承办在职工和合同工的适龄青年中征集新兵的工作。1971年,改为在铁路待业青年中征集。1976年起,又改在铁路职工中征集。1980年以后,只承办在应届铁路高中毕业生中征集女兵的任务,经体检、政审合格后,送当地征兵办公室办理应征入伍手续,发入伍通知书。被批准应征入伍的青年,地方民政部门为其家属悬挂军属光荣牌。1985年10月起,应征入伍的职工和合同工,在服役期间,保留原标准工资,家居城镇的,其符合招工条件的兄弟姐妹,在招工时优先招收1名参加工作;退伍时,原则上回原单位复工复职,原是合同工的转为固定工。
  预备役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规定,1982年6月,对全局安置的退伍军人进行了普查。其中35岁以下的登记建卡,共4559人。之后,逐年进行登记管理。1984年,复核预备役登记资料,截至1985年6月30日,全局退伍军人服预备役的共为5541人。
  兵役1985年起,按照《兵役法》规定,在全局开展兵役登记工作。济南地区登记年满18至20岁的男性公民,确定应征公民691人,具有高中毕业程度的预征对象134人。
  四、武器管理
  1960年5月,路局人民武装部干事郭干庆和济南铁道学院民兵干部张克杰自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带回奖品56式半自动步枪2支、子弹200发。1962年第三季度,山东省军区调拨给一批美制7.62步枪和比、法制7.9轻机枪。此后,山东、江苏、安徽省军区又陆续调拨给部分枪支弹药,到1965年,路局、分局等单位共设77个武器库室。
  1970年,路局公安处向路局人民武装部移交部分53式步骑枪和平房库1座;平房库经改造成为民兵装备库,使用面积250平方米。1974年8月和1976年2月,济南军区两次批准,路局军工生产的次品枪共443支留局内作为民兵教练枪。1975~1977年,山东省军区先后调拨一批56式半自动步枪、63式全自动步枪和54式12.7高射机枪装备济南铁路民兵。到1978年,全局共有武器库室105座。1981年,第四工程局第一工程处划归济南局,随同移交一批武器弹药。1983年,各分局、工程处等单位的武器库室经改扩建达到“四通三配齐”(通路、水、电、电话,配齐消防安全、库内设备、办公生活设施),并在民兵武器管理中开展百日无事故活动。到1985年,有11个武器库室实现25年安全无事故,路局武器库受到山东省军区通报表扬。是年9月,民兵武器除保证集训、值勤外,其余全部封存。
  五、军工生产
  1966年,经铁道部批准,路局成立军工生产办公室(对外称“260”办公室),开始自制枪支。选定济南车辆段、济南车轮厂、济南机务段、济南建筑段、兖州机务段、徐州机务段、徐州车辆段,青岛机务段、青岛车辆段、铁石车辆段、张店机务段、济南配件厂、通信信号工厂、工程机具修配厂承担军工生产任务,总装车间设在济南车辆段,共配备人员130名,设备65台。在筹建军工生产线的同时,仿制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到年底,共试制81支。
  1967年,路局军工生产的半自动步枪,经国家计委、总后勤部、五机部、铁道部先后两次派员鉴定,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质量要求。是年11月,铁道部批准正式纳入国家计划,产品由国家统一分配。1968年,军工生产人员配备达到303人,设备达到95台。到1972年,人员增至319人,设备增至193台,共生产半自动步枪3500支。自1973年2月,经济南军区批准,转入正轨批量生产。
  随着国民经济的调整,路局军工生产于1980年撤销。至此,军工生产累计投入固定资金150万元,共生产56式7.62半自动步枪10585支,其中验收成品枪10103支,全部交济南军区。
  第三节 人民防空
  一、防空袭预案
  1955年8月,各分局分别编制列车在运行中的防空疏散计划和车站的机车、车辆、旅客及商务部门的防空措施。1959年,路局编制并执行《车站夜间无灯火作业办法》。1962年,按战备要求,组织编制路局和青岛、济南、张店、兖州地区以防突袭为主要内容的《应急防空措施》。1963年起,按照山东省及济南市要求,对路局机关人员、重要文书档案和物资设备进行调查摸底,拟定住济南地区的铁路职工家属疏散防空计划,并把防空措施内容纳入铁路应急战备措施统一编制。1984年6月,路局开始编制防空袭预案。1985年6月,路局人民防空委员会审查批准济南、青岛、徐州、烟台、淄博、泰安、济宁、兖州、枣庄、连运港等地区的防空袭预案。路局的防空袭预案经山东省人民防空委员会审查批准。
  二、空情传递
  1954年开始建立防空通信、警报传递组织系统,利用调度和办公电话进行空情联系。1956年下半年起,整顿各级防空组织,各地区办事处主任为防空指挥员,各车站值班员负责对空监视和空情传递。1962年,路局人民防空委员会颁发《关于人民防空组织工作方案》,健全空情传递制度;并于路局三处设立临时防空值班室,在值班室设置与济南军区空军和济南市值班室联系的有线警报专用电话、与各分局、调度等单位联系的10条空情警报专用线和12门磁石电话总机。1964年,增设无线防空警报接收台。1965年10月,各分局相继建立兼职防空值班室,各段、队和主要车站也先后成立67个情报小组和55个对空观察哨。“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各基层的空情传递组织先后停止工作,直到1985年,由路局防空值班室和无线防空警报接收台进行。
  三、防空教育
  1955年开始,各单位采取办训练班等办法在职工中开展防空知识教育,结合各自专业进行演练。1958年后,在路局职工学校办的车站值班员、调度员训练班中,插入防空战备课;并于是年7月和1959年7月,两次举办人民防空展览,广泛传播防空知识。1962年起,把“三防”(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列为职工战备教育的重点内容,到1964年底,先后组织“三防”知识讲座、报告会15次,插课教学87个班次,放映影片31场。1965年,编发《人民防空参考资料》7000册,供职工学习。“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防空教育一度停止。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恢复以“深挖洞”和“要准备打仗”为中心内容的人防战备教育。1972年4月,根据全国人防领导小组指示精神,路局举办“三防”教育展览,干部职工参观受教育者达5万人次。1984年5月,按照山东省人防办和教育厅意见,在济南铁路第一中学初中二年级进行防空和“三防”知识教育试点,取得经验后,于1985年在全局各铁路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中全面开展防空知识和“三防”知识普及教育。
  四、人防工程
  建国初期,在济南、青岛铁路地区接收30~40年代修建的防空洞、地下室60处,使用面积2135平方米;铁路防空专用线4条,共1805延长米;机车掩体3处,防空墙17处。1953年,对全局保有的防空设施检查后,陆续进行防空洞维修,路局机关院内、济南站内等5座防空洞进行了大修,1956年9月起,根据国务院《关于结合民用建筑修建二级防空洞的规定》,开始修建防空地下室。到1965年底,全局共新建济南中心医院、职工学校等地下室6处,使用面积1707平方米;在济南、青岛、徐州地区和沿线共有防空洞67座,地下室72处,使用面积12121平方米。
  1969年,按照济南市的安排,路局组织完成修建济南郎茂山下干道任务。长1000米,宽2米;是年6至11月,完成路局机关大院内长475米、宽1.5米的干道工程;1971年春,又完成路局机关院内和穿越铁道地下的长242米、宽1.5米的第二期干道工程。在此期间,青岛、徐州分局等单位亦分别参加驻地政府组织的干道工程施工。1972年,山东境内铁路的人防工程建设,纳入山东省计划,由路局组织计划施工和管理。至1979年,山东省共拨给路局人防经费254万元,边计划、边设计、边施工,先后修建济南站前、青岛分局机关、张店地区、兖州地区、青岛铁中干道和济宁站人防工程等共18071平方米。
  1979年,铁路人防工程改由驻地人防部门计划管理。1980年,路局调整全局人防工程建设,把重心转到重点工程、工程收尾、工事维护管理和平战结合上来。1981年起,铁路人防工程建设仍由路局组织计划施工和管理。1982年人防工程经过普查,建国前保留下来的防空洞、地下室多不符合防空要求,予以报废;同时,开始开展平战结合工作,济宁站率先利用人防工程开办地宫茶社。到1985年底,人防工程前后共投资456.5540万元,又先后完成青岛分局内部指挥所一期工程、张店机务段、济宁、兖州站人防工程建设,全局人防工程共达152处,使用总面积39608平方米。其中:地道107处,26887平方米;坑道3处,3944平方米;地下室42处,8777平方米。平战结合利用人防工程22处、7870平方米,办有宾馆、餐馆、文化活动室和用作仓库,进行养殖等,年产值近50万元,年创利润10万余元。
  第四节 铁路战备
  一、保障措施
  应急战备措施根据铁道部指示,于1955年2月开始编制机车、车辆、旅客人员、货物疏散计划,到1958年,有32个车站完成编制任务。1960年,各站、段编制以防原子弹为主要内容的战备措施。“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应急战备措施停止编制。1975年6月,按照铁道部要求,由路局、分局、站段三级编制应急战备措施,到1978年底,59个站段完成编制任务。1981年3月,路局和各分局的战时铁路保障计划编完上报。到1985年底,除17个单位外,应急战备措施均已编制完成。
  重点目标保障方案1955年初,管理局组建特设组,开展管内枢纽、桥梁的战备保障预设计工作。至1957年底,完成津浦、胶济铁路上4座桥梁的便桥、便线预设计和济南枢纽近迂回线预设计、远迂回线的部分测量工作。1958年,特设组撤销,预设计工作停顿。1962年,恢复特设组,对玉符河、石甸河,潍河、云河铁路桥进行预设计。“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特设工作先后交由铁道兵一师、四师承办。到1975年底,完成津浦、胶济、陇海、蓝烟、辛泰铁路的济南、徐州枢纽、张店站等29个重点目标的抢修预案设计。1980年8月,管内重点目标分为国家、省军区、路局、分局四级管理。1981年2月,路局勘测设计所承担重点目标保障方案编制工作。1982年8~11月,济南、徐州枢纽保障方案经济南、南京军区交通战备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会审后,先后于1983年4月、1984年5月修改上报。到1985年底,全局编制一级目标保障方案2处,二级目标保障方案18处,三级目标保障方案4处,四级目标保障方案30处,共54处,占应编保障方案总数的57.4%。
  特种储备机车组织条例按照铁道部决定,1957年9月,济南、北京、太原、郑州四局共同编制《特种储备机车第三总队组织条例》,合编特种储备机车第三总队,总队部设在济南,下设北京、太原、济南、郑州4个分队,济南为第8分队,担当黄河以南的运输。1959年9月,4个铁路局共同对组织条例进行修改。1965~1968年,路局先后选配10辆P50型棚车改装成战备宿营车,配属于济南、张店机务段备用。1970年后,局内解放型机车大部淘汰,特种储备机车因之消失。1983年,按铁道部决定,解除战备宿营车转入运营。
  二、战备训练
  路局技术科成立后,围绕保通、保运,会同路局机关有关部门逐步开展战备训练。1958年起,战备教育纳入路局职工学校教学计划。1964年10月,济南分局组织部分基层单位在桑梓店站进行夜间无灯火条件下的铁路防空、抢修、抢装卸和人员车辆洗消等项目战备训练。1970年6月,路局生产指挥部组织路局和济南分局的调度与生产人员共221人,赴红石岭外部指挥所进行运输通信、调度指挥项目战备训练,历时一周,总结出平时转入战时指挥运输的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战备训练实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方针。1981年11月20日,济南分局在白马山站组织进行桥梁拼装训练。
  三、战备工程
  战时内部通信指挥所
  1964年,路局机关院内抗美援朝时修建的单建式钢筋混凝土地下防空工事,改造扩建成为路局与济南分局共用的内部通信指挥所,使用面积302平方米。1966年第一季度,又建成与其配套的通信枢纽工程。1976年,紧急战备和防震期间,路局与济南分局调度和部分工作人员先后两次进入指挥所,实施行车调度指挥,保证运输生产正常进行。
  青岛分局内部通信指挥所
  于1964年以分局机关二大楼地下室改建而成。后因防护等级低,于1981年又改扩建分局地下人防工事作为指挥所新址。到1985年11月,完成第一期工程,使用面积1526平方米,投资151.7万元。一期工程完工即投入平时使用,利用办起龙海宾馆,发挥工程效益。
  徐州分局内部通信指挥所于1966年第一季度,在原日伪时期保留下来的单建式地下建筑物基础上改建而成,使用面积127平方米,建成后一直封闭未用。
  战时外部通信指挥所
  路局和济南分局共用的外部通信指挥所,1966~1967年修建,系山洞式建筑物。洞内使用面积745平方米、洞外房屋668平方米。同时,在济南市西效修建长途通信机械室1处。外部指挥所建成后,长途通信设备迁于洞外。1971年9月迁入洞内。1980年后,长途通信设备又由洞内迁出设于洞外。
  青岛分局外部通信指挥所
  1966年建成,系单建式半地下建筑物,使用面积246平方米,由张店电务段管理使用。所内通信设备失修报废后拆除。
  徐州分局外部通信指挥所
  1970~1982年建成,系山洞式建筑物,洞内使用面积1469平方米,洞外通信机房使用面积568平方米,由徐州电务一段管理。
  区段通信指挥所
  徐州地区通信指挥所,1971~1978年在徐州站附近建成,系山洞式建筑物,使用面积777平方米,建成即封闭未用。兖州地区通信指挥所,1975年在原增音站工程基础上改建而成,砖木结构,使用面积114平方米。1982年定名为地区指挥所,由兖州电务段管理,平时作为段办职工学校使用。
  机车检修基地
  1971年6月,铁道部批准路局在崮山站附近山区修建一处机车检修基地;10月,采取边计划、边设计、边施工方法开始施工。1972年4月铁道部批准双线大跨度、平战结合使用方案;10月,打通上导洞。1973年7月,铁道部又批准战时既能储备又能修理机车的方案。1977年3月,铁道部批准平战结合施工设计方案;6月,北引洞120米成洞。此后,因材料不足,施工一度暂停。后又局部施工。1982年初开始全面施工,到1985年底,基地基本建成。计有:南北引洞长342米,主洞库长162米、高18.2米、净跨19米,洞身总延长1190米,洞外引线路基长1.7公里,扬水站1座,500吨储水池1座,变压站1座,输电线路14公里,完成工程总投资达1095万元。
  四、战备车辆
  发电车1962年12月和1969年6月,铁道部先后拨给路局发电功率为200瓦的柴油发电机组组成的战备发电车2组,配属济南水电段管理使用。1972年2月,调拨1组配属徐州水电段管理使用。1974年6月,铁道部又调拨给路局688瓦柴油发电机组1台,因机体大,难于在车上安装,于1978年7月在济南水泥厂落地安装使用。1979~1985年,济南水电段利用发电车为黄台站及附近铁路部门累计发电2601小时,创收10.4万元。
  医务车1978年底,铁道部配属路局战备医务车1辆。1979年2月,在车内安装万能手术床、轻便手术床、无影灯、氧气瓶、柴油发电机、X光机等设备,由济南中心医院管理。1985年12月,根据铁道部指示,医务车连同车内设备移交乌鲁木齐局使用。
  通信车1969年,路局直属通信段用两辆汽车改装成一对高频通信车,后因技术设备落后报废。1975年6月,又试制成两辆微波通信车。1981年1月,铁道部调拨给路局两辆微波通信车,配属张店电务段管理使用。
  此外,自1965年起,路局还为铁道部代储代管部分拆装梁、钢塔架、钢轨、机车车辆配件、油脂等战备物资,以保障战时铁路运输和抢修的物资需要。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