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539
颗粒名称: 第一章 工会
分类号: D412
页数: 18
页码: 610-627
摘要: 本章记述的是济南铁路工会情况包括建国前工人运动、组织建设、职工代表大会、劳动竞赛、技术协作、宣传教育、劳动保护、生活保险等。
关键词: 济南 铁路 工会

内容

第一节 建国前工人运动
  自1899年修建胶济铁路起,到胶济、津浦、陇海铁路及其所属四方、济南、浦镇等机厂陆续建成投产,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铁路工人队伍。这支队伍由于外受帝国主义统治剥削,内受军阀、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压榨,为求自身的生存和解放,英勇地进行了长期的反抗和斗争。
  1919年6月8日,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下,浦镇机厂工人在机匠王荷波带领下,在南京、浦镇举行示威游行,队伍沿途高呼反帝口号,向群众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和反动军阀卖国罪行。1921年3月,青岛埠头和大港、小港等处千余名铁路工人举行罢工,水陆交通陷于停顿。日本驻青岛当局调军警镇压逮捕工人代表数十人。
  1921年11月,党组织通过徐州北站大厂领班姚佐唐、洛阳路局员司游天洋领导陇海铁路机务工人大罢工,抗议大厂当局开除、关押工人。北方劳动组合书记罗章龙到陇海铁路指导罢工。罢工7天后,迫使当局在工人提出的条件上签字。11月27日,罢工委员会开会通过决议:把各站‘老君会’正式改建为工会;成立陇海铁路总工会。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在给罗章龙的信中评价这次工人运动是:“陇海罢工捷报频传,东起连云,西达陕西,震动畿辅,远及南方,这是我党初显身手的重大事件”。
  1922年6月18日,津浦铁路济南机厂工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山东第一个基层产业工会。在工会负责人李广义领导下于7月26日举行首次罢工,并三次派代表去天津向铁路当局请愿,提出:年终发双薪、星期天休息半天不扣工资、每半年加薪一次、病假不扣工资等9条要求。经过7天罢工迫使厂方接受了工人提出的条件。
  1922年8月1日,以济南机厂和济南机务段工人为主,建立起“济南工友读书会”,同月,王荷波(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委员)在浦镇机厂建立起浦镇机厂工会。年底又去浦口组建起津浦铁路工会筹备委员会。
  1923年1月,胶济铁路四方工厂工人自发组织起“老君会”、“鲁班会”、“葛仙会”。后工人领袖郭恒祥将这些团体,联合成“圣诞会”,组织了一系列工人运动。1923年2月7日,京汉路发生闻名全国的“二七”大罢工,8日,济南机厂工会立即宣布从9日至10日全厂举行同情罢工。同日,浦镇机厂和两浦地区铁路工人千余人举行罢工,并横卧钢轨阻止火车通行,军阀派兵镇压,工人们破坏铁路,砸毁机车,与军警发生冲突。10日,津浦铁路浦镇分工会,致电全国各大报馆并转北京政府大总统及国务院表示声援和抗议。
  9月8日,路局以“煽动风潮”为由,下令解散“圣诞会”,中共青岛支部书记邓恩铭,以记者身份串连积极分子成立四方机厂工会,胶济路各站段有1500多人参加。1925年2月8日,赤色工会参加胶济铁路大罢工,要求撤换阚铎、朱诞祺正副局长的职务,承认工会合法地位,恢复被开除工人的工作,满足四方机厂工人5项要求,结果阚、朱二人下台,山东地方势力派李钟岳署理局长职务,迫使当局接受了工人提出的要求。
  1925年5月29日青岛发生“青岛惨案”,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胶济铁路总工会开展声援青岛、上海工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济南机厂工会动员会员开展募捐活动;浦镇机厂和津浦南段工人参加南京30万人的大规模游行集会,声援“五卅”反帝斗争;高密车站工人和县中学师生,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募捐支援沪青死难工友家属。
  1937年7月,抗日战争中,津浦路工人组织工程队,跟随抗日军队抢修被日寇炸坏的桥梁、铁路;或则破坏铁路,阻止日寇的进犯;或将铁路设备、器材运到后方;有的工人直接参军、参战,或组织工人抗日武装组织。据1940年6月21日《新华日报》报道“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济南、青岛,向胶济路全线进攻时,淄博矿区和铁路工人400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有2000多人参加了游击队,仅1938年1月至1940年初就炸死炸伤日伪军200余人”。
  抗日战争期间铁路工人参加组成的抗日武装有:鲁南铁道游击队、山东铁道破坏总队、津浦铁道大队、张博铁道大队、胶济铁道大队、陇海铁路武工队。其中铁道游击队从建队到抗日战争胜利,直到解放战争初期,一直战斗在津浦路中段和微山湖地区及临(城)枣(庄)支线,沉重打击敌人。
  在武装斗争同时,共产党领导工人在敌占区开展斗争,破坏敌人军事运输,搜集传递情报,搞军需物资支援抗日军民。据日本侵略者自己承认,自1940年到1941年3月,运输方面共发生破坏事故1847件。1942年,日本侵略军秋季大扫荡时,坊子机务段张廷爱等人,乘夜晚日哨兵打盹之际,将停在车房的1633号机车开动后冲到转盘下,机车毁坏,并把5台机车堵在库房里,使集结在坊子站待运的军需物资不能运出,造成参加扫荡行动的日军中断供应。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解放区的铁路工人由武装抗日转入恢复铁路运输。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在解放区的胶济、津浦、陇海铁路及支线的部分区段建立的中共铁路工作委员会和办事处领导下,组织修复抗战期间被破坏的铁路,仅山东境内就修通了760公里。但是,自1945年9月至11月,国民党反动派调集李延年、李弥等部不断向解放区进犯,企图控制陇海东段、津浦路中段和胶济路。为阻止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各路工人和沿线军民对铁路进行大破坏,使原津浦区铁路局陷于瘫痪或半瘫痪,路局所在地济南也仅北通桑梓店、东至郭店、南到炒米店。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向山东发动重点进攻,期间仅据胶济路东段不完全统计,济南铁路工人共破坏铁路115次,长达130多公里。
  这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工潮迭起。1947年6月27日,津浦区铁路管理局发布裁员减薪令:立即辞退所有临时工;各单位不得任用新人;凡到退休年龄的一律办理退休;发给三个月的工薪自谋职业;调南方铁路服务。7月3日,各单位工人代表找到国民党工会济南铁路局办事处主任,要求铁路局废止裁员减薪令。而“工会”阻止工人行动,工人愤怒地砸了“工会”的牌子。在共产党的组织和发动下,工人联合起来到路局说理。7月4日,济南地区和张店撤来济南的铁路工人3000多人齐集局长办公大楼前广场,派代表与局长陈舜畊谈判撤销局令。谈判破裂,陈被迫去广场见工人,愤怒的工人打了陈。事后,陈舜畊向交通部提出辞职。交通部派员来济南调查,裁员减薪令暂缓执行。
  1948年6月中旬,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28日,浦镇机厂1800多名工人,要求提高待遇;300多名工人代表包围交通部长俞大维,要求提高米贴。7月2日,两浦地区5000多工人大罢工。津浦路中段徐州工人也响应罢工,津浦路南段水陆交通中断14个小时。军运随之停止,迫使当局全部接受工人提出的条件,斗争取得胜利。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将胶济路的工人连同机车、车辆设备等调运南方,工人进行反南迁斗争。工人不走、物资不运;浦镇机厂工人切断了南迁通路,使国民党反动派迁厂企图落空。徐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劫持一批机车企图南运,中共地下组织通过地下党员胡依民等,发动徐州车站工人怠工延误时日,人民解放军及时截断敌人逃路,保住了这批机车。解放前夕,各地铁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看管队、护厂队,护厂、护路,防止破坏,使济南铁路辖区的铁路设备,尽可能完整地回归人民。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后,济南铁路工人开展支前立功运动。在抢修和恢复徐州周围700多公里铁路中,约需钢轨8万根、夹板12万块、道钉和螺栓300多万个,广大铁路工人发动沿线人民群众,开展献纳铁路器材、收集路料运动,并且自己动手制做夹板、道钉和螺栓等,结果只有20天就筹齐器材,提前完成修复铁路的任务;济南机厂等单位的工人抢修机车,使“死机复活”,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铁路工会组织见表207。
  第二节 组织建设
  一、机构设置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华东区铁路管理总局成立职工会筹委会。
  1949年11月,济南铁路区工会委员会正式成立。机关设办公室、组织部、生产部、劳保部、宣教部、财务科、女工委员会。定员44人实有43人。下属济南、青岛、徐州、蚌埠和浦镇机车工厂分区工会。
  1952年9月,济南铁路区工会委员会,改称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委员会。机关设办公室、生产部、劳保部、财务部、女工部、工资部、文教部、组织部、干部部、生活住宅部,定员74人,实有70人。下属蚌埠、徐州、青岛、济南分区工会和直属工会。
  1957年8月,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委员会,机关设办公室、生产部、工资部、宣传部、生活保险部、女工部、财务部、组织部、劳动保护部,定员57人,实有54人。下属济南、徐州、青岛、张店、兖州工作委员会。
  1964年7月,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委员会,机关设办公室、生产部、组织部、宣传部、财务部、生活保险部、女工部、体协,定员30人,实有31人。
  1973年6月,济南铁路局工会委员会,机关设办公室、组织组、生产组、宣教组、生产保险组、女工组、财务组、定员42人,实有38人。下属济南、徐州、青岛分局工会,工程总队工会和路局直属工会。
  1978年7月,济南铁路局工会委员会改称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委员会。机关机构设置未变。下属青岛、济南、徐州、工程公司、工务大修分区工会和直属机关、机械学校工会。
  1979年4月,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委员会改称济南铁路总工会委员会,机关设办公室、组织部、宣教部、生产部、生活保险部、女工部、财务部,体育部、训练班,定员43人,实有44人。
  1983年11月至1985年底,济南铁路总工会委员会改称济南铁路局工会委员会,机关设办公室、组织部、宣教部、生活保险部、女工部、财务部,体育部、工运史编写组,定员50人,实有45人。下属济南、青岛、徐州、工程总公司、物资工业公司、工务大修分区工会和路局机关工会。
  二、领导机构
  济南铁路局工会(济南铁路区工会、济南铁路总工会)自1949年11月成立至1985年底,先后召开了八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八届工会委员会(或执委会),历届委员会(执委会)常委(或执委常委)名单、主要负责人如下:
  济南铁路区工会第一届执委会(1949年11月至1952年9月),执委45人、候补执委
  10人。
  主席 桂 蓬(兼) 副主席 何凤池
  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第二届执委会(1952年9月至1954年8月),执委35人、候补执委9人。
  执委常委13人:
  桂蓬 李介夫 叶莘 牟友民 王学盛 何淑 宗泽 陈爱华 赵歆声 董绥之 赵进先 白敏 孟冠军
  主席 赵进先 副主席 白敏
  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第三届执委会(1955年5月至1957年8月),执委37人、候补执委9人。
  执委常委15人:
  任建民 牟友民 李震 宋佑俊 宋培元 汪浩 何淑 房玉亭 夏云亭 曹瑞民 叶莘 刘孝尊 赵进先 赵亚东 苏逢九
  主席 赵进先副主席 叶莘 房玉亭
  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第四届委员会(1957年8月至1964年7月)委员31人,候补委员9人。
  常委9人:
  王康 叶莘 何淑 宋佑俊 宋培元 房玉亭 赵进先 曹瑞民 杨桂秀主席 赵进先副主席 叶莘 房玉亭
  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局第五届执委会(1964年7月至1973年6月),执委31人、候补执委7人。
  执委常委11人:
  张洁泉 宋培元 陈清渠 边得利 傅振东 刘天民 章振良 李喜玉 刘淑娟 何淑 李学瀛
  主席 张洁泉副主席 宋培元
  济南铁路局工会第六届委员会(1973年6月至1979年4月)委员51人。
  常委19人:
  陈国瑞 吴怀亮 何淑 张玑田 徐友君 迂金利 刘明路 王正岐 王培耀 丛毅芝 刘振汉 陈长鉴 李桂兰 李静敏 杨庆泗 范学诗 张建功 徐中民 黄桂兰
  主任 陈国瑞
  副主任 吴怀亮 何淑 张玑田 徐友君 迂金利 刘明路
  1978年7月至1979年3月期间,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副主任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主任为吴怀亮,副主任为何淑、刘明路。
  济南铁路总工会第七届委员会(1979年4月至1983年11月),委员51人。
  常委11人:
  刘天民 刘明路 孙德馨 何淑 吴怀亮 周福芝 徐中民 徐友君 徐秉皓 唐仲金 倪洁岑
  主席 吴怀亮副主席 何淑 刘明路
  1980年3月,七届二次全委会增选夏云亭为常委、副主席;1983年2月,七届四次全委会增选刘德敏为常委、主席,增选陈国瑞为常委、副主席,冯国庆、周桂英、宋洪生为常委。
  济南铁路局工会第八届委员会(1983年11月至1985年底),委员49人。
  常委9人:
  冯国庆 刘德敏 杨士钧 陈国瑞 周桂英 赵玉华 徐友君 曹杨 霍凤江
  主席 刘德敏副主席 陈国瑞
  1985年2月,八届三次全委会增选杨振娟为常委、副主席。
  济南铁路局工会组织机构,见表208。
  三、工会建设
  培训工会干部1953年,济南铁路区工会成立工会干部训练班,1956年撤销。1980年再次成立工会干部训练班,列入工会组织编制。1984年3月19日,成立工会干部学校,规模为100人,定员17人,校长由工会主席刘德敏兼任,配常务副校长1人,专职教员3人,在路内外聘请一批兼职教师,校址设在济南市柳埠,校舍共1031平方米,生活设施265平方米,是全国铁路局唯一的工会干部学校,到1985年底,共培训工会干部2213人,其中送省总、铁总干校培训111人。建国以来培训工会干部情况见表209。
  表彰积极分子第一次工会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于1956年7月7日至12日在济南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59人,代表全局15988名工会积极分子。会上表彰奖励工会积极分子739人,有35人介绍了经验,并选出出席全总和省工会积极分子代表会代表30人。
  第二次工会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于1979年10月24日至27日在济南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00人。会上13名代表介绍了经验,表彰先进集体21个、工会积极分子279人。
  1983年11月26日至30日,在济南铁路工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对9个基层工会、12个工会工作委员会、14个车间工会委员会、11个工会小组、24名工会工作者和259名工会积极分子分别授予光荣称号和奖励。
  建设职工之家根据铁总、省总指示精神,1984年6月济南铁路局工会八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路局工会建家规划和实施办法。同时,路局工会还制定了《关于开展分区工会建设职工之家六条标准的验收评分条件》。1984年下半年,泰安车务段工会等23个基层工会,第一批通过各分区工会检查验收。1985年2月路局工会对这23个基层工会命名为合格职工之家,并颁发合格证。到1985年底,经各分局级工会检查验收和路局工会审查同意,全局共有122个基层工会建成合格职工之家,达到基层工会总数的78%。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
  1950年1月,贯彻华北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提出的《关于在国营工厂企业建立工厂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定》,在徐州检车段选举产生工厂管理委员会,成为全局实行民主管理最早的基层单位。
  1957年,根据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的要在企业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的精神,经过在青岛机务段和济南机务段、车辆段试点,逐步在全局范围内推行这一制度,各单位较普遍地采用召开段职工代表大会,车间职工代表大会、生产会议和小组会的形式,下达季度、月份生产财务计划,总结上季或上月工作,公布竞赛结果,通过发扬民主,扩大企业的民主管理。1958年“大跃进”后,因受“左”的干扰,普遍停止了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活动。1961年全局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有60个基层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约占全局基层单位总数的65%。路局企业领导小组转发济南机务段职工代表大会章程草案,推动民主管理工作的进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活动一度停止,职代会制度也随之停止实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党中央指示和中国工会“九大”精神,济南分局于1978年11月召开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管理。同年,有64个基层单位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1980年12月,在路局党委领导下,由党政工团负责同志参加,组成了全局职工代表大会筹备领导小组,筹备召开路局职工代表大会。
  1981年7月,中共中央公布《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路局贯彻《条例》精神,在全局普遍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8月,路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11人,其中,工人代表187人,占代表总数的60%,大会审议通过路局局长工作报告;讨论审查路局财务使用情况的报告;讨论决定职工生活福利的经费分配和要解决的问题;讨论修改济南铁路局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和实施细则。次年8月,召开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行政工作报告;审查通过提案征集和处理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提案、经济监督、生活福利工作委员会人选及其条例;修改通过《职工守则》;通过大会决议。
  1983年7月,在济南召开路局第二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472人,其中工人代表284人,占代表总数的60%。大会审议通过了行政工作报告,提案审查处理报告,选举出提案审查、生产经营、生活福利三个工作委员会成员,审议通过了职代会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修改草案。次年3月,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济南召开。这次会议除审议通过路局工作报告、提案审查报告、大会决议和增补常任主席团成员外,还评议了路局领导干部,被评议的行政领导干部有局长张同生,副局长刘兴成、杨传亭、秦洪渭,总工程师朱耀明,总会计师周夫铸;党委领导干部有路局党委书记江楠,副书记何保国、杨桂秀,政治部副主任谭延水及总工会主席刘德敏。
  1985年2月,在济南召开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400人,大会审议通过了路局局长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和大会决议;评议了路局党政工领导干部张同生、刘兴成、杨传亭、秦洪渭、朱耀明、周夫铸和江楠、何保国、杨桂秀、谭延水及刘德敏等;酝酿选举了生产经营、提案审查、生活福利、评议监督干部工作委员会。
  从1981年起步到1984年底,各分局级大口单位以及设专职工会干部和经济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也全部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建立起了路局、分局级单位和基层单位“大三级”民主管理制度,并推动职代会职权的落实。从1985年开始,进入民主管理组织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和发展阶段。路局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和加强民主管理工作,得到铁道部、铁道部政治部和铁总、省总的重视和鼓励。铁总以简报形式摘发了路局职代会常任主席团检查职代会贯彻落实的情况报告;铁道部政治部、铁总转发了路局政治部、工会关于职代会常任主席团检查职代会决议、提案落实情况的检查通知;路局二届二次职代会率先评议路局党政工领导干部的经验,铁道部政治部组织部批转全路。
  第四节 劳动竞赛
  一、支前立功生产竞赛1948年12月,为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广大职工在“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物资就运到哪里”的口号鼓舞下,开展支前立功生产竞赛。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在抢修铁路中缺乏器材,因而献纳铁路器材、收搜路料成为支前立功生产竞赛的中心内容。济南站韩老宏等203名职工,自动把存有的铁路器材和个人有关物品献交归公,短短时间就献纳器材139种、709件。兖州工务段宋其文等38名职工,也踊跃捐献出大批路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群众破路时埋藏起来的大批铁路器材,被广大职工和人民收集捐献出来。另一方面,自己动手制造。没有道钉自己打,没有夹板自己制,和农民兄弟一起筹集木料,赶制枕木,保证了抢修的需要。在抢修淮河太桥时,水深流急不能打桩,后采用卧木排架办法,共产党员王光珍五次冒着生命危险潜水定位,每次在水下工作2小时,当他第六次潜水时,被急流冲进沉箱,光荣牺牲;工人宋焕文、刘标发、宋衡太在抢修桥梁时,遭敌机扫射,不幸中弹光荣牺牲;职工以大无畏的气概,用16天时间就修复这座16孔梁、长505米的大桥。1949年7月9日,路局在济南召开全局支前立功竞赛庆功大会,表彰奖励功臣365名,其中特等功臣4人,一等功臣73人,二等功臣202人。
  二、爱国主义劳动竞赛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中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铁路工会《关于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的指示,济南铁路区工会提出《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计划大纲。1951年8月管理局与区工会联合组织签定“爱国主义红旗竞赛公约”,并结合实际制定《济南铁路管理局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优胜旗奖励暂行办法》,在全局掀起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蚌埠机务段司炉陶玉成在值乘中,发现大轴发热,为保证正点运行,他冒着凛冽的寒风蹲在机车制动拉杆上不断浇油,保证完成了任务;在朝鲜战场上,路局援朝〓丂1型823号机车乘务员,为抢救文件与地图荣立特等功;〓丂1型1849号机车乘务员,在紧急情况下克服缺水困难,按时完成运送军火任务而荣立集体大功一次。有的乘务员为完成运输任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和增产节约竞赛1950年开始,中国铁路工会发出《开展“满超五”和增产节约竞赛》的号召后,全局立即响应。济南机务段1853号机车司机长、全国劳动模范张凤翔首先响应号召积极行动,提前完成全年任务。1951年1月至11月,全局超轴5390列60.53万吨,大幅度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1955年,贯彻路局工作会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指示,84名先进生产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提高牵引定数的倡议,广泛开展了“快速牵引超轴列车”竞赛,各机务段编制计划,推广操纵焚火先进经验,制定超轴地段操纵示意图,使各机车组达到普遍超轴。
  四、先进生产者竞赛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推动了全局先进生产者运动广泛深入地发展。竞赛内容突出工作质量,节约成绩,以及改进工作、学习等条件。是年底,通过自下而上地总结评比,全局涌现出先进车间12个、先进小组639个、先进个人2833人。
  五、“五好”评比竞赛1964年,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在全局展开“五好单位”、
  “五好班组”、“五好工人”竞赛活动。评选工作由路局组织进行。凡在年内达到“五好”条件的单位,由路局授予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五好班组”、“五好工人”的评比,每半年评选一次,凡达到五好条件的班组和个人,由单位授予先进班组、先进生产(工作)者光荣称号,并发给奖金以资鼓励。各单位月间竞赛,按照五好条件进行评比,按月公布,并授予流动红旗,“文化大革命”开始,“五好”评比竞赛活动陷于停顿。
  六、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77年3月,路局发出《关于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通知,并且成立路局劳动竞赛评比委员会,组织3个分局、5个机务段、4个编组站、4个车辆段、3个列车段等5个竞赛组开展优胜红旗竞赛。1979年初根据铁道部制订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评比办法,路局修订局劳动竞赛办法为:路局评比委员会组织各分局和机务段、车辆段、编组站的竞赛评比;其他段由路局评委会委托主管处组织进行评比。评比中对获月间竞赛优胜的单位,授予循环红旗,对连续三次获红旗的单位,奖给固定红旗。两者都核发一定数量的奖金。
  各分局和基层单位,根据路局有关文件精神,普遍开展了车间、班组、个人之间的小指标百分赛和单项赛。1980年至1985年,路局又多次修改劳动竞赛办法,使竞赛活动扎实、健康地开展,促进运输生产不断发展。
  第五节 技术协作
  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山东省总工会有关指示精神,1984年12月1日,成立济南铁路局首届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简称技协),由35名委员组成,选举路局工会副主席陈国瑞为主任,并聘请路局总工程师朱耀明为顾问,制定了《技协工作条例》。其宗旨是吸引全局职工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协作活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1985年3月,根据全国职工技协改革意见,技协活动由过去的无偿服务,变为坚持发扬共产主义风格与现行经济政策相结合的有偿服务,实行低标准收费、无效益不收费和贫困单位可减免收费的政策,以实现以事业养事业,减少政府拨款,发展技协事业的目的。到1985年底,路局技协有偿服务达93万元,纯收入19万元。各级技协举办技协培训班811期,培训25737人次;技术表演629场,有14209人参加。
  第六节 宣传教育
  一、宣传鼓动
  1949年10月开始,各级工会配合局管内党组织公开,组织职工学习中国革命史、党史,使职工了解党、拥护党、热爱党,接受党的领导,努力完成党提出的恢复铁路运输和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等任务。
  1950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进行阶级教育、时事政策宣传,发动职工参加抗美援朝运动,大批职工踊跃报名赴朝,出现许多母送子、妻送夫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动人事迹,一批又一批职工赴朝参战立功受奖,有的职工为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光荣献出自己的生命。
  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响应政府号召,踊跃认购胜利公债,自动捐献年终双薪14.20亿元(旧人民币,下同)为救济上海失业工人捐献1.59亿元,为救济皖北受灾同胞捐献2亿元,以及其他实物。充分表现了工人阶级爱国主义和阶级同情的崇高精神。
  1953~1957年,学习中长路经验,开展群众性政治、生产、技术、科普宣传和过渡时期总路线、增产节约等教育。仅1956年,举办报告会189次,41000多人次参加;展览会13次,2万多人受到教育;还召开座谈会61次,组织文艺演出107场,使职工群众深受鼓舞,提高了阶级觉悟和生产热情。1957年,根据中共八届二中全会精神,在职工中进行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在整风运动中,115个单位有26500多人参加,提出整改意见10余万条,使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局深入开展。
  1958~1959年,组织进行党的“八大”精神和国内外形势宣传,并进行“赶超英国”、“大跃进”等不切实际的宣传,助长了浮夸风。
  1961年,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结合铁路运输生产的实际进行宣传教育,广大职工整章建制逐步消除在“大跃进”中进行“大破、大立”带来的不良后果,使运输安全正点有了可靠保证。1962年,重点进行阶级教育,通过回忆对比,提高职工的阶级觉悟,同时,通过战备教育,推动运输生产工作。
  1963~1965年,着重进行了以阶级和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教育。全局第九次先代会,号召职工开展学雷锋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雷锋同志题词发表后,全局掀起一个争做雷锋式好工人、为社会主义贡献更大力量的学习宣传热潮,涌现出许多学雷锋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青岛列车段京青第一包乘组,一次出乘就为旅客做好事180多件,受到旅客的热情赞扬。1964年,配合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活动,区工会与路局政治部、团委联合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座谈会,交流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并在全局开展“五好”评比和学习解放军、实现革命化活动,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列为重要内容,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接着,向职工、家属进行了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政治教育。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会宣传鼓动工作被迫停止。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出现了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倾向。
  1978年起,工会宣传教育主要的活动是,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职工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围绕运输生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为铁路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1982年,协助党组织在各段站普遍开办政校,培训青年职工。到1984年,80%的工会专职干部担任政校的领导工作,共轮训59100人,占应轮训青年职工的99.18%。同时,开展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宣传和路风教育,以安全日历、安全揭示板、光荣榜、作业标准化图解等形式,宣传安全奋斗目标、先进事迹、经验教训;并配合进行法制教育,举办刑事犯罪展览,在16个地区和基层展出100多场,增强职工的法制观念。
  1983年7月,按照路局党委通知,在全局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编印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推荐书目,复制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录像,请作家李存葆作专题报告,举办振兴中华100题有奖竞赛。到9月底,全局开展读书活动的基层单位22个、建立自学小组112个,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达1208人。1984年4月,路局成立读书委员会;10月,召开读书活动表彰大会;到年底,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达到33715人,占职工总数的28.2%。1985年,引导职工把读书自学活动与本职工作和陶冶共产主义情操结合起来,使这一活动向纵深发展,到1985年底,参加读书活动人数已增至54671人,占全局职工总数的45.9%。坚持自学的人数占全局职工总数的22.3%,取得一门以上大专单科合格证书的1684人,其中五门以上合格的123人,并评出一批自学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业余教育
  1950年,全局职工文盲、半文盲有24000人,占职工总数的1/2。为此,管理局党委与区工会提出开展职工业余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由各级工会办业余学校,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组织职工学习。据统计1950年底全局开办业余文化学校234所;1952年各单位建立文化教育委员会145个,扫除文盲5620人,参加文化学习人数达15096人,参加技术学习人数达11002人,参加理论学习人数达5259人;有业余专职教师34人,兼职教师761人。1954年,全局除继续扫除文盲8000多人外,还开办了初小班、高小班、初中班、高中班多处,14300多人参加文化学习。1956年起,遵照铁道部和铁路总工会的决定,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工作移交行政主管,工会协助,并结合路局1956~1957年教育计划组织实施。1961年职工业余教育重由工会主管,贯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年培训职工10034人,学徒工转正定级培训4675人,117名职工参加了函授教育和业余进修。1962年以后,业余文化教育重点是在装卸和工务系统中进行扫盲和初等教育,并因地制宜开办大中专班级,初中等教育稳步发展,形成一支近4000人的业余教师队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职工业余教育一度陷于停顿。
  1978年,整建职工业余教育。1979年1月,山东省总工会要求在全省范围掀起一个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学管理的热潮,同年9月12日成立路局职工业校委员会,制定1978~1985年职工技术队伍培训计划。1981年起,按照铁道部党组要求,职工教育改由行政管理。各级工会配合行政抓职工“双补”学习。1982年,全局有20469人初中补考合格、有23344人初级技术补考合格,分别占应双补职工总数的56.6%和85.9%。在路局文化宫举办英语、物理、数学、语文业余学习班和讲座,配合铁道学会举办微机处理学习班,共3期120人参加学习。
  第七节 劳动保护
  1951年初,济南铁路区工会认真贯彻《铁路职工伤亡报告试行办法》,协助行政妥善处理职工伤亡事故,会同行政对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制定防止事故的措施。同年6月,区工会与行政联合发出《严格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度》的文件;9月,又发出试行全国总工会《工会基层组织劳动保护委员会通则》的通知,规定不准随便让职工加班加点,影响职工身体健康,确定在小组选举劳动保护干事、在车间或基层建立劳动保护委员会。劳动保护委员会认真履行有关劳保规定,1953年第一季度,全局未发生职工死亡事故,得到部令表扬。
  1954年8月24日至28日,区工会与路局联合召开劳动保护工作会议,有专职和兼职劳保干部122人出席会议,会议传达了东北地区劳动保护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薛城工务段、青岛站等单位劳动保护工作的经验,推动全局劳动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伤亡事故率明显降低。1955年,各级工会协助行政贯彻安全技术责任制,编制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计划措施,推行劳动保护协议书,32个基层单位的工会与行政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保护协议书,对改善职工劳动条件,起到了推动作用。是年,在56个基层单位建立劳动保护委员会,设劳动保护委员381名、劳动保护小组检查员1440人。
  1957年,区工会会同行政召开劳动保护专职干部会议,部署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技术、保健措施,进一步明确工会在防暑降温工作中的主要职责。1960~1961年,又发出关于认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指标,为给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在技术措施方面,设置利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强化器降温的设备;在组织措施方面,在暑天做好班次调整和工作时间安排。对高空、露天作业和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种的职工,及时供应饮料,发放防暑药品及草帽等。1962年,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制订的《工会基层(车间)委员会劳动保护工作委员会组织条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作条例》,劳动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步。1964年在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徐州站介绍了搞好劳动保护,保证安全生产的经验。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群众劳动保护组织一度处于瘫痪状态,职工伤亡人数增加,1975年全局职工死伤31人。
  1979年,中国工会“九大”以后,劳动保护工作得到恢复与加强。1980年3月,路局工会转发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在工业、交通企业加强法制教育,严格依法处理职工伤亡事故报告》,要求各级工会切实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令和规定,配合行政和政治部,组织职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渤海二号”事故处理决定,做好劳动保护工作。
  1980年12月12日至19日,路局与总工会在济南召开劳动环境保护会议。各分局和分区工会领导,劳动保护监察科长、生产指导员7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学习了万里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对“渤海二号”事故的处理决定及有关文件精神。徐州机务段等7个单位介绍了经验,路局安监室、卫生处作了专题发言。路局和总工会有关领导讲了话。鉴于工务部门事故多的状况,路局专门在1981年9月2日至4日在泰安召开了工务系统劳动保护座谈会。6个分局级单位和9个工务段、4个工务大队的有关领导和人员到会。会上学习了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章蕴英在全国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传达了齐齐哈尔劳动保护会议精神,交流了济南工务段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张承金等的经验。
  1985年8月,济南铁路总工会转发铁道部(85)579号和铁总22号文件,提出整顿劳动保护组织、健全群众监督网的意见。至年底,全局生产单位工会劳动保护组织基本建立健全,并选配了2838名劳动保护检查员。全局各级工会,共举办600多期劳动保护培训班,培训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2万多人,涌现出济南工务段、徐州建筑段、徐州站甲班四调和张承金、吕七贤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他们都先后在全路介绍过经验。
  第八节 生活保险
  一、劳动保险
  疾病伤残补助金1950年7月,按照铁道部全国铁路职工疾病伤残补助试行办法,疾病伤残补助金,由各单位按月交纳,并存于全国铁路职工劳动保险委员会指定的国家银行,数额等于全部职工实际工资总额的3%,其中30%为疾病伤残总基金,70%为疾病伤残基金。1950年全局疾病伤残补助费为13.7亿元(旧人民币),支付为9.5亿元。
  劳动保险金1951年5月按《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劳动保险金由路局按全局职工工资总额的3%缴纳。其中30%存在全总户内,作为缴纳劳动保险基金,70%存于工会基层委员会户内,作为劳动保险金,支付工人与职员按劳动保险条例应得的抚恤费、补助费与救济费之用。
  抚恤费1951年5月按《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因工死亡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之抚恤费,按人口多少分别领取死者职工标准工资的25—50%。为维持供养直系亲属最低生活水平,1983年4月11日,路局公布《关于因工死亡职工遗属抚恤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因工死亡职工遗属的抚恤费,按劳保条例计算,每人每月平均生活费,家住城镇低于18元、家住农村低于13元的差额部分,按月予以补助到18元和13元。以保障因工死亡职工遗属的最低生活水平。因物价调整,1985年7月,这一抚恤金又分别提高为按月予以补助到25元和20元,但不得超过死者生前原工资。同年8月,又按路局总工会通知,需要提高抚恤费最低基数的对象,不超过死者生前工资的由行政支付;超过死者生前原工资的,其差额部分,由基层工会给予定期补助。
  二、困难补助
  1949年11月,对少数生活特殊困难职工,实行“救急不救贫”办法;1953年制定《关于困难补助费使用补充办法》;1957年修订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审批手续;1960年在国家经济暂时困难之际,发出《关于对职工进行困难补助紧急通知》;1963年对职工生活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并据此作出临时补助的规定;1979年提出《关于做好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工作的几点意见》;1983年对生活困难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给予一次性困难补助;1984年提出《关于职工因病和非因工死亡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问题意见》和《关于做好当前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工作的补充意见》;春节对因公、比照因工死亡遗属和因工致残职工进行一次性补助;1985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救济问题上强调缩小补助面、扩大补助额,真正解决生活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1950~1985年若干年份全局职工困难补助情况见表210。
  三、贷款扶贫
  1984年8月,学习推广齐齐哈尔分局经验,开始开展对长期生活困难职工实行贷款扶贫生产自救工作。贷款扶贫的对象是长期补助的困难户,而家中又有闲散劳力、有生产条件和要求的。各分区工会,从路局工会拨给的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中,提留10%作为款源,掌握使用。
  1985年6月,通过调查摸底,在青岛机务段、青岛工务段进行试点。贷款生产自救的职工本人提出申请、经工会小组、车间工会讨论同意,基层工会提出意见,由分区工会批准。同年9月,路局工会在泰安召开全局贷款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青岛、济南分区工会和泰安车务段、泰安建筑段等10个单位介绍经验。到年底,全局贷款扶贫达到150户,其中济南分区工会63户、青岛分区工会36户、徐州分区工会19户、工程分区工会16户、物资工业分区工会6户、工务大修工会3户、局机关工会2户、济菏工会4户、职校工会1户,共贷款115650元,当年脱贫的有86户,占贷款户的57%。
  四、职工疗养
  1951年,在济南工厂办起能容纳65人的业余疗养院。1952年,在徐州、济南地区和四方机车工厂开办业余疗养院4处;在济南设立第一疗养院。1953年,在济南设立第二疗养院,在青岛设立疗养院1处。
  因隶属关系变更,四方机车工厂疗养院于1953年9月份脱离青岛分区工会;济南机车工厂疗养院于1957年12月脱离济南区工会。“文化大革命”中,济南第一、第二疗养院先后停办。1979年开始在连云港设立疗养院。
  到1958年底,济南区各疗养院先后共接收2472人疗养(其中包括劳动模范、抗美援朝职工、先进生产者),保护了职工健康,推动生产发展。
  第九节 女工、家属
  一、女工队伍
  1950年,全局有女职工1133人,占职工总数的3.4%,女工较多的3个基层单位成立了女工工作委员会。1953年,女职工增加到2200多人,女工工作委员会也发展到15个以上。之后,女工队伍逐步增加,1964年为4400人、1976年猛增到12000余人,到1985年达到22634人,占职工总数的18.1%,建立有女工工作委员会139个、女工小组830个,形成一支人数较多的女工队伍和女工工作网络。
  根据1985年的统计,全局女职工中局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5人、科级干部118人、股级干部424人、一般干部544人,党员2639人、团员6799人;文化程度,大专382人、中专2229人、高中8759人、初中8811人、小学1912人。
  二、女工保护
  劳动保护1951年,按照区工会与管理局签定的集体合同,对怀孕妇女行政予以照顾,有乳儿的女工给予哺乳时间。1953年以后,执行全国女工保护条例和部、省有关规定。“文化大革命”期间,女工劳动保护工作被忽视。1979年12月,由工会女工部牵头会同行政、人事、卫生部门,成立女工劳动保护调查小组,对从事笨重体力劳动、野外作业和有毒有害工种的女工健康情况进行重点调查,提出解决措施,于1981年将全局303名女养路工、217名女线路工调整安排了合适的工作。1984年又重点调查青岛、徐州分局和工程二处的女工保护情况,对查出的防尘、防毒设施和女工更衣室等方面的问题,在年内予以妥善解决。
  经期保护1954年,济南列车段建立女工卫生箱,路局通信段建立女工卫生室。1981年9月起,全局女职工卫生费由每月0.5元改为0.8元。1982年底,全局购置女工冲洗器62具。1983年起,每两年对女职工进行一次妇科病普查。1984年普查5855人,对查出患有妇科病的1189人分别作了治疗。1985年,全局安装自动冲洗器和简易冲洗器63具、手握冲洗器13708个,对防治妇科病起了很大作用。
  产期、哺乳期保护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1983年3月11日起,制定并执行《女职工哺乳期留职休假暂行办法》,留职休假期间,按标准工资75%领取。据1984年统计,全局留职休假女职工达到1186人。
  三、表彰先进
  1956年5月14日至18日,在济南召开女工、家属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会议表彰21名先进个人、6个家属委员会。
  1957年3月19日至22日,全区职工家属代表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表彰12个先进集体、39名先进个人。
  1960年3月7日至9日,全局女工、家属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对55个先进集体、197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1976年3月8日至12日,全局妇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对24个先进集体颁发奖状,177名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1979年3月8日至9日,在济南召开全局女工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会议对24个先进集体颁发奖状、奖金,对224名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
  1983年3月8日至9日,全局“三八”红旗手(集体)、“五好”家庭(集体)表彰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命名并表彰170名“三八”红旗手、33个红旗集体,35户“五好”家庭、5个“五好”集体。
  第十节 财务管理
  1952年开始建立工会财务工作部门,以“为群众服务,为生产服务,为工会建设服务”的方针,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并将全局318个基层工会的财务工作,直接划归区工会领导。1957年7月,遵照全国总工会规定,工会经费实行四级管理,区工会每年编制预算,对工会经费的分配,用于基层工会的不少于60%。
  1958年12月4日,按照全总要求,放弃工会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工会经费收入下降,1957年工会收入为175万元,1961年只收入39万元。1962年全总发出《关于加强工会财务工作的决定》,路局与区工会改变工会经费的拨交办法,调动了基层工会的积极性,保证工会会费收足收齐。工会经费收入逐步增长,到1966年达187万元。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根据铁道部和全国铁路总工会通知,工会财务并入行政财务统一管理,自1967年1月起行政不再向工会拨交工会经费,工会财务帐款造册全部移交,工会财务活动全部停止。
  1979年,根据国家财政部与全国总工会《关于恢复企业、事业、机关的行政方面拨交工会经费的联合通知》,路局工会恢复独立管理经费的工作。当年编印出《铁路工会财务文件汇编》,《基层工会财务明细帐》,统一了基层工会账册。1983年,又规定了各级工会的财产管理权限,完善财务设备管理,开始按年度编制工会财务的预算和决算,并制定了《电视管理站财务管理的暂行规定》,扩大电视管理站的自主权。1985年,举办工会财务人员培训班,开展工会财务理论研究,组织撰写论文,不断提高工会财务管理。
  第十一节 退休管理
  一、队伍状况
  根据路局统计资料汇编记载:1978年,退休职工总数为16616人;1980年退休职工总数为23858人;1981年退休职工总数为26516人。截至1985年全局退休职工达到26970人。随着我国人口走向老龄化,路局退休职工已经形成一支庞大队伍,并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二、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
  50年代和60年代,退休职工数量较少,各级组织没有把退休管理当作重点来抓;“文化大革命”期间此项工作更是无暇顾及。随着退休职工不断增多,退休管理逐步引起各级组织的重视。根据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80)劳总险字27号和工发总51号文件精神,为了切实加强全局退休职工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使之“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愉快地度过晚年,路局与路局总工会于1982年6月1日在济南召开了整顿劳动保险工作会议,会后发出会议《纪要》,并由路局总工会和行政有关部门在济南机务段试点建立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1984年,召开济南机务段退管会成立大会,把建立退管会组织工作做法和经验推向全局。到1985年底,全局共建立退管会100个,配专职人员149人,其中,济南分局23个,42人;青岛分局29个,49人;徐州分局20个,17人;工程总公司12个,17人;物资工业公司8个,8人;线桥大修处5个,13人;路局机关3个,3人。退管会由行政、工会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退休职工代表组成,实行退休、退职职工自管、专管相结合,为企业对退休、退职职工管理、教育、服务的机构。
  三、退休职工福利费
  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和路局三届一次职代会提案,经路局确定,从1985年起,按照退休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福利费,主要用于退休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退休职工开展活动费用(包括组织退休职工学习、文体活动及走访慰问等)以及退管会聘请专职人员差补费等,由工会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收入、支出,结余、当年结余款转下年继续使用。
  附件:济南铁路的黄色工会简表。见表211。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