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篇 群众社团 其他党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538
颗粒名称: 第十篇 群众社团 其他党派
分类号: D4;D665
页数: 34
页码: 609-642
摘要: 本篇记述的是济南铁路局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情况包括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学术团体、其他党派等。
关键词: 铁路 社团 党派

内容

济南铁路局辖区,自建路以来,群众社团与党派组织相继出现。1919~1921年,为了维护铁路职工自身利益和生存权力,工人组织了“老君会”、“圣诞会”等群众自发组织,反对压榨,争取自由。1921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路工会先后建立,组织领导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胜利后的国民党统治时期,工会组织的工人运动此起彼伏,有力地冲击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动统治,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华东区铁路管理总局职工会筹委会随之建立。在党组织尚未公开的情况下,职工会筹委会不但在组织职工、恢复生产、支援前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而且为济南铁路区工会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1949年11月,济南铁路区工会正式成立后,以生产为中心,坚持生产、生活、教育三位一体的工作方针,在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组织、教育全局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开展生产竞赛,发展铁路运输,积极投入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以及历次政治运动,在运输生产中取得了很大成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全局工会工作一度被迫停止。1973年,尽管当时还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路局工会第六届委员会恢复了组织活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工会“九大”以后,经过拨乱反正,各级工会加强了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在铁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发挥了工会组织的应有作用。
  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早在二十年代就开始有组织、活动,有的站段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后称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在白色恐怖下不少团员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共产主义事业献出自己宝贵的青春。1946年冬,党中央建议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黄台车站支部成立,1949年济南铁路团工委正式建立,全局各级团组织逐步建立健全起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根据青年特点,广泛开展组织建设、宣传教育和生产活动,发挥团员青年的突击作用,在各项活动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党的有力助手。
  5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和中国民主同盟等民主党派组织,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本篇还收录了1948年前国民党、三民主义青年团在济南铁路的组织状况。
  第一章 工会
  第一节 建国前工人运动
  自1899年修建胶济铁路起,到胶济、津浦、陇海铁路及其所属四方、济南、浦镇等机厂陆续建成投产,逐步形成了一支数量可观的铁路工人队伍。这支队伍由于外受帝国主义统治剥削,内受军阀、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压榨,为求自身的生存和解放,英勇地进行了长期的反抗和斗争。
  1919年6月8日,在“五四”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下,浦镇机厂工人在机匠王荷波带领下,在南京、浦镇举行示威游行,队伍沿途高呼反帝口号,向群众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和反动军阀卖国罪行。1921年3月,青岛埠头和大港、小港等处千余名铁路工人举行罢工,水陆交通陷于停顿。日本驻青岛当局调军警镇压逮捕工人代表数十人。
  1921年11月,党组织通过徐州北站大厂领班姚佐唐、洛阳路局员司游天洋领导陇海铁路机务工人大罢工,抗议大厂当局开除、关押工人。北方劳动组合书记罗章龙到陇海铁路指导罢工。罢工7天后,迫使当局在工人提出的条件上签字。11月27日,罢工委员会开会通过决议:把各站‘老君会’正式改建为工会;成立陇海铁路总工会。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在给罗章龙的信中评价这次工人运动是:“陇海罢工捷报频传,东起连云,西达陕西,震动畿辅,远及南方,这是我党初显身手的重大事件”。
  1922年6月18日,津浦铁路济南机厂工会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山东第一个基层产业工会。在工会负责人李广义领导下于7月26日举行首次罢工,并三次派代表去天津向铁路当局请愿,提出:年终发双薪、星期天休息半天不扣工资、每半年加薪一次、病假不扣工资等9条要求。经过7天罢工迫使厂方接受了工人提出的条件。
  1922年8月1日,以济南机厂和济南机务段工人为主,建立起“济南工友读书会”,同月,王荷波(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北方劳动组合书记部委员)在浦镇机厂建立起浦镇机厂工会。年底又去浦口组建起津浦铁路工会筹备委员会。
  1923年1月,胶济铁路四方工厂工人自发组织起“老君会”、“鲁班会”、“葛仙会”。后工人领袖郭恒祥将这些团体,联合成“圣诞会”,组织了一系列工人运动。1923年2月7日,京汉路发生闻名全国的“二七”大罢工,8日,济南机厂工会立即宣布从9日至10日全厂举行同情罢工。同日,浦镇机厂和两浦地区铁路工人千余人举行罢工,并横卧钢轨阻止火车通行,军阀派兵镇压,工人们破坏铁路,砸毁机车,与军警发生冲突。10日,津浦铁路浦镇分工会,致电全国各大报馆并转北京政府大总统及国务院表示声援和抗议。
  9月8日,路局以“煽动风潮”为由,下令解散“圣诞会”,中共青岛支部书记邓恩铭,以记者身份串连积极分子成立四方机厂工会,胶济路各站段有1500多人参加。1925年2月8日,赤色工会参加胶济铁路大罢工,要求撤换阚铎、朱诞祺正副局长的职务,承认工会合法地位,恢复被开除工人的工作,满足四方机厂工人5项要求,结果阚、朱二人下台,山东地方势力派李钟岳署理局长职务,迫使当局接受了工人提出的要求。
  1925年5月29日青岛发生“青岛惨案”,5月30日上海发生“五卅”惨案。胶济铁路总工会开展声援青岛、上海工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济南机厂工会动员会员开展募捐活动;浦镇机厂和津浦南段工人参加南京30万人的大规模游行集会,声援“五卅”反帝斗争;高密车站工人和县中学师生,游行示威,抵制日货,募捐支援沪青死难工友家属。
  1937年7月,抗日战争中,津浦路工人组织工程队,跟随抗日军队抢修被日寇炸坏的桥梁、铁路;或则破坏铁路,阻止日寇的进犯;或将铁路设备、器材运到后方;有的工人直接参军、参战,或组织工人抗日武装组织。据1940年6月21日《新华日报》报道“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济南、青岛,向胶济路全线进攻时,淄博矿区和铁路工人400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有2000多人参加了游击队,仅1938年1月至1940年初就炸死炸伤日伪军200余人”。
  抗日战争期间铁路工人参加组成的抗日武装有:鲁南铁道游击队、山东铁道破坏总队、津浦铁道大队、张博铁道大队、胶济铁道大队、陇海铁路武工队。其中铁道游击队从建队到抗日战争胜利,直到解放战争初期,一直战斗在津浦路中段和微山湖地区及临(城)枣(庄)支线,沉重打击敌人。
  在武装斗争同时,共产党领导工人在敌占区开展斗争,破坏敌人军事运输,搜集传递情报,搞军需物资支援抗日军民。据日本侵略者自己承认,自1940年到1941年3月,运输方面共发生破坏事故1847件。1942年,日本侵略军秋季大扫荡时,坊子机务段张廷爱等人,乘夜晚日哨兵打盹之际,将停在车房的1633号机车开动后冲到转盘下,机车毁坏,并把5台机车堵在库房里,使集结在坊子站待运的军需物资不能运出,造成参加扫荡行动的日军中断供应。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解放区的铁路工人由武装抗日转入恢复铁路运输。1945年9月至1946年6月,在解放区的胶济、津浦、陇海铁路及支线的部分区段建立的中共铁路工作委员会和办事处领导下,组织修复抗战期间被破坏的铁路,仅山东境内就修通了760公里。但是,自1945年9月至11月,国民党反动派调集李延年、李弥等部不断向解放区进犯,企图控制陇海东段、津浦路中段和胶济路。为阻止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各路工人和沿线军民对铁路进行大破坏,使原津浦区铁路局陷于瘫痪或半瘫痪,路局所在地济南也仅北通桑梓店、东至郭店、南到炒米店。1947年国民党反动派向山东发动重点进攻,期间仅据胶济路东段不完全统计,济南铁路工人共破坏铁路115次,长达130多公里。
  这时,在国民党统治区,工潮迭起。1947年6月27日,津浦区铁路管理局发布裁员减薪令:立即辞退所有临时工;各单位不得任用新人;凡到退休年龄的一律办理退休;发给三个月的工薪自谋职业;调南方铁路服务。7月3日,各单位工人代表找到国民党工会济南铁路局办事处主任,要求铁路局废止裁员减薪令。而“工会”阻止工人行动,工人愤怒地砸了“工会”的牌子。在共产党的组织和发动下,工人联合起来到路局说理。7月4日,济南地区和张店撤来济南的铁路工人3000多人齐集局长办公大楼前广场,派代表与局长陈舜畊谈判撤销局令。谈判破裂,陈被迫去广场见工人,愤怒的工人打了陈。事后,陈舜畊向交通部提出辞职。交通部派员来济南调查,裁员减薪令暂缓执行。
  1948年6月中旬,在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掀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斗争中,28日,浦镇机厂1800多名工人,要求提高待遇;300多名工人代表包围交通部长俞大维,要求提高米贴。7月2日,两浦地区5000多工人大罢工。津浦路中段徐州工人也响应罢工,津浦路南段水陆交通中断14个小时。军运随之停止,迫使当局全部接受工人提出的条件,斗争取得胜利。
  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将胶济路的工人连同机车、车辆设备等调运南方,工人进行反南迁斗争。工人不走、物资不运;浦镇机厂工人切断了南迁通路,使国民党反动派迁厂企图落空。徐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劫持一批机车企图南运,中共地下组织通过地下党员胡依民等,发动徐州车站工人怠工延误时日,人民解放军及时截断敌人逃路,保住了这批机车。解放前夕,各地铁路工人在党的领导下,组织看管队、护厂队,护厂、护路,防止破坏,使济南铁路辖区的铁路设备,尽可能完整地回归人民。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后,济南铁路工人开展支前立功运动。在抢修和恢复徐州周围700多公里铁路中,约需钢轨8万根、夹板12万块、道钉和螺栓300多万个,广大铁路工人发动沿线人民群众,开展献纳铁路器材、收集路料运动,并且自己动手制做夹板、道钉和螺栓等,结果只有20天就筹齐器材,提前完成修复铁路的任务;济南机厂等单位的工人抢修机车,使“死机复活”,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为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这一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铁路工会组织见表207。
  第二节 组织建设
  一、机构设置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华东区铁路管理总局成立职工会筹委会。
  1949年11月,济南铁路区工会委员会正式成立。机关设办公室、组织部、生产部、劳保部、宣教部、财务科、女工委员会。定员44人实有43人。下属济南、青岛、徐州、蚌埠和浦镇机车工厂分区工会。
  1952年9月,济南铁路区工会委员会,改称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委员会。机关设办公室、生产部、劳保部、财务部、女工部、工资部、文教部、组织部、干部部、生活住宅部,定员74人,实有70人。下属蚌埠、徐州、青岛、济南分区工会和直属工会。
  1957年8月,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委员会,机关设办公室、生产部、工资部、宣传部、生活保险部、女工部、财务部、组织部、劳动保护部,定员57人,实有54人。下属济南、徐州、青岛、张店、兖州工作委员会。
  1964年7月,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委员会,机关设办公室、生产部、组织部、宣传部、财务部、生活保险部、女工部、体协,定员30人,实有31人。
  1973年6月,济南铁路局工会委员会,机关设办公室、组织组、生产组、宣教组、生产保险组、女工组、财务组、定员42人,实有38人。下属济南、徐州、青岛分局工会,工程总队工会和路局直属工会。
  1978年7月,济南铁路局工会委员会改称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委员会。机关机构设置未变。下属青岛、济南、徐州、工程公司、工务大修分区工会和直属机关、机械学校工会。
  1979年4月,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委员会改称济南铁路总工会委员会,机关设办公室、组织部、宣教部、生产部、生活保险部、女工部、财务部,体育部、训练班,定员43人,实有44人。
  1983年11月至1985年底,济南铁路总工会委员会改称济南铁路局工会委员会,机关设办公室、组织部、宣教部、生活保险部、女工部、财务部,体育部、工运史编写组,定员50人,实有45人。下属济南、青岛、徐州、工程总公司、物资工业公司、工务大修分区工会和路局机关工会。
  二、领导机构
  济南铁路局工会(济南铁路区工会、济南铁路总工会)自1949年11月成立至1985年底,先后召开了八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八届工会委员会(或执委会),历届委员会(执委会)常委(或执委常委)名单、主要负责人如下:
  济南铁路区工会第一届执委会(1949年11月至1952年9月),执委45人、候补执委
  10人。
  主席 桂 蓬(兼) 副主席 何凤池
  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第二届执委会(1952年9月至1954年8月),执委35人、候补执委9人。
  执委常委13人:
  桂蓬 李介夫 叶莘 牟友民 王学盛 何淑 宗泽 陈爱华 赵歆声 董绥之 赵进先 白敏 孟冠军
  主席 赵进先 副主席 白敏
  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第三届执委会(1955年5月至1957年8月),执委37人、候补执委9人。
  执委常委15人:
  任建民 牟友民 李震 宋佑俊 宋培元 汪浩 何淑 房玉亭 夏云亭 曹瑞民 叶莘 刘孝尊 赵进先 赵亚东 苏逢九
  主席 赵进先副主席 叶莘 房玉亭
  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区第四届委员会(1957年8月至1964年7月)委员31人,候补委员9人。
  常委9人:
  王康 叶莘 何淑 宋佑俊 宋培元 房玉亭 赵进先 曹瑞民 杨桂秀主席 赵进先副主席 叶莘 房玉亭
  中国铁路工会济南局第五届执委会(1964年7月至1973年6月),执委31人、候补执委7人。
  执委常委11人:
  张洁泉 宋培元 陈清渠 边得利 傅振东 刘天民 章振良 李喜玉 刘淑娟 何淑 李学瀛
  主席 张洁泉副主席 宋培元
  济南铁路局工会第六届委员会(1973年6月至1979年4月)委员51人。
  常委19人:
  陈国瑞 吴怀亮 何淑 张玑田 徐友君 迂金利 刘明路 王正岐 王培耀 丛毅芝 刘振汉 陈长鉴 李桂兰 李静敏 杨庆泗 范学诗 张建功 徐中民 黄桂兰
  主任 陈国瑞
  副主任 吴怀亮 何淑 张玑田 徐友君 迂金利 刘明路
  1978年7月至1979年3月期间,第六届委员会主任、副主任进行了调整,调整后主任为吴怀亮,副主任为何淑、刘明路。
  济南铁路总工会第七届委员会(1979年4月至1983年11月),委员51人。
  常委11人:
  刘天民 刘明路 孙德馨 何淑 吴怀亮 周福芝 徐中民 徐友君 徐秉皓 唐仲金 倪洁岑
  主席 吴怀亮副主席 何淑 刘明路
  1980年3月,七届二次全委会增选夏云亭为常委、副主席;1983年2月,七届四次全委会增选刘德敏为常委、主席,增选陈国瑞为常委、副主席,冯国庆、周桂英、宋洪生为常委。
  济南铁路局工会第八届委员会(1983年11月至1985年底),委员49人。
  常委9人:
  冯国庆 刘德敏 杨士钧 陈国瑞 周桂英 赵玉华 徐友君 曹杨 霍凤江
  主席 刘德敏副主席 陈国瑞
  1985年2月,八届三次全委会增选杨振娟为常委、副主席。
  济南铁路局工会组织机构,见表208。
  三、工会建设
  培训工会干部1953年,济南铁路区工会成立工会干部训练班,1956年撤销。1980年再次成立工会干部训练班,列入工会组织编制。1984年3月19日,成立工会干部学校,规模为100人,定员17人,校长由工会主席刘德敏兼任,配常务副校长1人,专职教员3人,在路内外聘请一批兼职教师,校址设在济南市柳埠,校舍共1031平方米,生活设施265平方米,是全国铁路局唯一的工会干部学校,到1985年底,共培训工会干部2213人,其中送省总、铁总干校培训111人。建国以来培训工会干部情况见表209。
  表彰积极分子第一次工会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于1956年7月7日至12日在济南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59人,代表全局15988名工会积极分子。会上表彰奖励工会积极分子739人,有35人介绍了经验,并选出出席全总和省工会积极分子代表会代表30人。
  第二次工会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于1979年10月24日至27日在济南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300人。会上13名代表介绍了经验,表彰先进集体21个、工会积极分子279人。
  1983年11月26日至30日,在济南铁路工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期间,对9个基层工会、12个工会工作委员会、14个车间工会委员会、11个工会小组、24名工会工作者和259名工会积极分子分别授予光荣称号和奖励。
  建设职工之家根据铁总、省总指示精神,1984年6月济南铁路局工会八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通过路局工会建家规划和实施办法。同时,路局工会还制定了《关于开展分区工会建设职工之家六条标准的验收评分条件》。1984年下半年,泰安车务段工会等23个基层工会,第一批通过各分区工会检查验收。1985年2月路局工会对这23个基层工会命名为合格职工之家,并颁发合格证。到1985年底,经各分局级工会检查验收和路局工会审查同意,全局共有122个基层工会建成合格职工之家,达到基层工会总数的78%。
  第三节 职工代表大会
  1950年1月,贯彻华北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提出的《关于在国营工厂企业建立工厂委员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决定》,在徐州检车段选举产生工厂管理委员会,成为全局实行民主管理最早的基层单位。
  1957年,根据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提出的要在企业中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分工负责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的精神,经过在青岛机务段和济南机务段、车辆段试点,逐步在全局范围内推行这一制度,各单位较普遍地采用召开段职工代表大会,车间职工代表大会、生产会议和小组会的形式,下达季度、月份生产财务计划,总结上季或上月工作,公布竞赛结果,通过发扬民主,扩大企业的民主管理。1958年“大跃进”后,因受“左”的干扰,普遍停止了职工代表大会的各项活动。1961年全局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有60个基层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约占全局基层单位总数的65%。路局企业领导小组转发济南机务段职工代表大会章程草案,推动民主管理工作的进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工会活动一度停止,职代会制度也随之停止实施。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党中央指示和中国工会“九大”精神,济南分局于1978年11月召开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实行民主管理。同年,有64个基层单位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1980年12月,在路局党委领导下,由党政工团负责同志参加,组成了全局职工代表大会筹备领导小组,筹备召开路局职工代表大会。
  1981年7月,中共中央公布《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路局贯彻《条例》精神,在全局普遍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8月,路局首届职工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11人,其中,工人代表187人,占代表总数的60%,大会审议通过路局局长工作报告;讨论审查路局财务使用情况的报告;讨论决定职工生活福利的经费分配和要解决的问题;讨论修改济南铁路局职工代表大会条例和实施细则。次年8月,召开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行政工作报告;审查通过提案征集和处理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提案、经济监督、生活福利工作委员会人选及其条例;修改通过《职工守则》;通过大会决议。
  1983年7月,在济南召开路局第二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472人,其中工人代表284人,占代表总数的60%。大会审议通过了行政工作报告,提案审查处理报告,选举出提案审查、生产经营、生活福利三个工作委员会成员,审议通过了职代会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修改草案。次年3月,第二届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济南召开。这次会议除审议通过路局工作报告、提案审查报告、大会决议和增补常任主席团成员外,还评议了路局领导干部,被评议的行政领导干部有局长张同生,副局长刘兴成、杨传亭、秦洪渭,总工程师朱耀明,总会计师周夫铸;党委领导干部有路局党委书记江楠,副书记何保国、杨桂秀,政治部副主任谭延水及总工会主席刘德敏。
  1985年2月,在济南召开第三届职工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400人,大会审议通过了路局局长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和大会决议;评议了路局党政工领导干部张同生、刘兴成、杨传亭、秦洪渭、朱耀明、周夫铸和江楠、何保国、杨桂秀、谭延水及刘德敏等;酝酿选举了生产经营、提案审查、生活福利、评议监督干部工作委员会。
  从1981年起步到1984年底,各分局级大口单位以及设专职工会干部和经济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也全部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建立起了路局、分局级单位和基层单位“大三级”民主管理制度,并推动职代会职权的落实。从1985年开始,进入民主管理组织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和发展阶段。路局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和加强民主管理工作,得到铁道部、铁道部政治部和铁总、省总的重视和鼓励。铁总以简报形式摘发了路局职代会常任主席团检查职代会贯彻落实的情况报告;铁道部政治部、铁总转发了路局政治部、工会关于职代会常任主席团检查职代会决议、提案落实情况的检查通知;路局二届二次职代会率先评议路局党政工领导干部的经验,铁道部政治部组织部批转全路。
  第四节 劳动竞赛
  一、支前立功生产竞赛1948年12月,为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广大职工在“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就修到哪里,物资就运到哪里”的口号鼓舞下,开展支前立功生产竞赛。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在抢修铁路中缺乏器材,因而献纳铁路器材、收搜路料成为支前立功生产竞赛的中心内容。济南站韩老宏等203名职工,自动把存有的铁路器材和个人有关物品献交归公,短短时间就献纳器材139种、709件。兖州工务段宋其文等38名职工,也踊跃捐献出大批路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群众破路时埋藏起来的大批铁路器材,被广大职工和人民收集捐献出来。另一方面,自己动手制造。没有道钉自己打,没有夹板自己制,和农民兄弟一起筹集木料,赶制枕木,保证了抢修的需要。在抢修淮河太桥时,水深流急不能打桩,后采用卧木排架办法,共产党员王光珍五次冒着生命危险潜水定位,每次在水下工作2小时,当他第六次潜水时,被急流冲进沉箱,光荣牺牲;工人宋焕文、刘标发、宋衡太在抢修桥梁时,遭敌机扫射,不幸中弹光荣牺牲;职工以大无畏的气概,用16天时间就修复这座16孔梁、长505米的大桥。1949年7月9日,路局在济南召开全局支前立功竞赛庆功大会,表彰奖励功臣365名,其中特等功臣4人,一等功臣73人,二等功臣202人。
  二、爱国主义劳动竞赛1950年,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中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铁路工会《关于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的指示,济南铁路区工会提出《开展爱国主义生产竞赛》计划大纲。1951年8月管理局与区工会联合组织签定“爱国主义红旗竞赛公约”,并结合实际制定《济南铁路管理局爱国主义劳动竞赛优胜旗奖励暂行办法》,在全局掀起爱国主义劳动竞赛。蚌埠机务段司炉陶玉成在值乘中,发现大轴发热,为保证正点运行,他冒着凛冽的寒风蹲在机车制动拉杆上不断浇油,保证完成了任务;在朝鲜战场上,路局援朝〓丂1型823号机车乘务员,为抢救文件与地图荣立特等功;〓丂1型1849号机车乘务员,在紧急情况下克服缺水困难,按时完成运送军火任务而荣立集体大功一次。有的乘务员为完成运输任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和增产节约竞赛1950年开始,中国铁路工会发出《开展“满超五”和增产节约竞赛》的号召后,全局立即响应。济南机务段1853号机车司机长、全国劳动模范张凤翔首先响应号召积极行动,提前完成全年任务。1951年1月至11月,全局超轴5390列60.53万吨,大幅度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1955年,贯彻路局工作会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指示,84名先进生产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提高牵引定数的倡议,广泛开展了“快速牵引超轴列车”竞赛,各机务段编制计划,推广操纵焚火先进经验,制定超轴地段操纵示意图,使各机车组达到普遍超轴。
  四、先进生产者竞赛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推动了全局先进生产者运动广泛深入地发展。竞赛内容突出工作质量,节约成绩,以及改进工作、学习等条件。是年底,通过自下而上地总结评比,全局涌现出先进车间12个、先进小组639个、先进个人2833人。
  五、“五好”评比竞赛1964年,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在全局展开“五好单位”、
  “五好班组”、“五好工人”竞赛活动。评选工作由路局组织进行。凡在年内达到“五好”条件的单位,由路局授予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五好班组”、“五好工人”的评比,每半年评选一次,凡达到五好条件的班组和个人,由单位授予先进班组、先进生产(工作)者光荣称号,并发给奖金以资鼓励。各单位月间竞赛,按照五好条件进行评比,按月公布,并授予流动红旗,“文化大革命”开始,“五好”评比竞赛活动陷于停顿。
  六、社会主义劳动竞赛1977年3月,路局发出《关于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通知,并且成立路局劳动竞赛评比委员会,组织3个分局、5个机务段、4个编组站、4个车辆段、3个列车段等5个竞赛组开展优胜红旗竞赛。1979年初根据铁道部制订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评比办法,路局修订局劳动竞赛办法为:路局评比委员会组织各分局和机务段、车辆段、编组站的竞赛评比;其他段由路局评委会委托主管处组织进行评比。评比中对获月间竞赛优胜的单位,授予循环红旗,对连续三次获红旗的单位,奖给固定红旗。两者都核发一定数量的奖金。
  各分局和基层单位,根据路局有关文件精神,普遍开展了车间、班组、个人之间的小指标百分赛和单项赛。1980年至1985年,路局又多次修改劳动竞赛办法,使竞赛活动扎实、健康地开展,促进运输生产不断发展。
  第五节 技术协作
  根据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山东省总工会有关指示精神,1984年12月1日,成立济南铁路局首届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简称技协),由35名委员组成,选举路局工会副主席陈国瑞为主任,并聘请路局总工程师朱耀明为顾问,制定了《技协工作条例》。其宗旨是吸引全局职工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协作活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1985年3月,根据全国职工技协改革意见,技协活动由过去的无偿服务,变为坚持发扬共产主义风格与现行经济政策相结合的有偿服务,实行低标准收费、无效益不收费和贫困单位可减免收费的政策,以实现以事业养事业,减少政府拨款,发展技协事业的目的。到1985年底,路局技协有偿服务达93万元,纯收入19万元。各级技协举办技协培训班811期,培训25737人次;技术表演629场,有14209人参加。
  第六节 宣传教育
  一、宣传鼓动
  1949年10月开始,各级工会配合局管内党组织公开,组织职工学习中国革命史、党史,使职工了解党、拥护党、热爱党,接受党的领导,努力完成党提出的恢复铁路运输和支援人民解放军南下等任务。
  1950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中,运用多种宣传工具和宣传形式进行阶级教育、时事政策宣传,发动职工参加抗美援朝运动,大批职工踊跃报名赴朝,出现许多母送子、妻送夫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动人事迹,一批又一批职工赴朝参战立功受奖,有的职工为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光荣献出自己的生命。
  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响应政府号召,踊跃认购胜利公债,自动捐献年终双薪14.20亿元(旧人民币,下同)为救济上海失业工人捐献1.59亿元,为救济皖北受灾同胞捐献2亿元,以及其他实物。充分表现了工人阶级爱国主义和阶级同情的崇高精神。
  1953~1957年,学习中长路经验,开展群众性政治、生产、技术、科普宣传和过渡时期总路线、增产节约等教育。仅1956年,举办报告会189次,41000多人次参加;展览会13次,2万多人受到教育;还召开座谈会61次,组织文艺演出107场,使职工群众深受鼓舞,提高了阶级觉悟和生产热情。1957年,根据中共八届二中全会精神,在职工中进行勤俭建国、勤俭办企业、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教育。在整风运动中,115个单位有26500多人参加,提出整改意见10余万条,使增产节约运动在全局深入开展。
  1958~1959年,组织进行党的“八大”精神和国内外形势宣传,并进行“赶超英国”、“大跃进”等不切实际的宣传,助长了浮夸风。
  1961年,根据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结合铁路运输生产的实际进行宣传教育,广大职工整章建制逐步消除在“大跃进”中进行“大破、大立”带来的不良后果,使运输安全正点有了可靠保证。1962年,重点进行阶级教育,通过回忆对比,提高职工的阶级觉悟,同时,通过战备教育,推动运输生产工作。
  1963~1965年,着重进行了以阶级和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教育。全局第九次先代会,号召职工开展学雷锋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雷锋同志题词发表后,全局掀起一个争做雷锋式好工人、为社会主义贡献更大力量的学习宣传热潮,涌现出许多学雷锋做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青岛列车段京青第一包乘组,一次出乘就为旅客做好事180多件,受到旅客的热情赞扬。1964年,配合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群众活动,区工会与路局政治部、团委联合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座谈会,交流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验和心得体会。并在全局开展“五好”评比和学习解放军、实现革命化活动,把学习毛主席著作列为重要内容,学习的人越来越多。接着,向职工、家属进行了国际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政治教育。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会宣传鼓动工作被迫停止。群众学习毛主席著作活动,出现了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倾向。
  1978年起,工会宣传教育主要的活动是,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职工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围绕运输生产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职工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为铁路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1982年,协助党组织在各段站普遍开办政校,培训青年职工。到1984年,80%的工会专职干部担任政校的领导工作,共轮训59100人,占应轮训青年职工的99.18%。同时,开展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宣传和路风教育,以安全日历、安全揭示板、光荣榜、作业标准化图解等形式,宣传安全奋斗目标、先进事迹、经验教训;并配合进行法制教育,举办刑事犯罪展览,在16个地区和基层展出100多场,增强职工的法制观念。
  1983年7月,按照路局党委通知,在全局广泛开展读书活动。编印振兴中华读书活动推荐书目,复制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录像,请作家李存葆作专题报告,举办振兴中华100题有奖竞赛。到9月底,全局开展读书活动的基层单位22个、建立自学小组112个,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达1208人。1984年4月,路局成立读书委员会;10月,召开读书活动表彰大会;到年底,参加读书活动的职工达到33715人,占职工总数的28.2%。1985年,引导职工把读书自学活动与本职工作和陶冶共产主义情操结合起来,使这一活动向纵深发展,到1985年底,参加读书活动人数已增至54671人,占全局职工总数的45.9%。坚持自学的人数占全局职工总数的22.3%,取得一门以上大专单科合格证书的1684人,其中五门以上合格的123人,并评出一批自学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业余教育
  1950年,全局职工文盲、半文盲有24000人,占职工总数的1/2。为此,管理局党委与区工会提出开展职工业余政治文化技术学习,由各级工会办业余学校,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组织职工学习。据统计1950年底全局开办业余文化学校234所;1952年各单位建立文化教育委员会145个,扫除文盲5620人,参加文化学习人数达15096人,参加技术学习人数达11002人,参加理论学习人数达5259人;有业余专职教师34人,兼职教师761人。1954年,全局除继续扫除文盲8000多人外,还开办了初小班、高小班、初中班、高中班多处,14300多人参加文化学习。1956年起,遵照铁道部和铁路总工会的决定,职工业余文化教育工作移交行政主管,工会协助,并结合路局1956~1957年教育计划组织实施。1961年职工业余教育重由工会主管,贯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全年培训职工10034人,学徒工转正定级培训4675人,117名职工参加了函授教育和业余进修。1962年以后,业余文化教育重点是在装卸和工务系统中进行扫盲和初等教育,并因地制宜开办大中专班级,初中等教育稳步发展,形成一支近4000人的业余教师队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职工业余教育一度陷于停顿。
  1978年,整建职工业余教育。1979年1月,山东省总工会要求在全省范围掀起一个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学管理的热潮,同年9月12日成立路局职工业校委员会,制定1978~1985年职工技术队伍培训计划。1981年起,按照铁道部党组要求,职工教育改由行政管理。各级工会配合行政抓职工“双补”学习。1982年,全局有20469人初中补考合格、有23344人初级技术补考合格,分别占应双补职工总数的56.6%和85.9%。在路局文化宫举办英语、物理、数学、语文业余学习班和讲座,配合铁道学会举办微机处理学习班,共3期120人参加学习。
  第七节 劳动保护
  1951年初,济南铁路区工会认真贯彻《铁路职工伤亡报告试行办法》,协助行政妥善处理职工伤亡事故,会同行政对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制定防止事故的措施。同年6月,区工会与行政联合发出《严格执行八小时工作制度》的文件;9月,又发出试行全国总工会《工会基层组织劳动保护委员会通则》的通知,规定不准随便让职工加班加点,影响职工身体健康,确定在小组选举劳动保护干事、在车间或基层建立劳动保护委员会。劳动保护委员会认真履行有关劳保规定,1953年第一季度,全局未发生职工死亡事故,得到部令表扬。
  1954年8月24日至28日,区工会与路局联合召开劳动保护工作会议,有专职和兼职劳保干部122人出席会议,会议传达了东北地区劳动保护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薛城工务段、青岛站等单位劳动保护工作的经验,推动全局劳动保护工作不断加强,伤亡事故率明显降低。1955年,各级工会协助行政贯彻安全技术责任制,编制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计划措施,推行劳动保护协议书,32个基层单位的工会与行政签订集体合同和劳动保护协议书,对改善职工劳动条件,起到了推动作用。是年,在56个基层单位建立劳动保护委员会,设劳动保护委员381名、劳动保护小组检查员1440人。
  1957年,区工会会同行政召开劳动保护专职干部会议,部署防暑降温工作的组织、技术、保健措施,进一步明确工会在防暑降温工作中的主要职责。1960~1961年,又发出关于认真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指标,为给职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在技术措施方面,设置利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强化器降温的设备;在组织措施方面,在暑天做好班次调整和工作时间安排。对高空、露天作业和从事有害身体健康工种的职工,及时供应饮料,发放防暑药品及草帽等。1962年,贯彻中华全国总工会制订的《工会基层(车间)委员会劳动保护工作委员会组织条例》、《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作条例》,劳动保护工作取得明显进步。1964年在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徐州站介绍了搞好劳动保护,保证安全生产的经验。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群众劳动保护组织一度处于瘫痪状态,职工伤亡人数增加,1975年全局职工死伤31人。
  1979年,中国工会“九大”以后,劳动保护工作得到恢复与加强。1980年3月,路局工会转发国务院批转的《关于在工业、交通企业加强法制教育,严格依法处理职工伤亡事故报告》,要求各级工会切实贯彻执行国家劳动保护法令和规定,配合行政和政治部,组织职工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渤海二号”事故处理决定,做好劳动保护工作。
  1980年12月12日至19日,路局与总工会在济南召开劳动环境保护会议。各分局和分区工会领导,劳动保护监察科长、生产指导员70多人参加会议。会上,学习了万里同志的重要讲话和国务院对“渤海二号”事故的处理决定及有关文件精神。徐州机务段等7个单位介绍了经验,路局安监室、卫生处作了专题发言。路局和总工会有关领导讲了话。鉴于工务部门事故多的状况,路局专门在1981年9月2日至4日在泰安召开了工务系统劳动保护座谈会。6个分局级单位和9个工务段、4个工务大队的有关领导和人员到会。会上学习了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章蕴英在全国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传达了齐齐哈尔劳动保护会议精神,交流了济南工务段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张承金等的经验。
  1985年8月,济南铁路总工会转发铁道部(85)579号和铁总22号文件,提出整顿劳动保护组织、健全群众监督网的意见。至年底,全局生产单位工会劳动保护组织基本建立健全,并选配了2838名劳动保护检查员。全局各级工会,共举办600多期劳动保护培训班,培训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2万多人,涌现出济南工务段、徐州建筑段、徐州站甲班四调和张承金、吕七贤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他们都先后在全路介绍过经验。
  第八节 生活保险
  一、劳动保险
  疾病伤残补助金1950年7月,按照铁道部全国铁路职工疾病伤残补助试行办法,疾病伤残补助金,由各单位按月交纳,并存于全国铁路职工劳动保险委员会指定的国家银行,数额等于全部职工实际工资总额的3%,其中30%为疾病伤残总基金,70%为疾病伤残基金。1950年全局疾病伤残补助费为13.7亿元(旧人民币),支付为9.5亿元。
  劳动保险金1951年5月按《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劳动保险金由路局按全局职工工资总额的3%缴纳。其中30%存在全总户内,作为缴纳劳动保险基金,70%存于工会基层委员会户内,作为劳动保险金,支付工人与职员按劳动保险条例应得的抚恤费、补助费与救济费之用。
  抚恤费1951年5月按《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因工死亡职工的供养直系亲属之抚恤费,按人口多少分别领取死者职工标准工资的25—50%。为维持供养直系亲属最低生活水平,1983年4月11日,路局公布《关于因工死亡职工遗属抚恤费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因工死亡职工遗属的抚恤费,按劳保条例计算,每人每月平均生活费,家住城镇低于18元、家住农村低于13元的差额部分,按月予以补助到18元和13元。以保障因工死亡职工遗属的最低生活水平。因物价调整,1985年7月,这一抚恤金又分别提高为按月予以补助到25元和20元,但不得超过死者生前原工资。同年8月,又按路局总工会通知,需要提高抚恤费最低基数的对象,不超过死者生前工资的由行政支付;超过死者生前原工资的,其差额部分,由基层工会给予定期补助。
  二、困难补助
  1949年11月,对少数生活特殊困难职工,实行“救急不救贫”办法;1953年制定《关于困难补助费使用补充办法》;1957年修订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审批手续;1960年在国家经济暂时困难之际,发出《关于对职工进行困难补助紧急通知》;1963年对职工生活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并据此作出临时补助的规定;1979年提出《关于做好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工作的几点意见》;1983年对生活困难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给予一次性困难补助;1984年提出《关于职工因病和非因工死亡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问题意见》和《关于做好当前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工作的补充意见》;春节对因公、比照因工死亡遗属和因工致残职工进行一次性补助;1985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救济问题上强调缩小补助面、扩大补助额,真正解决生活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1950~1985年若干年份全局职工困难补助情况见表210。
  三、贷款扶贫
  1984年8月,学习推广齐齐哈尔分局经验,开始开展对长期生活困难职工实行贷款扶贫生产自救工作。贷款扶贫的对象是长期补助的困难户,而家中又有闲散劳力、有生产条件和要求的。各分区工会,从路局工会拨给的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中,提留10%作为款源,掌握使用。
  1985年6月,通过调查摸底,在青岛机务段、青岛工务段进行试点。贷款生产自救的职工本人提出申请、经工会小组、车间工会讨论同意,基层工会提出意见,由分区工会批准。同年9月,路局工会在泰安召开全局贷款扶贫工作经验交流会,青岛、济南分区工会和泰安车务段、泰安建筑段等10个单位介绍经验。到年底,全局贷款扶贫达到150户,其中济南分区工会63户、青岛分区工会36户、徐州分区工会19户、工程分区工会16户、物资工业分区工会6户、工务大修工会3户、局机关工会2户、济菏工会4户、职校工会1户,共贷款115650元,当年脱贫的有86户,占贷款户的57%。
  四、职工疗养
  1951年,在济南工厂办起能容纳65人的业余疗养院。1952年,在徐州、济南地区和四方机车工厂开办业余疗养院4处;在济南设立第一疗养院。1953年,在济南设立第二疗养院,在青岛设立疗养院1处。
  因隶属关系变更,四方机车工厂疗养院于1953年9月份脱离青岛分区工会;济南机车工厂疗养院于1957年12月脱离济南区工会。“文化大革命”中,济南第一、第二疗养院先后停办。1979年开始在连云港设立疗养院。
  到1958年底,济南区各疗养院先后共接收2472人疗养(其中包括劳动模范、抗美援朝职工、先进生产者),保护了职工健康,推动生产发展。
  第九节 女工、家属
  一、女工队伍
  1950年,全局有女职工1133人,占职工总数的3.4%,女工较多的3个基层单位成立了女工工作委员会。1953年,女职工增加到2200多人,女工工作委员会也发展到15个以上。之后,女工队伍逐步增加,1964年为4400人、1976年猛增到12000余人,到1985年达到22634人,占职工总数的18.1%,建立有女工工作委员会139个、女工小组830个,形成一支人数较多的女工队伍和女工工作网络。
  根据1985年的统计,全局女职工中局级干部1人、处级干部5人、科级干部118人、股级干部424人、一般干部544人,党员2639人、团员6799人;文化程度,大专382人、中专2229人、高中8759人、初中8811人、小学1912人。
  二、女工保护
  劳动保护1951年,按照区工会与管理局签定的集体合同,对怀孕妇女行政予以照顾,有乳儿的女工给予哺乳时间。1953年以后,执行全国女工保护条例和部、省有关规定。“文化大革命”期间,女工劳动保护工作被忽视。1979年12月,由工会女工部牵头会同行政、人事、卫生部门,成立女工劳动保护调查小组,对从事笨重体力劳动、野外作业和有毒有害工种的女工健康情况进行重点调查,提出解决措施,于1981年将全局303名女养路工、217名女线路工调整安排了合适的工作。1984年又重点调查青岛、徐州分局和工程二处的女工保护情况,对查出的防尘、防毒设施和女工更衣室等方面的问题,在年内予以妥善解决。
  经期保护1954年,济南列车段建立女工卫生箱,路局通信段建立女工卫生室。1981年9月起,全局女职工卫生费由每月0.5元改为0.8元。1982年底,全局购置女工冲洗器62具。1983年起,每两年对女职工进行一次妇科病普查。1984年普查5855人,对查出患有妇科病的1189人分别作了治疗。1985年,全局安装自动冲洗器和简易冲洗器63具、手握冲洗器13708个,对防治妇科病起了很大作用。
  产期、哺乳期保护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1983年3月11日起,制定并执行《女职工哺乳期留职休假暂行办法》,留职休假期间,按标准工资75%领取。据1984年统计,全局留职休假女职工达到1186人。
  三、表彰先进
  1956年5月14日至18日,在济南召开女工、家属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会议表彰21名先进个人、6个家属委员会。
  1957年3月19日至22日,全区职工家属代表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表彰12个先进集体、39名先进个人。
  1960年3月7日至9日,全局女工、家属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对55个先进集体、197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1976年3月8日至12日,全局妇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在济南召开。会议对24个先进集体颁发奖状,177名先进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1979年3月8日至9日,在济南召开全局女工积极分子代表会议,会议对24个先进集体颁发奖状、奖金,对224名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
  1983年3月8日至9日,全局“三八”红旗手(集体)、“五好”家庭(集体)表彰大会在济南召开,会上命名并表彰170名“三八”红旗手、33个红旗集体,35户“五好”家庭、5个“五好”集体。
  第十节 财务管理
  1952年开始建立工会财务工作部门,以“为群众服务,为生产服务,为工会建设服务”的方针,收好、管好、用好工会经费,并将全局318个基层工会的财务工作,直接划归区工会领导。1957年7月,遵照全国总工会规定,工会经费实行四级管理,区工会每年编制预算,对工会经费的分配,用于基层工会的不少于60%。
  1958年12月4日,按照全总要求,放弃工会财务工作的统一领导,工会经费收入下降,1957年工会收入为175万元,1961年只收入39万元。1962年全总发出《关于加强工会财务工作的决定》,路局与区工会改变工会经费的拨交办法,调动了基层工会的积极性,保证工会会费收足收齐。工会经费收入逐步增长,到1966年达187万元。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根据铁道部和全国铁路总工会通知,工会财务并入行政财务统一管理,自1967年1月起行政不再向工会拨交工会经费,工会财务帐款造册全部移交,工会财务活动全部停止。
  1979年,根据国家财政部与全国总工会《关于恢复企业、事业、机关的行政方面拨交工会经费的联合通知》,路局工会恢复独立管理经费的工作。当年编印出《铁路工会财务文件汇编》,《基层工会财务明细帐》,统一了基层工会账册。1983年,又规定了各级工会的财产管理权限,完善财务设备管理,开始按年度编制工会财务的预算和决算,并制定了《电视管理站财务管理的暂行规定》,扩大电视管理站的自主权。1985年,举办工会财务人员培训班,开展工会财务理论研究,组织撰写论文,不断提高工会财务管理。
  第十一节 退休管理
  一、队伍状况
  根据路局统计资料汇编记载:1978年,退休职工总数为16616人;1980年退休职工总数为23858人;1981年退休职工总数为26516人。截至1985年全局退休职工达到26970人。随着我国人口走向老龄化,路局退休职工已经形成一支庞大队伍,并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二、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
  50年代和60年代,退休职工数量较少,各级组织没有把退休管理当作重点来抓;“文化大革命”期间此项工作更是无暇顾及。随着退休职工不断增多,退休管理逐步引起各级组织的重视。根据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80)劳总险字27号和工发总51号文件精神,为了切实加强全局退休职工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使之“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愉快地度过晚年,路局与路局总工会于1982年6月1日在济南召开了整顿劳动保险工作会议,会后发出会议《纪要》,并由路局总工会和行政有关部门在济南机务段试点建立退休职工管理委员会。1984年,召开济南机务段退管会成立大会,把建立退管会组织工作做法和经验推向全局。到1985年底,全局共建立退管会100个,配专职人员149人,其中,济南分局23个,42人;青岛分局29个,49人;徐州分局20个,17人;工程总公司12个,17人;物资工业公司8个,8人;线桥大修处5个,13人;路局机关3个,3人。退管会由行政、工会及有关部门负责人、退休职工代表组成,实行退休、退职职工自管、专管相结合,为企业对退休、退职职工管理、教育、服务的机构。
  三、退休职工福利费
  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和路局三届一次职代会提案,经路局确定,从1985年起,按照退休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福利费,主要用于退休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退休职工开展活动费用(包括组织退休职工学习、文体活动及走访慰问等)以及退管会聘请专职人员差补费等,由工会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收入、支出,结余、当年结余款转下年继续使用。
  附件:济南铁路的黄色工会简表。见表211。
  第二章 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一节 组织设置
  1924年春,在四方机厂经邓恩铭介绍,发展12人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批准,在济南机厂发展社会主义青年团员25人,建立了团组织;1925年,社会主义青年团张店车站支部宣告成立;1926年,中共河南省党团组织,建立徐州津浦铁路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
  1946年冬,中共中央建议建立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黄台车站支部成立,成为济南铁路最早的新民主义青年团基层组织。
  1949年3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济南区铁路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济铁团工委)成立,隶属于青年团铁道工委、青年团山东省工委领导。同年10月,济铁团工委下设4个团分工委,即济南直属工委和青岛、徐州、蚌埠分工委。1个团训班。
  1952年12月,铁道部政治部、团中央决定铁道团的组织机构由铁路政治机关和地方团委双重领导。1953年1月在济南铁路管理局政治部内设青年工作部,取消了济铁团工委。青年工作部设部长1人、部员4人。各分区级团工委仍然保留。1955年9月,青年工作部定员7人;部长、副部长各1人、部员5人。
  1957年3月,根据团中央、铁道部政治部关于撤销铁道系统政治部(处)的青年部,建立营业铁路管理局和分局级团委的指示和团省委的决定,成立济铁团工委。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全局各级团组织随之更名。济铁团工委定员9人:书记、副书记、秘书各1人,组织部设部长1人、干事2人,宣传部设部长1人、干事2人。
  1958年1月,蚌埠分局团组织随蚌埠分局划归上海铁路管理局。1960年3月,徐州地区团组织随徐州划归蚌埠铁路局。
  1961年3月至9月,根据中央批转铁道部党组的报告,路局政治部一度下设青年工作部,管理青年工作。同年,路局团委定员改为12人:书记、副书记1人;办公室主任、秘书各1人;组织部长1人、干事2人;宣传部长1人、军体委员1人、干事2人;团训班主任1人。1963年1月,为加强团在青少年中的工作,经路局党委和团省委批准,路局团委增设学校部。同年3月,根据铁道部党委决定,建立济南、青岛分局团委和兖州、张店地区团委,并于同年4月1日接管徐州分局团委。是年路局团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校部,定员增至15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组织一度停止活动。
  1971~1972年,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整团建团工作的通知》精神,全局各基层团委,在团支部重新建立、恢复生活的基础上相继成立。1973年3月,重新建立共青团济南铁路局委员会,下设济南、青岛、徐州分局团委、工程总队团委和直属团委。1977年6月,路局团委设秘书组、组织组、宣传组、学校少儿组,定员15人:书记1人、副书记2人;秘书组组长1人、秘书2人;组织组组长1人、干事2人;宣传组组长1人、干事3人;学少组组长1人、干事1人。
  1978年路局团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学校部和团训班,定员17人:书记1人、副书记2人;办公室主任1人、秘书2人;组织部部长和副部长各1人、干事2人;宣传部部长1人、副部长2人、干事2人;学校部部长、干事各1人;团训班主任1人(宣传部副部长兼)。路局团委所属分局级团委8个;即济南、青岛、徐州分局团委,直属团委,基建处团委,工电大修团委,济南铁路机械学校团委,公安处团委。
  1982年3月12日,成立共青团济南铁路局委员会团校,撤销路局团委团训班机构编制。同年,路局团委下设相当分局级团委8个,即济南、青岛、徐州分局团委,第一、二工程处团委,直属机关团委,济南机械学校团委,济菏临管处团委。
  1984年,路局团委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和学校部,定员17人:书记、副书记各1人;办公室主任1人、秘书3人;组织部部长副部长各1人、干事2人;宣传部部长副部长各1人、干事2人;学校部部长1人、干事2人。
  到1985年,路局团委下设相当于分局级大口单位团委11个,即济南、青岛、徐州分局团委,工程总公司团委,物资工业公司团委,工务大修团委,职工学校团委,济菏临管处团委,机关团委,公安处团委,中心医院团委。
  第二节 组织建设
  一、组织发展
  1949年,团组织开始建立时,全局青年职工7000余人,约占职工总数的20%,团员人数很少。到1949年底,全局青年职工共8608人,团员发展到3045人,建立团总支8个,团支部99个,团小组220个。团员构成及分布情况见表212。
  1950年,团员发展到3929人,建立分区团工委4个、团总支28个、团支部169个、团小组663个。1956~1963年,团的组织发展情况见表213。
  二、整团建团
  1957~1958年,结合“反右”斗争和“大跃进”,在全局进行一次整团工作。其间,根据“巩固向前发展”的组织工作方针,两年接受385名青年入团。整团末期,因被划为“右派分子”、“坏分子”,有58人被开除团籍;因有严重错误和严重违法乱纪,112人被开除团籍。这次整团,由于受“左”的影响,有些团员被错误处理。1978年后,原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坏分子”等的人,陆续平反,落实政策。
  1971年起,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整团建团工作的通知》精神,路局各级团组织进行整团建团。经过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到1973年3月,全局96.6%的基层单位建立了团组织,分局一级团委也都建立起来。发展新团员2799人,团员光荣入党1005人,办理超龄团员离团手续4288人。对犯有严重错误的团员,按照党的政策,分别作了适当处理。各级团组织建立后,注意团的经常性建设,基层支部普遍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各基层团组织举办269期训练班,培训团干部2022人。这次整团建团,由于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在指导思想、组织建设、整顿方式等方面,也受到“左”的思想影响。
  第三节 团员代表大会
  一、共青团济南铁路局第一次代表大会
  于1959年10月20日至23日在济南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254人,代表全局14000余名团员。大会总结了共青团济南铁路局委员会自1957年5月以来的工作;奖励“大跃进”以来有突出成绩和贡献的108个先进集体和个人。大会受“大跃进”影响,在工作报告、经验介绍以及大会决议中,都程度不同的存在浮夸不实之处。大会选出正式委员17人、候补委员3人,任健民为团委副书记。
  二、共青团济南铁路局第二次代表大会
  于1963年2月24日至3月1日在济南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180人,代表全局8700余名团员。大会总结了第一次团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了今后全局团的工作任务;选出出席共青团山东省第四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大会动员全体团员青年坚决贯彻路局第二次党代会决议,在以支援农业为中心、以安全正点(优质)“四爱”为主要内容的增产节约运动中,贡献更大的力量。大会选出济南铁路局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7人;选举产生常委会委员5人;任健民为书记、毛新广、毕思云为副书记。
  三、共青团济南铁路局第三次代表大会
  1973年3月5日至9日在济南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56人,代表全局12500余名团员,大会总结了整团建团以来的基本情况,确定了今后任务,选出共青团济南铁路局第三届委员会委员35人;选举产生常委会委员9人;选举刘洪基为书记,王培广、汪洪泉为副书记。3月9日,大会通过了《在铁路运输战线上进一步发挥突击作用的决议》。这次团代会处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会议内容、指导思想都受到“左”的影响。
  四、共青团济南铁路局第四次代表大会
  于1978年11月25日至29日在济南顿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3人,代表19000余名团员。特邀老红军、劳模和少先队代表10人参加大会。大会贯彻中共十一大路线和团的十大精神,紧密联系全局实际,深入批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罪行,进一步分清路线是非,拨乱反正,恢复和发扬团的光荣传统,总结全局第三次团代会以来的工作,研究新时期团的工作任务。大会通过了《关于开展“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队)”活动的决议》;选出共青团济南铁路局第四届委员会委员35人;选举产生常委会委员9人;选举王松亭为书记,齐晓敏、汪洪泉为副书记。
  五、共青团济南铁路局第五次代表大会
  于1982年7月1日至5日在济南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4人,代表全局27000余名团员。大会总结了第四次团代会以来团的工作,确定了今后团的工作任务,通过了《关于带领全局团员青少年争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先锋的决议》。大会选出共青团济南铁路局第五届委员会委员27人;选举产生常委会委员7人;选举汪洪泉为书记,徐长安为副书记。
  六、共青团济南铁路局第六次代表大会
  于1985年11月5日至6日在济南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300人,代表全局29900余名团员。大会贯彻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和团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讨论通过了《团结全局青年,培养“四有”新人,为再展宏图而建功立业》的工作报告,选出共青团济南铁路局第六届委员会委员29人;选举产生常委会委员7人;选举马京涛为书记,刘重明为副书记。
  路局团委历任主要负责人见表215。
  第四节 主要工作
  一、生产活动
  1949~1950年组织青年工人与老工人签订师徒合同,学习生产技术。
  1952~1954年,在“满载、超轴、五百公里运动”中,组织青年推广郑锡坤操纵法、杨茂林装车法、李锡奎调车法等先进经验,树立起颜景荣、张怀玉、白延廷和“新中国号”机车包乘组等青年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广大青年中掀起学先进争贡献的热潮,仅1954年就有5409名青年推广先进经验,有6930名团员受到奖励。1957年,组织青年开展“献方献计”活动,协助党加强生产高潮的领导,在全局建立青年监督岗。济南铁路中心医院团支部,以青年监督岗岗员为骨干展开献计活动,一个月就收集建议30件;青岛机务段团总支组织岗员总结出113项节约办法,组织展览会进行了交流。1961年5月,在青年甲开展“五好青年”和“五好团支部”活动。济南、兖州等地区308个青年班组率先行动,制定出贯彻方案和保证条件。青岛、张店、兖州机务段的青年包乘组,开展竞赛活动,在5个月中节煤2149吨。各分局都涌现出大批青年先进集体和个人。
  1973年,团组织恢复组织生活,在全局建立起253个青年业余学技术小组,组织起304个青年突击队。但当时“大批判”占去青年大部分时间,因而发挥作用不大。1977年6月,开展创先进团支部、争当模范共青团员的活动,并制订出季检年评的制度。同时,局团委发出《关于在全局青年工人中开展“技术练兵月”活动的通知》,仅7月份全局就组织青年技术表演赛551次,有148个技术项目达到或超过本单位最好水平。1978年6月,组织开展“长征路上大比武”竞赛活动,丁显伟等83人被路局团委授予“青年技术能手”称号。1979年,组织开展以“百日安全优质突击手”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全年实现两个百日无重大大事故的好成绩,活动中节煤4213吨,提合理化建议12400余条,组织技术表演赛967次,有17000多人参加。1980年,按照团中央的指示,将“创建先进团支部和争当模范共青团员”活动,改为“创建先进团支部和争当新长征突击手(队)”活动。1982年,开展以“百日安全夺杯赛”为题的“安全生产登泰山夺杯赛”活动。1983年1月对实现安全年的徐州分局、工程二处、直属团委,以及全年实现3个百日安全的济南、青岛分局和工程一处团委,分别给予表彰奖励。1983年,在全局推广济南分局团委开展“青年安全监督岗”活动的做法,保证安全生产正常进行。1985年,以“争创新长征突击手(队)”活动为中心,多角度地开展“青年安全监督岗”、“创建优秀青年调车组竞赛”和“创建青年工程”等活动。全局青年实现“5·14”安全生产一周年,实现3个安全百日。在增产节约方面也取得一批成果。
  二、宣传教育
  50年代初期,着重进行思想建设工作,有组织地进行了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团的基础知识和生产技术教育。1954年,根据团中央编写的团基础知识教材,在地方团委统一部署下,用一年时间在团员青年中进行一次团的基本知识教育。
  1957年,组织开展“怎样做一个共青团员”的教育活动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1959年,针对大批青年入路的情况,在青年中以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团的知识、革命传统,提高青年的主人翁责任感。全年627名优秀青年加入共青团。
  1963年,响应团中央号召,路局团委在全局开展“学雷锋高尚品质和模范事迹”的活动,在全局范围树立起售票员贾秀英、制动员高广义等不同生产岗位上的学雷锋先进人物。是年11月,召开现场会议,总结学雷锋、学孙家养路工区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并响应铁道团委号召,开展“学陈量,争做雷锋式青年”活动,使学雷锋活动联系铁路实际,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习毛主席著作成为开展向雷锋学习的重要内容。
  1964年和1965年,路局团委与路局政治部、区工会联合召开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座谈会,交流学习经验,在全局青年中掀起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热潮,出现了周桂英五学《为人民服务》等学用结合的典型。全局青年学习毛主席著作,提高了思想觉悟,促进了运输生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倾向。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组织的宣传教育工作一度中断。1973年,路局团委恢复组织活动后,由于受“左”的思想影响,团的宣传教育工作主要是组织团员青年参加“大批判”和搞运动。
  1977年起,以“学雷锋,做雷锋式青年”为题,开展“学雷锋,见行动”、“从自身做起,把社会主义新风尚树立起来”等系列活动,全局团员青年普遍受到一次人生道路和理想教育。1981年,开展以“学雷锋树新风”和“做一名合格共青团员”为内容的教育活动,全局成立学雷锋小组2592个,组织公益活动7000余次。1983年,路局团委发出“关于深入开展向张海迪学习活动的决定”。各级团组织从组织学海迪事迹入手,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1985年,以“树立远大理想,争创最佳成绩”为主要内容开展了“立志达标”活动。
  三、学校团队
  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学校团的工作一直隶属路局团委领导,少先队隶属地方领导。这一期间路局团委组织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活泼的活动,对青少年进行文化知识学习和共产主义教育。
  1963~1966年,配合教育部门培训少先队大队和中队辅导员123人,开展“向雷锋学习”、“与雷锋同志比童年,问问爸爸妈妈”活动,命名并授予徐州铁路职工子弟第一小学学生钱传清为优秀少先队员称号。14岁的钱传清同学,平时以英雄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热爱学习,关心集体,助人为乐,连续几年被评为“三好”学生,1965年被评为徐州市优秀少先队员。1966年1月28日,他奋不顾身,从道心抢救出一名6岁儿童,防止了人身和行车事故。
  1973~1977年,在学校团员和青少年中开展“学雷锋,做雷锋式青年”的活动,引导团员和“红小兵”学习马列主义和毛主席著作。1977年还召开了学校团队、“红小兵”工作会议,交流了工作经验。
  1979年,路局团委、教育处、火车头体协在青岛举办了全局中小学夏令营活动。1980年,在全局中小学少先队建立队室,恢复少先队标志,开展“在队旗下齐步前进”等一系列活动,全局有85%以上少年儿童带上了红领巾。1983年,在少先队中开展“最佳少先队活动方案”评选活动,活跃了全局少先队工作,提高了辅导员的工作水平。1984年,组织“红领巾读书、读报奖章活动”和“活跃的中学生生活”活动,使少年儿童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1985年,以“培养铁路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为主线,培养教育青少年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第五节 团校
  建团初期,先后多次举办短期团训班,以团的基础知识和时事政治教育为主要内容,着重培训团的专兼职干部。1957年8月起,再次开办,学期70天,团的专职干部和总支、支部兼职干部参加学习,到1965年底,共办团训班23期。“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团训班停办。1973年起,团训班恢复办班。1982年3月,经路局党委决定,设立共青团济南铁路局团校,撤销团训班。
  团校设于济南市英雄山路48号。占地面积约10亩,教学、办公楼一幢,2400平方米,小礼堂500平方米,伙房、餐厅400平方米。教室4个,可容纳200名学员同时上课,另设有电视室、图书室、阅览室、游艺室、乒乓球室。
  配备副校长1人,教学干部2人,管理员、汽车司机、打字员各1人,炊事员2人。教学任务主要请兼职教师完成。
  1982年6月,团校开始举办培训班,主要培训站段以上专职团干部和少部分优秀团支部书记。学习内容为《共青团工作理论》、团的工作经验和心理学、管理科学等知识,每期学习180个学时左右。到1985年底,共举办15期,培训734人。
  第三章 学术团体
  第一节 山东铁道学会
  一、组织设置
  1978年8月25日,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铁道部关于成立地区铁道分会的通知精神,经与铁道部济南铁路局、济南机车工厂、四方车辆研究所和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协商决定,成立中国铁道学会山东分会筹委会。由路局党委副书记王知白出任主任。筹委会及其办事机构——秘书处挂靠在济南铁路局,下设铁道牵引动力、铁道车辆等7个专业组为学术活动组织。1979年4月,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铁道学会山东分会。1982年5月遵照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示,更名为山东铁道学会。
  铁道学会领导机构为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大会选举出的理事会为执行机构;理事会推选组成的常务理事会执行日常理事会职权。学会设有秘书处为日常办事机构。由挂靠单位——济南铁路局选派4名干部(后增至8名)组成。1981年11月,山东土木工程学会办事机构与之合署办公,1985年底两会办事机构分开。
  理事会每4年改选一次。第一届理事会由1979年4月召开的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共选出理事43人,并从理事中推选出18人组成常务理事会,理事长王知白(后由段守庸接任);副理事长滕文锷、刘洪亮、李东明、吴怀亮、李德魁、杨涛、孙乐群、王锡纯、薛兴华。秘书长孙乐群(兼)、副秘书长薛兴华(后改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经1983年9月召开的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的49名理事组成,并推选18名理事组成常务理事会。理事长李东明,副理事长蔡庆华、滕文锷、刘洪亮、王锡纯、朱耀明、杨传亭、薛兴华、晏小康、和全樾、何志。秘书长薛兴华,薛兴华离休后改由李侠担任。
  学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1979年4月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计有铁道运输与经济、铁道工程与工务、铁道牵引动力、铁道车辆、铁道自动化、铁道电务、铁道医学等7个专业委员会。1980~1982年间,对专业委员会进行了调整和增设,计有运输、牵引动力、车辆、工程、工务、自动化、经济、材料工艺、节能、物资管理、医学等11个专业委员会和编辑、科普、科技咨询3个工作委员会。专业委员会设主任和副主任委员,大多数专业委员会按学科划分有学组,计有52个学组。
  在会员比较集中的青岛、徐州地区,于1985年先后成立青岛、徐州铁道分会。分会由会员代表大会选出理事会、常务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若干人。另设专职学会工作人员1人任秘书长或副秘书长。
  山东铁道学会成立伊始,有会员576人,1985年末会员总数达到1897人。大多数分布在济南铁路局、济南机车工厂、四方车辆研究所、四方机车车辆工厂、第十四工程局,少数来自路外企业从事铁道科技专业的人员。会员中具有大专学历者占64%,具有工程师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者占50%。
  二、学术活动
  学术会1978~1985年,围绕生产关键课题召开各种学术会议315次,有2904人参加;与中国铁道学会和各省市铁道学会联合召开学术会议100次,有1137人参加;组织报告会、讲座121次,有24469人参加,会员撰写论文2137篇,其中487篇在各种学术会上交流或在科技刊物上发表。这些活动解决了生产中一些关键课题,有的学术成就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科技培训在基础理论方面,先后举办普通物理班1期,39人参加;高等数学班3期,49人受教。学员经考试合格,均发给单科结业证书。在外语方面,举办英语班8期,277人参加,考试合格者发给证书。在新科技方面,先后举办金属涂镀、集成电路、光导纤维通信等学习班多起。在应用科学方面,举办质量管理、系统工程学短期专题培训班和电视机原理与维修学习班,并面向社会举办中医班,为国家培训人才。
  论文评选1982年配合省科协科技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征集论文1046篇,经各专业委员会初评,向学会推荐论文53篇,又经学会评选,并被山东省科协评为二等奖论文5篇,三等3篇。
  此外,还组织进行设计方案竞赛,编辑出版学术书刊,举办科技展览和夏令营,开展技术咨询、科普活动,促进铁道科学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 山东土木工程学会
  一、组织设置
  山东土木工程学会于1981年11月成立,有会员643人,遍布山东省交通、铁路、水利、石油、煤炭、港务、冶金、化工、纺织、部队、人防和大专院校等系统。
  学会前身为山东建筑学会,挂靠在山东省建设厅。1980年,山东省科协根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土木与建筑分建学会的精神和学术发展的需要,召开山东省土木工程学会筹备委员会第一次筹备会议,会上推选张德为筹委会主任,杜恒淦、孙乐群、白葆琦、孙韫玲、张惠卿为副主任,决定学会挂靠济南铁路局,下设秘书处与山东铁道学会秘书处合置办公。1981年11月11日至14日,山东省土木工程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济南召开。大会通过学会章程、筹委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丁占民等61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张德等24人组成的常务理事会。张德、张同生先后任理事长;郝恩棣、杜恒淦、张惠卿、刘鸿钧、白葆琦、陈韫玲、薛兴华、牟玉玮、晏小康任副理事长;薛兴华、刘嗣敏先后任秘书长;冯庆汶、张宝珊、石志泰先后任副秘书长。
  学会下设电子计算机应用、桥梁及结构、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土力学及基础、隧道及地下工程等专业委员会,以及科技咨询、编辑委员会,并先后在市、地和大企业成立分会,在基层成立基层工作委员会或会员小组。
  二、学术活动
  学术报告1981~1985年先后举办报告会10次,由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和有成就的工程技术人员作报告。1985年,电子计算机应用委员会与山东省建筑学会,邀请大连工学院教授、讲师来济作了“高层建筑局部效应”、“特殊构筑物的动力分析”及“8APu程序的功能和算例”的学术报告。会后山东省50名科技工作者,就高层建筑有关问题与专家进行座谈,对推动济南市高层建筑的建设发挥了作用。
  技术培训1982年1月,电算应用委员会在济南举办为期3个月的“结构计算力学”学习班。有23个单位的54名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学习。1983年6月,在济南举办“混凝土外加剂”学习班。由中国建研院、铁科院等单位有关专家任教,山东省13市地和五大企业派员参加,19省(市)及40个部局单位也派员参加学习,学员共149人,使混凝土外加剂在全国推广使用。1985年9月,与山东省建筑科研所联合开办“砼外加剂”培训班,培训学员140人。
  学术交流1981年9月3日,桥梁及结构工程委员会就桥梁结构的设计、施工进行技术交流。1982年4月19日至22日,与铁道学会、铁路局工程情报网在费县联合召开加藤钻机新技术现场交流会,全国20个铁路工程、设计单位和省水利厅、交通厅、齐鲁石化总公司等60多个单位的120名工程人员观摩学习。
  1982年6月,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委员会,在济南召开室内土工试验研讨会。1983年12月,混凝土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工程委员会与烟台地区建筑学会,在烟台联合举办学术交流会,交流论文15篇。1984年5月,桥梁及结构工程委员会在济南召开学术交流会,传达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大跨度桥学术交流会”情况,介绍微机在桥梁方面的使用等。同年9月,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委员会,与山东省水利学会有关专业委员会,就“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矩形断面桩和群桩的试验研究”等多方面进行联合交流。
  1985年12月,土力学会与山东省水利学会岩土力学委员会、中国水力发电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在泰安联合举办“基础处理”专业学术交流会。全国有关勘测、设计、施工、科研及大专院校48个单位的94名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参加会议,交流论文30篇,反映了国内目前基础处理先进水平。
  到1985年底,学会出版《山东土木工程》综合性学术专刊3期,学会简报34期。
  第三节 企业管理协会
  1984年1月24日,开始筹建济南铁路局企业管理协会(简称企协),同年4月29日正式成立,选举张同生等50人为企管协会理事会理事,同时选举张同生等15人组成常务理事会,由张同生任会长,赵国栋、周夫铸、鞠启明、谭延水任副会长,周夫铸兼任秘书长,曲光治、张体元任副秘书长。秘书处为办事机构。下设办公室、教育培训编辑出版部、咨询服务学术研究对外联络部。有专职人员9人。企协会员共有52人。
  1984年7月至11月,济南、青岛、徐州铁路分局和工程总公司亦分别成立企业管理协会。
  路局企协成立后,遵照“面向企业,为企业服务”的宗旨,为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经营管理水平,普及现代化管理知识,先后举办“企业现代化管理”研讨班7期,培训处以上领导干部75人,基层站段领导干部116人。受中国铁道企业管理协会的委托,举办“财会业务”培训班2期,“光纤通信理论”研讨班1期,培训有关人员198人。
  第四节 财会学会(含珠算学会)
  济南铁路局财会学会成立于1981年5月9日。下设理事会,常务理事7人。名誉理事长张同生、杨屏,理事长周夫铸,副理事长程永琳等6人;秘书长张本源、副秘书长潘清泉。
  财会学会的宗旨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组织和推动会员开展学术活动,为改进铁路财会工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服务。财会学会根据本会的任务要求,在组织会员围绕党和国家有关财务方针、政策、法律、制度,从事科学理论研究和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术理论成果的研讨与交流;编辑出版有刊物;开展会计咨询辅导服务,协助各部门训练财会人员方面,做了一系列工作。
  第五节 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
  济南铁路局文学艺术工作者协会(简称文协),成立于1984年4月25日,由文学、戏剧、美术、音乐、曲艺、书法、摄影等方面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组成。成立大会选举68名理事组成理事会,并选出16名常务理事。名誉主席江楠,主席刘德敏,副主席刘兴成、简大钧、王真光,秘书长先后为王真光(兼)、杨士钧,副秘书长先后为王璞、王书华。路局文协成立时会员有156人,1985年,发展会员31名,共有会员187人;常设机构:设文学部由78人组成,戏曲部由23人组成,音乐舞蹈部由31人组成,美术、书法、摄影、盆景部由147人组成。
  徐州分局在1984年4月29日、济南分局在1984年10月24日、青岛分局在1984年11月、工程总公司在1985年1月先后成立本单位的文协。全局共有文艺积极分子400多人。
  1984年,路局文协与路局政治部、工会、团委、铁道工人报社联合举办“庆祝建国35周年文学作品征文活动”,共征文55篇;组织参加山东省“振兴中华书法比赛活动”;与路局老战士协会组织在济南举行中国铁路老战士书法、摄影展览。1985年,举办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会,展出作品166件,山东省济南市的领导同志以及30多个单位、2500多人观看了展览。到1985年底,参加全国文艺团体的人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王真光、魏连珍;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白坦、侯振、郭正让、殷世平;中国散文诗协会会员:刘烨园、谢明洲;中国书法教育协会会员:潘传贤。
  第六节 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根据《国营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试行)》精神和铁道部、中共山东省委要求,经路局党委研究同意,济南铁路局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简称政研会)于1984年2月27日在济南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政研会章程,选举产生了第一届理事会。章程规定:政研会是组织、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和总结、交流、推广实践经验的群众性团体。宗旨是遵照中共十二大关于“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的精神,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组织、推动思想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开展研究探讨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这门科学做出贡献。政研会受路局党委领导,路局党委副书记、政治部主任杨桂秀兼任会长、路局党委常委、路局工会主席刘德敏兼任副会长,常务理事由8人组成,理事由18人组成,常务副秘书长由高连芝担任(专职),下设办公室。
  1984年8月,路局政研会召开全局理论研讨会,发表论文74篇、受奖16篇。路局政研会撰写的《论人民铁路为人民》,在山东省政研会召开的研讨会发表,并刊登在该会编印的《论文选编》上。是年12月,召开第一次年会,发表论文20多篇,并批准济南、青岛、徐州分局和工程一、二处5个政研会为路局政研会团体会员。同年,开展评先活动,济南、青岛、徐州分局和工程总公司政研会被评为先进政研会;路局机关党委、物资工业公司、工务大修、路局党校、济南铁路机械学校和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先后建立政研会组织。
  第七节 职工教育学会
  济南铁路局职工教育学会(以下简称职教学会),是职工教育的群众性、学术性团体,于1985年12月8日成立,是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山东省职工教育学会团体会员。
  第四章 其他党派
  第一节 中国民主促进会
  1957年4月,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进)在济南铁路第一中学成立民进小组。负责人为王元信、张几亚、郭〓,共有会员7人。1959年起该小组由赵光娣负责。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民进小组即停止了活动。
  1979年,济南铁一中民进小组,在济南市民主促进会委员会的领导下,开始不定期的活动,会员5人,由赵光娣负责。1981年春,建立起济南铁一中民进支部,会员7人,主任委员赵光娣、叶作平。1984年底该支部改选,赵光娣继续任主任委员,叶作平、孔昭伟任支部委员。
  第二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
  1983年8月5日,中国农工民主党徐州铁路医院支部正式成立,成员11人,由纵乐夫任主任委员,曹子丹、李岭为支部成员。
  第三节 中国民主同盟
  1984年10月27日,中国民主同盟济南铁一中支部正式成立,盟员10人,曾骞任主任委员,张鹏、徐克琳为支部委员。
  1985年11月19日,中国民主同盟山东省委员会直属济南铁路局小组,在路局科研所成立,盟员共6人,郭树荣、王大章为正、副组长。
  附件一:济南铁路的国民党组织
  (一)津浦区铁路特别党部
  1928年6月,中国国民党(简称国民党)开始在津浦铁路筹建党部。至1929年1月,先后建立6个区党部、32个区分部,共有国民党员500多名。1929年2月成立国民党津浦铁路特别党部第一届执监委员会。1932年5月,选举产生第二届执监委员会。由于其内部争权,于1935年2月,国民党中央将其撤销,同时派邵华来津浦铁路设立党务特派员办事处整理党务。1936年6月,又另派王世辅等5人接替邵华任党务特派员。1938年春,日军侵占津浦铁路,津浦铁路党务特派员办事处负责人流亡衡阳、重庆。
  日军侵占津浦铁路期间,国民党中央在天津设立津浦铁路特别党部,将津浦铁路划为:浦口——蚌埠、蚌埠——临城、临城——德州、德州——天津4个区段进行地下活动。日本投降后,先后由李墨元、王思诚任津浦铁路党部主任委员,在津浦铁路沿线,以原地下组织为基础组建区党部。至1946年6月,先后组建9个区党部,共有国民党员2664人,同时,由王平一接任主任委员。
  1946年7月,随着铁路的划区管理,原国民党淮南、胶济、德石、津浦四个铁路党部合并为津浦区铁路特别党部。此时,共设有11个区党部、91个区分部,共有国民党员3455人。合并后,津浦铁路特别党部随即设立6个督导段,即:天津——泺口间设第一督导段,济南——茅村间设第二督导段,徐州——浦口间设第三督导段,石门——德州间设第四督导段,小北门——大圩河间设第五督导段,潍县——青岛间设第六督导段,就近督导各区党部的党务工作。到1946年底,区党部增设到21个,国民党员发展到11515人。嗣后,淮南铁路的两个区党部划归淮南矿路特别党部,德石铁路的区党部因人员他调而撤销,由于继续发展党务,到1947年,区党部增建到28个,区分部314个,国民党员达到13716人。
  随着解放战争的发展,津浦铁路北段、中段相继解放。1948年5月,津浦铁路特别党部从济南迁往浦口;浦口,南京解放,津浦铁路特别党部及其所属国民党组织全部垮散。
  (二)胶济铁路特别党部
  1928年秋,中国国民党山东省党务指导委员会派蔡书元、庄虞泰、王旭等人到胶济铁路筹建党部。当时,胶济铁路尚在日本侵略军盘踞之下,蔡书元等人经过秘密活动,在青岛、四方、济南建区党部,在胶东、高密、坊子、张店建直属区分部,国民党员约为156人。
  1929年春,国民党胶济铁路特别党部在青岛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执监委员会。是年秋,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改组,将胶济铁路特别党部执监委员会撤销,成立胶济铁路党务整理委员会。1933年秋,国民党中央将胶济铁路党务整理委员会改由中央直接管辖;又于1936年春,改为派特派员管理胶济铁路党务。1937年冬,日军侵占青岛,胶济铁路国民党组织迁往武汉。
  1938年秋,胶济铁路国民党组织又划归山东省党部管辖,并于1939年春在昌乐成立胶济铁路党务办事处,派人到日军盘踞下的青岛、济南等地活动,联系旧有国民党员约60人,秘密设立青岛、坊子、张店、济南4个区党部。
  1944年夏,胶济铁路国民党组织重新收归国民党中央管辖,成立胶济铁路特别党部,在胶济铁路沿线分段设立督导段,指导各区党部的活动。1945年春,组成胶济铁路特别党部执行委员会,宋从颐任主任委员,下设4个督导段,即;青岛——康家庄段设青岛督导段,蔡家庄——杨家庄段设坊子督导段,益都——马尚(包括张店——博山)段设张店督导段,周村——济南段设济南督导段。1946年夏,国民党中央将胶济铁路特别党部并入津浦区铁路特别党部。共并入4个督导段、9个区党部、791名国民党员。
  (三)陇海铁路东段国民党组织
  1931年4月,国民党开始在陇海铁路筹建党部。是年5月,设立徐州区党部,下设3个区分部,1936年7月,徐州区党部撤销,成立徐州党务指导员办事处,至1938年6月,日军侵占徐州后撤销。
  1942年,国民党陇海铁路特别党部在日军侵占的陇海铁路东段设立徐州党务督导段,由国民党中央战地党务处直接领导。1945年10月,改为徐州段(1947年改为徐海段)党务督导员办事处,管辖连云港至杨集段的党务,下设4个区党部、10个区分部和6个直属小组。1947年12月,徐海段党务督导员办事处改为徐州党务督导员办事处,另成立连云港党务督导员办事处,领导13个党小组。至徐州解放,全部垮散。
  (四)淮南矿路特别党部
  1945年10月,国民党中央派吴可祯等6人到淮南铁路筹建党部。1946年4月,在大通甸夏村成立江淮特别党部,余怀忠任主任委员,下设4个区党部。第一、二、四区党部设在淮南矿务局,第三区党部设于大通车站,下辖分布各铁路单位的8个区分部,共有国民党员111名。
  1946年夏,国民党中央将淮南铁路党务划归津浦铁路特别党部管辖后,在淮南铁路设立2个区党部,一个设于大通车站,下辖8个区分部,一个设于大通医院,下辖4个区分部。当年底,淮南铁路党务又从津浦区铁路特别党部划出,与淮南矿局成立淮南矿路特别党部,下设7个区党部,共有国民党员1242人。其中设于铁路的有第三、四、五、六区党部。淮南解放时,全部垮散。
  附件二:济南铁路的三民主义青年团组织
  三民主义青年团(以下简称三青团)在津浦区铁路的组织,无统一的领导机构,各直属于所在省三青团支团领导。
  三青团山东省支团直属第三分团,建于1946年夏,主任宋宝森,书记石培序,活动于山东省境内的津浦区铁路管理局属单位。分团部设在济南,下设总务、组织、宣传3个股。分团成立后,石培序即到青岛铁路地区发展组织,在青岛车务段成立第八区队,在埠头站成立第九区队,在青岛机务段成立第十区队,在青岛警务段成立第十一区队,共有三青团员260余人。1947年,石培序再次去青岛等地发展组织,在青岛车务段、青岛警务段征收三青团员200余人,于青岛——张店间增设第十二、十三、十四3个区队。同时,在张店铁路地区组建第一、二、三、四4个区队,共有三青团员90余人。此外,还在博山站设立第五区队,在淄川站设立第六区队,另在津浦公路管理局内设1个区队,共14个区队。
  三青团江苏省支团筹备处第四分团,于1946年5月成立,主任高秀平,下设16个区队,活动于浦口、浦镇铁路单位。
  1947年9月,三青团与国民党合并,津浦区铁路各单位的三青团组织被取消。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