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公寓 招待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47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公寓 招待所
分类号: F532.6;D412.7
页数: 5
页码: 505-509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济南铁路局公寓、招待所情况包括乘务员公寓、公寓分布、公寓设备,招待所、路局会议招待所、济南铁路分局招待所、徐州分局招待所等。
关键词: 铁路局 公寓 招待所

内容

一、乘务员公寓
  公寓分布 1932年,在各主要大站设有宿泊所,作行车员工休息之用。1938~1945年日本侵占时期,改称寄宿舍。1946年后,有济南、泰安、兖州、张店、坊子、高密、青岛等7处行车员工寄宿舍。
  建国后,管理局总务处接管了各行车员工寄宿舍,改名为行车公寓。随着运输生产发展,行车公寓逐渐增多。1956年全局设有济南、兖州、新泰、磁窑、青岛、坊子、张店、博山、徐州、新沂、连云港、蚌埠、九龙岗、田家庵、合肥、裕溪口等16处行车公寓和泰安、宿县、薛城3个乘务员休息室,为乘务员服务的工作人员共102人。
  1958年1月,行车公寓划归职工生活管理处领导。1960年3月,韩庄以南区段内的行车公寓全部划归蚌埠铁路局,路局辖内设有济南、泰安、新泰、磁窑、兖州、薛城、济宁、张店、博山、坊子、蓝村、烟台、青岛13个行车公寓,工作人员122人。1963年3月,蚌埠局撤销后,徐州职工生活供应段所属的乘务员公寓全部移交回来,到1975年全局乘务员公寓已有20处,设有接待床位2806张,公寓食堂16处,浴池15处,日均接待乘务员3107人次。
  1981年,全局乘务员公寓增加到22处,接待床位3606张,工作人员647人,其中:管理人员66人,服务人员348人,炊事人员233人(内有二级厨师5人、三级厨师13人)。1984~1985年,连续新建了蓝西机务公寓、蓝西运转公寓、潍西公寓、东风公寓、徐州机务公寓,以及济菏临管处公寓、兖石临管处公寓等8处,并正式投入使用。到1985年底,全局共设乘务员公寓31处,其中济南分局管内10处、徐州分局管内9处、青岛分局管内10处,济菏、兖石两临管处各1处。31处公寓中,有300张以上床位的大型公寓3处,100~300张床位的中型公寓15处、100张以下床位的小型公寓13处,共设有接待床位4362张,工作人员878人,日均接待乘务员14371人次,日均叫班达4638人次。
  公寓设备 1932年设的宿泊所内,无食堂浴池,设备简陋。日军侵占期间的寄宿舍,供日籍乘务员休息的房间大些,设备卫生条件好些,供中国乘务员休息的房间窄、被褥破烂不卫生。1946年后的行车员工寄宿舍,乘务员需自带铺盖卷,睡大通铺,设备条件之差,当时乘务员有句顺口溜:“乘务员真可怜,辛辛苦苦到泰安,身躺凉席头枕砖,跑到街上去吃饭。”建国初期,各公寓均有食堂、浴池,并开始对房间备品的配备有所改善,每个床位备有草褥、棉褥、棉被各1床、枕头1个,房间内设方桌1张、方凳2个、痰盂1个、洗脸盆1个、茶具1套,墙上设有衣帽架,冬季备有取暖炉,夏季有蚊帐、凉席、芭蕉扇。1962年,在国家经济暂时困难中,解决棉布38642尺,棉花3883斤,使公寓的大部分破损卧具得到更新。同时解决蚊帐653顶。另外,各房间还安装纱门、纱窗和雨搭,为乘务员订有报纸、杂志,备有扑克、象棋等文化娱乐用品。
  “文化大革命”初期,公寓的设施设备受到损坏。1973~1976年,为乘务员公寓添置和更新家俱,全局拨出900多立方木材,共制做床头4400个、床板1350块、床头柜2700个、方桌90张、方凳2200个、大更衣橱110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路局把改善乘务员公寓设施设备列为基建、大修、更新改造项目的重点,1979~1983年全局新建、扩建、改建公寓共计22917平方米,总投资407万元。1982年10月1日建成使用的济南公寓大楼,包括地下室共九层,总面积12848平方米.基建总投资3145万元,设备总投资34万元,共设有床位616张,每层楼配备一台彩色电视机,设置有图书室、游艺室,备有乒乓球台以及扑克,象棋、跳棋等。
  1983年全局各公寓共配有电冰箱17台、冷库7座、电烤箱4台、大型洗衣机12台、彩色电视机23台、对话器11台,增添毛巾被4000床、睡衣7496件、棉毛毯4500床,投资共57.7253万元。1984年用于乘务员公寓基建投资223.2万元。改善公寓设备投资15万元。1985年,又拨款79.96万元。为公寓添置电风扇1450台、床头柜3100个、铁床3000张,还添置了蚊帐、拖鞋等备品,各公寓食堂也全部配齐和面机、馒头机,电冰箱、电烤箱等设备。1985年全局乘务员公寓情况见表157。
  二、招待所
  路局会议招待所 1971年4月,为迎接路局第二届党代会而筹建;房屋由原铁路医院旧房改建。餐厅是重新建造二层楼房,分南北两院,北院是普通客房,南院分甲级和普通两类,共有房间52个,床位298张,同时,还在车站街3号院内3层小楼(原宿舍)安排了20余张床位。其主要任务是为出差人员和路局召开各种会议安排食宿。1976年,招待所共有职工43人,隶属路局办公室领导。
  1981年8月,路局会议招待所新大楼建成使用。设于济南市经一路93号、94号院内。总面积为5500平方米,分为北楼7层,南楼5层,客房173间、604张床位,其中甲等客房15间。有能同时容纳600人就餐的大、中、小餐厅,有会议室、卫生室、男女浴室和公用电话间、小卖部等。锅炉房配有2吨卧式锅炉两台,还配有卧具清洗设备。主要为路局召开的会议服务和接待铁路出差职工住宿。并经营旅客住宿及承办路外单位会议。1985年,路局会议招待所职工发展到142人。为半独立核算,半经济承包的单位。
  济南铁路分局招待所 1948年济南解放后,管理局购买济南市经一路纬五路泰丰园饭庄设立济南铁道宾馆。1953年12月改为济南分局招待所,定员3人,隶属分局总务科领导。1958年改归路局领导。1960年5月改称济南铁路局纬五路招待所,定员增至25人。1963年,又划归济南分局管理,改称济南分局招待所。1965年7月,改由分局生活管理段管理。“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归分局革委会办公室领导。1978年实行独立经济核算,改受分局办公室领导,定员扩大到45人。到1985年底,分局招待所设有客房32间,床位103张,小型会议室1个,大餐厅1个。其主要任务是为铁路出差人员及分局召开各种会议安排食宿。
  徐州分局招待所 1949年设立于徐州市丰财一街60号,有平房17间,隶属分局总务科领导。1953年在徐州市淮海东路与复兴路交会处西南侧新建一栋三层楼房作为招待所,建新所期间,暂迁津浦西马路。1954年9月15日新所建成投入使用,并于1955年1月1日成为独立财会决算单位。1960年10月25日,招待所改归徐州办事处领导。同年12月受徐州办事处职工生活福利科业务指导,仍为独立财会决算单位。1963年10月17日,招待所划归徐州生活供应段管理。1964年7月1日改由分局总务科领导。1965年8月,再次划归生活管理段领导。“文化大革命”中,招待所的设施和备品遭到破坏。1971年,在徐州市复兴北路与四道街交会处的东北侧建成1栋4层楼作招待所,有85个房间、324张床位和大、小会议室。1973年3月1日,招待所划归分局办公室领导。1985年招待所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并开展对外接待业务。
  青岛分局第一招待所建国初期,分局租用青岛市郯城路1号作为分局招待所,称铁道宾馆。1958年1月迁往青岛沂水路9号。1973年9月改为青岛分局第一招待所,共有职工21人,设有21个房间,5个甲级房间。1985年,招待所内部设施进行更新。
  青岛分局第二招待所 1973年9月在青岛市广州路39号院内设立,设有55个床位。1974年扩展到院内南楼各层,新增320张床位。同年,新建三层楼房的食堂竣工使用。1984年4月,划归青岛生活管理段管理,全所共有职工40名。1985年,实行独立核算,基数包干,超额分成制。
  烟台招待所 1976年1月设于烟台市北马路134号院内,有床位170张,实行公寓和招待所统一管理,分别核算,归青岛生活管理段管理。1978年设甲级房间6个。同年5月招待所与公寓分开,配备职工21人;6月1日,改属青岛分局办公室领导,烟台车务段代管。1984年4月1日又归属青岛生活管理段管理。
  张店招待所 1974年10月设于张店铁一村9号院内,有普通房间和甲级房间,床位共150张,并有餐厅和浴室。配备职工20人。属青岛分局领导,张店办事处代管。1983年以后陆续添置馒头机、合面机、电烤箱、洗衣机、活动冷库等设备。1984年4月1日改归青岛生活管理段管理。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