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在职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46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在职教育
分类号: G726
页数: 5
页码: 487-491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济南铁路局在职教育情况包括文化教育、扫盲教育、技术教育、徒工培训、岗位培训、定向培训等。
关键词: 职工 文化 学校

内容

一、文化教育
  1921年,革命先驱王尽美、王荷波,在济南机厂红房子宿舍成立了工人夜校(对外称公所),组织工人识字学文化,提高思想觉悟,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夜校迁至大槐树中街71号,分8个班,入校学习的工人逐步增加到700多人。同年7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济南支部,在中大槐树东街41号成立了“济南工友读书会”。1923年3月,读书会与工人夜校被军阀解散。1924年,恢复工人夜校,一直坚持到1928年。
  1930年,津浦、胶济两路对职工教育程度进行了一次调查统计:胶济线不识字、略识字者3135人,占职工总数(5608)的55%,初中修业以上程度的85人,占职工总数的1.51%。津浦线不识字、略识字的6998人,占职工总数(12745)的54.5%,初中修业以上程度的54人,占职工总数的0.3%。其余皆为私塾二年以下或小学程度。
  1932年,津浦、胶济两路开办识字学校。津浦铁路在浦口、浦镇、蚌埠、徐州、临城、济南设校,总计60个班,教员37名;胶济铁路在四方、青岛设校,总计20个班,教员12名,1937年“七七”事变后停办。
  建国后,路局各单位尤其沿线车站,有组织地开办学校,学习文化。至1951年底,计有职工业余小学班946个,业余中学班15个,专职教员37人,兼职教员1413人,参加文化学习的职工达到25660人。其中小学25015人,中学645人。1952年,路局在济南设立的文化补习班,扩大为文化补习学校,办学规模4~5个班。学员中处、科、股级干部占70%,其他干部占30%。中学班设语文、数学、史地、理化等课程,学期一年半。小学班设语文、算术、史地和自然课程,学期一年。1956年,共组织34828名职工参加文化学习,其中小学29920人,初中4809人,高中99人,绝大部分是班级教学,也有的采取学习小组或教学合同的形式。沿线小站不同工种集中编班,采取复式教学方法,两、三个年级合班上课。1957年,教职员定员38人,其中教员19人。全局42所业余文化学校合并为35所。共组织1287个班,122个教学组及78对教学合同,计27522名职工入学。1958年,在“全民办教育”的浪潮中,撤销了原有35所职工业余文化学校,改为单位办学。各地区和基层单位先后办起了红专大学46所,分校82所,兼职教师达到1687人。组织40403名职工、合同工参加学习,占全局职工、合同工总数的53%,其中初小班6484人,高小班25219人,初中班7640人,高中班1060人。1959年10月,成立干部学校,文化补习学校并入干部学校。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职工文化教育停顿。1962年7月,局所属各地区和单位,先后建立红专学校,职工入学人数由初期的200余人发展到4614人,其中初小班2682人、高小班818人、初中班982人、高中班132人。11月,各红专学校又改为职工业余学校,职工业余文化教育日益巩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教育陷入瘫痪状态。1978年,职工业余文化教育获得了恢复和发展。至1981年,恢复建立职工业余学校64所,配备专职教师115人,聘请兼职教师521人,有15393名职工参加了业余文化学习。此后,业余教育改为按分局级单位设校,全局共有职工业余学校5所。1982年后,文化教育重点是青壮年职工的文化补课。对1968年至1980年的初、高中毕业的干部和工人,实际文化水平达不到初中毕业程度者皆补文化课。由于要补课的人数众多,工种复杂,办学条件差,只能分别组织考前培训,培训方式采用脱产、半脱产、业余、自学并举。各地区业余学校,除在校内开办文化补习班外,并派教师到基层单位授课。各职工学校为青壮年职工补习文化也提供了教师和设备,同年8月12日,统一集中组织两次大规模的文化测验,设考点56个,考场422个,青壮年职工参加考试16000余人,占应考人数的41.5%。到1985年底,全局青壮年职工应补文化课的共36151人,考试合格达30705人,合格率占84.9%。
  二、扫盲教育
  1952年,路局在徐州开办扫盲学校,各分局、局直属机关皆办扫盲学校,抽调职工脱产入学,当年就有1183名职工脱盲。对于在扫盲高潮中一度出现的急于求成以及识字率不巩固的现象,翌年初进行了纠正。1953年秋,扫盲工作转为以业余为主。
  1954年,路局办的扫盲学校,改为职工速成识字学校,每期学员300余人,学生多为工长、领工员、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学期5个月。1957年,针对扫盲规划要求偏高、偏急的问题,决定延长扫盲期限,分别为三、四年,全年共组织15518人参加扫盲班学习,保证每周学习4~6小时。1958年,全局有文盲半文盲职工15595人,其中领工员以上干部103人,40岁以下职工10782人,50岁以上职工4710人。同年3月,制订了《济南铁路管理局扫除文盲跃进规划(草案)》,在全局范围内又掀起了群众性的扫盲新高潮。到1959年底,全局有10006名职工脱了盲,青壮年职工文盲只占10%强。1962年,职工业余文化教育,主要抓了装卸、工务、工程部门职工的扫盲和全局的初等教育,全年有288名职工摆脱了文盲状态。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扫盲工作停顿。1983年,40岁以下的职工中尚有文盲392人,各分局级单位组织367人脱产学习,另25人采用包教保学合同办法扫盲,至1984年底,经考试全部达到脱盲标准。作为一项历史任务的扫盲工作,在全局宣告结束。
  三、技术教育
  徒工培训
  1904年,德国人在四方机厂建立了徒工养成所40人的规模,每年招收一定数量徒工,培训4年,学成后效力2年,每天由德国人指导与讲课2小时后,到各工程现场实习,采取师带徒方式,由德人工长或操作熟练的中国工人教实作技术。1916年,日本人继续招收徒工培训。同年,日本人在四方工厂内设立了山东省铁道从事员养成所四方分教场,内设司机、车守、货务、站务、电报等科。1923年北京国民政府接收后改名为艺徒养成所,继续延用。1938年,日本人在四方机厂设见习工养成所,每期招收、培训徒工50~100名。1942年,济南机厂成立了见习生养成所(后改称学习生养成所),学生半天学习技术理论,半天到现场操作,学制2年,至1945年日本投降时,共办3期,培养技工289名。1947年,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在四方工厂内设立了艺徒训练班,设训练主任,聘铁路员司兼职任教。
  新中国建立以后,路局对大批入路的新工人主要是通过签订师徒合同和办训练班等方式进行培训。1951年,路局制订机、工、厂、电、车、运、卫各部门学徒工、练习生培养办法,对学徒工、练习生的学习期限、培养目标、检查考核等事宜作了明确的规定。
  1953年,路局以济南车辆段为试点单位,学习中长铁路经验,进行以师带徒的试验。1958年,招收徒工24000名中,大部分来自农村,文化程度多在高小以下,主要分布在机务、车辆、车务、电务等几个主要业务部门。为了适应运输生产的需要,采取因地因人制宜,火线练兵、举办训练班、抽师补徒、以师带徒、示范表演、实物展览、现场参观等一条龙联锁培养方法进行培训,并抽调一批人到技工学校学习。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徒工培训工作基本停顿。1976年后,对13505名新工人,采取聘请各单位各专业老工人给徒工讲技术课,进行传、帮、带。1981年至1985年,共招收新工人17859名,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向新工人传授知识,训练操作技能,陆续把一批批青年工人输送到现场,缓解了生产第一线的急需。张店机务段一直坚持新工人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对新司炉工的培训,先后开设了蒸汽机车构造、钳工基础、煤水油、机械制造、规章5门理论课和机车检修、模型投煤、给油、钳工实作、机车乘务员等5门实作课,共计1278学时;在教学中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法,充分利用教具、示教板、模型、实物等开展直观教学,并按照培训计划的要求分配到车间,签订师徒合同,开展岗位练兵,学习期满进行考核鉴定,较好地解决了乘务人员青黄不接的问题。
  岗位培训
  1921年,津浦铁路设技术工役讲习所;翌年,建立职工教育委员会,创设济南铁路职工学校,一年后停办。1925年,复设职工教育委员会,恢复职工学校。1930年胶济铁路管理局在青岛、四方、高密、坊子、张店、济南设6所补习学校,并在大港、岞山、益都、昌乐、金岭镇、普集等站设分校。共有教员43人、学员1218人。1933年,培训4期,毕业生1625人。1934年,于青岛办职工训练所4个班,毕业生107人,1935年停办。同年,津浦铁路职工学校由部直辖改为局直接管理,招收37个班,共有教员65人,学员1599人。1937年“七·七”事变后,胶济铁路、津浦铁路相继沦陷,职工教育训练先后停办或解散。日军侵占时期,在青岛办的铁路学院中设有短期班,内分日语、车守、车站等课,抽调在职职工短期培训。1946年至1948年,津浦区铁路管理局管理时期,设有职工培训基地,根据需要举办一些短期训练班。建国后至1951年,铁路所属中级技术学校举办的机务、车辆、线桥、通信、信号正规班及运输、商务、统计、会计等岗位培训速成班,共计17个班,培训751人。1956年,路局在“满超五”运动中,为推广98种主要先进经验,开办35个训练班,培训970名骨干。编印了13种16650册先进经验学习资料,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围绕运输生产解决了53个关键课题。1959年,制订教育规划和年度职工、干部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方式,开展职工培训工作,全年完成职工新职培养5842人,现职深造10298人。1961年,路局开展以“三制八规”(负责制、验收制、经济核算制;技术管理规则、客运规则、货运规则、危险品管理规则、勘测设计规则、施工规则、机车、车辆、线路、通信、信号设备大中修规则及工厂产品检验规则)为主要内容的群众学习高潮,并进行一次有关专业知识的全面考试。1962年,以“干什么、学什么、会什么”的要求,加强了基础教育和基本操作的训练。全年有54个单位3029个班组34064人制定了练兵规划,全局参加练兵活动的班组占95%。1964年,全局参加大练基本功的有37297人,占全局主要工种人数的85.4%。各部门、各单位组织选拔赛1171次,涌现出练功能手9389人,其中单项5246人,二项2379人,三项1115人,全能649人。
  通过练功鉴定,成绩达到优秀的5555人,占鉴定人数的20%;良好的9534人,占33%,及格的11462人,占40.5%,不及格的1793人,占6.5%,未参加鉴定人员8953人。1965年,开展抢运、抢修、抢救、武装自卫过硬本领的练兵活动。据统计,全年参加练功人数约占全局职工总数的85%,涌现出各种技术能手552人,安全能手397人,主要工种中技术过硬的有7067人。1979年,按照“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要求,重点抓了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和主要技术工种的培训,对车间主任、中间站站长、工班长有计划地轮训一遍,对技术工人进行了考核。全局104个单位,考核306个技术工种,应考59621人,实考56276人,占应考人数的94.4%,成绩在80分以上的有26933人,60分~79分有23743人,及格率90%。1985年,完成了青壮年职工“双补”后,适时地逐步转入中、高级技术教育,到年底,全局青壮年职工的初级技术补课应补27161名,经考核累计合格25528名,合格率为93. 99%。
  定向培训
  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48年12月15日,济南铁路职工学校成立,至1949年10月,先后开办两期政治学习班,对学员进行社会发展史等启蒙教育,培养了一批工人骨干及工人干部。后又开设文化、工会干部及人事干部训练班。至1950年底,共开短期培训班7个,培训职工2085人。从1952年12月开始设运输、机车、车辆、电务、工务等专业,以短期脱产的方式轮训在职职工和基层干部。1983年5月改为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后,设财务会计和运输两个专业。财务会计专业,学制三年。1984年改为二年半,2452学时;运输专业学制仍为三年,2951学时。教学贯彻“少而精”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而致用,至1985年底止,共开设616个班,培训27113人次。此外,1979~1985年各分局职工学校、工程总公司职工学校和局常设电务职工技术培训班、货运装卸职工训练班,共开办培训班352个,培训职工13365名。
  公安学校 1949年1月至6月,在济南、徐州设警校2所,主要招收社会知识青年。结业后,充实到铁路公安干警;同年7月至1951年,招收荣誉军人、社会知识青年和部分留用的旧铁路警察。学习期限为3个星期至5个月,开设军事和政治课,办学至1951年底结束,培训公安干警共1432人。1984年,在历城柳埠恢复公安学校。1985年9月,参加省职工中专统一招生,按规定的分数线,择优录取初中毕业文化程度、警龄满2年、35岁以下的铁路公安干警或工龄满2年、初中文化程度、19~25岁的铁路正式职工。至1985年底,共招收92人,分84、85级两个学生龄分队。开设公安概论、现场勘查、文件检验、法医学基础等27门学课。
  卫生学校 1951年至1983年,学校培养了一批医护人员。1983年后,除加强3年制在校生培训外,另开设学习期限不等的各类短期培训班,并开设中专函授,面向铁路招收专业对口的在职职工,学制4年。至1985年底,卫生学校共培养各类医护人员1430名,其中获得毕业证书者680人,各类短训班596人,在学154名。1985年11月,经铁道部教育局检查评比,卫生学校列入全路一类中等专业学校。学校培养的历届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在为病人服务的实践中,成为铁路系统医疗、护理、预防队伍中的一支中坚力量。据抽样调查,在淄博铁路医院57名毕业生发挥作用比较好的有51人,有30余人被评为院级以上的先进工作者、优秀护士或三八红旗手。在全局的各医院中,不少人晋升为护士长、护师和主治医师,有的被选送到各级领导岗位,有的在医学研究方面有较高的造诣。58级医士班毕业生,济南铁路中心医院外科医师高春林,1979年与外科主任孙雪峰一起,在副院长戴玉书的指导下,进行“断腿移位再植”科研工作,做出优异成绩。1981年这项成果被评为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各分局(大口)职工业余学校
  1955年12月1日成立路局机关业余技术学校,开设运输、机辆、土木工程、电务四个专业,招生177人。1956年改名为济南铁路管理局中等专业夜校,设行车、货运、机车、车辆、线路、工业及民用建筑、铁路电话、电报、通信、信号集中及闭塞装置等专业,续招生131人。1961年底,夜校有日勤制学员150人,分为4个班。业余时间上课,出勤率一般在85%以上。1958年,在“大跃进”中,各地区相继办起大专班,招生入学人数达1210名,教学质量较差。1961年,教学工作停顿。1962年先后复课,大专班在校人数为98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业余学校停办。1970年后,在贯彻“七·二一”和“五·七”指示中,有的站段在业余学校的基础上也建立了“七·二一”大学,但大多数名不符实。1978年,各分局对已办起的“七·二一”大学进行了整顿,裁撤了一批,保留了一部分专业和学员,有些专业适当延长了学制,提高教学质量。1975年济南机务段成立了“七·二一”大学,到1978年办了三期,共培养学员108名,学员大部分成了生产骨干,增强了该段技术力量。1979年,电大和其它各类大专院校开始在企业中招生,各单位的“七·二一”大学先后撤销。1984年4月,路局开始组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由分局举办,抽调职工脱产学习的中专班和业余中等专业教育也有较大的发展。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济南铁路局分校
  1979年初,共招收12个班。各教学班均设在基层单位。1981年初,经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批准,成立山东省广播电视大学济南铁路局电大分校,各分局设电大辅导站。设电子、机械、语文三个专业。1983年后增设财会、物管、统计、党政干部专修科及法律、新闻、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专业。至1985年,电大分校已毕业五届学员905人,加上1984届中专生共计1107人,另有函授生209人。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