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科技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45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科技成果
分类号: F204
页数: 10
页码: 467-476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济南铁路局科技成果情况包括获奖科技成果选介、推广成果选介、获国家级科技成果表、获省、部级科技成果表、1950~1985年重要科技成果表等。
关键词: 铁路局 科技 成果

内容

一、获奖科技成果选介
  综合运输方案 1954年,青岛铁路分局综合运输方案研究成功,并在分局管内试行,使煤炭运输有了新的起色。随后,由原来大宗稳定货流整列出车,发展到组织几站合并多品类货流直达运输,减少调车作业,加快车辆周转,缓解了编组站紧张的局面。1958年被铁道部定名为“铁路运输综合作业方案”,并在全路推广。1965年以来,青岛铁路分局在巩固大宗货流直达方案的基础上,全面发展零担货流方案,由局管内到跨局,由干线到支线,由区段到跨区段,由装车到卸车,均制定出运输方案。将大协车站的“四个服务”(为煤矿服务、为收货单位服务、为到站服务、为编组站服务)贯彻到运输方案的各个环节,运输情况大为改观。“文化大革命”期间,运输方案受到严重破坏。1977年恢复运输方案后,在单向自动闭塞线路上,单向货流密度达到1700万吨,居全国铁路运输之首。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轨道传输式自动化道口 1976年5月,新浦工务段为解决铁路与公路平面交叉道口的安全问题,研制成功具有自动防护报警功能的自动化道口,不论上行或下行开来的列车,在距道口800至1000米外,道口能自动报警、自动广播、自动显示停车信号,并关闭铁栅栏;当列车尾部通过道口后,信号及铁栅栏等均自动复位。此装置经鉴定与安装实践证明,性能安全可靠,可减轻道口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掌握等特点。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三用装卸机 1977年11月,济南分局装卸管理所、装卸机具厂和滕县车站共同研制成功卸煤、装沙、起重三用装卸机。此机具有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装卸效率高等特点,适合中间站装卸机械化作业。1978年获铁道部科技大会科技成果奖。
  小型双边枕底清筛机1983年,泰安工务段研制成功小型双边枕底清筛机。它是一种代替人工进行铁路道床全断面清筛作业的专用设备。主要由挖掘、清筛、回填、走行和电器控制等五部分组成。工作时,污碴通过挖掘刮板键扒去,经过清筛后,洁碴由输送带送回道床。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3年获路局科技成果二等奖,1984年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LB764型列车接近雷达报警器 1978年11月新浦工务段与南京大学南京长虹无线电厂研制成功LB764型列车接近雷达报警器。它是用于铁路道口或运营线路上施工中提前预报列车到来的自动安全防护报警装置。采用连续波体制,向空间发射调频的连续波,这种电磁波遇到运动目标,当一部分频移的电磁波返回辐射地点时,被雷达报警器所接收,经过信息处理达到报警目的。1978年获铁道部科技大会奖。
  轴瓦加工自动线1978年,路局配件厂为了适应铁路运输不断发展的需要,高效、优质、低耗地生产D型车轴轴瓦。在路局科研所和物资部门支持下,1981年4月研制成功轴瓦加工自动线,此自动线由上平面铣削、八字面铣削、圆粗镗、内圆精镗、铣圆口等以及相应的电气、液压、输送、排屑等装置组成。全部设备由电气控制板集中控制,工件毛坯上线后,按照工艺流程,依次完成轴瓦全部工序的机械加工。1983年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三等奖。
  新型磷酸盐——聚羧酸盐的应用
  1979年路局机务处、徐州机务段在上海化工学院协助下,研究出新型磷酸盐——聚羧酸盐在蒸汽机车锅炉水处理上的应用成果。对克服机车用水盐分含量高、碱性大、水垢生长快、锅炉蒸发效率低的问题。1981年,获得山东省科技优秀成果三等奖。
  二、推广成果选介
  乙型闸瓦生产 1950年济南机车车辆工厂翻砂工张怀玉突破了乙型闸瓦日产15箱的部定标准,由24箱到50箱,以后又改进工具和工艺,把两个模型的水口连在一起,由14道工序简化为9道,日均可生产240箱。为了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每天限制只做160箱,刨全国新记录。被铁道部推广后,深受铁路系统厂家的欢迎。
  紧密运行图 1950年蚌埠分局调度员王震等,针对铁路运输秩序混乱,列车正点率差,运输指标下降的状况,利用休班时间上机车添乘,帮助乘务员提高日车公里和正点率,订出一份以机车交路为主,全部机车在24小时内平均都达到日车500公里的紧密运行图。领导采纳后,在全分局开展了段日车500公里运动,至3月底,平均日车达513公里,创全国铁路新纪录。
  “二四”快速焚火法1952年,徐州机务段司机韩自宽,为解决1721号机车的费煤问题,反复试验创出“二四”陕速焚火法。经采用后,每趟车都能节煤,一个月节煤44吨多。管理局在全局推广了这一先进方法,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铁路路肩化学除草 1979年路局科研所、工务所、徐州工务一段研制成功铁路路肩化学灭草的新方法,化学灭草不损伤路肩,在杂草严重的地区,使用残效期较大的复合灭草药剂,在适当的季节,每年集中进行一次喷药,有效地控制杂草生成,使排水畅通,提高了线路路基的质量。
  化学法防除铁路道岔雪害 1983年路局科研所、济南站研制成功化学法防除铁路道岔雪害,该项成果是在降雪期间,用化学药剂施于道岔可动部位,将雪不断溶解,使之始终保持在液相介质中,以此达到有雪溶雪,无雪防冻的目的,保证道岔的正常运用。同时还合理地解决了溶雪速度、滞留性、腐蚀性等技术关键,为冬季铁路运输发挥了较大作用。
  TL—1汉字显示式自动查找里程计价微机系统1983年路局科研所、青岛站研制成功的汉字显示自动里程计价微机系统,以CJ803微机为主体,外围设备由14时显示器、标准ASCII型键盘、交流自动调压器、直流电源等组成,具有处理车站客运行包托运运价和各项业务指标,并预留配接电子磅秤和货票打印机接口。1984年5月,获路局科技三等奖。
  胶济线车流组织方案 1984年,路局科研所、运输处、总工程师室、青岛分局,为使编组站能力和区间通过能力相协调,适当减轻青岛、烟台港口站改编列车作业,蓝烟线取消在中间站开口挂车作业方法,发挥蓝西编组场作用,压缩两个港口站停留时间,扩大装卸能力,研究出胶济线车流组织方案。对东风以东去徐州以远车流,部分由技术作业站集结,改走常庄口,扩大分流量,充分利用辛泰线通过能力。由于采用了上述措施,适应了设备、车流变化的情况,减少了车辆改编次数,发挥了设备效能。1985年4月7日,与上年同期相比,日均增加客车2对、货车5.8对,青岛分局换算周转量增长20%,运输进款增长12.4%。1985年,获路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零担制票、核算、统计、汇总报表打印微机系统1984年9月,济南站技术人员为了逐步实现货运工作现代化管理,完成了铁路零担制票、核算、统计汇总报表打印微机系统。使货运人员从繁杂的手工查阅、计算、制票、各种报表汇总中解放出来,获路局科技成果一等奖,铁道部二等奖,为全局向运输生产管理现代化迈出了可喜一步。
  十号沥青运输1985年,路局科研所、货运处、胜利炼油厂、济南炼油厂,针对夏季高温季节,运输中的沥青遇热熔化粘结,造成污染车辆、卸车困难的问题,采用徐州市杨西润滑油脂厂试制的集装袋装十号沥青的运输方法,从而改善了劳动条件,提高了车辆静载重和机械化作业水平,加速了车辆周转,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5年,获路局科技成果二等奖。
  历年重要科技成果项目见表149、表150、表151。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