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劳动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41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劳动组织
分类号: F530.64
页数: 2
页码: 402-403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济南铁路局劳动组织情况包括劳动班制、职工职名、行管定员。
关键词: 济南铁路 劳动组织 机构编制

内容

一、劳动班制
  1948年以前,不同时期分别实行过6、7、8小时工作制。行车部门多实行两班制。
  建国后,劳动班制标准由国家和铁道部制定,路局只实施管理。1949年,昼夜不间断的行车部门,实行12小时三班、24小时两班轮班制,其它日勤部门实行8小时工作制。1953年调整为:12小时三班制、12小时三班间歇制;24小时两班间歇制和24小时一班间歇制;对机车乘务员分别实行两班、两班半、三班包车制。1964年,根据国家规定每日实际工作8小时的原则,以各个生产岗位实际工作时间的多少,进一步调整了劳动班制:平均每昼夜实际工作时间21.5小时的,实行12小时三班半制;18至21.5小时的,实行12小时间歇制;15至18小时的,实行24小时两班半间歇制;15小时以下的,分别实行24小时两班、一班半、一班间歇制。以后一直沿用,未作大的变动。
  1980年,调车等生产人员,进行劳动班制改革试点,将三班半制改为四班制。1984年,全面推行四班制,在检车、调车人员中实行大白班加小夜班四班制,机车乘务员改为四班轮乘制,缩短工人连续劳动时间,提高了出勤率和工时利用率,为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1984年,把劳动班制的确定权下放到分局,各分局在不突破总生产定员的前提下,根据国家劳动工时规定和具体情况,确定适合各分局实际情况的生产班制。
  二、职工职名
  1912年前,津浦铁路总局职名使用总办、帮总办、提调、稽查、总管,一般职员称员司,工人称夫、役、差丁。1913年,北京政府交通部将各铁路管理局总办、帮总办改为局长、副局长。1916年,国有铁路职名一律改为局长、副局长、处长、主任员、事务员、段长、分段长、站长、副站长、车队长、总工程司、工程司、工务员。1922年,胶济铁路管理局职名定为局长、副局长、处长、厂长、课长、副课长、课员、段长、工程司、工务员、站长、副站长、车队长。1929年,胶济、津浦铁路均改为管理委员会,设委员长、委员、处长等24个职名。1946年,津浦区铁路管理局共设67个职名,其中工人分为技工、准技工、工人三类,职名通用为工、匠、夫、役。
  建国后,实行铁道部统一制定的职名。1951年,贯彻铁道部关于根据职责干啥叫啥的原则,进行职名调整。1966年,按照铁道部规定整顿简化原有过多过细的职名,把职名分为领导、技术、业务、服务、行车、客货运输,以及线路、建筑、电务等20个门类248个职名。1979年,再次修订职名,改为21个门类546个职名。1982年,又对运输部门的职名进行修订,增设到633个职名。
  三、行管定员
  建国后,管理局本着精简、高效和因事设人的原则,进行行政管理人员的定员编制工作。1953年,行管人员定员的编制比例控制在职工总数的12%至17.7%。次年,又修定为最高到16%。1957年,编制了路局机关和直属单位行管服务定员,其他各系统的定员编制,分别由各业务部门按路局下达的控制数自行编制。1958年,根据铁道部“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的要求,调整机关定员,比1957年减少31.5%,行管服务人员只占职工总数的4.7%。1961年,严格定员编制,规定修改定员必须经审查批准,各单位不能擅自增加或减少职名和增加非生产定员。1966年后“文化大革命”期间取消了定员编制。
  1978年,整顿机构编制,控制非生产人员的比例。非生产人员,运输和工业部门控制在职工总数的14%以内;基建部门控制在16%以内;路局机关控制在500人内;分局机关控制在200人内,全局行管服务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11.6%。1983年,将行管服务人员的定员编制权下放到分局级单位,路局只控制比例数,并作为各分局级单位企业整顿的验收标准之一。1984年,在铁道部下达的全局职工总数内和完成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路局制定《行政机构定员暂行管理办法》,路局不下控制比例,只下指导性比例和标准,具体的定员编制由各分局级单位在确保提高劳动生产率,又不突破职工定员总数的前提下,自行确定。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