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集体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394
颗粒名称: 第三章 集体经济
分类号: F532.6
页数: 7
页码: 375-381
摘要: 本章记述的是济南铁道部集体经济情况包括机构设置、经营管理、集体企业、大集体企业、小集体企业、待业安置等。
关键词: 铁道部 集体 经济

内容

第一节 机构设置
  1977年以前,全局集体经济处于萌芽状态,规模小,且由主办单位和家属组织共同管理,路局和分局级单位均无管理机构和专兼职管理人员。
  1979年6月,为加强对家属生产、服务组织的管理,路局成立“五七”办公室,各分局级单位亦随即成立相应机构。1980年3月18日,路局“五七”办公室与1974年6月成立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和路局直属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合并为集体企业管理处。处内设处长室、生产管理科、待业青年管理科和综合科。各分局级单位的“五七”办公室同时也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合并为集体企业管理科(室)。路局集体企业管理处和分局级大口单位的集体企业管理科(室)均以合并时的在册人数为临时定员。1981年2月18日,路局公布集体企业管理处的编制和定员。处内设处长室、生产管理科、待业青年管理科、综合业务科和直属科,定员30人。各分局级大口单位以及张店、兖州两地区办事处的集体企业管理机构合计定员45人。1982年4月19日,路局和各分局级大口单位成立劳动服务公司,分别由路局集体企业管理处和分局级单位的集体企业管理科(室)履行其职责,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1983年8月10日,路局集体企业管理处的科室设置和定员作了调整,撤销待业青
  年管理科和直属科。设处长室、劳动人事科、计划财务科、工业科、商业科和供销经理部,合计定员41人。1985年12月28日,根据精简机构、压缩非生产人员的要求。路局确定集体企业管理处与劳动服务公司仍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工业科与商业科合并为生产经营科,增设待业青年培训科,其他不变,定员由41人减至37人。
  第二节 经营管理
  1981年4月以前,全局集体企业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各集体企业都是由主办单位派熟悉业务的管理干部参加或协助管理,并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参照铁路现行的工附业管理办法和地方政府的要求,制订各自的临时管理办法。
  路局集体企业管理机构建立后,根据集体企业“在国家统一领导和计划指导下,执行独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自负盈亏,民主管理,按劳分配,适当分红,集体积累,自行支配”的基本原则,先后制订一系列管理办法。1981年5月27日,路局集体企业管理处,按照先简化后正规的要求,制订了《铁路集体企业经营情况综合统计表》。由各企业分季度和年度上报。因当时尚未建立会计决算制度,在统计表的24项指标中,还包括经营收入、成本、利润等财务决算的内容。6月15日,全局大集体企业职工实行冻结。暂停路内外调动,随即进行职工人数的全面清查。10月24日,路局下发《集体企业会计科目、会计核算办法》,统一印刷了各种财务报表,开始把全局集体企业纳入统一的财务管理轨道,1982年3月24日,路局制订《集体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几项暂行规定》,对主办单位两种所有制财产的处理、成本开支范围、职工福利基金的提取标准、管理费的提取标准及用途、利润分配、税金的计算与缴纳、各期决算报表的报送日期以及成本、决算的分析方法等,都作了具体规定。4月22日,局集体企业处发文,对集体企业聘用离退休人员的手续、待遇和管理等方法作了统一的规定。9月7日,路局下发关于执行《集体所有制职工及家属医疗暂行规定》的通知。通知规定大集体企业职工及家属,可以享受全民所有制职工及家属的同等医疗待遇。9月15日,路局下发《集体企业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10月19日又下发关于《修改补充集体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使财务管理工作逐步正规。11月30日,路局公布《济南铁路局劳动服务公司暂行办法》,对劳动服务公司的经营方针、指导思想、管理体制、经营管理、机构设置、人员构成、安置办法、收益分配、劳保福利等作出明确规定。至年底,实行财务决算的单位有147个,其中大集体企业24个、小集体企业123个。从1983年1月起,全局大集体企业开始试行编制年度生产财务计划,实行“劳动工资统计月、季报表”和“经营情况与人员分类统计季度、年度报表”的制度。1984年7月21日,路局又公布《集体企业财务管理修改补充规定》。这个规定,将税后利润中提取的10%的补偿集中基金改为集体事业建设基金;并对各行业上缴管理费的比例标准、大集体企业社会基金、退休职工福利费的提取办法,教育经费的提取办法和开支范围,以及大、小集体企业固定资产列帐标准,不准列入成本的范围、周转金的使用等都作了适当的修改和补充。为提高集体企业职工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路局和分局的大口单位的集体企业管理部门举办过各种训练班多期,有519人次参加培训;举办就业前培训班178期,培训5681人次。到1985年底,全局共有集体企业198个,其中大集体企业31个、小集体企业167个;集体所有制职工6005人,其中大集体所有制职工2292人、小集体所有制职工3713人。全局集体企业的各项管理规章和制度日臻完善。
  1981~1985年全局集体企业经营情况,见表109。
  第三节集体企业
  一、大集体企业
  50年代中期,为解放妇女劳力和解决部分职工生活困难,一些有条件的基层单位组织部分职工家属走出家门,办起装卸队(班)、食品加工组、洗衣房、理发室、托儿所等服务行业。1958年后,队伍扩大,行业增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家属服务组织相继改为“五七”工厂或家属连,由主办单位自行管理。70年代中后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陆续回城。徐州地区对拥有较多固定房产和资金,且效益好又有发展前途的“五七”工厂或家属连,充实部分回城知识青年,组成大集体企业;青岛地区则是在80年代初,以回城知识青年为主体,有部分职工家属参加,组建大集体企业。分别经当地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为集体所有制企业。路内称“大集体企业”。受当地政府和主办单位双重领导,主办单位对大集体企业实行“扶而不包”的方针。到1985年末,全局共有大集体企业31个,拥有职工2489人(其中集体所有制职工2292人。其他为路派干部或聘用离、退休人员)。分布如下:
  徐州机务段环境保护设备机械厂徐州机务段主办。1977年11月7日,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徐州机务段“五七”工厂。1982年3月23日更为现名。主要生产LSG—0.9系列低压翻烧多用生活锅炉。1985年3月5日,取得路局劳人处、总工程师室、集体企业管理处联合颁发的制造微型锅炉许可证。同年10月,又取得铁道部劳动人事局颁发的制造E级锅炉许可证。1985年底有职工300人。
  徐州铁路食品厂徐州列车段主办。1977年11月17日,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徐州列车段食品加工厂。1983年9月26日更为现名。生产经营面包、烧饼、糕点等食品。1985年底有职工219人。
  徐州站商业服务公司徐州站主办。原为“五七”工厂。1979年8月30日,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徐州站综合加工厂。生产经营金属拨丝、信号灯、货物装卸和为餐车供菜等项目。1983年10月更为现名。经营项目改为饮食、小件寄存、行包包装和搬运
  服务。到1985年底有职工245人。
  徐州电务一段氧化镀锌厂 徐州电务一段主办。原为“五七”工厂。1979年8月30日,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徐州电务一段氧化镀锌厂。经营铝氧化、金属镀锌。制作积层电池、加工白铁、小五金等。1985年底有职工52人。
  徐州建筑段水泥预制品加工厂徐州建筑段主办。原为“五七”工厂。1979年8月30日,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徐州建筑段水泥预制品加工厂。经营水泥预制品和建筑安装。1985年底有职工55人。
  徐州工务一段木材加工厂 徐州工务一段主办。原为“五七”工厂。1979年8月30日,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徐州工务一段木材加工厂。经营木材加工。1985年底有职工84人。
  徐州北站运输服务公司 徐州北站主办。1981年8月1日,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徐州北站综合厂。1983年更为现名。经营零担、整车货物代办运输服务。1985年底有职工105人。
  徐州铁路商店 徐州生活管理段主办。1981年2月16日,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徐州铁路青年综合商店。1984年5月29日更为现名。经营日用百货批发零售业务。1985年底有职工28人。
  贾汪铁路装卸服务队 徐州分局主办。1979年12月17日,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徐州铁路砖厂制坯分厂。1983年6月转产更为现名。主要从事货物装卸和货运服务。1985年底拥有职工49人。
  徐州铁路建筑工程队徐州建筑工程段主办。1983年6月,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徐州铁路建筑工程队。经营水泥制品、房屋建筑和维修。1985年底有职工117人。
  徐州营车修配厂 第三线路大修段主办。原为“五七”工厂。1977年9月,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建厂,在原“五七”综合厂的基础上组建,主要从事宿营车装配、修理和大修改造,以及制作水泥楼板等。1985年底有职工30人。
  徐州铁路材料厂综合五金厂 徐州材料厂主办。原为“五七”工厂。1979年8月30日,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徐州铁路材料综合五金厂。经营金属翻砂和铜碴压块。1985年底有职工78人。
  徐州工程材料加工厂 工程总公司一公司主办。原为家属工厂。1975年5月,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徐州工程材料加工厂。经营水泥制品、镀锌、镀铬、商业和劳务。1985年底拥有职工79人。
  徐州车辆段五金厂 徐州车辆段主办。原为“五七”工厂。1979年8月30日,经徐州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徐州车辆段综合五金厂。1983年10月更为现名。生产经营翻砂、机械加工、钢窗配件、小五金等。1985年底有职工208人。
  青岛铁路环境保护厂 青岛机务段主办。1980年10月20日,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建成初期,生产金属铸件和从事货物装卸及搬运,后增加锅炉维修,曾研究成功船用过滤器和油水分离器。1985年取得山东省劳动局、路局劳人处颁发的锅炉维修许可证。年底有职工116人。
  青岛铁路运输营业服务处 青岛站主办。1981年7月8日,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批准成立。从事货物运输、货物包装和集装箱维修。1985年底有职工51人。
  青岛铁路线路工程队 青岛工务段主办。原为“五七”工厂。1980年11月,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为青岛铁路线路工程队。主要承揽铁路线路、桥梁的新建和大、中修工程,兼营冷库储存。1985年底有职工28人。
  青岛铁路旅客列车服务厂青岛列车段
  主办。1980年12月20日,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主要从事卧具洗涤、餐料加工、列车售货和列车备品、冷食品制作。1985年底有职工100人。
  青岛站装卸服务队青岛分局装卸作业管理所主办。1980年12月20日,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主要从事货物装卸、搬运和集装箱维修。1985年底有职工63人。
  青岛铁路电气机修厂 青岛电务段主办。1980年12月22日,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主要从事电器仪表安装和通信工程安装。1985年底有职工11人。
  青岛铁路四方饭店 青岛车务段主办。1981年7月16日,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经营饭店和旅馆。1985年底有职工50人。
  青岛车辆段青年服务社青岛车辆段主办。1982年7月16日,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经营商业、洗涤和花卉等。1985年底有职工38人。
  青岛铁路医院青年综合服务部青岛铁路医院主办。1983年10月8日,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经营洗涤、运输和劳务。1985年底有职工12人。
  青岛铁路房建施工队 青岛建筑段主办。1983年6月16日,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从事房屋新建、大修和油漆粉刷。1985年底有职工33人。
  青岛公安分处消防器材修配厂青岛公安分处主办。1980年10月20日,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主要从事消防桶、箱制作和消防器材维修。1985年底有职工15人。
  青岛第二线路大修段招待所第二线路大修段主办。1980年11月5日,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经营旅馆和商业。1985年底有职工8人。
  青岛材料厂综合服务厂青岛材料厂主办。1981年7月8日,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经营商业和旅馆。1985年底有职工10人。
  青岛铁路青年饭店 青岛生活管理段主办。1981年7月30日,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经营饮食和商业。1985年底有职工6人。
  青岛铁路华兴综合百货商店 青岛铁路防疫站主办。1984年10月,经青岛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成立。经营日用百货1985年底有职工15人。
  济南铁路海燕托儿所 原是1958年由铁路职工家属成立的幼儿园。1960年初与济南市天桥人民公社火车头分社151幼儿园合并,定名为济南铁路局机关工会海燕幼儿园。1980年5月,经济南市计划委员会批准为集体所有制单位。1981年交济南分局生活管理段领导,定名为济南铁路局海燕托儿所。1985年底有职工53人。
  济南铁路被服厂1949年初,为承做本局职工制服的需要,在济南市经二路纬一路成立,全民所有制。有职工150余人,年产夏、冬制服各5万条套。1958年移交给济南市管理。1979年9月8日,经济南市革命委员会批准,将原济南市天桥区向阳服装厂划归路局生活处,定名济南铁路局被服厂,集体所有制性质不变。主要承揽全局职工制服、工作服制作,以及来料加工工作服等。1982年5月3日划归集体企业处领导。1985年底有职工222人。
  二、小集体企业
  1980年初,各分局级单位及部分基层单位,依照各所在地政府有关组织待业青年就业方面的办法,根据各自的特长和优势,本着“扶上马,送一程”的精神,纷纷提供资金、房舍、设备和管理人员,组建以安置待业青年为主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并经当地政府工商行政部门批准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路内称小集体企业,受地方政府和主办单位双重领导。次年2月,路局下发了《兴办集体企业安置待业青年座谈会纪要》,5月,路局党委转发铁道部党组《批转“关于扶持举办集体企业安置待业青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对兴办集体企业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措施。使全局新办小集体企业又有了很大发展。到年底,全局共办小集体企业101个,其中济南分局30个;青岛分局11个;徐分局28个;工程一处(1985个与工程二处合并为工程总公司)11个;局直属部门和单位21个。设生产经营网点156个,其中工业17个;建筑业4个;运输业9个;商业、饮食和旅馆121个;劳务5个。1982年底,小集体企业增至151个,经营网点增至251个。1983年至1985年又新增小集体企业16个,经营网点23个。1985年底,全局共有小集体企业167个,经营网点274个。拥有职工4918人,其中路派职工564人;聘请离退休人员641人;知识青年3183人;职工家属530人。
  1985年全局小集体企业分布与经营行业分布情况,见表110。
  第四节 待业安置
  70年代中后期,全局职工子女中初、高中毕业,16岁以上,非农业户口,并向当地政府劳动部门领取待业证的知识青年陆续增多。1980年底达到5980人。年内只安置部分人员在新办集体企业就业。次年2月,路局在济南召开有各分局级单位和部分基层站段负责人参加的“安置待业青年座谈会”。会上,传达和学习了国务院和山东省有关安置待业青年文件和规定,并形成会议纪要,下发各基层单位。经要要求各单位切实加强对兴办生产经营网点和安置待业青年工作的领导;广开门路,扬长避短,围绕运输、基建和维修兴办集体企业,待业青年的安置率年内达到45%以上。5月28日,路局党委转发铁道部党组《批转“关于扶持举办集体企业安置待业青年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各单位认真做好待业青年的组织管理、教育和安置工作,巩固发展已建项目,开辟新的网点,还要从资金、物资、设备等方面积极支持,办好集体企业。据此,各单位进行了大量的安置组织工作。到年底,共安置待业青年4175人,占待业青年人数的46.9%。其中济南分局安置1676人;青岛分局安置164人;徐州分局安置1657人;工程一处安置418人;局直各部门和单位安置260人。
  1982年,各地政府劳动部门向全局新办的小集体企业招工,有1718人被全民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录用为正式工。同时,全局又安置待业青年1997人。年底,全局在新办小集体企业安置的待业青年为4454人。1983年5月4日,路局党委转发铁道部生活局《关于扶持发展集体经济,进一步做好职工待业子女安置工作的报告》,并提出年内安置待业青年80%的要求。当年各地政府向全局新办小集体企业招工,有1848人被全民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录用为正式工。同时,全局又安置待业青年2023人,年底在小集体企业里的待业青年为4629人。1984年,各地政府向全局新办小集体企业招工,有3006人被全民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录用为正式工。同时,全局又安置待业青年1632人。年底,在小集体企业安置的待业青年为3255人。1985年,各地政府向新办小集体企业招工,有1976人被全民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录用为正式工。同时,全局又安置待业青年1904人。年底,在小集体企业安置的待业青年为3183人。
  1981年至1985年底,全局累计在新办的小集体企业中安置的待业青年1.1731万人,其中8548人被全民或集体所有制企业录用为正式工人。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