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报话业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35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报话业务
分类号: U285.1
页数: 3
页码: 299-301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铁路报话业务情况包括胶济、津浦铁路电报业务、电话业务、1975~1985年主要年份全局电报业务量发展情况表、1975~1985年部份年份全局电话话务数量表。
关键词: 铁路 报话 业务

内容

一、电报业务
  胶济、津浦铁路通车初期,电报为通信联络的主要工具,凡行车调度、站间闭塞、长途通信均通过电报联系。胶济铁路在沿线车站、津浦铁路在办理货运的车站设电报房和专职报务人员办理电报业务,津浦铁路并由车站副站长兼电报领班。陇海铁路连平段通车时,以电话为主要通信工具,沿线的电报房只传递普通业务电报。胶济铁路对电报业务建有查核电报稽延、繁简和考核报务人员工作的登记、比较、考核等制度,并于1924年开始代递路外公众电报。其办理电报业务最繁忙的1919和1920年,年办理电报达140多万封。此后,随着铁路电话的开通,电报业务逐渐减少,1931年后,年办理电报减至40多万封。1936年,各小站报务人员由专职改为兼职。1937年,实行重要行车人员学习电报业务。1941年开始,陆续取消各小站办理电报的业务。
  1949年11月起,铁路电报统一为四码电报,按照铁道部《四码电报暂行办法》和《铁路有线电报规程及办理细则》办理电报业务。并设置报话监察人员进行报话业务管理工作。1952年5月,贯彻铁道部《列车确报电报通报办法》,开展列车确报电报业务,将原用电话传递列车确报的业务改用电报传递,提高确报工作效率,消除传递差错。随着铁路运量不断增长,列车确报相应增多,电报业务量直线上升。1958年完成289971封,1960年突增至913660封,比1958年增长215%。1964年竟达1533282封,比1960年又增长67.8%。此后,适用铁路运输发展需要,电报设备不断更新,1975年,按照铁道部《电传确报电报工作程序和通报办法》,开展列车确报电传电报业务,使列车确报传送效率比使用音频振荡电报机提高3倍以上,相应地办理电报的业务量大幅度增加。1975年以来电报业务量情况见表88。
  二、电话业务
  1911年起,津浦、胶济铁路陆续装设电话,电话设备数量少,电话业务量也很少。20年代末,铁路电话设备逐渐增加,电话显示出通信敏捷的优势,电话业务日益增多。据记载,胶济铁路话务量,1929年为11.3435万次,1933年即达18.8317万次,增长66%。解放战争期间,徐州以北各区段经常不能通话。
  1949~1950年,电话通信设备修复后,加强了电话业务建设。按照铁道部《铁路交换电话规程及办理细则》办理电话业务,设报话监察人员进行业务管理,将长途通话,按用户性质分成特急、首长、试验、甲种、乙种、丙种、定时七类,分别规定不同通话时间,方便业务操作,有效利用回线。1951年10月起,为缓解长途通话通路不足而严重拥塞问题,贯彻铁道部《铁路长途通话改革办法》,将乙种通话时间由15分钟缩短为10分钟,将原用长途电话报告的各种旬报、月报改用电报报告。同时,推行先进的“集户呼唤法”,将长途通话以3至7个用户为一组顺序接通,话务员和用户于通话前即做好通话准备,减少等待时间,提高回线利用率。并推广徐州电话所创出的“联合预约限时通话法”,需用通话时间短的用户,可向电话所预约,话务员利用既定编组计划的间隙时间,接通预约限时电话,使回线运用率达到90%以上。
  1958年,电话业务量发展到全年178.3676万次。1960年,电话业务开展红旗话路一条龙竞赛,话务量激增为385.1755万次,比1958年增长115.9%;电话接转时间,由原来平均46秒压缩到18.7秒,使回线运用率达到93%,并消灭了电话拥塞和接上不管、说完不撤的现象。“文化大革命”期间,电话业务受到严重干扰,破了合理的规章制度,毁了团结协作关系,工作效率、质量严重下降。1977年起,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贯彻《话务员工作手册》,提高话务人员业务素质,使电话业务工作重又走上正常轨道。
  1975年以来局内话务量情况见表89。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