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线桥设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34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线桥设备
分类号: U211
页数: 8
页码: 265-272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线桥设备情况包括胶济铁路、津浦铁路、陇海铁路,线路、桥梁、隧道、道口、建国后主要年份全局运营线路上桥涵设备发展简表、1985年全局运营线路桥涵建筑物分类分布表等。
关键词: 线路 桥梁 隧道

内容

一、线路
  胶济铁路,1905年正式投入运营,共有运营线路正线延长394.900公里,站线85.404公里。同时投入运营的张博、淄洪、黄台桥3条支线共51.001公里,站线14.400公里。1914~1921年期间,新建金铁支线7.098公里、站线1.245公里投入运营;并更换城阳至李哥庄间线路的钢轨、钢枕31公里;增扩建青岛、坊子、济南等站站线共约20公里。1926~1936年期间,青岛至张店间线路又换铺43公斤/米,钢轨222.531公里;新建青岛至埠头货运线6.337公里;增建车站站线共32.554公里。
  津浦铁路,1913年正式投入运营,共有运营线路正线延长1009.480公里,浦镇至浦口间双线3.600公里,站线218.200公里。同时投入运营的良陈(良王庄至陈唐庄)、临枣、兖济、泺黄4条支线共96.230公里。此后直至1928年,由于军阀混战,线路不时遭到破坏;河道失修,路基常遭水害,修复后仅能维持通车。仅于1920~1923年间,增设车站6个,使站线总延长达到247.310公里;更换各站到发线原9号、10号道岔,以提高行车速度和行驶大型机车。1930年,在窄轨柳贾支线上,改原用牲畜牵引车辆为小机车牵引。
  陇海铁路商丘以东区段,分段建设,分段投入运营。徐州至商丘段1915年运营,徐州至运河段1923年运营,运河至大浦段1925年运营,连云港至新浦段1935年运营。1936年,连云港至商丘运营线路为366.000公里,另有新浦支线2.832公里;台儿庄至赵墩支线30.306公里。
  1938年,日军侵占后,为其侵略和掠夺,在津浦铁路增设车站45个,并扩充站场,一般车站站线增至2至3股,各站到发线有效长延至520米以上;在胶济铁路增设车站1个。1939年,拆除良陈支线、泺黄支线和张店客场到发线第4股;扩建埠头站线,建军用专用线5股,到发线增加8股,5号码头卸煤线增至9股,4号码头增建军用专用线2股。1940年,完成津浦、胶济两路的济南站的合并与扩建,先后将胶济铁路自391公里+070米处起改线1.370公里与津浦铁路接通,改原胶济铁路济南站西侧站线为货场,拆除其东侧联络线、站线,增建编组线15股,使济南站站线总延长由原14.800公里增至43.940公里;将窄轨轻便铁路柳贾支线按标准轨距进行改造,与津浦线联运,长15.860公里。1941年建成博八支线9.730公里,站线约1.200公里。1942年,建成普集至旭华及官庄煤矿的东章邱支线4.650公里,站线1.573公里。1943年,完成张店至济南间线路换铺钢轨和木枕99.975公里、增建沧口等18个车站,增建股道共长约10公里;建成南罗支线7.360公里,站线2.747公里;建成南新泰支线67.582公里,站线17.000公里。1944年,完成扩建张店站站线调车线共约6公里;徐州站增设编组线9股站线总延长由原17.300公里增至约38公里。1945年“8.15”前日军陷入困境,铁路器材匮乏,先后拆除兖济、东章邱、黄台桥3条支线和青埠货运线、埠头站5股到发线,用拆下器材维持干线通车。
  1945~1948年期间,津浦区铁路管理局徐州以南区段尚能维持通车,徐州以北各区段线路设备在战争中损坏严重,通车时少,断路时多,实际上陷于瘫痪。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各铁路线经过抢修陆续通车,津浦铁路,1948年10月济南至兖州恢复通车,12月通至徐州,翌年4月济南至天津抢通,7月全线贯通;胶济铁路,1948年12月济南通至坊子,翌年6月列车即直抵青岛;陇海铁路,1949年5月,连云港至徐州抢修通车,淮南线,薛山(薛城至山家林)、柳贾、张博、博八、南罗、淄洪、金铁等支线也相继修复通车。1949年底,济南铁路管理局运营线路共有1767.210公里。1950年,陇海铁路的管辖里程向西延伸到张阁庄至商邱间363公里+000米处,并修复磁东(原南新泰)支线,使管理局管辖运营线路增至1988.800公里。这些铁路线路设备,原本修建标准低,又屡遭战争破坏,紧急抢修通车,技术状况很差。
  1952年起,为适应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开始对铁路线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改造。1953年,管理局管辖的津浦铁路向北延伸到于官屯至德州间238公里+000米处,南端则自蚌埠至长淮卫间838公里+500米以南划归上海管理局。1956年,新建蓝烟铁路投入运营,长183.696公里,站线29.570公里。1957年,薛枣支线山家林至枣庄段修复通车。1958年,津浦铁路829公里+800米处以南,划归上海局;建烟台新客站,蓝烟铁路又向前延长0.704公里。同年,金铁支线改为专用线;津浦铁路双线开始修建,修通一段交付运营一段。1960年,津浦铁路630公里+500米处以南和陇海铁路东段划归蚌埠局(1963年,蚌埠局撤销,津浦线蚌埠站北端831公里+800米处以北及陇海铁路东段又划回济南局);兖济支线修复通车。1965年,新建泰肥支线交付运营。1966年,新建东莱支线和符夹线正式运营,分别长52.300公里和84.292公里。1967年,新建东风至铁石的东铁支线共5.564公里通车运营。1968年,泰肥支线延伸至湖屯,共长49.390公里。1973年,新建濉阜线投入运营长146.029公里。1975年,濉阜线和符夹线82公里+500米处、津浦线726公里十000米处以南划归上海局。1976年,津浦铁路双线除泺口桥及两端的线路外,全部通车运营;原张北轻便铁路经改建张店到博兴段,新建博兴至东营段,成为胶济铁路线上的张东支线投入运营,长89.041公里。另有杜科至湖田的联络线1.816公里,博兴至小营的博小支线17.144公里。1980年12月31日,新建辛泰铁路正式运营,长161.500公里,另有与胶济、津浦铁路和铁石车站接通的3条联络线计6.810公里。1982年,陇海线管辖里程又向西延伸至366公里+500米处。1980~1984年期间,胶济铁路双线济南至蓝村间,陇海铁路双线徐州至商邱间陆续投入运营,分别长329.700公里和142.800公里。
  到1985年底,全局运营线路正线共3569.100延展公里,站线1553.083公里,段管线127.644公里,岔线115.282公里,特别用途线11.185公里,共计4953.505延展公里。主要干线上部建筑技术状态:津浦铁路双线正线延长公里的75.3%铺为无缝线路,钢轨铺50公斤/米的约占61%,60公斤/米的约占30%,75公斤/米的约占3.6%,钢筋混凝土轨枕100%,线路最高容许速度为120公里/小时;胶济铁路全部铺50公斤/米钢轨,大部铺钢筋混凝土轨枕,双线地段已达83.9%,无缝线路已铺45.989公里,线路最高容许速度为90—100公里/小时;陇海铁路东段钢轨铺50公斤/米的占97.6%,除45公里+000米处以东区段外均铺钢筋混凝土轨枕,双线地段占39%,无缝线路已铺217.993公里(上行线139.712公里,下行线78.281公里),线路最高容许速度为90公里/小时;蓝烟铁路也全部铺为50公斤/米再用钢轨,线路最高容许速度达到90公里/小时。
  二、桥梁
  胶济铁路1905年正式运营时,正线上计有桥梁983座,涵渠182座,其中特大桥1座,即淄河大桥,同时投入运营的支线上有桥梁125座,涵渠24座。此后,仅新建金铁支线和青埠货物线增加桥梁27座,涵渠3座。这些桥梁,建筑标准很低。1914年,潍河桥两个桥墩被洪水冲塌;1923年2月16日云河桥双机牵引列车通过时,发生第四五两孔钢梁折断机车坠入河中的重大事故。经对胶济铁路桥梁进行全面验算,载重等级小者仅合古柏氏E—13级,大者也只合E—36级。由此,于1924年开始,对胶济铁路及张博支线小桥梁按古柏氏E—50级标准逐年进行改造。1934年,完成长10米以下桥梁的钢梁更换。到1936年,长10米以上的钢梁更换85%。
  津浦铁路正式运营时,正线上计有桥梁1677座,涵渠371座。其中特大桥2座,即泺口黄河大桥和蚌埠淮河大桥。同时投入运营的临枣、兖济、泺黄等支线上计有桥梁60座,涵渠44座。这些桥梁的载重能力,为古柏氏E—22级。运营后,直到1937年,仅在抢修遭战乱破坏的桥梁中,对有的钢梁按古柏氏E—50级标准进行更换,多数桥梁未作整治,也没有发展,仅维持通车。
  陇海铁路商邱至连云港段分期投入运营后,到1935年,计有桥梁238座,涵渠22座。1938~1945年日军侵占期间,对胶济铁路原来未更换的载重等级低的钢梁全部做了更换,对津浦铁路上载重等级低的原德制钢梁也按L—20级标准大部做了更换。同时,在新建支线上,建桥梁150座,涵渠5座;在合并津浦、胶济两线的济南站中,胶济线改线地段,建桥涵5座,废弃原线桥涵10座。
  1945~1948年,徐州以北各铁路线的桥梁,在战争中屡被破坏,大部不能通车。
  1949~1950年,铁路桥梁经抢修恢复通车。1952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桥梁加固和大修改造。在线桥大修中,为配合铁路两旁水利建设,于1956年,在津浦铁路246公里+000米处增建四女寺减河铁路桥1座,长212米;1961年,又于628公里+000米处增建一排洪道桥梁,长355.5米。在修建津浦铁路双线第一期工程期间,为加快进度,节约投资,经地方水利部门同意,先后封闭和堵孔既有铁路上的293座桥涵;后因山东北部雨季内涝与封堵桥涵有关,经山东省建委主持勘查研究,于1962年对44座桥涵作了处理,其中新建涵渠3座,重建桥梁8座。在大修既有铁路桥梁同时,陆续新建了蓝烟、辛泰、泰肥、东莱、张东铁路和津浦、陇海、胶济铁路双线的桥涵,修复了薛枣、兖济支线的桥涵。桥梁设备经过大修改造和新建,到1985年,桥涵数量比1951年,座数增长57.7%,总长度增长175.3%,设备状态大有改善,除个别钢梁桥孔外,承载能力均已达到中—22级以上。桥涵设备的发展及分布现状见表79、表80。
  三、隧道
  1935年,陇海铁路东段全线投入运营时,在连云港至墟沟间有云台山隧道1座,长295.40米。建国后,对部分风化落石及渗漏水病害进行了大修。1984年,又全面清理无衬砌部分,作了锚喷支护。
  1980年12月,辛泰铁路正式运营,有隧道22座,共长10962米,其中长500米以上者有11座,7904米,最长的口头隧道,为1229米。隧道大多存有漏水病害。到1985年,全局投入运营的隧道共23座,见表81。
  四、道口
  铁路兴建后至1949年,全局共有道口677处。
  建国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铁路行车密度和公路各种车辆增多,道口事故呈上升趋势。1953年开始,为防止在道口发生撞车撞人事故,在交通量大,了望条件差的56处道口派专人道口的铺面、护轨、道口两端路面坡度、信号标志和防护栏杆等的技术状态,单列道口大修件名,先后大修道口津浦铁路16处,胶济铁路34处,陇海铁路41处,共91处。此后,道口整修纳入线路大中修项目。1978年,在63处道口设置自动信号。1979年,在40处道口增设通信设备。到1985年,全局共有道口2938处,其中派专人看守的374处(区间的道口,工务部门看守;进站信号机内的,车务部门看守;非路产的,由产权单位看守),设自动信号的160处,有通信设备的296处。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