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车辆配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33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车辆配属
分类号: U270.1
页数: 4
页码: 253-256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车辆配属包括胶济铁路、津浦铁路客车,胶济铁路、津浦铁路货车、1952~1985年全局配属客车车种分类数量表情况。
关键词: 客车 货车 车辆 配属

内容

一、客车
  胶济铁路建成通车时,共配置客车90辆。系从德国运进的小型木质车体,长16米,有头、二、三等客车、小三等客车、食堂车(今餐车)、行李邮政车等9个车种。车内设施为油灯照明,火炉取暖,三等客车设50至72个硬木板座席,部分车辆设有水箱。1914年,原有客车经过改造,连同续购的客车共118辆,全部采用电灯照明。此后,随着旅客运输业务的发展,客车配置不断增加,1923年达到199辆。1936年,又购置设有96至102个座席的客车19辆,共达218辆。
  津浦铁路建成通车时,共配置客车214辆,均系从德、英两国购进,车体车种及车内设施与胶济铁路的客车大致相同。后又陆续购进部分设有96个座席的客车,到1921年,增至353辆。1923年又从美国购进蓝钢皮卧铺车53辆,车内铺有地毯,为当时国内铁路所仅有。此后,由于军阀割据,连年战乱,客车损坏严重,到1927年,能运行的客车仅剩200辆左右。自1928年起,逐年修复破损车辆,1934年,客车拥有量恢复至234辆。
  1938年,日军侵占后,设济南铁路局,统一管理使用胶济、津浦铁路客运车辆。1945年日本投降后留下的客车,在解放战争中破损严重,加之疏于整修,多已不能运用。
  1948年下半年起,对管内保留下来的客车进行整修,恢复旅客运输。1950年,按照铁道部规定,将客车车种原一、二、三等三种改为软席、硬席两种。同时分期分批修复战争中破损的客车。到1952年,投入运用的客车共为311辆,多为杂型木质车。
  按照铁道部规定的客车配属制度,1953年,局内开始配属国产客车。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先后配属有21型硬座车、硬卧车、餐车、行李车。21型硬座车,车体为全钢结构,长22米,设88个座席。21型硬卧车,车体结构、长度与硬座车相同,设54个卧铺。配属的这些新造客车,由于数量少,仅能编组运行于青岛——北京间的一对旅客列车。1956年起,铁道部配属给大批代用客车和简易客车,以缓解客车配属量与旅客运输量不适应的矛盾。
  1957年,开始配属22型硬卧车和软卧车。22型硬卧车,设卧铺60个(有广播室的车设54个);22型软卧车,设8个包房,32个卧铺。1961年起,配属22型硬座车,有120个座席。1962年起,配属23型餐车,厨房端取消通过台,扩大贮藏室,设有更衣室、独立采暖锅炉,可同时容纳48人就餐。1965年起,配属22型行李车,行李容积由21型的48立方米增为115立方米。1976年起,配属22型软座车,设固定式座席64个;同年还配属31型硬座车,为市郊客车,可乘坐240人。1983年,配属22型软硬座车,设32个软座席、58个硬座席。随着配属客车数量的增加,代用客车、简易客车逐年减少,至1980年全部淘汰。22型及23型车均为全钢客车,比21型车有较大改进:车体长均增至23.6米,先后全部采用日光灯照明,装设独立采暖锅炉。此外,软、硬座车和卧车、餐车,夏季均装设电扇;餐车还陆续装设蒸箱、不锈钢台面和电冰箱。1985年,青岛、济南进京客车的软卧车上,开始装设空调机。各种客车基本实现滚动轴承化,客车的平稳性舒适性都有提高。
  到1985年底,客车配属共为1212辆,其中,国产客车1082辆,占89.3%;杂型客车130辆,占10.7%。在1050辆软、硬座车和软、硬卧车中,22型的721辆,占68.7%;21型的149辆,占14.2%;31型的66辆,占6.3%;杂型的114辆,占10.8%。1952~1985年全局配属客车车种分类数量分表74。
  二、货车
  胶济铁路建成通车时,配置货车739辆,均系德国的二轴小型车,车体长6至7米,多为敞车和棚车,载重为15至20吨。此后,随着货物运输的发展,又陆续进了一批四轴货车。这些车辆,车体长10至11米,载重为30吨。到1914年,货车配置增至1148辆。1923年达到1634辆。进入30年代以后,又先后购进一批载重为30至40吨的货车,到1936年,胶济铁路货车配置共为1880辆。
  津浦铁路建成通车时,共配置货车997辆,均系从国外购进的车体长6至7米、载重为15至20吨的二轴小型敞车。随着货物运输的发展,陆续购进一批载重为30至40吨的四轴货车,到1922年,货车配置增至1886辆。此后几经战乱,货车流失损坏严重,至1928年,仅剩百余辆能运用。后经寻回破损车辆,加工整修,到1937年,货车配置又恢复到1867辆。
  1938~1945年,日军侵占期间,货车实行统一管理使用。1946~1948年,货车在战争中破损严重,货车的管理和运用,陷于混乱状态。
  从1948年下半年起,对旧铁路遗留下来的货车,突击整修,“复活”车辆,投入运用。随后,铁道部确定,除少数特种货车以外,所有货车均由铁道部统一管理,各铁路局实行货车保有制,只负责货车的运用和检修。
  1965年,随着山东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罐装运量激增,铁道部对部分罐车实行配属制,局内配属罐车250辆。1971年增至550辆。1973年起又增至1400辆。石油管道运输投产以后,铁路罐装运量有所减少,铁道部适当调减了济南局的罐车配属,1977年调为1210辆。1980年起减至920辆。1985年减为907辆。这些罐车,主要是国产G12型粘油车,容积为52.5立方米,载重能力为50吨,构造速度为90公里/小时。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