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燃料 软水 化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33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燃料 软水 化验
分类号: U268.6;U268.5
页数: 2
页码: 250-251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济南铁路机车燃料、软水、化验情况包括燃料管理、煤炭管理、油料管理,软水处理、化验技术、自动加药器使用、六偏磷酸钠应用、锅炉放水率指导、纸浆废液应用等。
关键词: 燃料 软水 化验

内容

一、燃料管理
  煤炭管理建国前,路用燃料缺乏有效管理,丢失、亏损、混乱现象严重。1950年4月起,机车、给水、工程及各铁路单位生产、生活使用的燃料,由材料处划归机务处,机务处增设燃料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同时,在蒸汽机车用煤方面,从1950年4月起,在四个环节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收煤,由铁路驻矿员根据铁道部分配品种、数量及与煤矿的合同联系煤矿装运;铁路用煤单位于煤车到达后,与车站货运员逐车交接验收;管煤,对收到的煤炭,按矿别、煤种分卸分存,整理成堆,建立煤堆卡片和煤堆标示牌、定期测温,计划拆堆使用,防止自燃、风化,煤炭保有保持30天以上周转量,实行日结算,月盘点,季清查,每年一次大检查和煤质检验制度;发煤,实行计量发放,发放前,根据煤种确定混煤比例,选净煤石杂物,砸碎大块,适当洒水,保证机车用煤质量;用煤,坚持先机车后其他的供应原则,严格控制机煤供应范围。各乘务组用煤均填写司机报单,凭以领煤并实行节煤给奖,鼓励节煤。青岛机务段创造管理煤炭把好“八关”的经验,即验车检斤,整堆存放,顺序使用,混选润砸,按时丈量,定量发放,巡回评比,经验交流,1982年,路局予以总结推广。1983年9月起,每年对煤炭管理检查评比一次,推动提高煤炭管理工作,保证运输需要,降低煤炭损耗。从1982年到1985年底,煤炭自然损耗率连续保持在7.5‰左右,比铁道部要求10‰低2.5‰,每年减少煤炭损耗约2970吨。
  生产、生活用煤,1980年前,除机车用煤以外,由各单位自行管理,多无消耗定额。1981年,根据国家经委和铁道部指示对生产、生活用煤进行了“三查一定”:查燃料用户,查燃料设备,查消耗定额,核定定量,并以之作为年度供应煤炭的依据。1982年,路局公布《生产、生活用煤节约管理办法》,实行定额包干,限量供应,超耗不供的原则,备用煤单位,制定煤炭管理制度,查定消耗定额,考核煤炭用量,实行节约措施等,加强煤炭管理。同时,改革固定锅炉的供煤关系,原由建筑段统一申请用煤和承担经济责任改为由取暖单位申请用煤和承担经济责任,解决了固定锅炉用煤多年无存放场地和无人管理的现象,立见节煤成效。1982年生产、生活实际用煤量比1981年实际用煤量减少4824吨。
  油料管理 内燃机车用燃油,自70年代初期开始,比照蒸汽机车用煤管理办法建立内燃机车用燃油的管理。对到达的油罐车由计量员按燃油牌号验收计量,按牌号分别贮于贮油罐,防火防污染安全保管;发油时,按流量计显示计量发放。1985年起,实行路局制定的内燃机车燃油管理检查评比办法,按年检查评比,交流经验,推动工作。
  二、软水处理
  1951年初,按照铁道部部署,在各机务段设化验室,安装液体软水剂配药设备,于7月开始,对洗检机车逐台检查水垢和腐蚀状态,开展投药、放水软水作业;9月、全局运用机车全部实施软水处理。实施三个月,机车锅炉新水垢结生速度减缓95%以上,老水垢也迅速脱落。全局机车平均水垢厚度,软水处理前为0.85毫米,软水处理后降为0.576毫米。1954年全局机车经厂修锅炉换板后,由于水垢结生速度的减缓,机车平均水垢厚度降为0.2毫米以下。由于实施投药放水,机车锅炉炉水保持一定的水质标准和碱度,改善了锅炉的热力状态,供汽率和蒸汽品质都有提高,从而不仅提高了机车牵引力,并且延长了锅炉段修、厂修修程,延长了机车洗检公里,还为节约机车用煤创造了条件。机车锅炉软水处理一直坚持,软水处理技术不断发展,同时,对燃料、油脂、水处理药品、酸洗药品等进行质量检验监督,对于提高机车质量和机车效能发挥了技术保证作用。
  三、化验技术
  自动加药器使用 软水处理用药,1951年开始学习苏联经验用混合药液,手工加投。1952年,配成固体药块使用。70年代初,各段又改进为粉状药投用。70年代中期,青岛机务段首创自动加药器,投药质量好,减轻乘务员负担,在局内推广。
  六偏磷酸钠应用 50年代初期,局内水质硬度较大的地段,实行投药放水,常发生水泵故障。1954~1955年,路局化验所试验研究用六偏磷酸钠作为软水剂,基本解决了水泵故障问题,这一成果已在全路推广,并列入部颁《机务软水化验细则》。
  锅炉放水率指导 1954年,路局化验所研究运行中的机车锅炉水质与放水率关系问题,作出推导,列出计算式,为值班化验员根据运用机车锅炉炉水的化验结果,求出放水率,指导运行中机车途中放水提供了技术理论依据。1955年,推行到全路应用。
  纸浆废液应用 1953年,局内应用石岘和营口等造纸厂的纸浆废液代替栲胶作为凝聚剂成功,防垢效果好,节约进口栲胶外汇,降低成本达百分之九十。1956年,由于纸浆废液另有用途,中断供应,停止使用。
  机车热化学试验 1957年7月,受铁道部机务局委托,在济南机务段进行全路首次蒸汽机车热化学试验。在机车上安装热量计、测盐计、过热蒸汽温度计、结垢和腐蚀挂片及苛性脆化指示器等测试仪表,组织机车在济南—德州、济南—兖州间往返运行近30次,测出大量数据,取得试验成功。总结整理的资料,在铁道部机务局主持举办的全路化验、热力干部培训班介绍推广。
  泥垢调节剂革新 1978年3月,路局化验所与上海华东工学院协作,在徐州机务段前进型502号机车徐州—商邱间交路上进行有机阻垢剂(乙二胺四甲叉磷酸钠〔EDTMPS〕及聚马来酸酐〔HPMA〕试验成功。水垢结生速度比三钠一胶原经典配方降低50%左右,洗炉时锅炉水圈泥垢自200毫米以上降至50毫米以下。同期,各段也开展同类型阻垢剂试验,青岛、张店机务段发展成E、胶型复合配方。有机阻垢剂,1979年通过局级鉴定;1981年获山东省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83年,各机务段普遍使用新型有机配方阻垢剂,并在全路推广。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