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客运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30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客运组织
分类号: U293.1
页数: 7
页码: 135-141
摘要: 本节记述的是济南铁路客运组织包括胶济铁路、津浦铁路、陇海铁路旅客运量,计划运输 、联合运输、1949~1985年全局旅客运量情况。
关键词: 铁路 客运 运量

内容

一、旅客运量
  胶济铁路,1901年青岛至胶州、高密、丈岭先后建成通车,办理少量旅客运输。1902年通车至潍县,全年旅客发送量20万人。1903年通车至周村,全年运送旅客50万人。1905年全线营业,当年旅客发送量80.4万人。1909年降为64.1万人。1912年以后开始上升为123多万人。到1923年达到366.5万人。1936年发送量为322.3万人。1940年4月,胶济铁路与津浦铁路贯通,年旅客发送量260万人左右。
  津浦铁路,1912年全线旅客发送量为171万人。1915年增至335.8万人。后因政局不稳以及军阀混战等原因,1916年至1936年客运量在250~410万人之间波动。1940年旅客发送量达422万人。
  陇海铁路,1915年1月,徐州以西分段通车,当年运量78万人。后逐年增加。1925年徐州以东通车至大浦,陇海全线客运量226万人。以后逐年减少,1931年为190万人;1935年7月连云港至西安贯通客运量却降至90万人。连云港至商丘间(今济南局范围)旅客发送量直至解放时为止无单独统计资料。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津浦铁路徐州及其以南区段尚能正常营业,徐州以北各区段只能断断续续营业,管理混乱。仅据1947年7月1日《局报》公布,上半年全局旅客发送人数为1055.8万人。
  1948年至1949年,胶济、津浦、陇海铁路及其各支线相继解放,恢复营业。1949年全局旅客发送量1503万人,以后逐年增长,到1956年达到2229万人。1957年为满足城郊人民生活需要,采取加开市郊客车,降低市郊票价,发售市郊月票等措施,市郊乘客大增,当年旅客发送量达到2949万人,比1956年增加720万人,增长32.3%。其中市郊乘客912万人,比1956年增加523万人,增长幅度为135%。1958年,“大跃进”开始后,旅客发送量增加,1959年达到4152万人。1960年至1962年连续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外流谋生人员增多,客运量剧增。1960年发送量为5493万人,1961年为7824万人,1962年为7475万人。三年旅客发送量高达2.08亿人,比建国后10年的总和还多800万人,出现了运输相当紧张的局面。1963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非正常客流大为减少,客运发送量下降到4535万人,比1963年减少2940万人,下降幅度为79.3%。1964年随着国民经济继续好转,客运量恢复正常,发送量为3723万人。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红卫兵”大串联,非正常客流剧增,几乎所有旅客列车均超员100%以上,局内曾增开直达北京的76列“红卫兵”专列,旅客运输出现极度混乱的局面。1967年以后“红卫兵”大串联基本停止,客运量逐渐恢复正常,至1971年旅客发送量大体稳定在3200万人左右。1972年增至3854万人。1974年至1979年,每年旅客发送量均在4200万人左右。198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营、集体、个体经营人员和旅游人员增多,客运发送量每年以100万人左右的速度递增,到1984年达到5163万人。为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国务院决定“公铁分流”,自1985年5月1日起全国铁路上调短途旅客票价,近郊客运量下降约100万人。但通过的长途客流却比1984年增加近300万人。旅客人均行程为206公里,比1984年延长20公里。
  1949~1985年全局旅客运量见表31。
  二、计划运输
  1952年前,不实行旅客计划运输。1953年客运量增长较多,运能与运量之间的矛盾开始出现。除增开各种旅客列车外,开始探索按计划组织旅客运输的办法,以挖掘现有运输设备的潜力。
  1954年,学习推广中长铁路经验,各主要车站配备了专兼职客运计划人员,进行客流调查,编制客运日班计划、年度旅客运输计划和安排团体旅客及节假日旅客运输方案,并实行旅客列车密度表和列车预报。为各站有计划地组织旅客运输和客运调度调整计划提供依据,减少列车过分拥挤和虚糜。1956年路局根据管内客流占60%,市郊客流占30%的调查情况,为避免管内乘车的拥挤,适当增开了市郊列车,并对直通客车在始发站实行对号入座。1958年,青岛办事处在青岛至城阳区段试行旅客计划运输办法。按照始发站照顾中间站,大站照顾小站的旅客输送原则,根据客流量的比例分配售票人数和行包装车件数,实行长短途旅客合理分乘,以调度命令形式下达计划,这一办法推行后,防止了旅客列车过分拥挤或虚糜浪费的现象。并在40/39次列车上按车站预报的乘车人数通知单,核实车内实际人数,统计旅客去向,编制列车预报,修正旅客乘车密度表,做到站、车密切配合,使预报正确率达到95%,起到了组织均衡运输的作用。1959年7月,铁道部对青岛至城阳间各站和青岛至北京间的39/40次直通快车的做法进行了总结和肯定,首先在青岛办事处范围内推行,继而在全局推广。1961年4月,执行铁道部根据青岛办事处推广情况制定的《京沪线旅客计划运输办法》。1962年3月,铁道部公布《旅客计划运输组织工作办法(草案)》,首先在济南局客运部门全面试行,取得成功。1965年12月,铁道部在济南召开了“京沪线路旅客计划运输工作经验交流会”,会上济南铁路分局、济南站、徐州站等单位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会议确定,会后要进一步开展“一票到家,一车组织直达运送和特快列车一线沿站对号入座”,以及首先在京沪线试行旅客运输方案。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计划运输被视为“管、卡、压”遭到批判,被迫中止。1973年3月1日,交通部重申了旅客计划运输组织原则。路局对三等以上和客流量较大的车站恢复或配备了客运计划人员,重新公布了各线速报区段、组长站、预报站、分界报告站、旅客密度区段交报站,计划运输开始恢复。1978年11月24日根据铁道部制定的《京沪线整顿客运组织工作座谈会纪要》精神,恢复了长短途旅客分乘长短途客车,快车始发一律实行对号入座,各站按分配票额售票,严格控制快车超员。1979年实施改革开放方针以来,经商人员、外出寻工的农民、旅游人员、外国旅客、华侨及港澳旅客增多。1980年客流量每天平均达到12.3万人,较1979年超过4%,运输能力紧张,不得已采取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除容许列车少量超员外,还加强了节假日及旅游区的客流调查,按客流量调整运输能力的办法,组织运送旅客。1985年4月1日,贯彻铁道部制订的旅客列车票额分配方案,对正常票额允许途中直快超员20%;暑期票额允许特别快车途中超员20%。春节票额允许始发站特别快车超员10%,途中超员20%。直快始发超员20%,途中超员40%,并在客流量高峰期有计划地增开临时客车。全年加开直通临客346列,管内临客457列,共计803列,并组织加挂客车1349辆,扩大编组2562辆。采取这些办法,全年共多运送旅客190万人。
  建国以来,对特殊情况下出现的大宗旅客,多采取特殊办法进行运送。主要有:
  移民运输自1955年3月至1960年7月,每年的3至5月和9至11月两次组织山东省境内13个地市、73个县的治黄蓄洪区、溢洪区、河床区和常年灾区人民,迁往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青海五省(自治区)的移民运输。在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移民局、交通厅和济南铁路管理局参加组成“联合移民运输办公室”组织实施。移民运输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管理局根据报部批准的移民运输计划,采取加开临时旅客列车为主和在正常旅客列车上有计划地预留空位及加挂客车的办法。1956年3月至5月管理局压缩了正常客车编组,抽出客车163辆,连同从上海、北京、郑州铁路管理局调来客车85辆,共248辆客车,编成9组移民列车,按照移民安置的县别、经路和人数,近海经海,近陆经陆,组织铁路、公路和海运的紧密衔接运输。潍坊及其以东地区的移民乘火车经烟台转海运,其他地区的移民乘火车直接运至目的地。运输开始后,分局和列车段的干部添乘指导工作。济南列车段组织乘务员提前到达始发站,扶老携幼组织移民上车,兖州站在移民上车前,召开移民干部会议。研究乘车方案,按照编车辆数和顺位,将移民编成小队,依次对号上车。以先装行李,次上老弱妇孺,后上青壮年的乘车程序,有计划有秩序的乘车,保证列车正点始发。1955、1956、1957、1958、1959年和1960年1至7月分别运送58848、190437、30831、73006、251524、247058人。至1960年7月底,移民运输全部结束,6年共运送249966户,851704人。
  支边运输1965年6月至7月,山东省由济南、青岛、德州、张店、潍坊、泰安、济宁和兖州等14个市、地、县抽调部分干部、工人支援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经济建设,济南、青岛铁路分局组织编开临时客车10列,运送1万人安全到达南宁、安顺站。
  灾民运输1950年秋,山东境内的德州、聊城、惠民、菏泽地区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入冬后开始出现灾民携带衣物从德州、平原、禹城等站乘车至张店、益都、兖州、济宁、滕县、薛城以及磁新支线各站下车换取粮食以度灾荒。而且日渐增多,最高日曾达2万人,使这些区段的客流量大幅度增加。路局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关于支援灾区人民度荒的指示,决定自1960年1月起,采取加开临时客车和在正式旅客列车上加挂车辆的办法输送灾民。为做好灾民运输,路局曾多次派人深入灾区,会同当地政府进行客流调查,摸清人口流动的方向和外出规律。据此组织加开临时客车或加挂车辆。并采取放宽灾民携带物品的限制,规定路局管内的17对短途客车,可以办理自理包裹运输。携带物品以不超过100公斤为限(免费携带20公斤不计价);小家畜、家禽亦可按自理包裹办理。为方便灾民乘车,在主要停车站和列车上出售部分食品。由于加开的临时客车编组大多是棚车,车上无厕所,因此在主要停车站或指定停车时间较长的停车站,由乘务员组织旅客下车大小便。
  1960年全年共加开临时客车1093列,使用车辆20387辆,加挂客车12562辆,加挂棚车3735辆。运送灾民127.4万人。1960年秋灾情更加严重,1961年灾民运量急剧增加,加开的临时客车随之增多,全年共加开临时客车3907列,使用车辆73162辆次,加挂客车6040辆,简易客车11963辆,棚车3386辆,套用车底8734辆。运送灾民547万人,其中8月份运送灾民高达88.8万人。1962年,灾情有所好转,灾民运量下降到253万人。加开的临时客车随之减少,全年共加开1974列,使用车辆50274辆,另外,加挂客车17852辆、简易客车15880辆、棚车6509辆,套用车底63列1822辆。而且这一年年末比年初灾民运量下降的幅度较大,第一季度共运97.8万人,第四季度共运14.6万人,到年底,灾民运输全部结束。
  三年中全局共运送灾民927万人,加开临时客车6974列,使用车辆143823辆,加挂客车36454辆、简易客车27843辆、棚车13630辆,套用车底10556辆。
  三、联合运输
  国际联运1913年10月1日,津浦铁路参加中日联运。济南、浦口站辟为中日联运车站,与朝鲜、日本铁道有关联运站可以相互发售周游票。1915年4月19日,天津、济南、浦口三站可以发售中日相互间的陆地游历票。1917年3月,徐州站也参加了联运。发售相互间的中日联运团体票。1918年,济南站、徐州站与日本各联运站开始办理包裹相互联运。1919年济南站发售至朝鲜周游票。1926年10月津浦铁路与欧亚铁路办理旅客联运。1924年11月1日起,胶济铁路参加中日联运。1938~1945年日降前,管内铁路与朝鲜、日本之间的联运业务范围更加扩大,运量增多。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直到1985年底全局未办理国际联运。
  各路联运抗日战争以前,铁路实行分线管理,各条铁路相互间的旅客运输称为“联运”。津浦铁路自1914年3月1日起,天津总站、济南、徐州、蚌埠、浦口等车站可以发售去京奉、京汉、京绥、沪宁铁路办理联运车站的客票。1917年1月1日又与沪杭甬铁路的松江、嘉兴、杭州站办理联运。1920年10月18日,道清铁路(注位于河南省北部,东起道口(今滑县)向西经新乡至清化(今博爱)。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侵略军拆除。)加入联运。津浦铁路办理联运的车站,扩大到泊头、德州、泰安、兖州、济宁、滕县、枣庄、南宿州(今宿县)、临淮关、明光、滁州车站。1923年8月1日,胶济铁路加入联运。青岛、潍县、周村、博山站首批办理联运业务。1931年8月,增加青州、坊子车站。1933年4月,又增加高密和胶州车站。陇海铁路,1922年8月1日加入十路旅客联运,1926年至1929年因战事频繁停办,1931年起恢复国内旅客联运,徐州、铜山等站开始办理联运业务。1938年日军侵占后,铁路变分线管理为分区管理,铁路联运即告停止。
  铁、公联运1946年5月1日胶济铁路分段运行时,曾办理过济南至青岛的火车与汽车联运业务,统由济南、青岛两个运输营业所办理。但时间不长即停办。1946年青岛到济南铁路与公路联运衔接时刻见表32。
  1958年7月1日,以济南、潍坊、烟台、青岛、徐州站为枢纽,在胶济、津浦和陇海铁路区段内,开展铁路与公路联运业务,旅客可以在列车上买到汽车票,也可在火车站或汽车站买到终到站联运汽车票或火车票。到1961年,办理公铁联运的车站扩大到34个。但随着客运量的不断增长,铁路和公路运输能力不足,致使许多联运始发站和中转站失去了给予联运旅客优先照顾的条件。从1962年5月1日起,属山东省境内各联运站停办铁公联运。1963年4月,徐州分局重又划归济南局时所属各联运站的联运业务仍继续办理,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业务开展不正常。1968年徐州分局成立联运办公室时,办理联运业务的车站已扩大到新浦、阿湖镇、新沂、邳县、徐州、宿县、固镇、砀山、夏邑县、薛城、枣庄11个车站。次年10月1日,山东境内铁路与公路恢复联运业务,至1973年1月1日再度停办。1979年12月1日又重新恢复。到1985年底,办理联运的车站,济南分局有济南站,青岛分局有烟台、潍坊、张店站,徐州分局有徐州、新浦、阿湖镇、新沂、邳县、砀山、夏邑县、薛城和枣庄等站,其中徐州站的联运业务伸展到苏、鲁、豫、皖四省300多个汽车站。
  海陆联运1958年,潍坊、禹城、兖州站,发售经烟台至大连航线到沈阳铁路局各站的联运客票。沈阳、鞍山、长春三站办理经由大连至烟台航线到达济南铁路局管内各站的联运客票,同时实行海陆联运客票及行李一票到家的办法。从1959年1月1日起,又有济南、张店、益都、高密、胶县、莱阳、桃村、烟台、青岛、徐州等站开办陆海联运业务,并增添由青岛经上海至广州的航线,往东北的旅客和行李可经烟台至大连的航线直达东北铁路各站;往南去的旅客和行李经青岛——上海——广州的航线直达上海、南昌和广州铁路局所属各站。60年代初期又开辟青岛——烟台——大连至东北铁路各站的海陆联运。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除烟台一大连航线外,青岛——上海——广州和青岛——烟台——大连的航线曾一度中断。1982年,青岛向南的航线增加宁波和温州两个港口。1985年办理陆海联运的有济南、张店、潍坊、蓝村、青岛、莱阳、莱西、海阳、徐州等车站。

知识出处

济南铁路局志

《济南铁路局志》

出版者:山东友谊书社

本志记述的是1899年到1985年底济南铁路局机构沿革、铁路建设、运输生产、基建工程、工业多种经营集体经济、铁路管理、科技教育、生活卫生文体、中国共产党济南铁路局组织、群众社团其他党派、政法人武、人物等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