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劳动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电信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21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劳动管理
分类号: F243.1
页数: 5
页码: 268-27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企业管理中通信组织管理的情况,介绍了沿革和现行劳动管理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济南 电信志 劳动管理

内容

第一节 沿革
  清末时期,电报局的人事管理,是“学堂与电报局相为表里”的原则。进而建立了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制度。电报学堂毕业的学生派到电报局试用,仍由学堂考核。根据考核定班发给工薪。工薪分为四等十二级,学生要想升等,则必须考入高一级学堂。这样即是学堂的学生,又是电局的员工。这种制度使绝大多数员工把从事电报通信事业视为终身职业。
  民国以来,由于连年混战。在电信管理上机构混乱,朝令夕改。地方军阀各自为政,破坏了电信的统一。民国廿二年(1933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对人事管理规定,除事务员外,所有技术员、报务员、话务员、技工等,于每年六月底、十二月底进行考核。分为特优、优良、平常三等。特优、优良者并应就品性、勤奋、学识、技能四项分别指出特优、优良之点,评叙事实。考语分上、中、下。上考三分,中考二分,下考一分,累计六分晋升一级,不足六分移至次年晋级时累计计算。
  民国廿六年(1937年)12月,日本入侵济南。华北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于民国廿八年(1939年),强行收买了济南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对济南的电信企业实行垄断经营,劳动组织、人事管理全由日本人包办。实行军国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经营管理,中国员工在局内地位和工资十分低下,受尽歧视。
  民国卅五年(1946年)交通部对员工的考核分为“工作技能、办事勤隋、请假考勤、品行才学”四项。以分数评定,工作技能最高评为六十分;办事勤惰最高洋为廿分;品行才学最高评为廿分。总分在八十分以上者晋二级(月薪在400元以上者只晋一级)。六十分以上不满七十分者不晋级,不满六十分者予以甄别。电信员工到本职最高级后,按其劳积分给以劳积金。满八十分者予以月薪的十成,七十分以上不满八十分者予以月薪的八成,不满七十分者不给。
  1951年1月,邮电部济南电信局成立。7月,邮、电两局合并,成立邮电部济南邮电局。在劳动管理上不断整顿加强。195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生产查定工作,为定额管理积累资料,进行机构调整,实行局、科、股、班组四级管理。1954年建立责任制。1956年5月,全省第六次邮电工作会议后,进行整顿劳动组织,减少层次,实行局、科(室)、班组三级管理。1958年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1962年进行整编,全局精简职工215人。1964年8月,邮电分设,整顿组织机构。1966年开展企业管理革命化活动。根据有利生产,为生产服务的原则和集中到局,服务到班组的要求,对机构进行了调整。1977年“学大庆”、创办“大庆式企业”,初步整顿了劳动管理。1978年,恢复定员组织生产。1982年整顿企业,调整劳动组织。济南市电信局颁布了《职工守则》、《奖惩条例》。
  1985年,推行局长负责制。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基层单位的权限,班组试行优化劳动组合及停工待业制度。
  第二节 现行劳动管理
  济南市电信局现行的劳动管理是以合理使用人才,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及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
  一、劳动组织是根据部、省的编制定员标准结合本局的具体情况确定的
  五十年代初期实行局、科、股、班组四项管理。1956年贯彻全省第六次邮电工作会议,整顿劳动组织,减少层次,改行局、科(室、分局)、班组三级管理。科、室机构的增设,报省局批准,撤销报省局备案。
  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班组的设置,以专业分工、生产特点、工序衔接、人员多少和便于管理为依据。
  1983年济南市电信局颁布《班组管理暂行规定》。1985年,“简政放权”后,班组的设置变动,由基层单位决定,报局备案。
  二、编制定员及劳动定额
  企业的编制定员工作,对发展生产力、加强劳动管理、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起着重要作用,是劳动管理的基础工作。
  济南市电信局的编制定员分四种形式:
  (一)按劳动率定员:在能运用产量计算劳动效益的长话、电报等业务工种实行。
  (二)按设备定员:根据设备维护量配备人员,在市话机、线,长途机务等工种实行。
  (三)按一定比例定员:对管理和服务部门的非生产人员,以基本生产人员为基数,按总人数的18%配备人员。
  (四)按岗位定员:因工作需要,必须设员的无线报务等工种实行。
  济南市电信局以邮电部颁布的编制定员标准的依据,每年进行测算。以控制调剂劳动力的增减变化,适应生产的需要。
  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定员工作的基础。1983年,济南市电信局通过企业验收,对全局的主要生产工种的823个工序,进行测算写实,制订了劳动定额。现在生产单位,凡有量可计的工种如长话、电报、营业等单位均实行劳动定额,并与生产奖励卦钩。
  三、劳动力管理
  招收新工人。根据省局下达的指标,实行先招生后招工,先培训后就业,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办法。1985年前招收的新工人均为固定工。1985年底,开始招收合同制工人8名。1986年底,最后一次职工退休顶替的亦是合同制工人。1988年底首次面向社会劳务市场,择优录取卅名合同制工人。
  新工人入局。要经过局规、邮电性质、任务及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分配上岗。
  大、中专毕业生及复员退伍军人,由省局分配,军队转业干部由市军队转业干部办公室直接分配,进局时亦都进行入局教育。
  局内职工调动。主要根据工作需要及个人申请,经基层单位同意,分管局长批准,由劳资部门办理调动手续。
  职工调入、调出。邮电系统外及外地职工调入,需经局长同意,报省局劳资处批准。在本市邮电系统内职工调动,经局长批准。
   劳动纪律。全局自上而下进行分级考勤管理,劳资科为全局考勤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和掌握全局考勤情况。各科、室、分局负责本单位的考勤管理、统计上报。1985年“简政放权”后,只向局上报出勤率。
  退休职工的管理。1988年底,全局共有退休职工380人,1987年前由工会、人事科共同管理。1987年下半年由劳资处配专职干部管理。1991年4月成立退休职工管理办公室,隶属劳动工资处,配备3人,负责退休职工的管理、长期病号和遗属工作。节日普遍走访,平日重点走访。对七十岁以上职工送生日礼品,以示祝贺,
  离休干部的管理工作由老干部科负责。
  四、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济南市电信局设安全生产委员会,基层单位设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班组设兼职安全员。
  1988年1月,实行安全生产保卫责任制,局颁发了《治安、安全管理细则》,坚持安全生产教育,每年对机动车驾驶员、线务人员进行安全技术考试、重要节、假日、事故多发季节,对机线设备、要害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年终总结评比、奖励。
  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根据山东省邮电管理局修订的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结合本局情况,1983年制定了《济南市电信局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实施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扩大发放范围和提高发放标准。局建立防护用品卡片,发给个人的每人一卡,公共备品一班组一卡,卡片由行政科保管,工作服、棉衣、雨衣、皮革制品等防护用品,实行交旧换新。1985年改为节约归已的办法。

知识出处

济南电信志

《济南电信志》

本书记述了山东电政由来已久。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准架设津沪电报陆线,电线循运河南下。临清、济宁为鲁省重镇,首设电报分局。光绪八年(1882年),山东巡抚获准展设线路,自济宁引线达济南,后次第扩展至潍县、烟台。济南乃南北要埠,烟台为胶东重要口岸,历来为洋人所觊觎,传递军情至关重要,故通电全系军需。光绪廿三年(1897年),德国入侵胶州湾,修筑水线、铁路,擅设大、小报话房卅余处。后被日本人取代,曾于济南设“邮便所”和无线电台。本书收录了大事记,机构沿革,电报,长途电话,市内电话,企业管理,党群组织和先进集体、个人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