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企业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电信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205
颗粒名称: 第六篇 企业管理
分类号: F272
页数: 52
页码: 257-30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电信志中的企业管理的情况,介绍了通信组织管理,劳动管理,工资管理,职工教育,财务管理,计划管理,物资供应,房屋建设与管理,职工福利和电信工业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济南 电信志 企业管理

内容

第一章 通信组织管理
  第一节 沿革
  光绪七年(1881年),南北洋电报陆线沿运河建成,次年三月由济宁引一支线至济南,省城衙署报房成立。光绪十一年(1885年),济南府电报局成立为官督商办,隶属于上海电报总局。其经营管理仿效招商局,并采取外国经验,开始建立通信组织管理办法。光绪卅二年(1906年)邮传部成立。发还商股,收归国有。电报局逐步成为清政府争权夺利,进行统治的得力工具,经营管理混乱。
  民国以来,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各自为政,在通信组织管理上,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通信质量每况愈下。
  民国十六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成立后,山东省设电政管理局,局长由济南电报局长兼任,实行业务长制,襄助局长进行业务管理。
  民国廿六年(1937年)十二月至民国卅四年(1945年)八月日本侵占时期,济南电报、电话局设通信课、营业课、试验课,分别进行业务、技术管理。
  日本投降后,交通部济南电信局成立,设总工程师和业务、工务课负责报、话、业务、技术管理。交通部第七区电信管理局第三机务段,第五线务段,驻济南,并负责济南地区的长途机械和长途线路的维护管理。
  济南解放后,于1951年济南电信局初设,工务处、业务科,负责技术和业务管理。同年7月,邮电合并,济南邮电局设电信科、市话科分专业进行业务、技术管理。1954学习苏联经验,济南邮电局设业务指导员,技术员协助局长进行业务、技术管理。1958年成立科学技术研究办公室,并配备了专职干部和工程师。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推行局长领导下的工程师负责制,设工程师室及业务科,负责全局的技术业务管理。
  1964年邮电分设,济南电信局仍设工程师室及业务科负责技术、业务管理。
  1969年~1973年,济南电信局归军队领导,通信的组织领导,按部队编制设电信科,基层单位设大队、连、排。
  1973年10月,山东省济南市电信局,在通信组织机构上,设业务技术科及总工程师室。1982年9月,为加强专业管理,将业务技术科分设为长途通信科及市话通信科。1 985年增设经营科。1988年总工程师室改为科技科。
  第二节 规章制度
  1949年建国初期,电信业务逐渐恢复,在通信组织管理上,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一些改革,分别予以修改或废除,并根据需要,制订了一些新的办法,对提高通信质量、缩短时限,起了积极作用。
  1952年,在长话部门推广“郭秀云操作法”,促进了管理方面的提高,带动了机务部门工作的改进并建立联系制度。在电报部门开展写实查定,测定劳动定额,改进操作方法,建立责任制度,初步加强了计划管理。
  1954年,邮电部召开第三次全国省、市局长会议,要求学习苏联邮电企业的管理原则,规章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造我国的邮电企业。邮电部结合国情,颁发了一些规章,如电报、长话、市话的业务、技术规程。
  1962年以后,在“八字”方针的指导下,邮电部、山东省邮电管理局,结合实际情况,颁发了一系列的电信业务、技术管理规程。济南市邮电局为贯彻上述规程,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细则。在长话、电报、市机、市线技术维护方面,建立健全各种制度20种、在长话业务新建和修订了12种、电报业务先后修订了24种,保证了各项通信任务的完成。
  “文化革命”期间,视有效的规章制度为管、卡、压而被废弃,造成了通信生产管理上的混乱。
  粉碎“四人帮”后,通过“学大庆”在生产管理上进行整顿。1979年~1984年间,邮电部又重新颁布了《电信指挥调度制度》、电报、长话、市话业务技术维护规程后,济南市电信局结合具体情况制订了各种业务、技术规程的实施细则,制订了市话装、折、移机处理程序、时限、要求和机、线、业联系制度。
  1989年,济南市电信局以方针目标管理为主导,编制了《企业管理规程》及工作标准320项,管理标准93项。向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迈进,年初在调整机构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机关各处室的职责范围。提出机关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出现了决策快、指挥灵、办事效率高的新局面。各生产单位狠抓基层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作为企业升级的标准,使职工群众在工作中有令即行,有章可循。
  第三节 责任制
  1954年,根据邮电部第三次省、市局长会议的决定,学习苏联企业管理的经验,推行一长制及生产区域管理制。从发动群众、揭发无人负责现象入手,建立健全了生产责任制、设备维护与检查、技术安全、保密责任制。在职能单位,从检查本身工作,明确分工划清职责范围,建立起职能管理责任制。逐步解决了组织上的混乱现象,改进了企业管理。
  1956年,根据邮电部的决定,建立和贯彻了电信业务领导制度,基本上是与学习推广先进经验相结合的。通过学习贯彻,建立了值班长、值班工程师(技术员)的责任制,统一了省中心局以上的报话电路的指挥调度。加强了现场管理,机、线、业之间的配合更加密切,使设备和通信质量均有较大的提高。电报,推广了电传值机操作法和人工值机操作法,统一了操作,提高了电报通信质量。市话,总结推广话务员张连珠的值机操作经验,提高了服务水平。1958年后省局组织在全省推广。
  1962年,以“八字”方针和工业七十条为指导,整顿企业管理,建成了以局长为首的生产指挥系统、各级管理责任制和生产岗位责任制。全局128个生产班组(含邮政),均制定了“定保”方案,建立了“几大员”班组民主管理,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人,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责任制度遭到破坏。
  1976年以后,在学大庆整顿企业中,又逐步恢复建立起班组的民主管理制度。1983年全面整顿企业,学习“首钢”推行经济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局长办公会、局务会、机、线、业联系会、质量分析会及每日生产汇报制度。从局长到每个管理人员都实行了不同类型的经济责任制。这些责任制都具有“一损皆损一荣皆荣”,纵横联锁的特点,保证国家计划的完成。
  1985年起,实行局长负责制。
  第四节 设备维护管理
  1952年~1957年,邮电部先后颁发了廿四项技术维护规程,先后组织推广了线路、电报、长话、市话等方面的维护先进经验。济南市邮电局为贯彻部颁规章,具体地制定了廿二项操作规程。明确了技术维护人员的职责范围。建立了包机、包线(区)的责任制、执行载波电路八项质量指标及各项设备的质量指标,建立了质量分析,执行了设备的予检予修,保证机线设备完好,通信质量稳定提高。
  1967年开始“文化大革命”,予检予修的维护制度遭到破坏,在设备管理上推行“纠正性维护方式”,即设备出故障后才进行维修,加上当时国产设备可靠性差,通信质量得不到保证。
  七十年代,国产通信设备的质量不断提高,质量低劣设备逐步淘汰。
  1977年,邮电部颁发了《通信设备技术维护管理制度》。1981年,又重新颁发了各项技术维护规程。八十年代,明线载波逐步被大通路和微波系统所代替。1985年底,电报实现了自动转报。1987年,万门程控电话投产。在设备维护的机制上,包机制度、维护方式亦相应地进行了改革。
  1987年初,机务一站将值、包机分开,成立按系统包机组,将原个人包机改为小组包机。推行“受控纠正性维护方式”。利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控制图为依据,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维护水平。电报,建立了全省电报自动测试及质量集中管理的微机系统。
  1988年,成立“程控电话维护中心”,将长市话的程控交换设备进行集中维护管理,改变了原来按专业分工的维护组织机构,有效地提高了通信设备的维护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保证了电路畅通。
  第五节电路管理
  1951年,电报、长话业务部门推行包电路制。机线维护部门推行包机、线、区制,电路双方固定人手,签订公约。
  1952年,长话推广“郭秀云操作法”,强调树立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主动配合对方掌握先进操作,促进管理工作的提高,代动机务部门工作的改进。
  1956年贯彻执行邮电部颁发的长途电信业务领导制度。济南市邮电局是山东全省的业务领导局,电报、长话建立了专职电路工程师(技术员)及报、话业务指导员,配合上级业务领导局,组织职责范围内全程全网的“一条龙”电路竞赛活动及电路组巡工作。制订业务领导范围内机、线电路调度方案,检查解决电路上存在问题,确保电路质量稳定提高,交流经验,提高电路有效利用率。
  1985年底,继南京后,济南256路自动转报系统投产。省内地、市、县局电报电路相继进入自动转报网、公众电路的传输,由人工处理,为程控自动转报方式,电报网路结构,由四级逐步改变为三级汇接,省内实现两级汇接。到1990年底,已有198条电路进入济南自动转报中心。在业务管理制度、电路管理上,作相应的改进,对值机操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更好地发挥自动转报系统的效能,电信总局提出在全国自动转报系统开展竞赛活动。济南市电信局子1987年9月制订济南自动转报中心电路竞赛办法,把自动转报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六节 质量管理
  电信部门通信质量的好坏,对用户是代表企业的服务水平,对企业则是各项管理工作的综合表现。电信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就是把所有部门协调起来,对质量进行控制,由企业的全部人员参加对生产全过程及对企业的全部质量进行管理。
  1978年以后,济南市电信局认真地纠正“文化革命”造成的错误影响,实事求是地总结通信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在“学大庆人走大庆路”,办“大庆式”企业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整顿,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从1979年12月起,首先在长话科,开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试点,取得一定成效。1980年6月,在全省邮电系统全面质量管理座谈会上,作了经验介绍。
  1982年济南电信局举办了由各基层单位领导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学习班。2月,济南市电信局制订了《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暂行条例》。1985年成立了全面质量管理委员会,为推动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于1987年3月举办了全面质量管理训练班。1987年,济南市电信局召开首次质量管理成果发布会,推荐四○○站、机务一站、十分局QC小组参加了上级领导机关举办的质理管理成果发表会。四○○站获省优秀QC小组,机务一站获市优秀QC小组。十分局获省局优秀QC小组。
  1987年,济南市电信局被国家经委列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计划。到1988年底,全局有QC小组78个,参加人员442人,制订了各种TQC的规章制度。1988年开展方针目标管理,进行质量教育,年底达到省全面质量管理验收标准,获“山东省质量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1989年初,济南市电信局成立全面质量管理办公室,12月,获济南市质量管理奖。
  第七节 业务技术的监督检查
  1955年邮电部颁布业务、技术规程,为贯彻这些规程,济南市邮电局规定了电报传递时限,长途电话接通时限,人工市话的应答时限。建立了长途电话、人工市话的生产监督检查标准和方法,制定了各项业务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制度。自查、互查,交接验收、平衡合拢、电报稽核、复述、复校、收妥、承认等。
  1956年,贯彻邮电部颁发的技术、业务规程及业务领导制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原始记录,建立健全质量分析制度,以上工作按要求均达到部订标准。
  1958年,业务量猛增,由于通信设备跟不上,忙于应付业务,而忽视了业务、技术的监督检查,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不宣而废,造成通信质量下降。
  1962年,邮电部又重新颁发了业务、技术规程,济南市邮电局恢复了业务、技术的监督检查及质量分析制度。生产秩序得到恢复,通信质量明显好转。1964年,华东区每年开展区内省会局局际“五好”竞赛。年底组织进行检查评比。1967年,“文化大革命”把上述各项制度视为管、卡、压而被否定。
  1976年,开始整顿企业,在基层单位逐步恢复质量分析制度,将通信质量指标分解落实到班组。分局、科配备了专职质量检查员或质量检查组,定期检查。自1978年起,根据通信质量完成情况对各单位进行评比奖励。
  1981年,学习旅大局经验,制订包括政治工作、行政管理、通信质量在内的记分考核制度,定期进行全面考核。
  1987年,推行经营责任制后,局对基层生产单位的检查考核,由企业管理办公室负责进行。
  对市话通信质量的考核有:
  一、市内电话接通率;
  二、拨号障碍率;
  三、局间中继线畅通率。
  对长途通信质量的考核有:
  一、长话有效接通率;
  二、长话服务差错率;
  三、人工局内障碍率;
  四、人工局内接通率;
  五、电报服务差错率;
  六、电传电路合格率;
  七、电传电路局内障碍历时;
  八、电传机、发报机障碍率;
  九、电报投递遇限率;
  十、路端电路合格率;
  十一、障碍历时;
  十二、会议电话合格率。
  第二章 劳动管理
  第一节 沿革
  清末时期,电报局的人事管理,是“学堂与电报局相为表里”的原则。进而建立了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制度。电报学堂毕业的学生派到电报局试用,仍由学堂考核。根据考核定班发给工薪。工薪分为四等十二级,学生要想升等,则必须考入高一级学堂。这样即是学堂的学生,又是电局的员工。这种制度使绝大多数员工把从事电报通信事业视为终身职业。
  民国以来,由于连年混战。在电信管理上机构混乱,朝令夕改。地方军阀各自为政,破坏了电信的统一。民国廿二年(1933年),国民政府交通部对人事管理规定,除事务员外,所有技术员、报务员、话务员、技工等,于每年六月底、十二月底进行考核。分为特优、优良、平常三等。特优、优良者并应就品性、勤奋、学识、技能四项分别指出特优、优良之点,评叙事实。考语分上、中、下。上考三分,中考二分,下考一分,累计六分晋升一级,不足六分移至次年晋级时累计计算。
  民国廿六年(1937年)12月,日本入侵济南。华北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于民国廿八年(1939年),强行收买了济南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对济南的电信企业实行垄断经营,劳动组织、人事管理全由日本人包办。实行军国主义色彩的资本主义经营管理,中国员工在局内地位和工资十分低下,受尽歧视。
  民国卅五年(1946年)交通部对员工的考核分为“工作技能、办事勤隋、请假考勤、品行才学”四项。以分数评定,工作技能最高评为六十分;办事勤惰最高洋为廿分;品行才学最高评为廿分。总分在八十分以上者晋二级(月薪在400元以上者只晋一级)。六十分以上不满七十分者不晋级,不满六十分者予以甄别。电信员工到本职最高级后,按其劳积分给以劳积金。满八十分者予以月薪的十成,七十分以上不满八十分者予以月薪的八成,不满七十分者不给。
  1951年1月,邮电部济南电信局成立。7月,邮、电两局合并,成立邮电部济南邮电局。在劳动管理上不断整顿加强。1951年下半年开始进行生产查定工作,为定额管理积累资料,进行机构调整,实行局、科、股、班组四级管理。1954年建立责任制。1956年5月,全省第六次邮电工作会议后,进行整顿劳动组织,减少层次,实行局、科(室)、班组三级管理。1958年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1962年进行整编,全局精简职工215人。1964年8月,邮电分设,整顿组织机构。1966年开展企业管理革命化活动。根据有利生产,为生产服务的原则和集中到局,服务到班组的要求,对机构进行了调整。1977年“学大庆”、创办“大庆式企业”,初步整顿了劳动管理。1978年,恢复定员组织生产。1982年整顿企业,调整劳动组织。济南市电信局颁布了《职工守则》、《奖惩条例》。
  1985年,推行局长负责制。实行“简政放权”,扩大基层单位的权限,班组试行优化劳动组合及停工待业制度。
  第二节 现行劳动管理
  济南市电信局现行的劳动管理是以合理使用人才,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秩序,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及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
  一、劳动组织是根据部、省的编制定员标准结合本局的具体情况确定的
  五十年代初期实行局、科、股、班组四项管理。1956年贯彻全省第六次邮电工作会议,整顿劳动组织,减少层次,改行局、科(室、分局)、班组三级管理。科、室机构的增设,报省局批准,撤销报省局备案。
  班组是企业的基层组织。班组的设置,以专业分工、生产特点、工序衔接、人员多少和便于管理为依据。
  1983年济南市电信局颁布《班组管理暂行规定》。1985年,“简政放权”后,班组的设置变动,由基层单位决定,报局备案。
  二、编制定员及劳动定额
  企业的编制定员工作,对发展生产力、加强劳动管理、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劳动生产率起着重要作用,是劳动管理的基础工作。
  济南市电信局的编制定员分四种形式:
  (一)按劳动率定员:在能运用产量计算劳动效益的长话、电报等业务工种实行。
  (二)按设备定员:根据设备维护量配备人员,在市话机、线,长途机务等工种实行。
  (三)按一定比例定员:对管理和服务部门的非生产人员,以基本生产人员为基数,按总人数的18%配备人员。
  (四)按岗位定员:因工作需要,必须设员的无线报务等工种实行。
  济南市电信局以邮电部颁布的编制定员标准的依据,每年进行测算。以控制调剂劳动力的增减变化,适应生产的需要。
  劳动定额,是企业编制定员工作的基础。1983年,济南市电信局通过企业验收,对全局的主要生产工种的823个工序,进行测算写实,制订了劳动定额。现在生产单位,凡有量可计的工种如长话、电报、营业等单位均实行劳动定额,并与生产奖励卦钩。
  三、劳动力管理
  招收新工人。根据省局下达的指标,实行先招生后招工,先培训后就业,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办法。1985年前招收的新工人均为固定工。1985年底,开始招收合同制工人8名。1986年底,最后一次职工退休顶替的亦是合同制工人。1988年底首次面向社会劳务市场,择优录取卅名合同制工人。
  新工人入局。要经过局规、邮电性质、任务及专业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分配上岗。
  大、中专毕业生及复员退伍军人,由省局分配,军队转业干部由市军队转业干部办公室直接分配,进局时亦都进行入局教育。
  局内职工调动。主要根据工作需要及个人申请,经基层单位同意,分管局长批准,由劳资部门办理调动手续。
  职工调入、调出。邮电系统外及外地职工调入,需经局长同意,报省局劳资处批准。在本市邮电系统内职工调动,经局长批准。
   劳动纪律。全局自上而下进行分级考勤管理,劳资科为全局考勤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检查和掌握全局考勤情况。各科、室、分局负责本单位的考勤管理、统计上报。1985年“简政放权”后,只向局上报出勤率。
  退休职工的管理。1988年底,全局共有退休职工380人,1987年前由工会、人事科共同管理。1987年下半年由劳资处配专职干部管理。1991年4月成立退休职工管理办公室,隶属劳动工资处,配备3人,负责退休职工的管理、长期病号和遗属工作。节日普遍走访,平日重点走访。对七十岁以上职工送生日礼品,以示祝贺,
  离休干部的管理工作由老干部科负责。
  四、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
  保护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是党和国家的一贯政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济南市电信局设安全生产委员会,基层单位设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班组设兼职安全员。
  1988年1月,实行安全生产保卫责任制,局颁发了《治安、安全管理细则》,坚持安全生产教育,每年对机动车驾驶员、线务人员进行安全技术考试、重要节、假日、事故多发季节,对机线设备、要害部位,进行安全检查,年终总结评比、奖励。
  劳动防护用品的发放管理。根据山东省邮电管理局修订的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结合本局情况,1983年制定了《济南市电信局职工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管理实施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扩大发放范围和提高发放标准。局建立防护用品卡片,发给个人的每人一卡,公共备品一班组一卡,卡片由行政科保管,工作服、棉衣、雨衣、皮革制品等防护用品,实行交旧换新。1985年改为节约归已的办法。
  第三章 工资管理
  第一节 沿革
  清邮传部时期的济南电政人员,均由电报学堂毕业的学生充任。等级森严,工资相差悬殊,共分四等十二级。学生要升班则必须考入高一级学堂,根据考试学分规定几班几等,发给不同工薪。
  附件一:清邮传部电政局规定之学生薪水。
  附件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上海电报局电报学堂对济南电报分局领生考核之名册,薪水等级表。
  民国后,电生的考核,改由交通部电政司执掌。民国廿年以来电报员工的工资等级维持原定标准,由于物价猛涨,员工生活水平下降。民国十四年(1925年)九月,爆发了全国417个电报局总同盟大罢工,要求增加工资,修订年终奖金、津贴、加成、养老金、抚恤、劳绩金、棺殓费等标准。同年十月,斗争胜利。电报员月薪60元以下者加二级,100元以下者加一级,28元以下者加三级,年内实行。
  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颁发了各类电信人员工薪等级。一等报务员由24级70元至1级300元;二等报务员由29级50元至9级190元;三等报务员由35级32元至15级132元。
  济南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职员、工人的工薪相差悬殊,民国廿年(1931年)总理月薪180元,工人最低者10元,练习生仅7元。每年8月,公司按工人成绩,进行考核,由总理酌情加薪,初补工不满一年者不得加薪。
  民国廿七年(1938年)至民国卅四年(1945年)“华北电电”时期,电信员工的工薪分:
  参事200元以上;付参事150元以上;
  上职员120元以上;职员65元;准职员55元;雇员、佣员35元。
  中国员工多是准职员以下的雇佣员,且同工不同酬,地位、工资十分低下。
  抗日战争胜利后,各类电信员工的工薪如下:
  一等报务员、技术员,自17级200元至1级600元;
  二等报务员、技术员自24级100元至7级400元;
  三等报务员、技术员,一等话务员、业务员自30级65元至13级280元;
  二等话务员、一等机、线佐,自35级40元至18级180元;
  二等机、线佐、报务佐,自37级30元至20级140元。
  抗战胜利,国民党政府对沦陷区原有人员进行“甄审”,一律按最低级录用。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物价飞涨,员工生活极端困难,1947年5月,由上海电信局发起罢工斗争,要求增加工资,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改按各地生活指数计发工薪及支付米贴的办法。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当时解放战争正在进行,山东支前任务很重,邮电部门财政尚需政府补贴。经华东财办批准,山东省邮电管理局于1949年3月15日,公布《山东省邮电员工各级薪资暂行标准》。同年3月份起,实行原职、原薪的政策。为保证员工生活稳定,以原职原薪的实际工资折成“分”,为代金计算单位,每分的组成为小麦1斤;小米2斤;花生油5钱;食盐5钱;原煤2斤;土布1方尺,另外加粮代金,按年令25岁以下33分;26岁至30岁加44分;31岁以上加55分。
  1951年5月,实行供给制的职工改为低薪制(即大包干)。11月,根据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有利于职工团结,促进技术上进,照顾职工生活,争取绝大多数职工拥护的原则,对遗留下来的工资制度,在工资总额不动的条件下,对突出过高和过低的工资进行了调整,废除遗留下来按年晋级的工资制度,初步体现了按劳分配的精神。
  1952年9月,对工资制度进行改革,统一职工的职务名称。统一工资线条等级和计算单位,废除旧邮电的工资残余及低薪制。实行同工同酬,初步建立按劳分配的新工资制度。全局60%以上的职工提高了工资,月平均工资由47.83元,提高到55.63元。对原工资高于标准工资的职工实行了保留工资。
  1956年6月,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对工资制度进一步进行改革,全局参加工资改革的职工826人,(不含领导干部及职能人员)原工资总额43208.56元,平均工资52. 31元,改革后,工资总额为50040.00元,平均工资60.58元,人均增资8.27元。通过改革建立了生产人员技术等级标准,鉴定了生产人员的技术等级,改革了工资等级和制度,整顿健全了生产奖励制度。
  附件四:邮电企业工程技术、生产人员工资标准表(1956年)
  1959年进行部份工资调整。参加调资总人数633人,增加工资3472.21元,人均增资5.49元。
  1963年,对工资改革以后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在原有标准上进行调整。
  1971年7月,对工资偏低的1957年底前的三级工,1960年底前的二级工,1966年底前的一级工进行调整。
  1977年12月,对1971年前参加工作的职工1214人,按40%进行升级,1960年前的三级工,1966年前的二级工普调一级,共有635人晋级。
  1979年11月,职工总人数为1890人,其中1978年前参加工作的职工1368人,共有626人晋级。同时济南地区工资由四类调为五类。
  1983年12月,进行工资改革,结合进行调资。将过去实行多年暴露矛盾较多,不适应现状的工资线条,合并为工人、干部两个线条。对1978年底前的职工普调一级,全局2063人,有1662人晋级,人均增资8.48元。并对有特殊贡献的职工37人有较多的增资。
  1985年7月,邮电企业经国家批准,利用自有资金进行调资,全局2192人,对1982年6月底前参加工作的职工2032人,普晋一级,人均增资11.8元。
  1986年进行1985年工资扫尾。对1985年5月底在册职工普调半级工资。7月济南从五类地区工资,调至六类地区工资。
  1987年,根据国务院通知:“企业按1986年10月在册人数,每人每月增资1.8元进成本。邮电企业每人晋半级工资,不足部份由企业自有资金解决。”济南市电信局对1983年9月前的职工,分两次浮动一级工资。
  1987年10月,实行“浮动奖励工资”。对1987年6月底在册职工,属于1980年底前参加工作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的,增加半级浮动工资。
  1987年3月,为充分调动郊外站职工的积极性,经局长办公会决定:对三站职工每人上浮一级工资,四○○站职工每人上浮半级工资。离站即不再享受。
  1988年,邮电部决定:“邮电企业全面实行工资总额同业务总量卦钩”后,省局决定:在全省部份职工中实行浮动效益工资。1 0月,经济南市电信局局长办公会决定:对全局1988年6月底在册职工(含合同制工人),属于1985年底前参加工作,按质按量完成生产任务的增加一级浮动效益工资。并对1988年9月享有浮动工资的进行固定。属于1986年1月1日至1988年6月30日期间参加工作的职工,每半年发给30元效益奖。
  1989年10月1日,根据省局(89)劳字137号文,通过考核将原实行的“企业浮动效益工资”,纳入“邮电行业工资”,同时给职工增加一级“企业浮动工资”。
  第二节 现行工资、津贴
  一、工资
  济南市电信局现行工资标准,执行邮电部1986年统一制定的工人、干部等级标准。工人为八级:设七个副级八个正级。干部为16级:设16个副级,16个正级。
  济南市电信局的工资总额,由基本工资(主要是计时工资)、津贴、加班工资和奖金构成。计时工资是全局工资结算的主要形式,依据职工考勤等各种记载进行结算。其结算方法有两种:一种即全年365天,减去法定假日七天,公休日52天,被12个月平均,每月25.5天,为职工应出勤天数。每人日工资等于月工资被25.5天平均。其计算公式:
    日标准工资=月标准工资/25.5天(用于计算加班工资)
  另一种为:
  月标准工资=月标准工资/30天(用于扣发病、事假工资)
  济南市电信局在工资支付方面的规定:
  职工事假期间一律不支付工资。学徒工事假期间生活费照发。行政管理人员每季准许有两天事假不扣发工资。受留局察看处分的职工停发工资。根据本人工资情况酌发生活费。判刑监外及缓期执行,没有剥夺政治权利而仍在局留用的职工,发给生活费。
  职工病假、公伤假、婚、丧、产假、节育假、哺乳假、探亲假和法定假日期间的工资支付,一律按国家和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平时未经局批准加班者,不发给加班费,法定假日期间加班的职工,经局批准后按日标准工资的200%发给加班费。
  全局职工的标准工资、附加工资、津贴、学徒及熟练工生活补贴的变动,均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确定。
  军队转业干部的工资,按国家规定。复员军人的工资,按省劳动局规定执行;大、中专毕业生实习期间按地方政府规定执行,转正后按邮电系统工资制度执行。
  附件五:济南市电信局历年职工人数及工资总额表。
  二、律贴
  津贴是工资的一种补充形式。由于职工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工作环境下工作,他们的劳动消耗和生活费用的支出就必然有差别。但现行的工资制度又不能完全反映这些差别,用津贴形式,对那些在特殊情况下,从事生产、工作的职工给予合理的补贴,这对于保护职工健康,保证生产持续发展有一定意义。济南市电信局1990年底的津贴有:
  (一)保健津贴:医、护人员每月5元
  (二)高空津贴:从事天线工作的线务员工作时每月10元。
  (三)外勤津贴:线务员,电报投递员每日1元。
  (四)误餐津贴;因工作误早餐0.40元,误午、晚餐各0.70元。
  (五)夜班及值夜津贴:每日20时至次日6时为夜班,在此时间内,每工作一小时发津贴0.12元。
  (六)粮食差价补贴:1966年国家调高粮食销售价,为使职工实际生活水平不致因粮价提高而增加负担,每人每月补贴1.5元至1.9元。
  (七)肉食补贴:1979年肉食销售价格提高后,每人每月补贴5元,回族职工再增加1元。
  (八)取暖补贴:每年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为取暖期,发取暖补贴24元。
  (九)降温费:每年6月15日至9月15日,外勤(包括炊事人员)每人每月3元,内勤每人每月2元,现改为一斤茶叶。
  (十)交通补助:凡骑自用自行车上班,住宿距工作单位两公里以上者,每月补助修车费5元。乘公共汽车上班,距离超过四站,报销6.5元。
  (十一)洗理费:1967年前局设有理发室、浴室,后停办,改发补贴,男职工每月11元;女职工13元。
  (十二)书报费:对具有大、专毕业学历及有助工以上职称的,每月发书报费8元,其他人员7元。
  (十三)出差补助:因公出差人员,每人每天补助4元,长途连续乘火车,全程不买卧铺票,则按全程硬座车票的35%发给个人。
  (十四)独生子女费:对只生一个孩子的职工,每月补助2.5元。自1988年9月,实行独生子女双全保险。
  (十五)回民伙食补助:信仰伊斯兰教的职工,单位未设专灶,又不能回家用餐的,每人每月补助4.5元。
  (十六)副食品补贴:每人每月补贴10元,回族职工12元。
  三、奖金
  1950年,取销了过去沿袭下来的年终按工资计发奖金的办法,实行评比奖励。1958年取销评比奖励办法。改发跃进奖。全局1716人,人均22元。
  1960年起试行综合奖。除局级领导外均实行,生产人员按季评奖,非生产人员按半年评奖。1963年改为质量定额记分奖和包机、包线定额奖。
  1966年8月,按国家规定提取的奖金,将其中10%作为职工困难补助,90%作为附加工资按月发给职工。
  1978年山东省邮电管理局下达了全面完成国家考核五项指标:业务总量、通信质量、劳动定员、收支差额、百元固定资产占用流动资金的企业,可按企业职工总人数人均10元提取奖金。只完成通信质量指标,其他没有全面完成的提8元。济南市电信局在电报科、长话科、二分局,营业科的送报班试行奖励。人均奖金4.88元,一等9元;二等7元;三等5元,奖励面达70~80%。
  1979年起,全面恢复生产奖励。按月工资总额10%提取奖金。生产单位按各自指标完成情况,机关按全局指标核发奖金。生产人员实行月奖,非生产人员实行月评季奖。
  1980年学习“旅大”实行记分奖励。1982年学“首钢”推行经济责任制。将企业的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奖励挂起钩来,奖金随着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效益的高低而变动。1984年人均奖金达2.5个月平均工资,1985年达到4个月平均工资。1985年7月,全面推行经济核算制,局实行二级核算,按作业产品完成情况核发奖金。
  1987年9月,济南市电信局颁发了《经营责任制考核标准》,依照考核成绩进行奖励。
  第四章 职工教育
  为了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学习党的政策,1948年底成立了“学术研究会”,后改为学习班。开始邮政电信两科分别举办,以后集中编班,三百多人分为四个队。聘请市委、市府负责同志作报告,自学互助,发挥自由思想,一个多月的学习,消除了员工的顾虑,思想觉悟显著提高。
  1948年12月,济南特别市邮电局尚未设立工会组织,在市总工会筹委会协助下,开办首期邮电职工学校,学员37人。采取群众路线的学习方法,启发学员自己学习,集中讨论,自己管理。1949年1月2日结业。学员们认识到在人民邮电事业中,自己就是主人,因而发挥了在学习中、工作中的积极性,启发了阶级觉悟。
  1949年5月8日,成立了机关学校。设甲、乙、丙三个班。甲班高小以上程度参加,乙班初小以上程度参加,丙班为粗通文字者参加。
  1950年成立济南市邮电职工业余文化补习学校,有专职教员六人。以扫盲识字班及初小教育为重点。1953年专职教师10人,初步形成从识字班、初小、高小到初中课程的教学体系。
  1956年济南市邮电局设立职工学校,专职教师十一人。以提高职工文化素质,扫盲、普及小学教育为重点。全年上学人数达500余人,经常在校学员有300人。出勤率、补课率和收批作业率达到三个百分之百。
  1959年济南邮电局成立了“红专大学”及济南市邮电技工学校,有校长、教务主任及专职教师十三人。除办了十几个职工文化班外,还办了职工子弟文化补习班和机务班、邮政班。到1962年,共培训学员227名。对提高职工队伍素质,补充生产缺员起了很大作用。
  同年,在山东省邮电学校函授科指导下,成立函授站开始办函授教育,开办时学员30多人。1964年,第一批高函毕业生3人。中函毕业生10人,1966年“文革”停办时,在校高函生达50人,中函生60多人。1980年落实学历,先后补发高函本科证书26人,大专证书12人,中专证书12人。
  1977年,为省邮电学校代办电缆技工班,培训线务员50人,其中有25人留局工作。
  1978年,济南市电信局的职工教育得到恢复,首先成立函授站,开办六个单科班,一个高函予备班。1979年招收首届高函生40人。
  1981年5月,成立教育科和职工业余学校,当时仅有专职教员三人。为贯彻中央《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济南市电信局制定“职工教育六五发展规划”,并成立了职工教育委员会,基层单位设职工教育领导小组。一手抓教育设施的建设,一手抓教育制度建设。为确保教学质量,严把入学招生考试,平时严格考核,毕业时严把考试、设计答辩关。并将职工教育的情况与奖励挂钩。到1985年,济南市电信局职工教育拥有近1000m2教学基地,拥有录放像机、微机系列机、彩电、录音机及实物投影仪等多种电化教学设施。教职员工15人。采取多渠道、多种形式办学,有函授、电大、自学考试,文化课和职业教育。年均办学达到廿余个班。
  1984年底,济南市电信局有994名青工,应补初中文化课,经过补课合格者占85.4%,提前一年完成文化补课任务。
  1978年来,先后开设100多期业务技术短训班,有300多人次选送到外地培训。每年参加业务技术学习的人员,占全局职工80%,其中有计划有考核的学习人数,每年占全局职工的20%。到1988年全局干部、职工受教育面包括政治、文化、技术达到97%以上。全局2200名职工中,先后参加文化学习的有1200人,参加系统培训的有749人,其中548人取得各种结业证书,81人取得中专毕业证书;66人取得大专毕业证书;54人取得本科毕业证书。
  到1990年底,济南市电信局取得各种专业技术职称的有:高级工程师10人,高级经济师1人,高级会计师1人,高级讲师1人,工程师81人,经济师11人,会计师5人,讲师4人,助理工程师165人,助理经济师36人,助理会计师9人,助理统计师3人,助理讲师1人。全局干部、工人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47人,中专文化程度的374人,高中文化程度的1013人,初中文化程度的836人。
  第五章 财务管理
  第一节 沿革
  济南电信自晚清时期,历经官督商办,官办。光绪卅三年~宣统元年(1907年~1909年)电信经营尚有盈余。
  民国以来,各省电政为军阀所把持,截留营收,任意开支。各电报局收入无稽查考。
  民国十六年(1927年),国民政府交通部成立,对各省电政陆续加以整顿,经营状况虽有好转,但由于官电军电欠费太多,收入甚少。民国廿二年(1933年)交通部通令上海、天津、北平、汉口、重庆、济南、郑州、西安等24处电报局,实行现金集中制,与上海银行订立合同,代收各局营收及代拨经费,财政逐渐走上轨道。
  民国廿七年(1938年)8月,华北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济南电信落入日本人之手。
  民国卅四年(1945年)11日,交通部济南电信局成立。由于当局经营不善,加之战事频繁,报、话营收款甚少,而财务支出受物价波动军电欠费日增。民国卅五年(1946年)8月,济南电信局会计课统计累计亏损443,360,222.15元,其中电话欠费170,447,616.00元。同年7月,局长徐家瑞给北平七区电信管理局密电:“职局七月经费除营收外尚不敷五百亿拟请钧座务于在删日前先拔三、四百亿俾资应付非常……”。
  1949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军管会接收时,济南电信局库存现金,金园券1,617元被徐家瑞带走。银行存结:
  中央银行国库户:贰佰陆拾肆元叁角叁分;
  中央银行保管户:壹分;
  中央银行经费户:肆角陆分;
  交通银行经费户:伍元肆角伍分;
  交通银行营收户:壹仟壹佰捌拾壹元捌角伍分;
  中国农民银行经费户:叁元伍角伍分;
  邮局经费户:陆元玖角肆分;
  邮局营收户:玖佰伍拾捌元零叁分;
  中央合作金库:陆分。
  共计:金园券贰仟肆佰贰拾园零陆角捌分。
  移交人:出纳股长周英麟。
  接收人:济南军管会邮电部刘子宽
  1948年10月
  1948年11月济南特别市邮电局成立,随着各项制度的建立健全,电信收入逐渐增加。1949年电信收入785,616元。随着电信业务的发展,收入连年上升,到1965年达到2,536,146元,收支差额655,664元。“文革期间”,收入下降支出增多。收支差额1966年为1,269,777元,1969年降为705,262元。1979年以来济南电信局坚持不间断地进行企业整顿改革,开源节流,提高通信效能和经济效益,到1990年总收入达62,912,717元,收支差额达25,299,667元。
  第二节 财会制度
  济南市电信局的财会制度,大体经历了金库制、预算拨款制、收支差额及利润管理四个阶段。
  解放初期,济南特别市邮电局仍沿用过去的财会制度。1949年2月,山东省邮电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成立。结合本省的情况制定了统一的财会制度。
  1950年4月,邮电部决定:实行“中央金库制”。邮电部在人民银行设立户头,各地市局营业收入逐月电划上解,不独立核算,经费开支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后,才能从中央金库拨款应用。1 951年开始执行邮电部规定的“邮电企业统一会计制度”。采用复式借贷记帐法。
  1956年使用邮电部统一帐户,实行“预算拨款制”。济南市邮电局在银行设立收入和支出户头,收入资金全部存入收入户,支出根据省局和省人民银行下达的联合拨款命令,由收入户存款拨转支出户支用。
  1963年1月起,使用“邮电部通信业务会计制度”,实行收支差额管理,并相应地规定交款和财务分配办法,适当地扩大企业的财权,加强了企业的经济责任,促进了经济核算。1974年1月会计改为增减记帐法。
  1975年,为使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更好地结合,调动积极性,济南市电信局根据省局的布署,实行“收支挂钩、差额包干、基数留成、增长分成”的管理办法。1976年,开始试行《山东省邮电企业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对企业的各项费用开支有了统一规定。
  1979年,进行清产核算到6月底,济南市电信局固定资产达27,135,568元,达到帐、卡、物三相符。流动资金经过清查,库存物资达993,387元。经省局核定流动资金为70万元。流动资金占用额75万元。
  1981年3月,济南市电信局为加强经济核算,自4月起,对各生产单位业务支出计划范围内的开支实行周转金制,并指定专人管理。
  1985年,国家对企业实行“利改税”,邮电企业实行了“两套车”、“一条路”的办法,即收支差额和利润管理并存的办法,按利润额进行分配。
  1985年7月,济南市电信局为贯彻部、省全面推行经济核算制的决定,自7月1日起在全局试行二级核算。结合本局情况,成立“内部银行”,制定了“作业产品定额成本计算资料”、“生产单位会计核算办法”、“二级库物资供应办法”及“作业产品统计及说明”等,初步形成较完备的内部核算体系。通过核算把二级单位的产量、质量、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等指标和利润挂钩,促使全局的经营管理加强,通信质量、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第三节 资金管理
  企业为了保证不间断地、质量良好地完成通信任务,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济南市电信局的资金来源:国家拨入、拨改贷及企业内部三种。这些资金随着企业的生产活动,不断地周转运动。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中。因此,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现行的资金管理分:
  一、固定资金的管理
  济南市电信局对固定资金实行计划管理。按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计划,进行建设和购置,不允许搞计划外项目,以保证国家物资与资金的平衡。对已购置的固定资产(价值500元以上),在明确分类的基础上,采取集中掌握,分工负责,专人管理的办法。全局固定资产,按性质分为生产用、融资租入、非生产用、租出、未使用、不需用、封存、土地共八种。在管理上,长、市通信科等专业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鉴定、使用、调拨、报废和清理。计财科是全局固定资产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记录、核算、监督、清查工作,综合考核全局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统一编号建卡,掌握动态,作到帐、卡、物三相符。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维护、大修和盘点。建立设备使用保管制度,保证完好,提高设备利用率。
  二、流动资金管理
  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除固定资金外,还要购置材料、配件、低值易耗和燃料等的资金即流动资金。根据资金的性质,分为定额流动资金和非定额流动资金两种。
  定额流动资金:一是由国家和省局在1979年核定的国家流动资金为659,758.36元及特准储备基金81,368.95元,用以库存材料。另,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用户的予收款,经常保持在40万元左右。
  非定额流动资金:一是企业的各种应付款,在结算前可以暂时使用。另是从企业积累中提出一定比例作为流动资金的补充。
  流动资金的管理:根据各部门的实际需要,通过调查核实,确定流动资金定额。库存材料,由计财科与供应科核定,每年库存材料控制在80~90万元。对各部门的备用现金,分别情况核定限额建立专项管理办法。每季定期检查用户预存款和用户欠费,指定专人及时清理悬记帐款,对内部独立核算的部门实行有息占用资金的办法。济南市电信局流动资金周转天数每年都控制在30天之内。
  三、专用基金管理
  专用基金,是企业在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以外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提取和拨入,用于特定用途的资金。济南市电信局现有:更新改造、大修理、线路改造、市话初装费、新技术开发、生产发展、职工福利、职工奖励等十一项。
  专用基金的管理,实行由计财部门集中管理和专业部门归口管理的制度,根据各项专业资金的性质要求,自下而上的编造计划、审批。作到专款专用、项目、资金、物资落实,以收定支,先收后用,节约使用,讲求经济效果。
  第四节 经济核算
  经济核算是按客观生产规律,运用经济手段,管理生产经营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手段。
  经济核算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企业进行经营管理的基本制度。济南市电信局财务管理先后经过“金库制”、“予算拨款”和“收支差额管理”三种形式。1975年以来,实行了“收支挂钩、差额包干、超额分成”的管理办法。1984年在邮电全行业实行经济责任制的基础上,于1985年7月在企业内部全面推行经济核算制,即利用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对企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进行全面的经济核算。通过全面核算,促使局内各部门明确经济责任,讲究生产经营效果,打破“大锅饭”。从而达到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果。
  在经济核算中,贯彻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在保证完成通信生产,上交利润等各项计划的前提下,在人、财、物等方面享有一定的自主权。局内各生产部门层层保证各项计划的完成。各职能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编制计划,组织核算,合理使用人、财、物并进行监督检查。
  全局实行两级核算。局为一级核算,以通信总量、自有收入、成本、利润为主要核算内容。由局各相关专业人员负责进行,生产科、室、分局为二级核算。其结算形式有三种:
  一、核算利润的单位有:电报科、长话交换科、长话机械科、营业科、一站、三站、团山站、市话二、三、四、五分局。共十一个单位。
  二、采用定额费用计划考核的单位有:无线科,十、十一分局,工程队、行政科、教育科六个单位。
  三、独立核算的单位有:修配厂、供应科、劳动服务公司等。
  对十一个核算利润的单位,按其生产情况确定作业产品(即劳动的最后成果),全局共制定了36种。按照作业产品制定内部结算价格,按作业产品量和结算价格计算其自有收入,并和生产成本(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相对比核算利润,根据各单位实现的利润计算其留利(即视同奖金),直接与职工的物质利益挂钩。
  采用定额费用计划考核的单位及局行政管理人员,按核算利润单位的平均数的95%提取奖金。
  独立核算的单位按利润包干超额分成的办法提取奖励。
  实行经济核算后,促进了企业转轨变型,促使各单位树立了盈亏观念,讲求经济效益,初步打破了“大锅饭”。为企业完成利润计划起了促进作用。
  第六章 计划管理
  第一节 沿革
  济南市电信局,在五十年代初就开始实行计划管理的准备工作。根据邮电部的统一布署,试编了1951年度的“财务支出计划”及“企业成本计划”。并设置计划组负责计划工作。
  1952年起贯彻邮电部规定的“邮电国民经济计划暂行办法”,编制业务、基本建设、大修理、劳动、物资供应和生产成本六大类计划,上报山东省邮电管理局(简称省局)。
  1958年至1961年,邮电体制下放。济南市邮电局,在计划管理上实行双轨制计划管理和收支差额管理制度,由上级邮电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管理。
  1969年~1973年,全国邮电体制改变。济南市电信局分设为山东省电信局济南长途电信局和山东省济南市电信局,分别归山东省军区及济南市警备区领导。人、财、物计划分别上报省市军管部门审批。
  1974年,电信计划改归省局审批。
  济南市电信局现行计划管理的基本任务:
  一、根据党和国家制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长期、中期和短期规划的方针政策,依照国家下达的任务及省局布署,结合本局情况组织编制济南电信建设的长期规划和短期的计划方案,把电信计划的主要指标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通过计划的统筹按排,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合理地使用人、财、物力,讲求经济核算,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三、通过计划工作,使企业内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环节都能够有计划的协调进行。
  四、通过统计工作,检查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解决计划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力求保质、保量地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任务。
  济南电信局现行计划管理的分工:计财科是全局计划管理的中心,负责全局计划的审批、汇总、平衡上报;各专业科(室)负责专业计划的编报;基层单位负责本单位计划的编报。全局的计划分为长期规划、中期和年度计划。
  局对各项计划的执行,实行监督检查,计划财务科负责综合计划部分的检查;专业科负责对基层单位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基层单位、专业科按月;局按季公布计划指标完成数字,检查分析完成情况。
  第二节专项工程计划管理
  基建、大修、更新改造、技术措施等专项工程计划由各基层单位于每年七~八月份由相关单位申报下年度的申请计划项目。专业科将本专业管理范围内的工程项目进行汇总、平衡、审核后,经分管局长签署,再由计划财务科汇总、平衡,编制全局年度专项工程计划,经总会计师签署,局务会讨论后上报省局审批。省局批复后与本局自筹资金安排的计划项目,经计财科综合平衡,提交局务会讨论,下达给相关单位。相关单位根据局批准的计划,会同有关科室,具体按排落实工程项目,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专项工程项目一旦下达,不准随意改动和搞计划外工程。在工程实施中强调工程的核算管理,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做出决算。
  第三节 统计工作
  统计工作是计划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制定计划检查计划都离不开统计。
  济南市电信局的统计工作以计划财务科为中心,与各专业科、基层单位的专职、兼职统计员组成全局的统计网。1986年1月,颁布了济南市电信局统计工作制度,各单位建立健全了原始记录、报表、台帐制度;统计检查制度及统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制定了统计工作检查评比细则,定期进行检查评比。
  第七章 物资供应
  第一节 沿革
  光绪十一年(1885年),自济南建局,至民国廿六年(1937年)所需电信器材均由电政总局统筹。日本侵占时期,“华北电电”济南通信局设经理课材料系,负责器材供应。
  民国卅四年(1945年)11月,交通部济南电信局成立,设工务科材料股,负责器材供应。当时的供应渠道除接收部分器材外,均靠七区管理局供应。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11月济南特别市邮电局成立,局设行政、人事、计财、邮政、电信等科,电信科下设材料股负责电信器材供应。1949年2月,市局撤销。山东省邮电管理局成立。全省邮电器材均由省局供应科直接供应。1949年10月,邮电部成立后,设器材供应管理局。制定统一的供应品目录,在供应制度上,分部、区、省分级负责,强调集中统一。1954年7月,山东济南邮电局成立,设供应科。
  1958年行政区划调整,泰安专署撤销,下属八县划归济南市邮电局领导,供应科负责所属县邮电局的器材供应。
  1963年,贯彻“八字”方针,邮电部召开第三次供应工作会议后,济南市邮电局贯彻邮电部提出的:“集中统一、全面管理、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供应工作方针及“保质、保量、及时成套,供好、管好供应工作目标”。建立了从计划到仓储一整套管理制度,供应工作开始趋向正规。
  1964年8月邮电分设。1966年“文革”期间,建立起来的供应制度,视为管、卡、压,统被废止。
  1969年济南市电信局归军队接管后,分设为山东省电信局济南长途电信局和山东省济南市电信局,两局的行政科供应组负责器材供应。1971年根据上级指示,将济南地区八类归口的邮电专用物资,划归市电信局经营。1973年,两电局合并。1975年成立供应科。
  1978年根据省局颁发的《山东省物资供应管理办法》制定《济南市电信局物资供应管理办法》,对扭转“文革”期间,物资管理混乱起了重要作用,所建立起的物资计划、仓储管理制度沿袭至今。
  1980年,部、省相继召开第四、第六次供应工作会议,颁布《市、县局物资供应管理办法》及《山东省邮电物资管理的补充规定》,重申邮电物资工作的方针:“以通信为中心,作到保质、保量、及时、成套、主动服务,科学管理”。并提出“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不断改善经营效果,用经济办法管理物资工作,讲求经济效益”等方针。
  济南市电信局,通过整顿企业,着重抓了定额管理,制定了主要工种的材料消耗定额及储备定额,在电报科、市话二、三分局推行了“定量供应、实销补差”的供应办法。在仓储管理上以“四号定位”、“五五摆放”、帐、卡、物三相符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库”建设。1984年经省局验收,获得“标准库”合格证书,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推行经济责任制,建立了考核供应工作的指标体系:供应率、送货率、资金占用、储备定额、三清三符,促使供应工作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1985年4月1日,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通信发展的需要,济南市电信局对供应科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利润包干、超额分成”的承包办法。1990年销售额达2388万元,比1984年的248万元增长了9.62倍,实现利润93.2万元。
  1988年局投资100万元在制革街新建三层仓库、办公楼2100m2,于老屯购置7.5亩货场,存放大型器材;投资1 0万元新建50m2油库1处。到1990年供应部门的专业人员达29人,人员素质有很大变化,在29人中有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8人。物资供应工作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第二节 现行的物资管理
  济南市电信局的物资供应工作,按照国家有关物资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有关规定,坚持“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和“勤俭建国”的方针,面向生产,面向基层,当好通信第一线的好后勤。
  供应科负责全局的物资供应、采购、保管等工作。供应的范围:全局的通信生产、设备维修、大修、更新改造所需要的物资及济南市邮电企业外所需的邮电专用物资。
  一、计划管理
  通信生产、设备维修所需的物资,由基层单位依据维修计划,设备量、业务量,用户发展规划、材料消耗定额,参照历年消耗及费用编制年度(分季)计划。供应部门根据各单位申请计划,结合料源,进行平衡、分配。基层单位根据年度计划,结合生产进度,料源落实情况编报月计划,由供应科配料后,组织送料上门。
  大修、更新、改造等专项工程所需物资,由各专业部门,根据标准的项目、费用,编制计划。由供应部门按分管口,分别按不同渠道组织供应。
  邮电专用物资的对外供应,根据济南市各用料单位历年的消耗水平和发展规划,结合料源进行市场预测,由供应科邮电器材供应门市部敞开供应。
  二、仓储管理
  (一)仓库的设置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济南市电信部门的物资仓库仅在经四路纬九路大院内有一处,林祥门里有一放置电杆的场地。1965年在二分局院内利用旧食堂改建市话材料仓库。在北郊利用原长话交换室改建为长话材料仓库。原纬九路仓库为电报材料仓库。
  1967年二分局院内后勤楼建成,市话仓库占用300m2。1976年,在北郊制革街修建仓库450m2及简易油库一处。1977年千佛山电报楼建成投产后,纬九路电报仓库迁往千佛山。1988年在制革街新建仓库楼2100m2;老屯货场7.5亩及50m3油库一处。
  (二)仓库物资管理
  多年来的仓储实践证明,首先必须把好器材验收关,器材收发要有合法凭证。
  器材的保管作到“三化”:管理科学化、保养经常化、库容整洁化。
  “四定”。对仓储的物资实行四号定位,按邮电常用物资管理目录25大类顺序确定库、架、列、位。
  “三清三符”。即库存物资做到规格清、数量清、质量清。三符是:会计帐与材料帐相符,材料帐与料卡相符,料卡与实物相符。
  “五五化”即在达到三清三符的基础上,进行五五摆码。
  “图牌化”根据标准库要求,每个库都悬挂明显的图牌,包括平面位置图、库(区)牌、架、列、位、牌及标签。
  (三)工余料、拆旧料及废料管理
  、1978年,供应科成立第一仓库。设专人集中管理工余料、拆旧料及废料。做到勤俭节约物尽其用,专项工程结束时,按规定清交工余料、拆旧料,经供应科签收后,计财科冲减相关工程费用,办理工程决算。各单位不得擅自处理,违者按违犯财经纪律论处。这些工余、拆旧料除在生产中充分利用外,多余部分连同废料集中上交。为鼓励各单位交旧利废,1986年决定经加工整理后,对供应科及交料单位实行8∶1∶1分成。
  对贵重金属制品(如白金接点、银接点)工具、仪表等按规定交旧领新。
  三、基层单位的物资管理
  1985年7月,根据经济体制改革,推行经济核算制,在全局11个实行二级核算的生产单位建立二级库。颁布了《济南市电信局二级库物资管理办法》,二级库设专职(兼职)材料员,负责本单位的物资计划的编制、清领、发放、保管等工作,在业务上接受供应科的领导。
  二级库按时编报年度、月度计划和本单位承担的工程项目器材计划。力求做到费用、作业、物资三对口、三落实。二级库对本单位所属生产班组的器材供应,接班组计划分别采用“定量供应、实销补差”、“计划分屯、实销报帐”及“零星领用一次列帐”的供应办法。
  二级库建立库存物资明细帐,月末结存金额,分别报送供应、计财科。
  库存物资作到合理存放,标志明显,整齐清洁、日清月结、定期盘点,达到三清三符。1987年,通过省局检查验收,全局有14个基层单位物资管理达到验收标准。
  第八章 房屋建设与管理
  第一节 建设
  光绪十一年(1885年),由省出资在济南南关朝山街购置民房成立济南府电报局。以后迁至城里宽厚所街。
  民国六年(1917年)至十年(1921年)济南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于西关凤凰街先后购地四亩八分七厘五毫,建三层办公楼一幢,面积837平方米;三层机房楼一幢,面积1326平方米。1985年6月拆除,在此旧址建程控电话楼。
  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洋政府交通部收回日本占领的胶济铁路后,电报局从宽厚所街迁至经一路纬三路胶济车站西(今纬三路邮电所)。直到1964年济南邮电分设后归邮局管理。
  民国廿七年(1938年)济南电报局购置经四路纬九路248号(现经四路540号)房产一所3280平方米。电报局迁往该处。
  民国廿九年~卅二年(1940年~1943年),“华北电电”在济南北郊义威路5号(现济泺路189号)购地新建中继所、送信所1001m2。1987年拆除。民国卅三年(1944年)10月在经四路小纬六路新建自动电话楼2337.35m2。40年代还在南郊自由大街购地新建宿舍一处。经五路纬一路后街16号购置宿舍一处;经四路纬九路77号78号购置宿舍一处,经四路小纬六路西384号购房一处。到济南解放时济南邮电局拥有局房9472. 34m2。
  1952年,山东省邮电管理局投资在经十路修建邮电新村,为砖木结构,平房,共四个居民区。1965年第三区划归济南市电信局,面积3134.9m2。
  1956年,在南辛庄修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宿舍三幢2642.2m2。
  1956年,1960年,先后在济泺路修建长话交换室167m2。
  1960年,成立基建办公室,在解放桥购地新建市话四分局混合结构三层楼房2685.73m2。
  1964年,于北郊济泺路27号(今189号),建成混合结构四层长话楼2316m2。
  1965年于西凤凰街建成二分局自动电话楼混合结构二层面积1504.47m2。
  1966年,在历城南郊建成郊外站。
  1967年,二分局院内建混合结构三层后勤楼,1,018m2。同年于西郊腊山邮电学校内建成收讯台。
  1969年,邮电新村新建混合结构四层宿舍楼(现24#楼)1,534m2。
  1973年,二分局院内,建三层宿舍楼1,008. 96m2;同年,在北郊制革街6号新建混合结构四层宿舍楼1,857.68m2。
  1974年,制革街新建工程队混合结构三层办公楼970m2及水泥制管车间1,049m2。
  1976年1月,共青团路建成长话枢纽楼,混合结构九层19,945.3m2,办公楼四层1,913m2,服务楼3,684m2。
  1976年在长清县建成团山站3,564m2,在纬十路建成四层宿舍楼2,208m2。
  1977年,于千佛山脚下,新建混合结构四层电报楼3,132.4m2。
  1978年解放桥建成五层宿舍楼1822m2。
  1979年在经十路30号电报科院内建三层宿舍楼2座2,382m2。
  1979年在制革街16号新建五层宿舍楼3,466m2(现2号楼)。
  1980年,在解放桥新建六层宿舍楼1,980m2。邮电新村拆建五层宿舍楼2,733.95m2(现28号楼)。
  1981年,在邮电新村建五层宿舍楼两座4,689m2(现32、34号楼)。
  1982年经四路纬九路44号,建五层宿舍楼两座5,896m2。
  1983年,制革街16号新建五层宿舍楼三座2,961m2(现3、4、5号楼)。
  1984年,堤口路新建宿舍楼3,709m2(现6号楼)。在共青团路口(原杆子场)建鲁雁餐厅250m2,在济泺路189号新建五层宿舍楼两座5684m2(现7、8号楼)。
  1985年,王舍人庄新建49市话支局机房楼3,408m2。
  1987年,邮电新村建五层宿舍楼3,700m2(现36号楼)。于王舍人庄49支局建成宿舍1,000m2。在西凤凰街,建成61局程控市话楼5,661m2。在济泺路189号新建五层宿舍楼3,600m2(现9号楼)。
  1988年北郊制革街15号,新建供应办公室及仓库楼2100m2。
  第二节 管理
  历代的电信机构,均未设置专职的基建部门。民国廿七年~民国卅四年(1938~1945年),“华北电电”时期济南通信局由经理课分管房屋建设、维修及管理。
  1951年,济南市邮电局成立后,在局办公室下设总务股,负责局房、宿舍的管理、维护等工作。对全局的房产核资建卡,建立管理制度及宿舍分配办法等。后随房产、人员情况而多次变动。
  1964年邮电分设,济南市电信局总务科配备房产管理员。成立修建队,配有专职队长,木、瓦、水、电工均有。常年雇用民工,除承担全局房产维修外,尚能进行小型基建。
  70年代起,对宿舍的分配采取由行政、工会、职工代表和房管部门共同组成的“分房委员”主持分房工作。后来由于局房增长较快,1983年设房产管理科,专责管理全局的房产、维护及宿舍的分配等。1986年总务科、房产科合并成立行政科。同年11月,第六届四次职代会通过,按分计算的分房暂行规定。1988年,机构调整,成立房产维修科负责全局房产的维修、大修。宿舍的分配由行政科负责。
  现行的房租标准执行省局的规定,平房每平方米租金0. 07元;楼房按不同的层次,每平方米租金0.06~0.10元之间。
  职工自赁房屋者,个人申请经行政科审批,自1986年6月起,每月补助7元。双职工14元。
  遵照中央“关于要把住宅建设搞的快一点,充分发挥国家、地方、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尽快缓解住房紧张的指示”,根据省局(83)邮电工字33号文,1984年5月,济南市电信局制定了《职工住宅自建公助实施细则》,先后为五户职工解决了住房问题。
  第九章 职工福利
  第一节 医疗保健
  1949年2月,山东省邮电管理局(以下简称省局),在经四路纬九路路北宿舍内成立卫生室,配有医护人员3名,1950年改为门诊所(当时省、市局合一)。
  1951年5月,济南市邮电局门诊所成立。设于经四路纬六路,医护人员3名,负责市邮电局职工的医疗保健工作。
  1956年1月,门诊所改归省局领导,负责济南地区省、市邮电职工的医疗保健,1958年改为省邮电管理局门诊部。医药费用按职工人数分摊,为便于职工就医先后在纬九路、二分局、长话科设医务室。
  1979年3月5日,济南市电信局门诊所成立。医护人员9名,3月8日开始门诊,隶属行政科领导。
  1981年6月,医护人员扩展到13人,设内科门诊,理疗,常规化验、心电图检测。并在电报科、纬九路、四分局、五分局设四个医务室,定期对团山站、三站进行巡回医疗。
  建所十年来,始终坚持以“予防为主”的医疗方针。每年为全局职工进行健康查体,查体率都在80%以上。通过查体发现的疾病及时医治,并建立职工健康档案。对各种传染病开展预防投药工作。1987年,甲型肝炎大流行,由于及时采取积极预防工作,全局未发生一例甲肝病人。十年来,派出进修学习人员56人次。医疗设备日臻完善,医疗水平日益提高。
  1989年1月门诊所改建为门诊部。1989年4月,增设妇科、口腔科门诊。至1990·年底门诊部拥有:主治医师2名,医师14名,药剂师2名,药剂士1名,检验师1名,心电图技师1名,其他工作人员4名。设有门诊内科、外科(理疗、推拿、针炙)、妇科、口腔科、胃肠电图、心电图室、注射室、药房、财务室及基层单位医务室4处。门诊部拥有各种医疗设备近50万元。
  第二节食堂
  解放前济南市电信局投有自办食堂。1947年,在经四路纬九路大院西南角楼上,由个体炊事人员办过伙食团,就餐者多为在纬九路上班的报务员,历时不久停办。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入城的供给制人员在纬九路、纬六路等供给制人员驻地设有自办食堂。1949年3月,在经二路市局及普利门,由局方给开办基金,提供房屋,职工推选代表组织薪金制食堂。
  1952年供给制改薪金制,原各供给制食堂撤销。分别合并到纬九路、纬六路食堂,由总务股管理。1956年,设食堂总管理员,统管全局食堂,统一饭菜票,全局各食堂均可就餐。
  1964年8月,邮电分设后,济南市电信局在纬九路、三分局、二分局、四分局、长话科均设有食堂。1964年二站,1965年三站先后建成后,亦分别建立食堂。1974年,团山站建立食堂。1981年长话枢纽楼投产,局机关在南院服务楼成立食堂。1988年以来,三局、四局食堂由于就餐人数减少,而先后停办。截止1990年全局共有食堂六处。除机关食堂由生活福利科管理外,其他均由各单位自行管理。全局共配有炊管人员28人,其中专职管理员2人,炊事人员25人,厨师1人。部分食堂配有合面机、馒头机、压面机、绞肉机、电烘箱、电冰箱等炊事机械设备。食堂炊、管人员的工资、奖金、劳保用品、水、电费、机械设备、炊事用具购置费等均由局方负担。各食堂均有卫生防疫制度,食堂工作人员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查体。并做到饭菜多样化,机关食堂还备有小炒,开办外地来局出差人员的工作餐。
  第三节 煤气供应
  1988年8月17日,济南市电信局第七届四次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济南电信局煤气供应暂行办法”。凡符合条件的职工每季供气两罐,双职工三罐。8月22日,第一批使用煤气户为700户。每周到指定地点凭煤气票供气。1990年底使用煤气户达1,160户。
  1990年3月,局决定投资100万元,在东郊义合庄炼油厂西邻征地5.8亩建煤气站,当年10月建成投产,并备有50立方贮气罐两个、液化石油气泵三台、六顿运气糟车一辆。
  第四节 消费合作社
  民国廿六年(1937年)12月,日本侵占济南,市面萧条,物资短缺。民国廿八年(1939年),“华北电电”济南总局在经四路小纬六路384号,开办“消费组合济南支部”,经营一般日用食品并负责配给职工杂粮等。但对日藉职工供应物品则大大优于华人。
  民国卅五年(1946年)交通部济南电信局在经四路纬九路大院西楼下,组织职工集资入股,经办“消费合作社”,由于物价飞涨,货币贬值,经营惨淡。
  1948年9月,济南解放后,为增进员工福利,减少商人的中间剥削,济南市邮电职工会于1949年4月1日,组织职工集资入股,每30分为一股,组成职工消费合作社,每月分三个点配给职工生活必需品,如面粉、小米、酱油等以低于市场价格售给职工。还采取信用贷货的办法,贷给粮食等,每月发薪后再归还。年末职工可凭股获少量红利。后随市场商品充足,物价稳定,消费合作社已无必要,于1951年6月停办,归并于济南市贸易公司,股金退还给职工。
  第五节 托幼设施
  解放前,济南电信局没有托幼设施。1952年,为了解决女职工的哺乳问题,济南市邮电局在女职工较集中的市话科首先成立了哺乳室。以后陆续在电报、局机关、北郊相继成立了哺乳室。
  1955年在普利门,纬六路办了托儿所,收托三周岁以下的幼儿。(三周岁以上幼儿由省局幼儿园收托),后来普利门托儿所合并到纬六路托儿所,1958年因搞基建托儿所停办。
  1985年4月,济南市电信局第六届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决定:利用原无线科的房屋改建幼儿园一处。1986年2月,幼儿园建成,有幼儿活动间、寝室、医务室、食堂、浴室、洗衣室及采暖设备等。配备彩电、收录机、风琴、手风琴、幻灯机等并配有保教人员4名,管理人员3名。
  1986年4月1日,招收第一班幼儿37名。1987年2月10日,分别招收两个班。入园幼儿达到86名。
  幼儿园每年8月,根据各单位提供之适龄幼儿数字,综合平衡下达指标,由各单位决定入园人选。入园幼儿每月交纳保育费、杂费。保教人员从职业中专及幼师毕业生中录用。每周坚持业务学习,以提高保教人员的素质,1986年10月,配小儿科医师一名。入园幼儿每天按规定的作息时间生活、学习、活动。自1986年连年荣获槐荫区先进幼儿园称号。
  第六节 劳动服务公司
  济南市电信局在创办大庆式企业的推动下,于1979年在北郊堤口路宿舍,成立家属服务队(时称“五七”工厂)。其宗旨为本局生产、后勤及职工服务。为局总务科领导下的核算单位。
  服务队设有拆洗、缝补、木、瓦修建、自行车、摩托车修理等组。服务队的人员经常保持在20~30人。服务队成立后,为企业后勤服务及退休职工的生活解决了不少问题。
  1982年12月,根据上级指示,为妥善安置待业青年,在原家属服务队的基础上组建劳动服务公司,为局领导下的核算单位。选派四名干部负责经营管理,借支3万元为资本。开始从承揽局内的房屋油漆、粉刷、拆洗、缝补及小型服务性劳动入手,以后逐步聘用有一定技术专长的退休职工作骨干,发展到承揽市话通信电缆大修,通信管道建筑安装,楼房通信管道,线路设备安装等工程,维修话机及家用电器。在共青团路口开设面积为250m2的鲁雁餐厅。于长途汽车站南邻开办80m2的门市部,经营五金交电、百货及通信器材。1990年拥有15人,开办具有较先进工艺的印刷所及年产7万节六孔水泥管的制管厂。
  济南市电信局待业青年最高年达110多人。几年来通过招工,补充缺员等渠道输送社会就业累计达276人。有效地消除了职工的后顾之忧。到1989年底劳动服务公司拥有管理干部14人,正式职工20人,聘用技术人员28人,雇用临时工(包括待业青年)50多人,公司经济效益逐年增长(见附表)现拥有固定资产80多万元,自有流动资金40多万元。
  第十章 电信工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各项通信器材奇缺,济南电信局长途通信多为接收日本二、三十年代制造的设备。市话交换机有的则是清朝时期进口的。机件磨损严重。1958年随着“大办工业”之高潮,济南市邮电局在市话、电报、长话科的修机、金工组的基础上,先后办起了“电话机械制造厂”、“电信器材制造厂”。
  1959年生产的70端铁线单路载波机,有50端投产使用。1960年3月,试制的“人工市话半自动接续”有500门安装投产使用。1960年济南市邮电局通信机械设备厂成立,为局领导下的核算单位。下设电信、邮政、金工三个车间,管理部门有技术、供销、会计、总务组;全厂共有职工79人。工厂机械总动力54.5千瓦。拥有金属切削机床4台;冲床4台,钻床4台及电动砂轮、高温炉、电焊机等。自1958年~1960年,主要产品有:会议电话放大器,汇接台,载波电话终端机,音频振荡器,收音、扩大、会议电话三用机、有线载波广播设备、无线小型保密终端机、移频制6路载报机、100门共电交换机等。1960年工业产值为4.8万元。
  1961年贯彻“八字”方针,工厂“下马”。改为修机室,承担设备大修、零修及汇接台的生产任务。部份工人合并到山东省邮电管理局电信器材厂,部分老工人回生产单位,电报科增设了金工组。
  1970年长途电信局在电报金工组的基础上充实部分机械设备,根据省局统一规划试制电传机零配件——电机直流滑环等七种。
  1971年3月,由李洪洛付局长带队赴天津电缆厂,学习制造市话塑料电缆的工艺后,试制出电话单芯跳线。1974年开始建厂,到1976年工厂发展到24人,设有电缆、金工、大修、革新四个班组,设备有16车床1台,钻床1台,自制电缆生产线一套,电焊机1台,主要产品有HPVV5、10、15对市话配线电缆及单、双芯跳线。年产量300芯线对公里。1979年,工厂迁到纬九路扩大生产,人员发展到36人。1982年,增设铅缆班,人员发展到70人,设备有车床三台,刨床一台,钻床四台,电、汽焊机,切板机,空气锤等,自制的塑料电缆挤塑机两套,成缆机1台,绞对机两套,自制铅缆生产线一套,主要产品有:HPVV5~50对配线电缆,下户皮线、跳线、HJVV12~104芯局内电缆及HQ50对市话铅包电缆。到1984年工厂产值稳定在40万元,电缆年产量2500芯线对公里,实现利润8万多元。在经营方面由供应科协助按排生产计划和供销。
  1984年下半年,工厂实行经济承包。1985年5月,调整了工厂的领导班子,增设了供销技术组,充实电缆生产力量,成立电缆车间,逐步更新了高压火花试验机两台,45型挤塑机一台,增绞对机两台,100对成缆机一台,按装90挤塑机一套,新增65挤塑机一套,购置汽车三部,合理地调整了车间布局,使生产更趋向合理。1986年革新成功绞对机,并获得国家专利。到1989年工厂人员达53名,年产量在9000芯线对公里,年产值130余万元。1990年产销渠道不畅,产品时有积压。

知识出处

济南电信志

《济南电信志》

本书记述了山东电政由来已久。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准架设津沪电报陆线,电线循运河南下。临清、济宁为鲁省重镇,首设电报分局。光绪八年(1882年),山东巡抚获准展设线路,自济宁引线达济南,后次第扩展至潍县、烟台。济南乃南北要埠,烟台为胶东重要口岸,历来为洋人所觊觎,传递军情至关重要,故通电全系军需。光绪廿三年(1897年),德国入侵胶州湾,修筑水线、铁路,擅设大、小报话房卅余处。后被日本人取代,曾于济南设“邮便所”和无线电台。本书收录了大事记,机构沿革,电报,长途电话,市内电话,企业管理,党群组织和先进集体、个人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