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沿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电信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14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沿革
分类号: TN917
页数: 8
页码: 89-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电信志中有线电报的沿革,介绍了清光绪六年(1880年)八月,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奏准请设南北洋电报,十月,在天津成立电报总局,设立电报学堂,聘请丹麦籍教师传习电报,所需机器、材料委托大北电报公司采购,装运来华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 济南 电信志 有线电报 沿革

内容

清光绪六年(1880年)八月,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奏准请设南北洋电报,十月,在天津成立电报总局,设立电报学堂,聘请丹麦籍教师传习电报,所需机器、材料委托大北电报公司采购,装运来华。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南北电报陆线由天津、上海同时开工,十月竣工,十一月初八日(即1881年12月28日),开放公众电报业务。天津为总局,临清、济宁、清江浦(今淮阴)、镇江、苏州、上海六处为电报分局。委任盛宣怀为电报局总办。其后,为缴还官本招集商股予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津沪陆线电报实行官督商办。
  津沪电报线路是自天津循京杭运河南下,不经济南、故济南设局较济宁为晚。光绪八年(1882年),经山东巡抚陈士杰奏请架设从济宁引出支线达济南,同年,济南山东抚署安设电报房。复经博山、青州、潍县、昌邑、黄县、登州达烟台,又从潍县引出一线经高密至胶州,此两条线路的展设多为军用。光绪十一年(1885年)成立济南府电报局,局址在南关朝山街,除接转抚署报房的官电报外,商务和私务电报亦可拍发,光绪十九年(1893年),胶州线路展设至青岛,至此,济南至济宁、烟台、青岛均可通报。当时,抚署报房和官督商办电报局同时存在,互相接转报务,以弥补线路之不足。
  黄河流经山东入海,山东境内河道长达617公里,每当汛季,河水咆哮泛滥成灾,光绪廿八年(1902年),刘旺庄陡出险情,官电局组织架设电线直达抚署报房,此为创办河工电线之始。嗣后,自省城起经黄河南岸雒口(今泺口,下同)下抵利津县境之宁海止;又自雒口起上自长清县之北店子借用商电局水线过河达北岸,下抵利津县境之盐窝止,计线路八百七十五里。光绪廿九年(1903年)闰五月,以历城县境之雒口为河工中游总汇之区,设立河工总局。至光绪卅三年(1907年)二月止,根据汛情下设河工分局十五处计:胡家岸、大郭家、下游十里堡、宁海、曹州府、上游十里堡、郓城、钜野、香山、官庄、齐河、铁匠庄、清河镇、王庄、盐窝等分局。分局的设立随河工抢险紧要程度,随时添撤。同时,河工分局尚可与商电局接线互通各处,商民出资亦准应用。惟经转电报费每字加洋二分名为转线费,此办法方便黄河两岸商民用电,亦有助济南电报之发展。
  光绪卅二年(1906年)邮传部成立,部下设电政司,统管各省电政。光绪卅四年(1908年),邮传部全力将各地电报商股收买,实行部办。山东巡抚孙宝琦奏准山东官电暂缓执行部办,因河工两岸,缓延千余里,官电局专司水报汛情,随时防范,与他省官电不同,改归部办必多窒碍,因而邮传部仍准:“东省河工官电循旧管理以重要工”。同年,山东展设线路增多,文牍往来日繁,在省城济南成立电报收发处,宣统元年(1909年)六月,将电报收发处改为山东河工官电总局,原设在雒口之河工总局改为雒口河工分局。宣统二年(1910年),邮传部尚书唐绍怡奏准各省官、商电局,为节约开支,统一管理,一律归邮传部办理,由邮传部饬各地电政局发出通告并附接收办法十条,先后将山东省官、商电局于宣统三年(1911年)正月起接收完毕。
  全国各省电政划归邮传部统辖后,虽有电政局专事管理,惟各地线路不断展设扩充,局所增加,极感鞭长莫及,耳目难周。故交通总长朱启钤建议全国划分区域,酌设电政管理局,分任管理之责。民国二年(1913年),大总统核准朱启钤的建议在全国分设十三处电政区,各设电政管理局一所,各局设监督一员。直鲁电政管理局(驻天津),管理直隶(北京)、山东电政事宜,济南电报局为一等电报局(乙级),交通部委派张庆桂任直鲁电政管理局电政监督兼北京电报局总办。民国五年(1916年),交通总长许世英具呈大总统以十三处管理局区域支配失宜、系统不明、权限不清为由,拟将各管理局概予撤销、监督职务改由各省一等电报局兼办,民国五年(1916年)八月八日大总统核准施行。
  济南电报局成立后,局址设在南关朝山街47号,系由省出资购买私房改建而成,后为方便商民,又在经一路纬六路设商埠电报分局。不久,因业务扩展加之局址位置偏南,济南电报局迁至宽厚所街。
  民国十五年(1926年),宽厚所街改设电报收发处,济南电报局迁至商埠经一路纬三路胶济车站前。
  首任济南电报局局长兼山东电政监督陈棣堂,其管辖界线为:
  山东境内支干各线兼辖直隶高村、河南归德之线路;
  济烟干线东辖至烟台与日线分界为止;
  津沪干线南辖至台儿庄与窑湾暨韩庄与徐州分界为止,北辖至德州与泊头分界为止;
  济郑干线西辖至曹县与开封分界为止;
  济南至顺德支线西辖至东昌与大名分界为止;
  曹皖干线南辖至归德与毫州分界为止。
  民国十六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成立,在上海成立电政总局,各省设电政管理局,由省城电报局局长兼任省电政管理局局长。
  民国十七年(1928年)四月,日本出兵山东,先后从天津、青岛运兵攻占济南,五月三日,济南无线电台被日本军队炸毁,济南电报局被日本军队占领达一年之久,有五名电信员工在战火中殉难。
  民国十八年(1929年),交通部为管理和维护各大干线线路工程,分别成立津浦、烟济等于线工务处。
  津浦电报干线工务处,附设于浦口电报局内,管理由天津至浦口、徐州至郑州线路,计长一千八百二十公里强,山东区八百二十一公里又十分之八。第二区工务分处在济南,管理济南至徐州线路。
  烟济电报干线工务处,附设于济南山东电政管理局内,管理由济南至青岛、潍县至烟台、城阳至莱阳线路,计长一千四百四十八公里半。分三个工务分处,计潍县、青岛、烟台分别管理。
  在市区营业网点上分别在商埠经二路纬六路、经一路纬三路、普利门电话公司及宽厚所街设立电信营业处,受理电报及长话业务。
  为使全国电线网路与铁路电线互相联接,以利收发电报,民国十九年(1930年),交通部与铁道部会同订定路电接线递电及结算报费规则。铁路沿线的铁路局、站亦收受公众电报,然后经电局中转投递,电报局同样收受发往路局的电报,唯电报加收若干过线费,便于摊分结算。
  民国廿三年(1934年),交通部通令全国电政机关进行邮电合设及局台协作,除电报局及电信营业处外,在全市八个邮政支局内成立电报收发处,收受电报业务。八个邮政支局为:正觉寺街、布政司街、纬八路、筐市街、院前大街、东门大街、津浦车站、布政司小街。
  无线电台曾由交通部和建设委员会分别归属,后经中央全会议决,电报局与无线电台并存,事权不一,并有相互争揽业务之弊端,为便于统一指挥,无线电台移归交通部主管,自民国廿三年(1934年)起,电报局与无线电台实行局台合并。此时,济南电报局,其通信设施,已具相当规模,人员组织已日益庞大。
  民国廿六年(1937年),十二月廿七日,日本占领济南,济南电报局、电话局沦于日本之手。民国廿七年(1938年)八月,北京成立华北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为日本人井上已彦,济南为华北电信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下属济南总局,设经理、管理、庶务、通信、线路、受配、试验等课,为管理机构。
  民国卅四年(1945年),济南总局改为通信局,通信局下辖中央电报局和济南中央电话局,局下设经理、庶务、电信、试验等课,中央电报局下增设了无线送信所(发讯台)。
  济南通信局所辖地区,北至禹城、德县;南至泰安、华丰(今新泰)、枣庄、滕县、兖卅、济宁;东至周村、张店、淄川、博山、益都等十三处局所。
  当时,济南通信局局址在经二路纬一路(今市卫生局),报房在经一路纬三路,民国卅三年(1944年),报房迁到经四路纬九路。
  济南通信局局长为日本人水津多喜熊,全局员工(包括市内电话、消费合作社)共1252人,其中日本人370人。
  民国卅三年(1944年)后,山东杭日武装解放了山东大片土地及城市,济南电报局的线路时常阻断,通信能力遂渐缩小,通信器材贫乏,平日通信仅靠几条无线电路维持残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交通部派前天水电信局局长徐家瑞飞抵济南,组织接收日本济南通信局。1945年10月15日,成立以徐家瑞为首的济南电信接收委员办事处,统筹接收事宜,同年11月1日,对济南通信局及其附属机构接收完毕。
  接收后,即着手整顿恢复通信,但泰安、兖州、华丰、周村、张店及德县等局接收不久相继解放,益都、禹城未经接收即被解放军接管。济南电报、电话整顿恢复工作也极端不利,有线线路长期阻断,只靠无线通报(仅通北平、南京、青岛三处),机器部件陈旧,只能搜集残旧材料维持,长途线路虽经派员抢修,但屡修屡坏难以修复利用。
  1946年1月,北平接收委员聂传儒正式委派徐家瑞为北平第七区电信管理局副局长兼济南电信局局长,2月,交通部电令徐家瑞兼任第二绥靖区司令部电信联络专员,负责抡修济南至各方向线路事宜,编组临时通信队随国民党军队一起推进,以实行战地通信任务。
  1946年6月19日,徐家瑞密电北平:“暂编抢修队五队,莫机班五班随军推进,人手器材奇缺,经费困难,祈速拨款并示职徐家瑞已皓专秘”继又电称:“抢修队,莫机班各五组限克日成立随军出发惟无款无料无人,窘迫万分祈示有效措施”。
  7月20日,电信专员徐家瑞奉命加紧抢修济青干线,经各方竭力推进,于9月,将线路修复至张店、潍县间,但为期不久,津浦胶济两大干线继续阻断。平日通信依靠无线电路维持,而济南电信局收、发讯台设备陈旧,能率低微,年久失修,电报时有积压。电源主要靠市电,但市电时有时无,且电压不稳,直接影响无线电台通报,为此,第二绥靖区司令部呈报上级请设专台,后军政部第六报话台派来济南,台址在经六路纬八路,台长于开忱,济南电信局曾派工程师朱家泽协助调试,主要联络通报地点徐州、南京等地。
  1947年1月,交通部指示成立济南电信指挥局,所辖之周村、泰安、张店、德县等地,仍处于时通时停状态,在局务方面困难重重,经费拮据,业务收入无法保证,用户(特别是军政当局)拖欠报、话费过多,收缴困难,员工工薪难以按月发放。1948年后,济南周围全部为解放区,对外通讯依靠无线联系。国民党接收以来,济南电信局曾多次以“甄审”为名,对稍有过失或有“奸匪”嫌疑的员工进行清洗、裁汰,强行员工组织“义勇自卫队”进行军训,强令员工出具“五人连环保”。济南电信局局长徐家瑞于1948年7月5日致电北平第七区电信管理局局长聂传儒提到:“北平镜公局座亲鉴数日以来济市物价脱羁上涨面粉由五百万突破千万百物随腾员工处此困城本已万分不安复遭如此不断倍涨益感无以终日……”。
  1948年9月24日济南解放,在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下,十一月,成立了济南特别市邮电局,1949年2月改为山东省邮电管理局,1951年1月,实行省市分设,邮电分管,成立邮电部济南电信局。
  接管之初,首要任务是修复长途线路,沟通对外联系,1949年4月济南至德州、徐州线路修复,5月1日,济南与北京、天津、南京等46处开通无线电路。经过短期的恢复与建设,以济南为中心的全省电报网络初步形成。
  1954年11月,驻报房的军工组撤销,成立第二报房,专门传递、处理军政电报和企业退底电报。1955年开通山东省委电传电路。
  1958年至1960年期间,电报业务量增长较快,但机械设备发展跟不上,逾限率一度达到70%,出现前所未有的坐火车乘汽车送电报的非常状况。来报投递也同时出现大量的积压和逾限。1962年12月调整了电报网路,先后将周村、惠民、新泰、临邑、商河、平原、禹城、宁阳等八条人工电路改由其所辖专、市局直接通报,莱阳电传电路停通改接烟台;开通济南至长春电传电路,缓解山东发往东北方向电报拥挤状况,将临沂、昌潍、烟台三个专区43个县出省电报改由青岛局接转,减轻了济南局转报的压力。
  1981年,为提高通信质量,解决电传机变字问题,在福州、兰州、长沙、沈阳、哈尔滨、青岛电路上安装了自动纠错机,机变差错较原来降低了50%。随着机、线质量的稳定提高、自动纠错机已陆续折除。
  1984年10月,济南市电信局与上海电报局签订合同,由上海电报局研制的256路程控自动转报系统,供济南电信局实现自动转报。该设备一期工程概算为338.5万元,(其中贴息贷款170万元,其余168.5万元自筹)1985年12月30日,256路程控自动转报系统正式投产运行。至1990年底,256自动转报系统入网电路已达169条日交换量最高为22万份。1989年3月,邮电部电信总局在桂林召开全国自动转报管理中心第五届年会,济南市电信局在自动转报中心业务竞赛中名列全国26家转报中心之首。
  1989年5月邮电部与瑞士哈士拉公司技术合作项目,共同开发研制TM203用户电报和公众电报合网系统,决定首先在济南市电信局安装、调试、使用。

知识出处

济南电信志

《济南电信志》

本书记述了山东电政由来已久。光绪七年(1881年),李鸿章奏准架设津沪电报陆线,电线循运河南下。临清、济宁为鲁省重镇,首设电报分局。光绪八年(1882年),山东巡抚获准展设线路,自济宁引线达济南,后次第扩展至潍县、烟台。济南乃南北要埠,烟台为胶东重要口岸,历来为洋人所觊觎,传递军情至关重要,故通电全系军需。光绪廿三年(1897年),德国入侵胶州湾,修筑水线、铁路,擅设大、小报话房卅余处。后被日本人取代,曾于济南设“邮便所”和无线电台。本书收录了大事记,机构沿革,电报,长途电话,市内电话,企业管理,党群组织和先进集体、个人的相关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