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科学技术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科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056
颗粒名称: 第三篇 科学技术队伍
分类号: G316
页数: 13
页码: 187-1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科技志中科学技术队伍的情况,介绍了科技人员结构,科技人员分布,人物传,科研,设计机构,科学普及,科学技术管理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济南 科技志 科学技术队伍

内容

1840~1911年晚清时期的济南,近代科技人才奇缺,主要靠外地聘进或自然流入。1875年建立的山东机器局,从外地延聘了通西学、通机器制造的徐建寅、张荫桓、曾昭吉等人担任总办、会办,负责技术工作。1900年诞生的第一家官办中西医院,聘请了德国医生主管。1903年创建的山东农事试验场,则聘请日本人担任农桑教习。进入20世纪后,晚清政府在缺乏合格教师与合格学生的情况下,先后建立的山东大学堂及各个专门学校,培养了一定数量的科技人才。济南农林学堂(后称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到1909年培养出的农、林、蚕三科中等技术人员,共有120名。
  中华民国建立后,济南的科技人才依然十分缺乏。1913~1926年的10余年间,山东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原山东高等农业学堂)仅培养农学、林学、蚕学、制丝等本科毕业生400余名,中等技术人员200余名。工业方面,兴华造胰厂、山东溥益糖厂等一些厂家,都曾聘用外国技术人员,后者录用了几名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化学科毕业生担任技术职务。1929年,山东省农矿厅要求凡属技术机关重要职员,必须具有专门以上学校毕业之资格及相当之经验,并于翌年9~10月委任了技正、技士、技佐等科技人员20余名。1937年末,日军侵占济南后,科技人员流散甚多,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济南的全民所有制单位中,仅有1249名科技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科技人员迅速增多。全民所有制单位中的科技人员,1952年已有2940名,比1949年增长1.35倍;1957年发展到8780名,比1952年增长1.99倍,为1949年的7.03掊。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济南的区划变动频繁,科技人员数量也随之不断变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科技队伍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971年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大学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成人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至1978年,济南已有科技人员2661 1名。1978年以后,随着全党工作着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移和一系列发展科技、开发人才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在充分发挥当地科技人才作用的同时,1983~1984年又从外地聘进科技人员1052名,使科技队伍进一步加强。1985年,济南已有30多个专业门类的科技人员58288名,为1978年的2.19倍,其中,具有高级和中级职称的科技人员1.4万多名,占科技人员总数的24.8%。
  第一章 科技人员结构
  一、专业结构
  二、职称结构
  民国时期,在政府机构和部分工厂、企业中,依科技人员技术水平之高低,设有技正、技士、技佐、技术员或工程师、技师、技副等职称。
  1949~1966年,实行的是专业技术任命制和技术等级工资制。“文化大革命”期间,技术职称评定工作中断。1980年6月,中共济南市委组织部、济南市人事局、济南市科委、济南市经委,联合下达了《关于做好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职称套改工作的意见》,同年8月,济南市政府又转发了济南市科委《关于贯彻执行<工程技术干部技术职称暂行规定>的意见》,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对技术职称的套改复查和考核晋升作了具体部署。1981年6月,市政府向全市20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证书。至1982年5月,市属各单位套改和晋升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已有11644名。1985年,开始进行职称改革和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准备工作。
  1985年,济南拥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共有969人,为1978年的3.4倍;中级职称的有13505人,为1978年的7.5倍。
  三、文化结构
   民国时期,科技人员数量少、改行多,人员极不稳定。
   1949年,在全民所有制单位的1249名科技人员中,有523名具有中专及中专以上文化,占41.9%。1957年,科技人员增至8780名,具有中专及中专以上文化的达53%,到1985年,在5.8万多名科技人员中,已有80%以上的科技人员具有中专及中专以上的文化程度。
  四、年龄结构
  在科技人员中,中年人始终占多数。50~60年代,26~45岁的女性和26~50岁的男性共占科技人员的65~ 73%。70年代,工农兵大学生加入科技队伍,1978年的科技人员中,36岁以下的占32%,36~55岁的占65.4%。此后,科技人员迅速增多,年龄结构趋向年轻,1984年有40%的人员不足36岁,但36~55岁的仍占57%。由于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的停顿,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年龄老化问题突出。1985年,在969名高极科技人员中有66.4%的人年龄在55岁以上,不足50岁的只占9.0%。
  五、性别结构
  1949年前,女科技人员极少。在全民所有制单位中,1949年只有124名女科技人员,占9.9%。1949年后,女科技人员所占比重不断增加。1952年占16.8%,1957年为26%,1978年已达38%。在市属科技人员中,至1984年已提高到40%。
  第二章科技人员分布
   中华民国时期,技术人员数量少,主要集中于医药卫生、工厂企业、行政机关等行业或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人员主要集中在全民所有制单位,1957年占96.4%。在分布上,驻济的部、省属单位(含省级机关、部省属企事业单位及大专院校)人数较多,1985年,占60.8%,市属单位占39.2%。
  1985年,济南共有969名高级科技人员。据对其中960人的调查,分布在部、省属单位的共857人,占89.3%,在市属单位的有103人,占10.7%。在学科领域分布上,医学科学399人,占41.6%;工程科学技术282人,占29.4%;农业科学37人,占3.8%;自然科学242人,占25.2%。在部门分布上,大专院校474人,占49.4%;医药卫生部门196人,占20.4%;科研部门134人,占14.0%;行政机关和工厂企业156人,占16.2%。在年龄分布上,60岁以上的346人,占36.1%;55~59岁的291人,占30.3%;50~54岁的237人,占24.6%;不足50岁的86人,占9.0%。在籍贯分布上,据对943人的调查,山东籍390人,占41.4%;江苏籍122人,占12.9%;浙江籍103人,占10.9%;其余为其他20个省(含台湾)、市籍的328人,占34.8%。在390名山东籍的人员中,烟台地区人数最多,共85人,占21.8%;济南居第二位,共67人,占17.2%,其中济南市籍46人,章丘县8人,长清县8人,历城县3人,平阴县2人。
  第三章 人物传
  徐建寅(1845~1901)清末科学家。一名寅,字仲虎,江苏省无锡人。科学家徐寿之子。幼承家学,深通理化数学,对其父造船、译书等多有帮助。初在江南制造局与中国近代著名数学家李善兰、华蘅芳等翻译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后在天津机器局、山东机器局、福州船政局任职。在1875年建立的山东机器局任总办期间,在引进和消化吸收西方技术方面起了积极作用。1878年任驻德使馆参赞,曾赴英法各国考察。1886年,在金陵机器局督炼钢铁和制造后膛枪。1898年戊戌政变后调湖北,总办全省营务,督办保安火药局。1901年,配制棉质无烟火药时,因火药燃烧、机器爆炸而身亡,同殉者16人。著有《造船全书》、《兵法新书》、《欧游杂录》等。
  李文庵(1909~1964)酿造学家。河北省高阳县人。1935年毕业于北京中法大学,后留学法国,先后在法国保利酿造学校、格立宁农业专科学校、蒙百里大学、百克利啤酒厂学习和任职,专攻酿造技术。1945年回国,历任云南大学农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农学院教授、系主任、山东农学院教授、教务长。在发展和提高山东酿酒工业技术上发挥了作用。曾主编《果蔬贮藏加工学》,著有《葡萄酒人工老熟研究》。
  何作霖(1900~1967)地质学家、矿物岩石学家。河北省蠡县人。曾任北京大学、山东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主任、教务长,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对结晶学、矿物学、晶体光学和岩石学等方面均有造诣。主要著作有《光性矿物学》、《弗氏旋转台用法说明》、《结晶体构造学》等。
  沙风苞(1901~1968)养马专家。192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先后任西北农业专科学校讲师、西北农学院教授、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山东农学院教授。在养马界负有盛名,著有《养马学》。
  王普(1903~1968)物理学家。沂南县人。1928年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1934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攻读原子物理学,1938年获科学博士学位,受聘为美国国立标准局研究员。1939年回国,在辅仁大学任教。1947年再赴美国工作。1956年回国,任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著有《核子物理学》、《原子物理入门》。译著有《老朱梦游物理世界》。
  丁履德(1912~1972)机械学家、航空工程学家。日照县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后在意大利都灵大学、美国耶鲁大学攻读航空工程,获硕士学位,并在纽约工学院任教一年。回国后,历任西北工学院、浙江大学、西南联大、厦门大学和山东大学教授,后任山东工学院院长,先后被选为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省科协副主任、山东省民盟主任委员。著有《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一书和论文多篇。
  冯鸣九(1893~1974)名鹤年,字鸣九,著名中医。临朐县人。1962年前后,任山东省中医院内科主任、副院长。曾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省中医学会理事。著有《伤寒瘟病歌词》、《四季病的辩证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中风探源》等。
  杨德斋(1900~1974)化学家、教育家。胶南县人。早年留学日本、美国。1928年回国后,历任齐鲁大学教授、山东医学专科学校化学教授、齐鲁大学化学系主任。1941~1942年因反对日本侵略,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入狱。1948年,任齐鲁大学校长。1952年后,任山东农学院副院长。
  刘惠民(1900~1977)名诚恩,医学家。沂水县人。在上海中西医专门学校毕业后,返里行医。1938年参加八路军,做战地救护和随军保健工作。1949年后,任山东省中医院院长、山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著有《刘惠民医案》一书。
  贾毓钧(1905~1979)土壤学家,北京市人。193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后留学日本。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农学院教授、山东农学院教授、土化系主任、农学系主任、国务院盐碱土改良科研工作顾问、山东土壤学会理事长、山东省盐碱土改良领导小组副组长等职。对山东盐碱地改良进行了长期研究工作,并取得较好成绩。著有《水利土壤改良学》。
  孙鸿泉(1910~1979)医学家,博兴人。1938年毕业于齐鲁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49年赴美国圣路易城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留学。回国后,历任齐鲁大学医学院教授、山东医学院教授、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理事兼山东分会理事长等职。主要著作有《内耳开窗手术治疗耳硬化》、《喉癌及喉全部切除术》、《脸虱病》、《耳鼻喉科手术学》等。
  李家文(1913~1980)蔬菜栽培专家。湖南省湘乡县人。1938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后在该系做研究生,1942年毕业,得农学硕士学位。后又留学美国,在康乃尔大学农学院蔬菜学系学习,1945年回国。历任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时转入山东农学院,任教授兼园艺系主任。为中国农学会理事、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多年来对中国的特产白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填补了国内园艺学中的一个空白,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曾译有苏联甫拉索夫著《蔬菜栽培学》、苏联马尔柯夫著《蔬菜栽培学》。主要论文有《结球白菜生育周期性的研究》、《中国白菜的起源和进化》、《结球白菜春季栽培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白菜光合作用的初步研究》等。曾参与主编高等农业院校教材《蔬菜栽培学》等书。1980年7月30日应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邀请赴美访问,不幸于同年10月30日因心脏病在美逝世。生前编写的《中国的白菜》一书,1984年农业出版社出版。
  庄鹏举(1907~1981)数学家,潍县人。1933年齐鲁大学天算系毕业后至1937年,任小清河水文站主任。1938~1943年任青岛文德女中教务主任、数学教师。1943~1947年任济南女子师范和女子中学数学教师、教务主任。1947~1952年任齐鲁大学数学系讲师、副教授。1952年以后,任山东师范学院数学系副主任、副教授、山东数学学会理事。在40多年的教育工作中,做出了很大贡献。
  杨东岳(1928~1981)外科学家,历城人。1953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曾任上海第一医学院教授兼骨科教研室、显微外科研究室副主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显微外科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常务委员、上海市第五届政协委员等职。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生从事显微外科、手外科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1966年2月,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术成功。1969年,成功地进行了肢体病段切除再植手术。1973年,成功地进行了国内首例游离皮瓣移植术,突破了植皮的高难技术关键。1977年,完成世界首例带血管神经的异体全膝关节移植术。1978年,在国内首创游离肌皮瓣移植和游离双趾移植再造手指术。1979~1981年,又组织开展复合组织移植,在国内首创血管、神经、肌腱、骨骼和皮瓣一次移植手术和游离骨皮瓣、游离骨膜移植手术。曾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出国讲学。1979年,在国际外科学术会议上宣读的《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论文,各国专家认为是“中国首创的”。与陈中伟、张绦生合著的《显微外科学》一书,译成英文,在联邦德国出版。
  宋文田(1896~1982)水利学家,潍县人。1923年赴美国留学。回国后任山东省小清河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1938年后,任四川省水利委员会主任工程师、陕西省水利局、水利学院主任工程师、教授。1945~1948年,任山东省建设厅总工程师、厅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山东省水利厅厅长、山东省政协常委。
  王文元(1901~1982)地理学家,安徽省怀远县人。1928年南京中央大学毕业后,任中学教师5年。1933年赴法国留学,就学于巴黎大学地理研究院。1937年以《中越关系之地理研究》的论文获博士学位。1937年由法国回国途中,因抗日战争而阻留越南,在西贡暨南中学任教半年。1938年回国后,历任四川大学地理系主任、教授、上海暨南大学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调山东师范学院,任地理系教授兼教研室主任,后被推举为中国测绘学会理事。
  王峻岭(1910~1982)教育家、科普作家,济南人。193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先后在济南私立齐光中学、山东第一中学、山东第一临时中学任教。1946年起,任山东政治学院、山东师范学院数学讲师、副教授、代理系主任。1949年后,在华东大学、山东教育学院、山东工学院任教,1950年后,任山东师范学院数理化系主任、数学系主任,并为中华全国科普协会委员、山东数学学会理事、山东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会名誉会长、山东退休工作者协会副理事长。主要著作有《数学列车》、《数的惊异》、《大大小小》、《比一比》、《整数运算》等。

知识出处

济南科技志

《济南科技志》

本书《济南科技志》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以实事求是、略古详今、坚持“四新”(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体例)为原则,以济南古代、近代、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特点和功能为依据,分门别类地记述了科学技术在济南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