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获国际、国家级奖励的科学技术成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科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031
颗粒名称: 第一章 获国际、国家级奖励的科学技术成果
分类号: G311
页数: 13
页码: 39-5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济南科学技术成果的获国际、国家级奖励的科学技术成果,介绍了国际发明和新技术展览会奖,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济南 科技志 科学技术成果 国际 国家级奖励

内容

一、国际发明和新技术展览会奖
  贲门癌吞水音图诊断方法及音图描记仪
  完成单位:山东中医学院、山东大学
  主要研究者:朱云瑞、陈荔香、孙国忠、王培一、杨志强
  针对贲门癌的诊断这一当今世界医学难题,1964年首创吞水听诊法诊断食管癌,贲门癌,1965年又发展为吞水音图法。可在生理状态下进行诊断,无任何创伤痛苦,具有高度敏感性(97%)、特征性(99%),可发现早期癌并为手术切除肿瘤提供指征,为食管与贲门癌的诊断普查提供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对贲门癌的预后也有重要意义;该法亦适用于机体有声脏器运动功能的研究,疾病诊断及数学演示等,为音图学的应用与发展开辟了广阔领域。1986年获第十四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及新技术展览镀金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仪器获中国首批专利权。
  带密闭膜双通道静脉输液导管
  完成单位:山东医科大学
  主要研究者:吴承远、许万亭、李秀华
  新型导管生物性能可靠,弹性良好,柔软适度,留在静脉内不会刺穿血管壁,输液时病人可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肢体,减轻疲劳,与相应的金属静脉穿刺针配套使用,便于医护人员操作,大大减少了感染。1985年12月26日获国家首批专利权,1986年获国内第二届发明展览会银质奖,1987年获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十五届国际博览会优秀发明奖。
  微量免疫试验反应板试剂系列加注器
  完成单位:济南市医学科学研究所
  主要研究者:董立山、张弘
  该加注器解决了传统繁杂操作程序存在的免设试验效率低、精确度差、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其系列是由8×12、2×12及4×8孔道微量血凝板和4×10及1×10孔道微量酶标等板用试剂加注器组成,可依据试验要求选择,使用简便,剂量准确,实用性强,用途广泛,可提高效率数十倍乃至百余倍,为及时诊断治疗提供了良好条件。1985年12月23日通过鉴定,1986年12月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获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十五届国际博览会优秀发明奖。
  DJ型电热药灸器
  完成单位: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
  主要研究者:王伏生
  本发明根据中医理论,应用现代技术,对沿用千古的灸法进行了扬长避短的创新,具有使用简便、无烟尘、大量节约用药、适应多种传统炙法等理想效能,并具有红外线辐射、多穴同炙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临床有效率达97.7%,无副作用。可适用于各种医院诊所和家用自疗保健,为开拓和振兴炙法提供了有利条件。1985年12月10日由山东省医药总公司组织鉴定。1987年获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十五届国际博览会优秀发明奖,同年12月17日获国家专利权。
  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三、国家自然科学奖
  一等奖(2项)
  配位场理论研究
  完成单位:山东大学
  主要研究者:邓从豪
  配位场理论是量子化学三大理论之一,是了解、说明和预言配位化合物的形成、稳定性以及光学、磁学等理化性质的理论。把线性变换群应用到配位场理论计算,用一系列线性变换群对配位化合物的分子能谱分类,并用群与群之间的r系数进行能谱计算。这个方法沟通了三维旋转群和点群。邓从豪论证了三维旋转群一点群r系数的正交归一性。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内外已接受并采用了这一理论与方法。
  哥德巴赫猜想研究
  完成单位:山东大学
  主要研究者:潘承洞等
  哥德巴赫猜想是希尔伯特所提出的23个著名数学难题之一。潘承洞教授长期从事该题的研究。60年代初期,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967年,数学家陈景润又以著名的“陈氏定理”将这一难题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峰,接着潘承洞、王元、丁夏畦合作又得到了关于“陈氏定理”的一个具有实质性的最好简化证明。1982年10月,潘承洞与陈景润、王元等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另外潘承洞又单独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四、国家发明奖
  880#有机硅防污闪涂料
  完成单位:山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南定热电厂
  主要研究者:卓关全、彭湘元、吴一士、王家庆、叶庆瑞
  该涂料对防止高压电气设备外瓷绝缘因脏污在潮湿天气所引起的污闪事故具有显著效果。为解决国内电力系统的污闪问题,特别是保证脏污地区的安全经济发、供电,提供了一种使用简便而有效的措施。可带电喷涂,并可使污灰不结垢,便于清扫。此成果为国内首创。1964年获国家科技发明奖。
  抗疟新药——青蒿素
  完成单位: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山东省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等
  主要研究者:魏振兴、田樱、娄松年、李成韶
  青蒿素是从中草药青蒿(ArtemisiacanuaL)中提取的抗疟有效成分。它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一个与迄今所知抗疟药完全不同、含过氧集团的倍半萜内脂新型化合物。经临床验证,青蒿素不仅对间日疟、恶性疟,而且对脑型疟的抢救和治疗均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比国际上治疗疟疾的药物氯喹有明显的优越性,为疟疾的研究和治疗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该成果1978年11月21日通过全国疟疾防治研究领导小组鉴定。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979年9月又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早熟硬粒大穗型玉米自交系“原武02”
  完成单位:山东省农科院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
  主要研究者:胡世昌、王增贵、王长明、杨爱珠
  “原武02”是1971年利用60Co射线辐照玉米单交种“武单早”干种子,经4年6代,于1974年选育成的玉米新自交系。通过组配应用证明,它具有优良综合性状和特异优点:株型紧凑,果穗大,籽粒饱满,雌穗不发达,早熟,抗病,具有较高的配合力。用此做母本组配的“鲁原单3号”,“聊玉5号”,特别是“鲁原单4号”等一系列新杂交种,还具有高产、适应性广的特点,并已在本省及黄淮海流域累计推广达5000多万亩,在解决夏玉米早熟与高产的矛盾上是一个突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球团竖炉低压焙烧炉型工艺
  完成单位:济南钢铁厂
  主要研究者:卜琴一
  该成果是对球团矿焙烧装置——球团竖炉工艺的革新。炉内增设导风墙,炉口增设烘干床,属国内外首创。它为竖炉高产、低耗创造了有利条件,对推动国内球团竖炉的发展起了关键性作用,并已在国内各竖炉厂家普遍推广,收效显著。济南钢铁厂应用后,生产能力提高2.9倍,每年节约标准煤8900吨,球团矿成本降低25元/吨球,折合年经济效益60余万元;送风电耗与国外竖炉相比每年可节电400万度以上。1972年4月通过鉴定,1983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987年7月16日已作为一项专有技术出口美国LTV公司。
  热风炉自身预热助燃空气法
  完成单位:山东省冶金厅、济南铁厂
  主要研究者:吕鲁平
  这一新方法可将低热值高炉煤气热能转化为高温热能,使炉顶温度达到1500℃左右,具有工艺先进、投资少、占地少等优点。用余热预热助燃空气,可在较大范围内调节,强化燃烧,实现快速烧炉,增加蓄热量和改善传热过程。济南铁厂1号高炉采用此法已获得1200~1250℃的高风温,较传统的热风炉流程提高风温150~200℃,吨铁燃料比可降低约30~40公斤,产量提高5~6%。1982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冶金部二等奖,省一等奖,在国际学术会上受到专家的重视。
  滑石质日用细瓷
  完成单位:山东省一轻厅、淄博硅酸盐所、淄博瓷厂、博山陶瓷厂(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内容从略)喉癌切除硅橡胶喉成型术
  完成单位:山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主要研究者:王廷础、孙鸣泉、王天铎、王有祥
  该成型术用硅橡胶使喉癌病人术后喉软骨缺损部分得以修复,重建喉功能,使其语言、呼吸、吞咽功能恢复很快,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发明三等奖,1981年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
  五磷酸钕大晶体生长装置及工艺
  完成单位:山东大学
  主要研究者:陆宝生、刘跃岗、陈福生、陈焕矗
  五磷酸钕晶体是一种新型固体激光器材料,具有钕浓度高、浓度猝灭小、化学稳定性好等特点。用其所制激光器泵浦阈值低,转换效率高,尤适于制作微小型激光器,可广泛应用于通讯、激光测距等方面。以自发成核工艺所生晶体尺寸可达10×15×25mm,籽晶法为15×25×65mm,光学质量高,居国际领先地位。1980年,该晶体发明人西德丹尼迈耶尔教授来华讲学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此晶体是世界上最大的。获国家发明四等奖。
  五、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1项)
  济南黄河公路斜拉桥
  完成单位: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主要研究者:李守善、万珊珊该大桥造型雄伟壮观,行车方便,跨度居20世纪70年代末亚洲之冠。总体设计构思先进,采用密索、A型塔,五孔连续悬浮体系。主桥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引桥采用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预应力组合箱梁。在国内同类桥梁中首次使用恒载计算方法,并采用内力平衡法一次张拉成桥,造价低,用料省,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桥梁先进水平。1981年获国家70年代优秀设计奖,1982年修建竣工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98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等奖(6项)
  山东兖州矿区兴隆庄矿井设计
  完成单位:山东省煤炭设计院
  主要研究者:何国纬、张百川、江道罴
  该矿井是我国首建年产300万吨原煤的特大矿井。开采系统设计合理,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连续化运煤、自动化提升等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安全设施。地面布局合理,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中国验收委员会认为其建成投产,“创造了我国大型矿井建设工期最短的记录”。先后获国家优秀设计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全国现代化样板矿井。
  土坝坝体劈裂灌浆加固技术
  完成单位:山东省水利科研所
  主要研究者:白永年、王宝玉、刘宪奎、王洪恩、关德斌
  该技术解决了土坝坝体压实质量差,存在软弱夹层、沉陷裂缝、生物洞穴等隐患问题,可在坝体内设计位置形成厚度满足要求的铅直连续浆体帷幕。施工期短,效果好,经济效益显著。全国推广已处理病险土坝千余座,节约投资达十几亿元。1983年获水电部科研成果二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预燃室节油技术在火电厂燃煤锅炉上的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山东省电力工业局
  主要研究者:徐麟、纪永遵、李建生
  火电厂主要用煤作燃料,但点火和低负荷运行需燃用轻油。全国年耗油约20万吨,本省亦需0.7万吨左右。采用预燃室特殊燃烧器,一般节油率达95%以上。1983年始在全省电力局推广,并研制成功适用的烟煤型和贫煤型预燃室的节油技术,收效良好。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山东电网节能科技成果推广
  完成单位:山东省电力工业局、山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
  山东省电网现有火电厂15个,总容量395.7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249亿度。由于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全网发电厂的供电煤耗从1979年的432克/度,下降到1985年的399克/度,降低了33克/度,累计节约标准煤61.56万吨,相当于多发电15亿度。在各级历次评选中,均获优异成绩。1980~1984年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节能先进企业和全国经济效益显著单位,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公路渣油路面的推广
  完成单位:山东省交通厅
  (内容从略)
  地面低容量喷雾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山东省植保总站
  主要研究者:薛克富、马世寅、王恩华
  1981~1983年经先后对棉花、花生、小麦、大豆、水稻、蔬菜等作物20多种病虫草害进行低容量喷雾技术研究,筛选出适用农药品种和经济用药量,特别在防治花生叶斑病、小麦锈病和化学除草方面有了新突破,扩大了防治对象和效果。三年共推广低容量喷雾4745.77万亩次,仅省工省药保产的经济效益就达1.07亿元。
  三等奖(20项)
  稀土高铬镍氮、高铬锰氮高温耐热钢
  完成单位:山东工业大学、莘县电炉配件厂
  主要研究者:王执福
  该耐热钢为国内外首创,用以试制的火嘴性能与寿命居世界领先地位。其铸态为奥氏体为主的混合基体,切削加工及焊接性良好,分别在1100℃、1000℃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变形、抗煤粉气流磨损性能。可分别用于相应温度下的各种加热炉构件,最适用于锅炉喷燃器火嘴,其寿命分别达36200和56400小时以上,分别比Cr20Ni14Si2、Cr18Ni9Ti火嘴寿命提高8倍、6倍以上,提高锅炉负荷率,保证运行安全,并减轻环境污染。
  冲天炉熔炼过程自动监测和优化技术
  完成单位:济南铸锻机械研究所
  主要研究者:王明平等
  该项技术是在冲天炉以鼓风燃烧焦炭把固态铁料熔炼成铁水的过程中,借助于微机和优化方法,寻找最优操作条件,并监督其实施,以达到优质,高产,低耗。作为铁水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其原理和方法可推行到其他工业生产的工艺过程。
  分米波传输试验
  完成单位:山东省广播电视科研所
  主要研究者:刘宝奎、孙桂生、马瑞生
  该试验主要是解决利用现有高山转播台大跨距(100~150公里)传输电视节目问题。在国内首次开发了1.4GH,频段在电视传输上的应用,摸清了大跨距电波传播规律,并用多种办法克服了传输的衰落,使畅通率在最坏的电路和月份不低于99.98%。为有关省解决电视传输和覆盖提供了依据和经验,既可减少建站数量,又充分利用现有高山台的机房、电源和值班维护条件。属国内首创,其经济效益显著。荣获广播电影电视部技术改进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TBJL中波同步广播激励器
  完成单位:山东省广播电视科研所、哈尔滨广播电视器材厂
  主要研究者:矫忠、刘宝奎、徐哲
  该激励器为全国实现中波同步广播提供了必需的专用设备,并已应用于大多数这类广播发射机上。主要优点是集成化程度高,性能稳定可靠,鉴相灵敏度和初始精度高,校频频差小,同步性好,可减少国内电台相互干扰,改善收听效果。荣获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转炉钢渣渣罐孔流水淬工艺及其产品用途
  完成单位:济南钢铁厂
  主要研究者:谢良怀、黄孝和、江霜
  该工艺是将熔渣通过渣罐孔流,用粒化器使其粒化,并置池中冷凝为粒状水淬钢渣供烧结使用,能提高烧结矿产量与质量,降低燃耗与炼铁焦比,为其综合利用找到重要途径。工艺简单,排渣迅速,占地面积少,运行费用低廉,减少污染,为国内独创。1980年纳入正常生产。1983年获山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葡萄糖异构酶固定化技术及应用于果葡糖浆生产的研究
  完成单位: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费县酒厂
  主要研究者:贺家明、袁建国、付光胜、董玉意、侯永勤
  本成果是分离、诱变选育嗜热链霉菌M1033制备固定化异构酶应用于淀粉生产果葡糖浆。M1033耐热性强,发酵条件粗放,是高产胞外异构酶的优良新型菌株。其发酵清液可直接吸附于NS--43树脂(载体)制成固定化酶,简化了制酶程序。酶活高达10000~12000单位/克(干),转化比高达1∶3000以上,载体可多次回收利用,收效显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后又获国家专利权。
  列联表在农业病虫预测预报中应用的研究
  完成单位: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
  主要研究者:华尧楠
  该项研究建立了多因子多级或两级预报数学模型,并对发布预报、检验预报效果、质量评定等,研制出完整的程序。用以预报农业病虫发生期和发生量,准确率高、方法简便。据1985年全国植保站不完全统计,已有18个省、市推广应用,证明列联表分析法优于国内外常用的多元回归法和逐步回归分析法,属国内首创。
  十里泉电厂三期扩建工程设计
  完成单位:山东电力设计院
  主要研究者:朱炳衡
   该工程设计根据对煤、水、灰、交通、环保等建厂条件的可行性论证,选取最佳厂址。施工采用了堆石透水和灰渣筑坝的大型灰场设计等数十项新技术,可节约投资750万元。冷却塔加装除水器,每塔年节水达50多万吨。设计施工有机结合,创每年投产一台机组的全国最高纪录。建筑安装工程费共节约280万元。1983年获全国优秀设计奖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水泥裹砂喷射砼在渔子溪二级水电站的试验与应用
  完成单位:山东省水利科研所
  主要研究人员:张戬经、李象佩
   该技术适用于水电、铁道、煤矿巷道、国防地下工程的大容量永久性喷锚支护。较之一般干喷法具有粉尘少、混凝土质量均匀、性能好、施工快、节约水泥、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为国内首次工业性成功试验,可在施工中推广应用。
  高压输电线路对中波导航台及超短波定向台干扰影响测试研究
  完成单位:山东省电力设计院
  主要研究者:刘汝玺、闫振忠
   该项研究在保障航空安全前提下,较大幅度地减小高压输电线路与导航台站的允许间距,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可应用于1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路和导航台站建设中路径及站址的选择,经济效益明显,已在全国推广。
  黄台电厂冲灰管穿越黄河——水冲振动沉管法
  完成单位:山东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
  该法与国内采用过的气举法、爆破法、重力沉管法等方法相比,具有设备简单、施工方便、费用低、工期短等优点。尤其适用于河面较宽、河道为轻亚粘土粉砂层的穿越,有推广意义。
  莱州湾海河顶推船组
  完成单位:山东省交通厅小清河航运局、威海船厂
   1979年底试制成功的有500马力推轮、800吨顶驳的船组,航行性能和所采用的液压齿槽插销连接装置,均达到或接近原设计要求。此成果填补了国内海上顶推技术空白,开通了小清河——渤海、海河连运航线,为山东东部地区和小清河沿岸的经济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锌合金模具在冷冲压模具方面的应用
  完成单位:济南铸锻机械研究所、烟台机械工艺研究所
  主要研究者:王益美
  本合金模具有模口自动补偿的功能,并便于多次刃磨和在模口加贝氏体钢板叠层,可冲压数万次,性能、品种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已推广应用于汽车、拖拉机、仪表及轻工等行业以及多种热塑性塑料件,节约了大量钢材,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柴油机负压节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
  针对柴油机机油过量耗损、喷漏,致使润滑失效、磨损加剧、严重影响整机性能和农业生产等状况,研制成功曲轴箱微压检测诊断并维持其一定负压,以及采取对症措施等一套系统节油方法,具有简便、易行、见效快和节油效果显著等优点,已在全国迅速普及推广。对内燃机曲轴箱通风系统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改进有关装置的设计也有积极作用。
  发展J1—360、J—460高速精密车床
  完成单位:济南第一机床厂
  主要研究者:朱锡泉、孙烈忠、赵德祥
  J1—360车床可用于加工Ø360mm以下的钢、铸铁及有色金属材料的盘类、轴类、棒类零件,最大工件长度为600~1000mm,并可完成圆柱、圆锥、阶梯轴、镗孔、切槽、端面及公英模数、径节螺纹的切削工作。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J1—460车床有带马鞍和不带马鞍两个品种20个规格。主要用于各种轴类、套类和盘类零件以及带有公、英制模数和径节螺纹零件的精密加工。两种车床均具有车速和加工精度高、噪音低、振动小、功率大、刚性强、寿命长、操作方便、性能可靠等特点。
  稀土元素的应用推广
  完成单位:山东省经委技术推广站
  主要研究者:刘宝林、杨相寿、由淼
  1975年稀土元素列为全省重点应用推广项目并组织实施,至1985年已在钢铁、有色金属、机械、化工、轻纺、电子、农业等方面广泛应用。仅据稀土染色全毛华达呢、铝导线精矿分子筛等8种稀土产品统计,每年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1764万元,社会效益3200万元。节、创外汇500多万美元。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大交通黑色路面结构的研究
  完成单位:山东省交通科研所
  (内容从略)
  冷拔低碳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完成单位:山东省建筑科研所
  主要研究者:陈挺生、梁炳钦
  该技术适用于生产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中小型构件。每立方米混凝土比原标准可节省钢材约30公斤,造价降低10~25%,空心构件自重减轻25~30%,并具有预应力结构的抗震性能高、变形小、耐久好等优点。同时为修订《钢筋砼结构设计规范》、《钢筋砼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及其作补充规定提供了依据,具有国内先进水平。
  山东省土壤速效锌肥使用技术的示范推广
  完成单位:山东省农业厅科技处
  主要研究者:张乃凤、王跃文、王淑惠等
  据土壤普查全省有80个县的1500万亩土地缺锌。1982年在40个县推广锌肥26万多亩,平均亩增产玉米34.25公斤,小麦22.85公斤,皮棉8.2公斤,花生(果)17.15公斤,地瓜干62.25公斤,大豆19.0公斤,谷子30.25公斤,水稻53.4公斤,共增产粮食2893.95万公斤,棉花16400公斤,花生42900公斤。净增产值213.7万元。
  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开发研究
  完成单位: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山东省棉花办公室、聊城地区棉保站、潍坊地区植保站、德州地区植保站
  主要研究者:孙源正、王德秀、宋沛文
  该课题根据害虫综合防治基本理论,结合棉田生态结构、益害生物制约关系,研究组配成对棉花整个生育期的多种害虫运用多种方法分阶段进行综合防治的配套技术,并在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地把棉花害虫控制在经济容许水平以下,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收到很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这在国内北方棉区也有较大应用价值,具国内先进水平。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知识出处

济南科技志

《济南科技志》

本书《济南科技志》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以实事求是、略古详今、坚持“四新”(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体例)为原则,以济南古代、近代、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特点和功能为依据,分门别类地记述了科学技术在济南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