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计算机科学发展概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济南科技志》 图书
唯一号: 150120020220000020
颗粒名称: 八、计算机科学发展概况
分类号: TP3
页数: 3
页码: 15-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然科学发展中的计算机科学发展概况,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科学技术上作为人类智能工具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济南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始于1958年10月,是全国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
关键词: 济南 科技志 自然科学 计算机

内容

电子计算机是20世纪科学技术上作为人类智能工具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济南计算机科学的研究始于1958年10月,是全国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当时,山东省从山东大学、山东工学院、山东师范学院等单位调集了百余名科技人员、大学生、高中生,在山东工学院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数学研究所,由李先正任所长,具体承担并于1960年初步完成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研制全省首台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03机的任务,开创了济南计算机发展的历史。1959年,山东大学研制成功两台电子模拟计算机和中国首台具有加减乘除功能的电子算盘。同年山东工学院研制成功能解12阶非线性微分方程式的电子模拟计算机。后两种于1960年参展于全国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展览会。
  1965年,山东大学、九二三厂等单位曾联合着手研制第二代晶体管通用数字计算机,后因“文化大革命”的干扰而夭折。到1969年,开始研究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并向第四代迈进。当时济南研制的国产化中小型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工业控制和国防建设。山东师范学院孙耕田等研制的数字控制线切割计算机,作为模具精加工的控制设备,先后在博山电机厂等许多单位推广应用。
  1971年10月至1973年5月,山东大学的郑玉林、汪嘉业、马绍汉等10余人,自行设计、生产、调试运行成功全省第一台DJL-1集成电路通用数字计算机,其主要指标是,字长42位,采用磁心存贮技术,存贮量16384字,存贮周期2微秒,平均运算速度约10万次/秒,并配有磁鼓、磁带、宽行打印机、X-Y绘图仪、显示器等外部设备和DJL-1机标准子程序库、ALGOL-60、FORIRAN编译程序等,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数据处理。1969~1972年,济南仪表厂阴山等人研制出直接数字控制计算机,居当时国内先进水平,曾参加1974年全国首届计算机展览。1969~1978年间,驻济大专院校还研制成小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台式电子计算机及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微机等。
  在计算机外部设备配套生产方面,山东电子设备厂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等,于1969年试制成功磁心自动测试机,填补了国内磁心测试仪器的空白。1974年,又试制成功CBJ-1型磁心板自动测试机,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和超过美国同类产品水平,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74年,山东大学与解放军某部研制出“三七”高炮简易计算机数字指挥控制仪和数据处理装置,分别获1978年全军第一届科学大会奖。这一时期,国产化中小型计算机发展迅速,在研制生产过程中,培养出一批软硬件技术人员,为计算机的应用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1984年后,微机开始引入济南,主要有Z-80系列单板计算机、APPLE苹果计算机、IBM-PC系列计算机。山东大学首先引入第一批TK-80单板机。济南第一机床厂易炜里等研制的JISCNC全功能数字控制机床达到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并在美国芝加哥国际展览会和联邦德国汉诺威国际博览会展出,且出口联邦德国、日本。IBM-PC系列计算机配有大量的应用软件,具有汉字处理、通讯和联络功能,促使济南的微机推广应用出现新的浪潮,在工业、商业、能源、运输、气象等部门及工资、财务、统计、档案、计划管理、办公事务等方面,均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85年,山东大学和山东计算中心研制的省府办公信息自动化系统,山东省电力局采用微机进行电价分析、大户电费计算、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电力生产成本及材料管理、报表处理,济南第一机床厂研制的厂级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济南第二机床厂研制的成组技术分类编码系统,山东经济学院研制的工业会计电算化系统、通用会计记帐核算系统等,均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成效。
  微机应用于各行业生产过程的监测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济南钢铁厂四号高炉微机控制上料,称量补偿及焦炭中子测水系 统,于1985年投入运行,收到节约焦炭、 提高生铁产量质量和炉况稳定的明显效果。
  微电子技术还被应用于机械设备的改 造。济南机床一厂采用C616车床简易数控 装置,进行CM6126车床主轴的半精加 工,工时由原来45分钟减到19分钟。山东工业大学与济南卷烟厂研制的C620、C630车床数控装置,具有加工精度高、工艺过程自动连续的优点。济南灯泡厂的玻璃池炉主要技术参数微机控制系统,稳定了窑压,提高了产品合格率。尤其是济南铸锻机械研究 所研制成功的40吨计算机数控冲模回转头 压力机,达到国际80年代初水平。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图形技术在生产中也发挥了作用。1985年山东大学汪嘉业等研制的GGD通用图形软件包,适用于开发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绘图软件。济南人造毛皮厂同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研制的计算机花型辅助设计系统,效果良好。
  山东电子研究所研究成功无字库序列字根法汉字信息处理技术,1985年被EG3200微机系统多家用户使用。济南铁路局按统一规划正在建设“京沪圈运营管理系统计算机网”。山东省计委经济信息中心把微机用于人口普查和高考统计,发挥了很大作用。山东省计算机服务公司生产的“浪潮牌”微机,1985年获全国高级型机CKD产品评比一等奖。
  1978年后,相当一部分计算机中、高级技术人员注意进行计算机科学理论的研究,所涉及的有故障诊断、计算机计算法复杂性、计算机图形学、自动机与形式语言、数据库理论、人工智能等方面。济南先后向英、美、法、日等国派出计算机方面的访问学者和研究生20多名,并接待各国来访专家学者20多人次。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主要有汪嘉业的《参三次曲线和参三次样条曲线分类》,董继润的《相似顺序相关性在索引空间压缩方面的应用》,陈力行、马世骅的《形式语言的无穷次商》,马绍汉的《沿通路布尔差分及其应用》,黄志超的《电子噪声对计算机的干扰影响及其抑制对策》等。
  计算机教育始于1960年山东大学、山东工学院相继开设的计算机有关课程。1970年山东大学正式成立了计算机教研室,并设立计算机专业。1981年后,山东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陆续成立计算机系。1985年山东大学取得计算机软件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为国家培养了大专生80名、本科生430名、研究生5名。同时在部分中学中进行了计算机知识教育。有关单位还举办计算机应用培训班百余期,培训机关干部、基层管理应用人员上万人次。
  1976年后,省科学院、省计委分别成立了计算中心,1984年5月成立的济南市经济信息中心,相继开发了“济南市经济计划管理系统”、“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库”、“利用外资项目数据库”、“建国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数据库”,还为市政府设计了文书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微机汇总全市工业普查资料,均收到良好效果。
  到1985年底,济南共有大中型计算机7台,小型计算机67台,微机733台;计算机软件人员408名,硬件人员484名。形成了从计算机研究、经营到服务维修的体系。计算机发展方兴未艾,从最初的科学和工程计算逐步扩展到数据处理、过程控制、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并得到不断完善和普及,为济南的现代化建设开拓了更广阔的前景。

知识出处

济南科技志

《济南科技志》

本书《济南科技志》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准绳,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宗旨,以实事求是、略古详今、坚持“四新”(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新体例)为原则,以济南古代、近代、现代科学与技术的不同特点和功能为依据,分门别类地记述了科学技术在济南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阅读

相关地名

济南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