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宅山凤凰刻石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2236
颗粒名称: 鲍宅山凤凰刻石
分类号: K877.4
页数: 2
页码: 50-51
摘要: 凤凰刻石位于铜井镇三山沟村。亦称鲍宅山凤凰刻石。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刻石刻于西汉元凤年间(西汉昭帝刘弗陵年号,公元前80年至公元前75年间),是我国现存的有纪年最早的汉画像刻石。
关键词: 凤凰刻石 三山沟村

内容

凤凰刻石位于铜井镇三山沟村。亦称鲍宅山凤凰刻石。系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山沟三面环山,山崖陡峭。在一块巨石之上,分别刻有大、小两只凤凰。大凤凰长24cm,高20cm。小凤凰长12cm,高11cm。大小凤凰右侧分别刻有“凤凰”“三月七日凤”“东安王钦元”“元凤”等字样。
  该刻石刻于西汉元凤年间(西汉昭帝刘弗陵年号,公元前80年至公元前75年间),是我国现存的有纪年最早的汉画像刻石。
  凤凰刻石的雕刻技法为在原生糙砂石面上施阴线刻,构图简单疏朗,显示出古朴、简洁的原始趣味。大胆运用艺术夸张,突出凤凰的高冠、大尾、长腿。所刻文字为带有汉简意味的隶体,以粗犷简练为本,依形写神为旨,大朴不雕而又精妙有姿来评价此刻石当为不过。
  凤凰刻石在汉画及书法界亦影响甚大。建国初期傅惜华先生所著《汉代画像全集》即曾收录。大文学家鲁迅、郭沫若等先生亦曾珍藏此刻石拓片,但在上海鲁迅纪念馆所出《鲁迅先生藏汉画像》一书将大凤凰及其刻字“凤凰”误定出于临淄。《中国书法全集》秦汉刻石卷附录中,将小凤凰刻字定为晋人东安王钦元题字,亦为不妥。包备五先生所著《齐鲁碑刻》选录较为完整。
  惜“东安王钦元”“三月七日凤”等字因漫患不清被后之好事者重新凿刻,使其略失汉之风韵,稍显呆滞。“元凤”二字业已漫患不识。
  (赵学波)
  应展云翼上九重
  层峦叠嶂溪纵横,
  树茂草壮禾青青。
  未见樵斧木耒在,
  却有糙石凤凰鸣。
  日出月落两千载,
  多少后人费点评。
  春潮卷来窠温馨,
  应展云翼上九重。

知识出处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

沂南县是一块古老的土地,境内已查明汉以前的古遗址有172处,出土了大量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商周文化和秦汉文化遗物。两汉、三国至魏晋时期,这里曾有一个和今沂南县境域大体相一致的阳都县,城址在今砖埠镇孙家黄疃一带,当时是东西通衢的要冲,繁荣昌盛的城邑。抗日战争时期,沂南县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的中心,是山东、鲁中、沂蒙各级党政军领导机关的所在地。解放战争时期,是消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的战场。钟灵毓秀的山川,孕育了古老而灿烂的文化;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丰富而文明的人文资源。沂南文史资料第十一辑《阳都风物》一书,主要辑录了沂南县的山川、古迹、历代英杰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及相关的古诗文。目的是通过文史资料的挖掘整理,使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沂南、热爱沂南、宣传沂南。 本书在组稿、审稿、编印过程中;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教育干部李庆余等一批有志于沂南历史文化研究的同仁,为收集资料,不辞辛苦,默默劳作。退休史志工作者张建国,在审读中作了部分史料的复核工作,使作者的表述更加准确。原县政协常委、退休教师尹继林,不仅从行文上进行了认真的审校、润色,还激情满怀地创作了不少赞美山川、思吊抒怀的诗词,以作补白,使本辑文史资料更加富有文采。

阅读

相关人物

赵学波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傅惜华
相关人物
鲁迅
相关人物
郭沫若
相关人物
铜井镇
相关地名
三山沟村
相关地名
凤凰刻石
相关作品
应展云翼上九重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