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庄会围城记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824
颗粒名称: 联庄会围城记略
分类号: E296.93
页数: 5
页码: 91-95
摘要: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军的大批兵力渐次向山东逼近,仅半年的时间,日寇的铁蹄就踏进了临沂边境。当时驻守临沂城的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部奋勇抵抗,五十九军张自忠部也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的决心,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后因战局发生变化,庞、张两军撤离临沂,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一日,临沂城失陷。
关键词: 联庄会 围城记略

内容

一九三七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军的大批兵力渐次向山东逼近,仅半年的时间,日寇的铁蹄就踏进了临沂边境。当时驻守临沂城的国民党四十军庞炳勋部奋勇抵抗,五十九军张自忠部也以“拼死杀敌”“报祖国于万的决心,率部与庞部协力作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后因战局发生变化,庞、张两军撤离临沂,一九三八年四月二十一日,临沂城失陷。
  敌人占领临沂城后,便开始了惨绝人寰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城内断垣颓壁,哭声震天,尸横遍地。据统计,日寇进城后,杀害的群众近三千人,其惨况,目不忍睹。
  日寇血洗了临沂城后,大批入马又开始南侵,仅留下小部分军队日夜龟缩在城内,唯恐遭到突然袭击而惶惶不可终日,轻易不敢露面。消息很快传到城南之北老小屯王伯英那里。当时王伯英是该村的一位绅士,兼有省政府所委任相当于县长职的官衔。他信仰佛教,家设佛堂,他为保卫家乡,时常地联合群众平定匪乱,在当地群众中颇负众望。因此,大家推选他担任了临沂县联庄会总会会长。得到这个确切消息后,他立即找到了因病流落在老小屯的原四十军某团的刘参谋,通过暗地活动征调了联庄会五千多名会员,决定进行夜间偷袭,想一举消灭敌人,收复临沂貝城。
  农历四月二十八日夜晩,各村会员汇集于吴家白庄村。这时,许多会员议论纷纷,认为“正式国军都抵抗不住日军,何况我们这群乌合之众”。为了鼓舞人们斗志,壮大胆量,有力地消灭敌人,王伯英首先带领会员进行带有迷信色彩的“装身”活动。所谓“装身”,就是要人们跪在佛前,叩头礼拜,主持人将黄纸用砂画的符字,焚化后放在水中每人一碗喝下去,或者将符字撮成纸团吞到肚里,再教几句咒语,叩罢头,就会变成“刀枪不入”的铁人了。现在看来,这不过从当时群众无知的特点出发,利用迷信手段,以达到壮大士气的目的罢了。“装身”完毕,负责人又进行了作战动员说:“今天的攻城之战,不是武器问题,日本鬼子虽有大炮、快枪,但不能伤害我们这群刀枪不怕的铁孩儿,我们凭着满腔热血和勇气,一往直前,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消灭敌人,收复县城。”会议结束后,人们个个磨拳擦掌,群情激愤,他们决心为打败日寇,保卫家乡,收复失地,与日军决一死战。
  经研究决定,联庄会兵分二路:一路由黄俊雷带领二百人,从西太平门进入张家大园待命。其他人员由王伯英率领,又分两队,一队从东关进入粮食市巷,接近奎星阁;另一队由南关前进至南城门外,掩蔽于街两边厦檐下待命。这两队人马为便于统一行动,统一指挥,他们作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强调各部在拂晓前一定到达指定的地点。并通令,所有参战的会员,各自带上符带,这种符带是用红、白两色布制成的,宽二寸,长三尺,两头绣有图案,中间分格以装符字之用,白天用红面,夜晚用白面,斜披在肩上。没有配符带者,通将左背露出,袖子缠于腰间,作为标记,以便分清敌我。一切准备就绪,前队即时出发,并按时到达了张家大园,黄俊雷和刘参谋亲自带领五名队员来到城南门查看敌情。此时正是夜半之际,城内外一片寂静,不见人影,借着惨淡的月光,隐约看见城南门似乎未关,黄俊雷杀敌心切,认为时机已到,立即就要攻城,刘参谋胆大心细,认为天未亮,无法看清敌人的电网设备,再者,多一人就多一份力量,必须等到大队人马全部到齐,方为万全。
  不一会儿,其他队员全部来到。接着选拔了五十余人的奋勇队,由姚秉德率领其子姚鸿昌、姚隆昌及孟兆炳等,悄悄地埋伏到城墙附近。天刚朦朦亮,姚秉德首先跃起,剪断了敌人的电网,第一个登上了城墙。紧跟在后边的二十多名会员也相继迅速登上了城墙。姚秉德大喊一声:“打!”子弹纷纷射向敌人,瞬间敌人便丢下了几具尸体。其余的顽敌拼命还击,姚秉德不幸中弹牺牲,前面的人纷纷倒下,后面的人又如潮水般冲上来。姚隆昌,孟兆焕亲眼目睹了会友的阵亡,激起了他们对敌人的刻骨仇恨。二人同时站起来,向敌人狠狠地开枪,在日军大批倒地的同时,自己也身负重伤倒地。大家一见会友伤亡,更是义愤填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强大的敌人,继续英勇地进行战斗。有位神山的会员,手持红樱枪冲到敌群,与敌人进行面对面的拼杀,最后自己也被刺身亡。有几位会员,手持大刀,向敌人猛砍。这次战斗异常残酷、激烈,有数十名会员冲进城里,但人少,武器差,难以战胜强大的敌入。在这危机关头,东关掩护人员一齐向东城门楼射击,迫使南城楼敌人的射击目标转向东城门楼。在他们的掩护下,队员们才从城洞中安全脱险。
  退出战场后,王伯英又集合疏散的会员,准备再一次发起进攻。这时敌人仍穷追不舍,向着正在疏散的入群开枪射击。最后联庄会在敌人的强大火力压迫下,不得不组织了撤退。
  战斗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以后临沂人民的抗日斗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这次战役的影响下,以后又连续不断地出现了各种番号的抗日游击队,而这支联庄会,后经向建华、司和逢的帮助,成立了 “青年救国抗曰团”,活跃在临沂城附近,不断地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收录了忆山东省立第四联合中学、“虎穴”纵谈“捉放曹”、人民将军人民爱、“三人小组”在临沂活动纪要、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军民同王洪九的斗争、王春台剿捕临沂城西“安清邦”始末、联庄会围城纪略、抗战期间,沈鸿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前后等20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乔善彰
责任者
王绪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自忠
相关人物
庞炳勋
相关人物
王伯英
相关人物
黄俊雷
相关人物
姚鸿昌
相关人物
姚隆昌
相关人物
孟兆焕
相关人物
向建华
相关人物
司和逢
相关人物
临沂市
相关地名
老小屯
相关地名
吴家白庄村
相关地名
奎星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