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台剿捕临沂城西安清帮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10823
颗粒名称: 王春台剿捕临沂城西安清帮始末
分类号: E297.51
页数: 8
页码: 83-90
摘要: 清末民初,“安清邦”(又名“家理”)在临沂城乡,几度兴衰。笔者仅就所闻所睹清末宣统元年岁末,临沂西乡义堂街大地主、练长王春台勾结官府剿灭当地“安清邦”的史实,述其一、二。
关键词: 王春台 临沂

内容

清末民初,“安清邦”(又名“家理”)在临沂城乡,几度兴衰。笔者仅就所闻所睹清末宣统元年岁末,临沂西乡义堂街大地主、练长王春台勾结官府剿灭当地“安清邦”的史实,述其一、二。
  “安清邦”的来历
  相传“家理”组织是明朝遗老罗祖所首倡。宗旨在“反清复明”。组织名称的意思是,在了“家理”,就成为“通家之好”了。男女老幼,不分姓氏宗族,只以在“家理”内的辈分高低论尊卑。“家理”势盛时,遍及沿海各省,使清朝统治者极为震恐。于是采取拉笼其头面人物的手段,渐次改变了该组织的性质,由“反清”而至于“扶清”,因更名曰“安清邦”。
  又据当地“家理”人相传,最早罗祖有弟子三人;大的姓翁,二的姓钱,三的姓潘。大概是在姓潘的手里改变了该组织的性质,始更名为“安清邦”,因此,“邦”内悉尊其为“祖师爷”。又因“潘”字从“三"、“番”,所以“邦"内外又称该组织为“三滴水"或“三番子”,但广大徒众,多仍沿用“家理”名称者。
  清政府为便于控制“安清邦”,把各地在“邦”的悉召之运河漕运船上,让他们专司拉=运粮事宜。运粮船队分邦,各邦拥有船只百、八十只不等。不同的船邦,有不同的名号如:“嘉白”、“行三”、“兴五六”等,并有自己的番号、旗子,以示区别。后来,漕运衰落,船邦解散,在“邦”的遂又散处各地。但他们仍按各自的名号继续发展。大概,也就在此时期内,临沂城乡“家理”组织渐次兴盛起来。
  义堂街一带“家理” 组织兴起的始末
  清末,义堂街西头有一个人叫刘安邦,原以种田为业,一家五口,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后来,为补家用,刘安邦于每年冬春青黄不继的季节,兼做“货郎”生意,走街窜乡,接触了各种人物,其中有散处乡间的“家理”成员黄昌、段套、黄叉裤、王泗昌(混号“四条腿”)等人。刘安邦遂在他们拉笼下,加入了“家理”。黄昌是城西耿家埠(离义堂十二里路)人。传说段套、黄叉裤原在运河拉粮船,后失散回乡。王泗昌是东=大地主王兆镇(曾做过知县)的本家。这些“家理”的头面人物,经常出入刘安邦家,并在他家“摆香堂”议事、收徒,于是,刘安邦也就成了头面人物。当吋,义堂、探沂一带“室理”势力发展很快,徒众一多,也就未免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其中有的是种田的,如刘安邦;有雇工的,如王钱,小时讨饭,长大后给人雇工挑水、打杂;有做小生意的,如曹二卖“发团”(当地一种用米、麦面掺合制成的发饼),张克昌卖杂货,张大卖饱子,王德昌开客店等;另外,也有一些为害社会的不逞之徒,如徐常玉卖菸叶,暗中同黄昌一起拐卖人口,张其公吸鸦片,刘三元、王永奎、李兴盛是地痞,另外,还有一些赌徒、窃贼,为了找“靠山”,也混入“邦"内。当时,一入了“邦”,就觉高人一等。他们把搭包束成三滴加的形式(这是他们的暗记),搭包下面插着三弯刀,有的还别着“马冲子”(一种短柄火药枪),结伙成群,招摇过市,十分神气。由于人员成分复杂,又无统一的政治目标,所以“家理”的人,干什么的都有。如黄昌、段套、黄叉裤等人,有时纠合徒众,夜间到一些乡村中、小地主家里强行借支粮、款;有的干些鼠偷狗窃的勾当;还有如李兴盛等,公然干些拦路行劫的行径。因此,在一般人心目中,多认为他们是一些不守本分的人。有敬而远之的;有心怀怨尤但不敢形之于声色的;最仇视他们的,是乡间深受其扰的中、小地主,他们很自然地就汇集在当地大地主王春台名下,成为“家理”不共戴天的死敌。
  王春台剿扑“家理”的经过
  王春台,是清末义堂街及其周围四井八乡有名的地主,家有好地十八顷,又开着“隆源号”大杂货商店,还有酱园、瓷器店等各种铺号十几座,他还是城西一带地主武装“团练”的练长。可算是当时临沂城西一霸了。当地稍有些身分的人,巴结他犹恐不及,更不用说敢对他说个“不”字了。可是,黄昌、黄叉裤、段套等人,偏依仗“家理”势重,不买他的帐,有时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当众提名道姓地大骂王春台,这自然不能为他所容,遂荫杀机,暗俟时机。
  宣统元年,王洪隆出任临沂县知县。王春台趁王洪隆前来拜访的机会,把当地“家理”中人狠狠告了一状。王洪隆回县后,即要王春台补了一张秉帖,历述当地“家理”聚众滋事、为害乡党、图谋不规的种种“罪行”,上报拿办。不久,即任命王春台为城西一百余村的团练长,并明令王春台指挥练勇及地主武装剿捕“邦匪”。此时的王春台,骑上高头大马,身着练长公服,前护后拥的练勇一律着红色号衣,身带三弯刀、红樱枪、马冲子、土枪洋炮、火苗子等杂七杂八的武器,打出剿捕“邦匪”的旗号,正式向“家理”开火了。
  宣统元年腊月初一这天,“家理”的首脑人物,聚集在刘安邦家里,见练勇及各村地主活动频繁,心知有异,但又不谙底细,因此,竟日惶惶不安。到了晚上,黄昌、段套、黄叉裤、王泗昌、刘安邦等人,聚在刘安邦家里,一面吃酒,一面商讨对策,最后,也没有想出摆脱困境的办法,只好轮流到街头了望,一直熬到鸡叫,除了段套外,其他人都合衣睡下了。段套对他们说:“睡觉时要把家伙(武器),抓在手里,一听到动静,就要拼死突围。”话音还未落,就听到外面一声炮响,震得屋顶直往下撒土。黄昌他们几个人同时惊醒。就听到外面高喊“拿邦匪”,“抓活的",一时人喊狗叫,闹成一片。他们手足无措,只急得在屋里团团转。这时,只有段套早有准备,他手持双筒“马冲子”说:“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俩有利,有种的跟着我冲出去!”说着就朝门外打了一枪,紧接着一个箭步窜到院子里,爬上西墙,又朝外打了一枪,跳出墙去跑了。随后,黄昌、黄叉裤、王泗昌也逃了出去。剩下刘安邦、张其公二人,因是本村人,心想暂时躲一躲,事过之后找王春台陪个罪,也许就没事了。于是刘安邦翻了几道墙跑到村子后仓房的东大园里,藏到草垛里。张其公因吸大烟,四肢无力,行动迟缓,刚刚爬上墙头,就被早已爬在刘安邦墙外一棵杏树上的地主张广的儿子张三瞄见,一马冲子,就打到墙下去了。张三率几个练勇围上来,见其枪伤左肩,血肉模糊,气息奄奄,也就不加在意,掉头走了(天亮之后,邻居将张其公抬到家里,治疗两月有余,始愈)。天亮后,贡生的侄子叫做木土争的,左手持马冲子,右“手执三弯刀,到处搜捕刘安邦。当他走到仓房门前,向高老头要钥匙,高说没有,他举起三弯刀,一刀砍断门挂,撞进园去。刘安邦被他从草垛搜出来时,当即用刀背打了二十多下,脊背上的鲜血渗出衣外,围观的人无不下泪。后在练勇刘振德劝阻下,才停手,把刘安邦反绑了双手,押到孔家店里关押。后经王春台审了口供,送往临沂,在县衙门前站木笼而死。刘安邦死后,其母悲痛而死,其妻被拐卖到关东,家破人亡。
  义堂“家理”头面人物死散净尽之后,王春台和各乡地主,又大扑“邦匪”余党。王春台在南寺设下公堂,被捕者除了家属花钱求情,被王恩准重责四十大板“脱邦皮”之后始得释放回家者外,其余均被送县站木笼而死。在前后二十余夭的时间里,义堂及四周村庄的“邦匪”如王钱、刘三元、徐常玉等共有七、八十人惨死在县衙前的木笼里。义堂一带的“家理”组织,也就此沉寂下去。
  这一事件的余波
  黄昌、段套、黄叉裤、王泗昌等人逃出后,各寻生路。后来听说黄昌闯了关东、段套、黄叉裤跑到费县、平邑一带西山里创了土匪。传说当匪势大盛的时候,曾声言要带人围攻义堂街,千刀万剐王春台为“家理”徒众报仇。王春台因此而惶惶不可终日,后来迁到城里居住,终于忧惧而死。王泗昌借助东=王家封建势力的荫庇,王春台拿他没有办法。王春台死后,他遂又在四乡活动。
  以上就是曾经轰动临沂城乡一时的王春台“剿邦案”的始末。我从小就常听人们传说,同时我母亲又是亲见亲闻。死里逃生的当事人张其公生前也常向我谈起,那时我已十六、七岁。以此,知之甚详。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

《临沂文史资料第六辑》收录了忆山东省立第四联合中学、“虎穴”纵谈“捉放曹”、人民将军人民爱、“三人小组”在临沂活动纪要、解放战争时期,临沂军民同王洪九的斗争、王春台剿捕临沂城西“安清邦”始末、联庄会围城纪略、抗战期间,沈鸿烈任山东省政府主席前后等20篇文章。

阅读

相关人物

夏传玺
责任者
王西献
责任者

相关地名

王春台
相关人物
刘安邦
相关人物
黄昌
相关人物
段套
相关人物
黄叉裤
相关人物
王泗昌
相关人物
刘三元
相关人物
王永奎
相关人物
李兴盛
相关人物
张其公
相关人物
王洪隆
相关人物
临沂
相关地名
四周村庄
相关地名
费县
相关地名
平邑
相关地名
临沂西乡义堂
相关地名
安清邦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