郯城大地震前后纪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9361
颗粒名称: 郯城大地震前后纪要
分类号: P315
页数: 7
页码: 502-508
摘要: 最早的与临沂直接有关的灾情记载是汉文帝元年(前179):“齐、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溃出;琅琊海曲大水。”更为确切的是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的记载:临沂、东海、琅珊海曲大水。此以下,至1668年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前后,有史记载:临沂发生水、涝、风、雹灾害160余次,旱灾70余次,蝗、虫、病灾50余次,冻灾20余次,地震灾害20余次,大型瘟疫10余次。往往是旱、涝、风、雹、蝗、冻、疫交替肆虐,人民苦不堪言。
关键词: 地震 郯城

内容

最早的与临沂直接有关的灾情记载是汉文帝元年(前179):“齐、楚地震,二十九山同日崩,大水溃出;琅琊海曲大水。”更为确切的是汉武帝元狩三年(前120)的记载:临沂、东海、琅珊海曲大水。此以下,至1668年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前后,有史记载:临沂发生水、涝、风、雹灾害160余次,旱灾70余次,蝗、虫、病灾50余次,冻灾20余次,地震灾害20余次,大型瘟疫10余次。往往是旱、涝、风、雹、蝗、冻、疫交替肆虐,人民苦不堪言。
  据康熙十三年(1674)成编的《陈氏族谱·荒年志》载:明万历二年(1574年)七月间,大风雨五日止,田禾淹没,树木房屋损坏无算,大饥三年,领官牛开荒田三十余顷,三年、四年丰收,五年、六年半收;九、十年免逋赋。十一年六月大雨,沭水泛溢,田禾淹没,大饥。十二年自三月初五日到七月初八日不雨,九日大雨,沭水泛溢,田禾淹没,升粮升钱,流亡载余。十三年豁免田租。十七年大旱,宽赋。十九年飞蝗过境,岁荒。二十一年秋旱,养麦仅半收。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收成。二十七年大饥。三十九年大雨,大饥。四十三年蝗蛹过境,寸草皆无。四十四年父子不顾,升粮升钱,自十月至四十五年五月不雨,贼盗四起,日夜防贼。天启……七年沭水大涨,均大饥。崇祯元年半收。二、三、四年半收。五年大旱不均,大饥。六年大雨连绵,二麦俱无。七年春升粮升钱。十一年蝗輔过境,寸草皆无,幸收养麦。十五年蝗蠕塞室,黄豆每两钱7文。清圣祖康熙元年岁荒,六年雨多,岁饥。……九年豁免钱粮。十三年设官庄户,领籽种荒田,三年承粮。
  志书中记载1640年(崇祯十三年)那次旱蝗之灾:“沂州、费县、莒州、沂水、日照大旱,蝗灾。费县飞蝗蔽天,害稼,饥僅;沂州蝗蛹塞舍,遍野盈尺,百树无叶,赤地千里,民大饥,斗麦银两千,民食草根、树皮,父子相食,死者枕藉,田野骸骨纵横,婴儿捐弃满道,人多自竖草标求售。十四年,蝗又害稼,疫病继起,民死亡者众,灾变之异,空前绝后。”
  从1646年(清顺治三年)至1668年之震前,又几乎连年有水、旱、蝗、雹、疫之灾。特别是1651年(清顺治八年)七月,沂州大水浸城,知州率众以土塞东城门,水不得入;费县夜间大水浸城,淹没田禾庐舍不可胜数。是月,沂、沭两水并溢,四境淹没,新任知县张崇德由马头平地乘舟来郑城到任。
  大地震发生于1668年7月25日晚,地裂泉涌,遍及全鲁,南达淮安一带,受影响地区:西至山西,东至朝鲜,南至广东,北至盛京。
  《康熙郯城县志》载:“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时地震,有声自西北来,一时楼房树木皆前俯后仰,以顶至地者连二三次,遂一颤即倾。城楼垛口、官舍民房并村落寺观一时俱倒塌如平地。打死男妇子女八千七百有奇。査上册人丁打死一千五百有奇。其时地裂泉涌,上喷二三丈高,遍地水流,沟浍皆盈,移时即化为乌有。人立地上如履圆石,辗转摇晃,不能站立,势似即陷,移时方定。合邑震塌房屋约数十万间。其地裂处或缝宽不可越,或缝深不敢视,其陷塌处皆如阶级,有层次,裂缝两岸皆有淤泥细沙,其所陷深浅阔狭形状难以备述,真为旷古奇灾。”
  《康熙沂州志》载:“地震有声,自西北来,响若雷,城郭、宫室、庙宇、公廨一时尽毁,人无完宇,压死在藉人丁六千九百余,老幼家口无算。平地水深丈余,井内涌水高数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乱沙。州治北门外里许坍龙潭一区,周围阔五六丈,深二丈七尺,水清黑……地震起自戊申(1668)至癸丑(1673),六年屡震不息。”
  《康熙莒州志》载:“地大震,城郭庐舍俱坏,压死人丁在册三千五百九十余丁,男女老幼死者共二万余人。”
  《康熙沂水县志》载;“地震,城尽倾,坏官民舍一万三千三百七十余间,压死男女一千七百二十五口。''
  《康熙日照县志》载:“地震,声如雷,山崩地裂,涌水喷沙,民家堂奥出水。洪宁镇地陷如池,山间涌海上车螯。城郭官廨民房倾圮,压死民人。三日再震,五、六、七日又震,渐差。二十七日大风雨,自戌至寅,房屋再倾,以后或浹旬微震, 逾月微震,计四年余。”
  《康熙费县志》载:“地震,山摇水沸,声如雷,震塌乡城房屋,压死老幼男妇不可胜数,文庙、城楼、县堂、土司、公署、城隍庙、鲁公祠俱已震毁。”
  《康熙蒙阴县志》载:“地大震,压死民人有丁者三十余丁,老稚男女千余人。坍塌城郭及民舍无算。” “城圮十之九”。另据《客舍偶闻》记述:
  郯城县报:“地震,声若轰雷,势如覆舟,城内四关六百余户尽倒,死者百余,城垛全坍,周围圻裂,城楼倾尽,城门压塞,自夜彻旦,响震不止。监仓衙库无存,烟灶俱绝,暴雨烈日,官民露宿无依。马头集为通商办课所赖,商贾杂处,房屋尽塌,压死男妇千余。四郊地裂,穴涌沙泉,河水横溢,人民流散。”“郯城李家庄一镇并陷,凡数千家。”
  “沂州地震,彻夜摇动如雷,官廨、民房、庙宇、城楼、墙垛尽倒,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河水暴涨,城中上无寸椽,下无片地,男女死者,不计其数,存者带伤,抱男携女逃奔无地,昼夜啼号。”
  “莒州地震如雷,连日不止,马亓山崩四散,五庐崮山劈裂一半,十三层塔一座亦劈一半,阎家崮、旋风朵、科罗朵、马亓山、大山各裂一半。城内四乡遍地裂缝,或宽一尺,二三尺;或长数丈、百步、数百步;亦有十字形裂者。城东南沭河东崖裂缝宽三尺,自官庄至葛湖长十五里,裂处皆翻土扬沙,涌流黄水。城东北井二口,喷水高三尺,北门大街井喷沙水高四尺,水止井干。官民房屋、寺庙监库、城垣俱倒,六房文案沉压泥水无存,周围百里并无存屋。……二十七日淫雨不止,平地水深三尺,田禾淹没,地震至今不息。”
  “日照……十七日酉时哄声西北而来,平地反仄,山岭震摇,房屋十倾八九,粮仓震塌,文卷压损,民无栖止,田禾淹没。”
  蒙阴县报:“戌时大震,声响西北而来,大摇大动,站立不住,官廨、城墙、民房一时倾塌,死伤颇多,次日巳时未止。城东八里山脊开,水高四尺,城北二里南竺院亦如之。”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亦有记述:“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地大震。余适客稷下,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房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鸡鸣犬吠满城中。逾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裸聚,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侧,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康熙七年任郯城知县的冯可参,曾亲见郯城大地震惨状,其有诗为证:
  灾民歌
  郯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遭荼毒。忽闻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或如奔马走危坡,或如巨浪摇轻轴。忽闻遍地涌沙泉,忽然顷刻皆干没。开缝裂坼陷深坑,斜颤倾欹难驻足。阴月风飒飒鬼神号,地惨天昏蒙黑雾。逃生走死乱纷纷,相呼相唤相驰逐。举头不见眼前人,举头不见眼前屋。盖藏委积一时空,断折伤度嗟满目。颓垣败壁遍荒村,千村能有几村存,少妇黄昏悲独宿,老妪白首抚孤孙。夜夜阴磷生鬼火,家家月下哭新魂。积尸臭腐无棺殓,半就编芦入冢燔。结席安棚皆野处,阴愁霖潦晴愁暑。几许伶仃泣路旁,身无归傍家无主。老夫四顾少亲人,举爨谁人汉沙渚。妻孥寂寂葬荒丘,泣向厨中自蒸泰。更苦霆雨不停休,满陌秋田水张流。
  今年二麦充官税,明年割肉到心头。嗟呼哉!漫自猜。
  清康熙蒙阴县训导毛千霄亦有《地震篇》记当年震情: 一派砰訇起,惊我雨霁眼。
  摇荡复倾仄,如乘风浪船。把捉混不定,踉跄出门前。
  楼屋忽低昂,四隅左右翻“ 缺月失光色,昏昏罩尘烟。雷声势东走,呼喋骤聒天。
  须臾城雉塌,沿街宅舍度。覆压阿谁辈,存亡未审全。因询人口语,各说怪异骈。过颡井溢水,地裂沙出泉。山崩萃落石,海潮啸汇川。畎田禾陷坎,星宿夜陨迁。种种垂灾变,比教人事难。魂魄背无主,露卧满岭颠。驿邮往来客,损伤上下传。郡县村镇属,横亘里几千。今且十余日,日尚动数连。

知识出处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 第二册》

《临沂文史集粹第二册》收入临沂历史沿革、临沂古地名考略、费城、郯城旧时婚丧习俗、沂南乡风民俗漫话、幅军军师刘淑愈事略、僧格林沁与临沂僧王庙等文章。

阅读

相关地名

张崇德
相关人物
郯城李家庄
相关地名
临沂
相关地名
东海
相关地名
费县
相关地名
蒙阴县
相关地名
灾民歌
相关作品
《地震篇》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