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即墨城的闹市名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694
颗粒名称: 清末民初即墨城的闹市名街
分类号: D267.7
页数: 6
页码: 120-125
摘要: 清末民初,即墨城内主要繁华街道有三条。以西关历史为最早,后来阁外街、桥南头都是即墨城的闹市区。
关键词: 即墨城 清末民初 名街

内容

清末民初,即墨城内主要繁华街道有三条。以西关历史为最早,后来阁外街、桥南头都是即墨城的闹市区。当年,这三处繁华的街市商业之发达,行业之齐全,建筑之别致,人流之集中,充分体现了即墨城这个古老的城镇在胶东地区所处的历史地位和经济状况。
  西关又叫阁里街,现名为中山街。此街当年东靠内城西连阁楼,通往县衙与金口的官道贯穿于其间,是进出县衙和往返金口的主要通衢。由于地理位置决定,城内的商贾大户大都聚居于此,过往的南商北旅多半在这里住留。因此,此处自然地成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当时的布匹业、洋广杂货业大都集中在这条街上。绸缎杂货商店有“春兴”、“锦承义”、“锦成春”、“新成义”、“广兴泰”、“阜丰泰”等;书店有“文福堂”;饭馆有“万合楼”;黄酒馆有“福昌和”、“同合栈”、“同泰合”、“源聚栈”四家;还有三家银楼及药铺、镶牙馆、水食馆等。这些店铺大都是历史久远的老字号,生意兴隆,素有盛名;其建筑古朴典雅,风格各异。整个街面全由鳌山石条铺就,从早到晚车水马龙,人流熙攘。入夜,立即点起四个大火油街灯,彻夜不熄,通宵达旦;更有那百家灯火,竞相争辉。沿街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炉包、火烧、煎糕、五香豆腐等小吃各有特色,品种俱全,吸引着众多旅途劳累的过往行人。尤其是西关东端的西门外处(现第一百货商店处),从城门西出,转弯往北就是北阁街,直通金口的大道;转弯向南则是郭集街。因此处靠近内城,且是交通枢纽,商业更为兴隆。远近闻名的"异香斋食品店”是即墨食品业中历史最长、信誉最高、生意最兴隆的正宗老店;“万育堂药店”及“广聚泰”、“阜丰益”、“洋广杂货店”门面华丽醒目,声誉闻名遐迩;经营日用百货的“和生祥”百货尤以儿童鞋帽著名;经营米面杂货的“德生祥”号除正常营业外,内屋还兼设赌局,两场麻将牌局昼夜不停;“维新池”澡塘设备既齐全又卫生,搓背、修脚、理发,服务十分周到。另外,还有以蜡烛业著称的“世兴”号,佛山及各地庙宇的僧道尼姑所需的香烛及其它祭祀品都到这里采购。每逢年节及庙会,各地商贩都来“世兴” 店踊跃购货,争相光顾。
  阁外街现名共济街。是由阁里街到沙滩大集的必经之路。街北座北向南的财神庙与街南端共济门遥相对映,街东侧系县商会所在地,荷枪商警昼夜守卫朱门两侧,财阀阔老时常出没于此,给这里格外增添了几分威严气派。街道两侧大店小铺鳞次栉比,全是商贾生意家,无一农户,其中“隆盛栈”、“全香楼”、“振源栈”、“中和馆”四家酒馆,即墨老黄酒盛名不衰,宾朋酒友昼夜暴满;另有“岳阳馆”酒馆,专门烹炒名菜佳肴,引得诸家顾客慕名而至。除此之外,其它大都是零售兼批发的著名店铺。"祥泰药庄”、“天聚和锅店”、“德华祥”几家大商户,终日顾客盈门,生意应接不暇;“瑞合成”、“共和德”两家批发棉线织品、被套、钱搭,在城里独一无二,更是一派繁荣景象。整个街道人来人往,摩肩接踵,其繁荣程度不亚于西关。
  桥南头现名南顺河街。因此处地处城外,大商号在这里多有不安全感,所以这里主要云集着服务行业、小吃业及肩挑小贩等行商摊贩。其著名的商号有“畅舒园”饭店。该饭店为老式二层阁楼,内设雅座,门面清雅,摆设整洁。更有名厨黄松,煎炒烹炸,技艺高超,城里的商号及士绅多在这里包席,达官富豪们时常簇拥于此,猜拳行令声昼夜不绝于耳。其次还有沙滩王“修世海”饭店、“六合春”饭馆,以及支席搭棚的大大小小的面铺、蒸包铺、炉包铺四十多家。批发兼零售男女布袜、梳篦子、当地特产小泥人及日用小百货摊点三十多处。深受外地旅客青睐的“王家老店”一年四季车来人往,灯笼彻夜通明,小商贩、小手工业者多寄宿于此。春秋海市旺季,鲜鱼、鲜虾以及各种蔬菜每日充盈市场,任人随意挑选。贩海洛因的卖鸦片的不法之徒常在这里出没;卖花大烟的,也多在这条街上做着半明半暗的娼妓生意。总之,当年此街是一个人多而杂、行业低贱的去处,可谓旧社会城镇小市民生活的典型缩影。

知识出处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即墨文史资料资料》

本书收录的文章包括:忆在即墨伪中的地下抗日活动,忆即墨县第四区中队,围歼埠东“棍棒队”,刘家庄乡队被歼记,1948年南下日记摘抄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房恒林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即墨城
相关地名
西关
相关作品
阁外街
相关作品
桥南头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