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的回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586
颗粒名称: 为了纪念的回忆
其他题名: 写于徐仲林政委逝世50周年
分类号: K827
页数: 4
页码: 186-189
摘要: 徐仲林同志,生前任中共安丘县县委书记、独立团政委。他是一位知识渊博、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关怀备至,尤其关心教育事业。解放初期,战火纷飞,局势动荡不安,领导干部除开会的日子,都分头到各村去发动群众。徐政委每到一村,首先到学校去看看,问大家有什么困难,并指导大家应如何配合村干部,完成当前的中心任务。徐政委尊重知识,更尊重知识分子。1946年11月5日,解放安丘城的战役打响了,在这次战役中,敌人罪恶的炮弹夺去了徐政委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8岁。徐仲林同志若地下有知,看到他用生命和鲜血换来解放了的安丘大地上,现在一片繁荣景象,定会含笑九泉的。
关键词: 徐仲林 政委 安丘县

内容

徐仲林同志,生前任中共安丘县县委书记、独立团政委。他是一位知识渊博、德才兼备的好干部。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关怀备至,尤其关心教育事业。
  解放初期,战火纷飞,局势动荡不安,领导干部除开会的日子,都分头到各村去发动群众。徐政委每到一村,首先到学校去看看,问大家有什么困难,并指导大家应如何配合村干部,完成当前的中心任务。他态度和蔼,平易近人,一点官架子也没有,大家深感亲切,非常尊敬他。
  徐政委尊重知识,更尊重知识分子。每逢麦假、秋假教师到县里集合学习时,他无论工作多么忙,总是亲自给我们讲政治课。战争年代的教师,既是宣传员,又是工作员。每次讲话他都是首先肯定我们在宣传教育工作中的成绩,并鼓励我们说:“安丘的未来,全靠你们这支有文化的主力军,你们是安丘的希望,你们是一支坚强的宣传队。”总之,为了培养我们这支教师队伍,徐政委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记忆尤深的是在1946年的秋假里,他给我们讲“社会发展史”。那时候是上大课的方式,有时一讲就是一个上午,而且是站着讲,直讲得口干舌燥,才喝一口白开水。人人都全神贯注地听,并认真记笔记。由于他口齿清楚,语言简练,重点突出,使我们都能深刻领会。时隔50年,回忆起他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
  1946年11月5日,解放安丘城的战役打响了,在这次战役中,敌人罪恶的炮弹夺去了徐政委年轻的生命,时年仅28岁。当我们得知这一噩耗时,大家痛哭流涕,泣不成声。徐政委的遗体从前线运回、装殓后,县里领导决定在六区胡峪村(今属庵上镇)召开追悼大会。这天各村的农救会、妇救会、青救会、妇女识字班、儿童团等群众组织,从四面八方涌来。大家怀着沉重的心情,列着整齐的队伍,步入会场。虽是人山人海的万人大会,但会场上鸦雀无声,秩序井然有条。会场布置得庄严肃穆,左右两边的席棚里挂满了挽联和挽幛,花圈簇拥在主席台前。台上就座的有县委和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还有徐政委的夫人、县妇救会主任赵剑平同志。
  追悼大会在悲壮的哀乐声中开始了,县里主要领导同志致悼词,随后赵剑平同志强忍悲痛,用颤抖的声音,号召全县人民继承仲林同志的遗志,早日消灭反动派,为仲林同志报仇……。至此,她已泣不成声,台下一片哭泣。人们的心中燃烧着怒火,“打倒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为徐仲林烈士报仇”等口号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大会在悲壮的口号声中结束了。
  追悼会结束后,将徐政委的遗体安葬在胡峪村东面的“斜子地”里。全县解放建成烈士陵园后,又将他的灵柩迁入烈士陵园,并立碑留念。
  更为感人的是:徐政委的遗体埋葬后,妇救会的老大娘们,怀着朴素的阶级感情,烧纸、磕头、挥泪悼念徐政委的英灵。青年们则纷纷踊跃报名参军,决心消灭反动派,早日解放全中国,给徐政委报仇。
  赵剑平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依依不舍地看着埋葬了丈夫的遗体,擦干了眼泪,又为全县人民和妇女的解放事业而忙碌、奔波着。当时他们的儿子曦光不到4岁,女儿妮妮才1岁半,完全由保姆刘凤英同志照顾,就住在我工作的西刘家庄。赵剑平同志虽然很疼爱孩子,但她重任在身,无暇顾及,只是借工作之暇,抽空去看看。我每当看到凤英抱着小妮妮,领着小曦光这两个身带重孝的孩子时,就禁不住泪水夺眶而出,这时往往引起凤英也抹眼泪。
  岁月流逝,不觉50年过去,我想他们兄妹两个在党和人民的培育下,一定继承父志,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贡献着力量。我借此机会遥祝赵剑平同志身体健康!祝贺当年的小曦光和小妮妮功成名就。
  徐仲林同志若地下有知,看到他用生命和鲜血换来解放了的安丘大地上,现在一片繁荣景象,定会含笑九泉的。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历史悠久的生姜”、“两河大蒜”、“三鲜水果之冠——樱桃”、“安丘蜜桃”、“打入国际市场的南流芦笋”、建国初期银行工作回忆片断、名儒向往的朱子村等三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鞠秀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