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负盛名的西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8567
颗粒名称: 久负盛名的西瓜
分类号: F762.7
页数: 3
页码: 24-26
摘要: 安丘西瓜以个大瓤红,甜度高而久负盛名,早在1920年前后,关王乡的河洽村就已种植。品种以“塔米”为主,种子黑色,粒较大,能抗枯萎病。当时种植行距2米,株距0.5米,种植沟的松土深约1.5米,所用基肥、追肥全是豆饼等有机肥。栽培时浸种后直播,每墩3—4粒种子,西瓜出苗后3—4个叶片时定苗,剔除多余的弱苗,不打杈,只实行压蔓。由于所施肥料全是有机肥,加之土质良好,所结西瓜的个头大,甜度高。现在安丘西瓜的主要栽培品种是“金种冠龙”,能占80%,另外还有“齐红”、“庆农8号”等。“金钟冠龙”西瓜的特点是,果大小适中,果皮艳绿色,嵌有深绿色网纹,呈椭圆球形,外表美观,耐运输,深受省内外广大消费者欢迎。
关键词: 西瓜 河洽村 安丘市

内容

安丘西瓜以个大瓤红,甜度高而久负盛名,早在1920年前后,关王乡的河洽村就已种植。品种以“塔米”为主,种子黑色,粒较大,能抗枯萎病。当时种植行距2米,株距0.5米,种植沟的松土深约1.5米,所用基肥、追肥全是豆饼等有机肥。栽培时浸种后直播,每墩3—4粒种子,西瓜出苗后3—4个叶片时定苗,剔除多余的弱苗,不打杈,只实行压蔓。由于所施肥料全是有机肥,加之土质良好,所结西瓜的个头大,甜度高。
  70年代,全县各公社均有种植,并使用地膜覆盖新技术。品种以“黑花皮”为主,园艺栽培方面都应用浸种、催芽、育苗、移栽等较先进的生产技术。
  80年代初,应用保护地栽培法的逐渐多起来,有宽1米、1.5米、2米等拱棚,品种也较前增多了,特别是杂交一代种子的应用,如“中育六号”、“郑杂五号”等。80年代中期,又从香港、台湾等地引进了“金种冠龙”、“庆红宝”等新品种。近几年来,随着高产高效农业的发展,保护地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全市各地均有栽培。其中凌河、黄旗堡、红沙沟、大盛、关王、慈埠、刘家尧等乡镇种植面积较大。至1996年,全市西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7.5万多亩,总产量达4亿公斤,收入达4亿元。
  西瓜的保护地栽培法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是跨度为6米,中间高1.5米左右,长度不限的大拱棚,以安丘镇较多。这种棚每亩投资2000元左右,大棚上膜时间为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上旬。1月上旬育苗,2月下旬定植,株距0.33米,行距2.80米,亩施土杂肥5000公斤,复合肥100公斤。定植后7至15天浇缓苗水,之后要小水勤浇,不要大水漫灌,防止地温下降,引起沤根倒苗。实行三蔓整枝,主蔓上留一个瓜。待主蔓上第二朵雌花开放时,选晴天的上午9至10点时授粉,否则坐不住瓜。待瓜长到拳头大小时,及时浇水并保持棚内适宜的温度,还要及时打杈、整枝,加强栽培管理。采瓜时间在5月上旬前后,平均亩产3000公斤,每亩收益六七千元。其二是跨度为12米,中高1.8米,长度不限的大拱棚,此种棚红沙沟镇较多。1995年,该镇大棚西瓜已发展到1万亩,总收入达8000多万元。这种大棚每亩投资4000元左右,收益达八九千元。栽培技术以嫁接为主,选用优质葫芦种的蔓为砧木,1月上旬播种。所嫁接的西瓜品种以“金钟冠龙”为主,1月下旬育苗,采用地热线育苗等先进技术,嫁接以后定植于大棚内的时间在3月上旬。棚内实行三膜一苫覆盖,以加强保温,这样西瓜成熟上市时间能提前到5月份。
  现在安丘西瓜的主要栽培品种是“金种冠龙”,能占80%,另外还有“齐红”、“庆农8号”等。“金钟冠龙”西瓜的特点是,果大小适中,果皮艳绿色,嵌有深绿色网纹,呈椭圆球形,外表美观,耐运输,深受省内外广大消费者欢迎。远销北京、上海、青岛等国内30多个大中城市,成为夏季人们纳凉消暑解渴的最佳食品。

知识出处

安丘文史资料

《安丘文史资料》

本书为山东省安丘市的史料,包括“历史悠久的生姜”、“两河大蒜”、“三鲜水果之冠——樱桃”、“安丘蜜桃”、“打入国际市场的南流芦笋”、建国初期银行工作回忆片断、名儒向往的朱子村等三十余篇资料。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涛
责任者
张西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