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拾录(四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3020
颗粒名称: 文史拾录(四则)
分类号: K295.23
页数: 9
页码: 133-14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州国民党德县地方组织概况的情况,包含了秘密时期的国民党组织和公开时期的德县国民党组织。
关键词: 德州 文史 概况 国民党

内容

国民党德县地方组织概况
  1911年(清宣统三年),德州就有同盟会活动。民国成立后,德州改为德县,至1928年5月,始终为直、皖、奉系军阀争夺和割据之地,故国民党德县地方组织处于地下状态。此间,少数同盟会会员秘密进行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革命宣传。自1913年至1927年4月,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成份的德县国民党党员,积极开展党务,宣传三民主义,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曾提出打倒军阀,反对妥协外交,打倒帝国主义,取消苛捐杂税等口号,对唤醒民众,实行第一次国共合作起到积极作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公开叛变革命。1928年5月,北伐军方振武第四军团、贺耀祖第三军团、孙良城第三军等部,沿津浦线北上,5月17日攻占德县,奉系军阀部队败退北撤,德县国民党组织的活动才正式得以公开。抗日战争时期,德县国民党组织主要活动于八、九区一带。其党员有的真正参加了抗日救国运动,有的迫于抗日战争的形势,参加了名义上抗日,实则反共的“抗日游击队”、“抗日同盟军”,后来这些武装集团的头目有的投降日伪,充当了汉奸,也有的放弃了信仰,蛰居他乡。日军投降后,德县国民党组织配合收编的伪军,积极准备内战,进行反苏反共宣传,组织暗杀团反攻倒算。1946年6月,八路军渤海军区发起解放德州战役,德县国民党组织逃往济南。
  一、秘密时期的国民党组织
  同盟会德州支部1911年,平原籍同盟会会员朱星垣秘密潜入德州,在城内第一高等小学校建立起同盟会德州支部。开始,只有会员7人,后又发展6人。其主要活动是秘密开展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宣传,号召民众参加推翻清朝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斗争。
  国民党德县县党部1912年(民国元年),国民党员刘荫岐、陈铭鼎等人,在德县城外宣讲所建立国民党德县县党部。其主要活动,一是进行反帝爱国、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革命宣传;二是积极发展党员,首先学界人士纷纷参加,继而四乡的知识青年亦闻风兴起,入党者甚多,很快就发展至千余人。翌年4月,山东省议会选举刘荫岐、陈铭鼎为省议员。
  中国国民党山东省直属德县区分部1924年(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后,国民党员赵注东受山东省党部秘密派遣,以扶轮小学教员身份,来德县建立组织,开展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等秘密活动。他先后发展德县第二高等小学(土桥)教员张慧生和学生韩子介、李益孟、董书田等人入党,成立中国国民党山东省直属德县区分部,负责人张慧生、赵注东,化名郭德芬(国德分的谐音,即国民党德县区分部)与省党部进行秘密通信联系。至1926年春党员发展至城东土桥、城西二屯、城北桑园,共20余人,遂成立区党部。北阀军攻克武汉后,赵注东投考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德县区党部工作即只由张慧生负责。1927年夏,在北平、天津、济南等地求学的德县籍国民党员学生均担负发展党员的使命回德度暑假。此时,张慧生在博文中学任教员,他们就以该校为中心开展活动,党员发展至50余人。根据党员发展状况,划分为3个区党部,组织德县临时县党部,推定李超艇任常务委员,张慧生任秘书,李少梅、徐乃真分别负责组织、宣传工作。
  二、公开时期的德县国民党组织
  中国国民党德县临时县党部1928年(民国十七年)5月17日,国民革命军北阀部队攻占德县,奉系军阀部队败退北撤。至此,被北洋军阀争夺、割据达17年之久的德县,终被控制于国民政府手中,于是组织中国国民党德县临时县党部,党务正式公开。自1927年“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后,国民党中央在全国推行反共排共的“清党运动”,但德县时值军事甫定,临时县党部“印信”亦未领到,就附设“三民主义研究会”,开展研究和宣传活动。
  中国国民党德县党务指导委员会1928年(民国十七年)8月,国民党山东省党部派遣党务指导委员孙启孟、王明伦、李超艇、宋达民、张宝英5人来德县,组成中国国民党德县党务指导委员会。推定孙启孟任常务委员,李超艇任组织部长,王明伦任训练部长,张宝英任宣传部长,宋达民任民众指导委员会常务委员。党务指导委员会成立后,首先接收了德县临时县党部,办理了党员总登记,全县共登记“合格党员”42人。接着,在全县指导成立了3个区党部、9个区分部。是年11月,筹备召开了中国国民党德县第一次党员大会,但因事前未得到省党部正式核准和内部发生派系争斗,未能完成选举程序。1929年(民国十八年)3月,筹备召开了第二次全县党员大会。会议期间,省党部派监选员韩仲衡来德监选。经票选,任亦重、孙启孟、张慧生、李超艇、王明伦5人为执行委员,张开鲁、张宝英2人为候补执行委员,任克毅、祁崇训、曲会庭3人为监察委员,梁廷璋1人为候补监察委员。
  中国国民党德县执监委员会1929年(民国十八年)3月,国民党德县第一届执监委员会宣誓就职。不久,李超艇、王明伦先后“辞职就学”,张开鲁、张宝英递补为正式执行委员,推孙启孟为常委,任亦重为组织部长,张慧生为训练部长,张宝英为宣传部长,张开鲁为民众训练委员会常委。是年9月,筹备召开了第三次全县党员大会,省党部派梁醒黄来德指导。1930年(民国十九年)2月,执监委员会任期届满,且执行委员孙启孟、张宝英又“先后去职”,遂呈请改选,但未获得省党部批准。同年4月22日,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展开“中原大战”,5月,晋军占领德县,执监委员会活动转入“地下”。9月24日,国民党军队收复德县,省党部责成张慧生、张开鲁继续负责。因执行委员人数不足,拟进行改选,但未获省党部批准。1931年(民国二十年)3月,省党部以德县所属党员不足成立县党部法定人数为由,改为山东省党部直属德县区党部,另派区党部筹备委员来德。
  中国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直属德县区党部筹备委员会1931年3月,省党部派毛振凤、房振声、徐觉民为省党部直属德县区党部筹备委员来德办理接收事宜。3月4日,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德县各级党部奉令变更组织,废除了原委员会下设的部、会,改设总务、训练、宣传、民运等干事分掌职务。不久,又增派李振中、刘玉崑、黄钧达、石道远、李可镇、何文达、谢灿章、李聚五、李纯绅、李凤岑为省党部直属德县区党部筹备委员。1932年2月,省党部撤销直属德县区党部筹备委员会,改派党务整理委员来德。
  中国国民党德县党务整理委员会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3月,省党部派何文达、李纯绅、谢灿章、石道远、李凤岑为德县党务整理委员,组成德县党务整理委员会。不久,又更迭改派车操、梁廷璋、张慧生、田纯玉为整理委员。是年12月,德县党务整理委员会选举张慧生、梁廷璋、狄志浩为代表,出席了中国国民党山东省代表大会。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3月,省党部又改派殷乾之、狄志浩、张开鲁为德县党务整理委员,推定张慧生为党务整理委员会常委。将全县划分为3个区党部、9个区分部,共管理党员108人。此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下令国民党地方组织停止活动,德县党务整理委员会于1934年向国民党德县县政府办理移交后解体。
  中国国民党德县抗日县党部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3日,侵华日军占领德县。1938年4月,国民党地方组织恢复活动。德县部分国民党员随李玉双、宋达民等人组织的“抗日游击队”、“抗日同盟军”,活动于八、九区一带。国民党“德县抗日政府”县长李玉双兼任“国民党德县抗日县党部”主委,接受“国民党山东省抗日省党部”(省党部驻沭阳)领导。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4月,李玉双被其部属暗杀。翌年春,宋达民公开宣布投降日军,其部属刘儒林严厉指责他的叛国行为,被其当场枪杀,以胁迫部众投敌。
  中国国民党德县县党部日军投降后,国民党德县县党部于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8月20日重新公开组建。省党部派李有典任书记长,组训干事祁崇训、张书文,宣传干事宁鸣鹤,总务干事李朝忠。此时,只有国民党员30人。1946年春后,张修桐、韩德全先后继任书记长,委员兼组织干事许殿承,委员兼宣传干事周凤麟、华展程,委员兼义务干事许殿元、宁鸣鹤。在城区下设2个区分部,此时,共有国民党员60人。1945年9月,由国民党收编的伪军出资,县党部创办《德县向导日报》(后改称《动力报》)进行反苏反共煽动宣传。欺骗城内居民,组织起商会、搬运、黄包车工会、妇女会、学生会等筹备委员会。配合守军,以搜查日伪、汉奸及敌产为名,挨家挨户翻箱倒柜,发现贵重物品,即行“没收”。派工派伕,修筑城防工事,积极准备内战。组织暗杀团,出城暗杀共产党烈军属、农会干部、民兵和农民积极分子。配合守军,强征粮款。1946年3月12日,强迫城内男、女中学及崇德、模范等25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会同600余名警察,进行反苏、反共、反民主大游行。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6月,德县解放,韩德全等逃往济南,许殿元、周凤麟伙同德县的20名商人国民党员随其在济南开展活动。1947年8月,在济南的国民党德县县党部与三青团德县分部合并为德县党团统一委员会,党方为正,团方为副,由原县党部书记长韩德全任统一委员会书记,原三青团德县分部书记孙雪琴任副书记,有组织干事5人,宣传干事3人,对外仍称国民党德县县党部。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9月,济南解放,其组织解体。
  1993.6

知识出处

德州文史第十辑

《德州文史第十辑》

本书记述了山东省德州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主编的德州文史第十辑,主要记录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本地区的一些动人故事和事件;“人物春秋”,反映了本地解放前较有名气、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的事迹;“天涯儿女”,收录了本地远在外境他乡的儿女们的可歌可赞的业绩;“大潮浪花”,透射的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在一些领域发生的急剧变化的缩影;“文史资料”,奉献出的是日伪及国民党旧政权时期的一些珍贵史料。

阅读

相关人物

郭新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德州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