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周村教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图书
唯一号: 150020020220001579
颗粒名称: 天主教周村教区
分类号: B976.1
页数: 15
页码: 198-2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天主教周村教区、其中包括了天主教在周村的初期活动、周村教区的建立和发展等情况。
关键词: 天主教 周村教区 发展

内容

天主教是基督教三大宗派之一,本是老基督教,也称公教或加特力教。加特力是拉丁语Cathctica的译音,原是“公”的意思。天主教是罗马公教在中国的通称。
  一、天主教在周村的初期活动
  早在唐太宗时,天主教的一个派别——聂斯多里派就在我国陕西一带流传,称为景教。元代也一度传入,后中断。
  16世纪初,随着欧亚海路的通航和商业资本的发展,又传入中国。1555—1557年,葡萄牙传教士在澳门获得了对华传教的立足点。1582年(明万历十年)天主教耶稣会士意大利人利玛窦来华传教,初在广东肇庆活动。1601年(万历二十九年)到北京,向明朝皇帝进呈自鸣钟等物,并以迎合中国风俗习惯和传播西方科学知识等方法为传教手段。当时的礼部尚书徐光启等与之交往甚密,并领洗入教。继利玛窦后,天主教其他修会也相继来华传教。
  1601年利玛窦第一次到京都时,冬月河冻,暂留郭居静(意大利人耶稣会士)于山东,独回苏州,与故人瞿太素去南都。意大利人耶稣会士毕方济于1632年前后在山东传教,由山东复至南京。耶稣会士龙华民每年由北京到山东访问教友时,往往从济南到青州(益都)和临朐经过桓台等地。1641年龙华民从北京赴青州时,途中遇盗,尽丧所有。青州宗王某闻龙氏名,把他请到自己家中,和他谈论道义,并请来回教博士和他辩论,博士无言答对,宗王受洗,接着全家都入了教,名为“保禄”。青州、济南及诸城官吏数人也相继入教。当时山东最著名的文士某到王府谒见龙氏,听了他的说教后,很是佩服,也受了洗。立教名为“玛窦”。
  1650年(顺治七年)11月利玛窦、汤若望、龙华民、郭居静以及方济各会士利克敦在山东奠定了方济各会在山东的基础。他们在一年之内即劝信入教的数千人受洗,并修建了教堂3座。接着又有毕兆贵和文督辣于1652年来山东。此后又有利安定、华德美、郭纳壁、柯若望、麦宁学等相继在我省传教。1685年郭纳壁神甫在青州和临朐兴建教堂两座。1695年柯若望在济南成立了方济各亚索会。
  1636年耶稣会士龙华民曾到过桓台,据传,当时桓台县的宗王庄曾有一个姓宗的学者去北京投考时,在北京接受了天主教的信仰。天主教便由他传入了桓台县的宗王庄和邢家庄。此后,惠民县的姜家楼、博兴县的邱李庄、青城县的胡家屋子和新立村的天主教都是由桓台县传去的。
  在我市淄川区主要教徒聚居村有大奎、土峪、渭头河、二里等村,其中以大奎、渭头河两村信教最早,他们是受临淄和临朐的天主教徒的影响和引导而信教的。张店区信教最早的地方为边辛村,这里的天主教是由临淄和桓台传入的,时间大约在1860年前后。1910年左右由本堂神甫前往住守。至于张店车站一带的教徒大都是在德国帝国主义侵占我胶州湾后在修筑胶济铁路时从桓台、淄川等地移去的,如几家姓宗的和姓闫的等,教徒都是以下苦力和做小生意为生。
  周村地区天主教传入最早的首推韩家窝,约在1876年。在此之前,韩家窝原有7户参加“一柱香”道会门。他们因见到临淄的知名人刘玉秀才放弃了“一柱香”,一齐改信了天主教。周村镇内的教徒都是在修筑胶济铁路前后,由桓台宗王庄、邢家庄、郇召村,以及淄川和邹平等地搬往周村定居的。他们多数以卖估衣和做小生意为生。
  初期,教会和地方势力曾有过斗争,后来终因两不相让,结成世仇。韩家窝教徒胡维勤和张继亨,依仗天主教外国传教士的势力,借修建教堂的名义,在大埠山教民的山地里开凿山石。该地区是韩姓家族历来视为影响其风水的禁地。因为韩家是韩大千、韩二千两大仕宦的望族,一向在该地区势力很大,威震附近乡镇。族长韩迎阶亲自去淄川县告状,县官立即出示敕令胡维勤、张继亨等教徒停止在大埠山一带开业凿石。韩家打赢了官司后,将判决书刻在碑上,以表示胜利,并将碑竖在看守茔墓地的屋内。教徒们不甘失败,千方百计挣扎起诉,前后周旋9年之久而不得翻案。最后张继亨徒步去济南天主教拜见专职负责诉讼的滕神甫,诉明前后案情,滕神甫当即表示此案不翻决不罢休。自是滕神甫绞尽脑汁,经过4年的钻营,终于迫使淄川县知事进行翻案判决,并将宣判刻在石头上,直接竖在县衙门外,用以展示斗争的胜利。两次官司持续了13年之久,造成了韩家全族与天主教徒的世仇。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韩家窝、长旺庄和石埠等村韩氏家族组织了大刀会,开展了“赶二鬼子”、“赶二毛子”的斗争,决心把天主教和教徒斗倒,把翻案判决推翻,迫使胡维勤等将县衙门前的石碑砸毁。当他们去胡维勤家堵拿教徒时,大刀会员韩英长、韩发坤当见到胡维勤等已越墙逃走,而教徒石悦义正将最后一个教徒托上墙头时,即举矛枪将石悦义当场刺死。之后又将7户教徒的房屋门窗砸烂,家中财物全部剿光。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烧杀掠夺,无所不为,并支持和纵恿各地传教士和部分教民向反帝反洋的群众提出了苛刻的条件。韩家窝的教徒也不例外,他们在外国传教士的策划下,要求县官判处韩家窝对被杀死的石悦义和被剿的7户教徒赔偿12000铜钱,款由教会当局安排分摊。这给韩家窝的大刀会员们在生活上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从此韩家窝的韩氏族人和天主教及教徒群众结下了不解之仇。至今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之间的团结。
  二、周村教区的建立和发展
  周村教区设立前,约在胶济铁路修筑时期,由济南天主教会当局派德国传教士万太亨神甫为张店本堂(即主任司铎)管辖张店及周村附近各村教徒。当时所属的村庄有南家庄、马庄、固玄、西马庄、韩家窝、边辛和淄川县各村的教会。1920年左右,周村由张店划为周村本堂区,由德国传教士路至台神甫管理。下辖长山县以及淄川县、邹平县的一部分堂口。教堂与神甫住房设于周村长行街南首路西,当时教友约100余人。
  周村教区原属济南教区,在教区划分之前已有10个本堂区,即周村的长行街、张店的杏园路、长山的边辛村、桓台的邢家庄、蒲台的邱李庄(也叫高庙李家)、无棣的张郝路家、阳信的小刘家、乐陵的吴北斗家、惠民的姜家楼、沾化的冯王庄。这些地区都住有本堂神甫一人,管理当地教务。
  1919年中国发生的“五四”运动,冲击着帝国主义在华的教会势力,广大天主教徒开始觉醒,纷纷起来投入到反帝爱国运动中去。罗马教廷得知中国天主教徒纷起参加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后,唯恐外国传教士在中国站不住脚,便一方面为了应付中国民族觉醒的新形势,决定采取所谓使天主教“中国化”的措施,将中国的神职人员推到第一线,由外国传教士和外国修会在背后操纵,以便稳住他们对中国教会控制的地位。另一方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美国的势力逐渐扩大,在国际上逐渐取代了老殖民主义的统治地位,因而罗马教廷便在经济和政治上转而靠拢美国。为了讨好美国,便将中国的几个地区划分给美国芝加哥耶稣圣心省方济各会士管理,就是其中的一例,按罗马教廷的原来计划是想把周村教区划归中国神职人员管理,但当美国方济各会来中国到临清和周村两地看过之后,他们见到周村有胶济铁路,交通比临清方便,同时临清地处穷乡僻壤,教友也不如周村地区的多,因而看中了周村,遂向罗马教廷提出要周村而不要临清,罗马教廷便把周村赐给了美国方济各会圣心省。周村教区因此便于1929年8月16日从济南教区划分出来,成为张店自治教会。
  周村教区从济南划分出来时原名张店教区。由于张店当时只是一个小小的火车站,远不如周村贸易兴隆、市面繁华,便于1937年把主教府迁到周村,改为周村教区。
  1925年,第一批美国传教士易神甫(名不详)到张店接替万神甫,吴秉仁去惠民姜家楼接替黄乐天(德国神甫)为本堂,占据了黄河南北两大堂区。1926年10月第二批美国传教士杨光被(教区上司,以后的主教)、梅毓范、固神甫(名不详)、傅德辉来中国。杨光被先在济南洪家楼神哲学院学华语,后在该院任教两年,于1929年任张店自治区上司。梅毓范于1927年接替德国传教士敏神甫(名不详)任桓台和齐东本堂。固神甫先去蒲台邱李庄后去边辛庄本堂。吴秉仁调张店任小修道院院长。这样,周村教区的几个主要堂区已全部由美国传教士占据了。1927年第三批美国传教士马神甫(名不详)、向志高、白明远和高神甫(名不详)来周村教区。马神甫去乐陵县吴北斗村任本堂;白明远在周村、向志高去边辛、高神甫去桓台邢家庄学华语。通过上述3批美国传教士的到来,周村教区基本上已全部由美国神职人员主持教务了。
  罗马教廷传信部鉴于各项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遂于1929年8月颁布旨令将张店自治区升级为张店宗座监牧区,正式任命杨光被为张店区宗座监牧区监牧。张店教区从此正式从济南教区划出而成为真正的独立教区了。
  杨光被自被任命为张店监牧区监牧主教之后,即大兴土木,筹办各种有关扩展教务和扩大影响的建设和设施。
  1.建立初学院、培德女子学校、培德中学。
  1928年在周村购置了宝丰公司,加以扩建,并于1930年从美国请来圣家会修女,在该处建立初学院,发展修女会和开办培德女子学校。后又于1938年左右拆除宝丰公司旧房,于1939年至1941年一年修建大楼1座和圣堂1个。大楼为修女住所、初学院和教学办公之用。又修建若干学舍和教职员工宿舍。于1936年将培德女子学校改为男女兼收的培德中学。圣家会于1936年左右去蒲台邱李庄并在该庄开办高、初小和诊所各1个。
  2.修建方济各会院和教区账房。
  在购置宝丰公司之后,即将周村座堂由长行街迁至宝丰公司,并将长行街的平房拆除,盖了一座3层大楼,专作方济各会院和教区账房住所。经过两年的营建,楼上设有小圣堂、游艺室、阅览室、餐厅、会议室、洗澡间,设备完善,应有尽有。
  从设备的完美到雄伟壮观,当时不仅周村是绝无仅有的,在周围各县内也是首屈一指的。同时购买六轮大卡车一辆,雇了一个白俄司机,常年向各地教会运送生活物资。
  3.创办周村若瑟小修道院。
  1929年在张店曾开办了一个简易的小修道院,培养中国神职人员,委任吴秉仁神甫为院长,并招收小修道生24名。于1930年在周村韩家窝购置土地50余亩,修建了一处富丽堂皇的小修道院。自1931年开工,至1933年才全部竣工。院分6个部分:即修生宿舍部、教学办公部(包括教室、餐厅、音乐室和神职人员宿舍,圣堂建在这两部分的中央)、教职员工居住部,南边和东西两侧是花园,北边是球场(包括网球、排球、垒球、和壁球),另有一个5间房子的大游艺室,室内设有象棋、跳棋、军棋、各种牌、乒乓球等玩具。修道院第一任院长为吴秉仁,第二任为达济众,第三任为德奥理。该院为专门培养神职人员的场所。课程除拉丁语和初级教义外,其他则与普通中学一样。院内规定十分严格,学生一进院就象关进了劳改队,与外界隔绝,不能接见外人,高级班学生和低级班学生不能攀谈。总之,一举一动,都受严格的规章约束。院内不准看报、谈论国事和政治。修生对院长和神甫要无条件地服从,对他们的尊严和利益稍有触犯,即被视为无修生资格而被开除出院。只有俯首贴耳、盲目听命的才被视为有培养前途的修生。该院1932年9月由张店迁往韩家窝后,高中和初中4个班共招收修生80余人。高中毕业后,即保送济南洪家楼耀汉神哲学院学习。前后保送30余人,绝大多数在解放前夕都出国了。
  4.扩展和兴办黄河以北地区的教务和教育。
  由美国请来圣家会修女之后,又于1931年从美国请来了宝血会修女,同时给他们划分了活动地区,圣家会修女活动于黄河以南周村与蒲台县邱李庄地区,宝血会修女则活动于黄河以北的惠民县姜家楼、阳信县小刘家、滨县姜家等地区。
  宝血会修女的初学院设在惠民姜家楼,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办学校和开诊所。因而在他们活动的3个地区各办有完全小学和诊所各一个。
  两个修女会的宗旨和会规大致是相同的,即是为办慈善事业如学校、诊所和义务服务等为名,以达到协助教会发展教务、扩大宗教势力和影响为目的。这些修女会的所有成员,都得遵守严格的制度,坚持独身制和过集体生活,无条件地服从会长的命令和分配,除认真负责地做好会长分配的各项工作外,大多数时间用在个人的修行神工上,过着严格的出世生活;坚决禁止一个人单独会见人,连会见亲生父母时,也得有一位其他修女陪伴,否则即会受到严格的纪律处分。出门也得有一位修女或其他一个女伴陪同。
  5.兴办孤儿院,收养弃婴和家庭贫寒无力抚育的婴儿。
  1928年在张店教堂内办起了一个孤儿院,负责人是美国的一位白姑娘。由于她开设了一个诊所。因此人们都称她白大夫,另有几位中国守贞女协助她们做具体护理婴儿的工作。由于孤婴缺乏母乳喂养和管理不完善,护理欠细致,致使死亡率较高。免于死亡的婴儿待长大成人后,多数嫁给了贫寒的青年教徒。
  6.修建周村中和街圣心诊所和修女院。
  杨光被在其整个事业发展计划中的主要项目之一是卫生医疗。他鉴于济南若瑟医院内修女的工作对教内外影响很大,因此,他亲自写信给美国修女总会院,要求在周村开设分院和开展医疗活动。要求被欣然答应了,遂即于1935年在中和街兴建3层大楼一座。将济南若瑟医院修女会的初学院设在该楼内,并划出3间楼房开设了圣心诊疗所,初学院的神师为德国神甫达天理。该院于1941年迁回济南,诊所也同时停办。1948年又由费雅铭大夫恢复营业,合营高潮时与其他诊所合营,改名为博济医院。
  7.创办学校和医院。
  先于1926年在惠民县姜家楼成立了育德中学,学校管理欠妥,1931年因闹学潮而停办。继而于1933年又在张店教堂筹办张店四维中学。办了两三年后,与周村培德学校合并。此外,全教区几乎每个本堂区都设有新式完小一处,校舍都建得相当雅致美观和适用。如张店、周村、桓台县邢家庄、蒲台县邱李庄、惠民县姜家、阳信县小刘家、滨县城北姜家等。有的条件不具备,不能办完小的则办初级小学,如齐东坡庄、乐陵吴北斗家、沾化永丰、无棣县张郝路家等。
  为扩大医疗范围和影响,将张店圣心诊所扩建为圣心医院。于1938年兴工,在原诊所内盖了3层楼一座。内部定名为圣心医院,对外仍称圣心诊所。建筑经费大部由教区负担,部分由中外教徒捐献。
  8.大事修建各地本堂神甫庭院。
  由于美国传教士们爱讲究吃、穿、住,千方百计追求舒适享受。本来他们的生活水平比较富裕。加之当时美钞兑换中国钱的比值悬殊很大,于是各地本堂区都普遍进行了扩建神甫住宅庭院。如桓台县邢家庄、蒲台县邱李庄、滨县城北姜家、齐东县坡庄、淄川县土峪、张店的神甫楼、周村的主教楼、阳信小刘家、沾化县永丰等地区的神甫住房无不建得美观适用,室内设备完善,应有尽有,在当时来说是相当讲究和现代化的了。
  为使神甫出访教友和进行宗教活动的方便迅速和有力,初步实行了机械化。给白明远配备了一辆小轿车,给每一美国神甫分配了一辆摩托车,为中国神甫宗怀义和张兰田各配备了一辆机动脚踏车。
  9.划分新座堂区。
  周村教区于1927年从美国请来第三批神甫后,虽然基本上离开济南母教区已能维持现状,但为了思想一致和大力推动传教活动,力量还很不足,遂于1929年又从美国请来第四批传教士卢鸿文、万毓芹、魏克年、司悌文及韩明德神甫。几年后,大舒神甫的弟弟小舒神甫舒大意也来了。卢鸿文任张店本堂神甫兼教区副主教、万毓芹任阳信小刘家本堂、魏克年任沾化县永丰本堂、司悌文任滨县城北姜家本堂、小舒神甫在韩家窝小修道院任教兼该村本堂、韩明德任齐东坡庄本堂、罗海亭任周村本堂。1932年又从美国请来第五批传教士达济众和文神甫2人。同年,又来了海博士和大舒神甫。达济众在韩家窝小修道院任教,海博士任惠民县王家店本堂。此后又从美国请来几批传教士如奥德理、甘神甫、文神甫等。前后达20余人。此外加上宗怀义(桓台县宗王庄人)、张兰田(阳信县黄金寨人)、王神甫(惠民县盛家营人)以及美国留学生归来的李光辉(蒲台县人)5位中国神甫,总计有27人之多。这就为教务的扩展奠定了基础。其作法是将全教区各地本堂中借用的济南教区的裨职人员换上了美国传教士和本教区的神职人员,并进一步划分本堂区,如从桓台邢家庄划出了齐东县坡庄,管理齐东县的教务;由沾化县永丰划出了沾化县小胡家本堂区,管理利津县与沾化县的一部分地区的教务;从张店划出了淄川县土峪,管理淄川县的教务等。
  在周村教区由济南划出之后,到新中国成立时已发展到16个座堂区。
  10.扩建主教公署。
  1929年购置周村马路街路北的周村火柴公司,修建2层楼一座,供主教和周村本堂居住,继又在主教楼北建校舍一部,作为培德小学男生部(即以后的培中附小)。
  由于上述为扩展教务,扩大影响所做的各种建设和设施,以及全教区神职人员积极的传教活动,到1941年教徒的数目已由教区划分时的10000人增加到29227人。
  美国总会院认定杨光被是个人才,是个干将,于是向罗马教廷推荐在8年之内给他连晋3级。周村教区由济南教区划分出来的初期,即从1929年称为张店自治教区时,杨光被即被升任为教区上司。1932年张店自治区升级为张店宗座监牧区,杨光被提升为监牧主教。1937年5月18日教区升级为宗座代牧区,杨光被曾被任为主教。主教衔为“卡皮讨里斯”。这时张店教区改名为周村教区,主教公署设于周村马路街天主教堂内。杨光被接受任命后。于同年10月回美国,10月21日去芝加哥,接受由该教区蒙德林主教主持为他举行的祝圣主教典礼。
  三、抗战时期的周村教区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军对在华的美国人包括男女传教士来了个突然袭击,将周村教区的全部美国人拘留在潍县基督教的乐道院,之后,又转移到北京李广桥方济堂,使整个周村教区的本堂区陷于恐怖和空虚之中,经济冻结,教务处于完全停顿状态。这时济南教区主教杨斯赉立即派济南教区德国神甫安福兰为周村教区代理主教,派济南教区德国神甫海神甫(名不详)去张店任本堂,派天永教区德国神甫谷神甫(名不详)为阳信县小刘家本堂,郝神甫(名不详)为周村本堂,陆德霖为滨县姜家本堂,爱尔兰人宣神甫(名不详)为惠民姜家楼本堂,小宣神甫(大宣神甫的弟弟)为周村账房主任会计,王克恭为周村副本堂,德国人宰神甫(名不详,原济南教区)为桓台县邢家庄本堂,张修清为蒲台县邱李庄本堂。通过上述部署之后,周村教区的教务基本上恢复了正常活动。
  由于经济的冻结和经济来源的断绝,神职人员的生活极困难,原计划在周村马路街兴建的主教大堂的物资(已备齐)全部卖光吃光,使主教大圣堂的兴建成了泡影。
  1943年4月23日,周村教区第一批自己培育的神职人员郑德清、朱洪声、赵鸿岭、胡庆梅(后改名胡友松)、宗怀德5人在济南祝圣。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神职人员重返周村教区。杨光被仍在周村任教区主教,白明远在长行街方济各会院任财经主任兼周村教区副主教,吴秉仁任张店本堂。是年晋升第二批神职人员宗怀文、宗怀敬、张述先、周振沂。第二年,杨光被回美国,任白明远为周村代理主教。1947年春白明仁、吴秉仁回美国。5月卢鸿文从美国回来任周村教区代理主教。是年晋升第三批中国神职人员宗怀让、王守森、田斌、李崇伦。秋,杨光被由美国回来,正值解放前夕未敢回周村径往青岛去了。这时宗怀德正在济南洪家楼教书,杨光被和卢洪文几次要他去美国留学,他不愿去,于1948年8月8日考入北京辅仁大学深造。1949年晋升第四批中国神职人员张仲通和李明达。上述中国神甫解放后除宗怀德、周振沂、田斌和李崇伦始终在教区服务外,多数人在解放前夕都离开了教区,有的如宗怀文、宗怀敬、朱洪声、郑德清、张仲通和李明达则到其他教区传教,其余都逃出,现在大多数在台湾。
  四、解放后的情况
  1948年周村解放了,周村教区的教友也从帝国主义的奴役控制下解放了。这时周振沂和田斌从济南回到了周村,周村天主教会又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教友们也过上了自由愉快的生活。1949年7月中旬在青岛的杨光被委任宗怀德为周村教区代理主教。宗怀德于9月从辅仁大学辍学回周村。宗怀德、周振沂、田斌等继续开办着培德学校和博济诊所。为了放弃剥削生活,达到教会自养和通过劳动锻炼改造自己的目的,于1954年开始,自己种菜、养奶羊和养蜂。1956年8月成立了淄博市天主教爱国会筹备委员会。于1958年2月淄博市天主教爱国会宣布成立并制订本会章程。宗怀德当选为主任。1948年去澳门、1950年回国、1957年由河北献县教区赵振声主教祝圣的马学圣神甫和周锡林教友为副主任,秘书长由马学圣兼。
  周村教会的神职人员和教徒为了彻底改变教区的殖民地状态,和彻底摆脱罗马教廷与外国势力的控制,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办好教会,于1958年4月29日,在周村总堂圣体台前,遵照初期教会和宗教传教的传统精神,按照教会的传统习惯作法,当着广大教徒,进行了隆重而庄严的主教选举。选举结果,宗怀德以全票当选为周村教区正权主教。同年6月1日在济南洪家楼主教大堂,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沈阳教区总主教皮漱石主持,由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献县教区主教赵振声和周屋教区主教李伯渔赞礼,进行了隆重的祝圣大典。一同受祝圣的有:济南教区主教董文隆、菏泽教区主教李明月、益都教区主教贾福善。
  1957年宗怀德任淄博市人民代表和市政协委员。田斌任张店区人民代表。1959年宗怀德被邀赴京参加国庆10周年大典。1963年调济南教区任主教,同时宗怀德委任田斌神甫代管周村教区教务。宗怀德去济南后任省政协委员。田斌任淄博市人民代表。周振沂、马学圣任周村区人民代表。
  五、周村教区在十年浩劫的前前后后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周村天主教会和其他宗教团体一祥,承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神职人员被游斗,信教群众被批斗,宗教人士成了专政对象。神职人员周振沂和田斌被打成反革命死于劳改中。李崇伦、马学圣被扣上反革命帽子押送回家,管制劳动。宗教生活和爱国会活动被迫停止。
  粉碎“四人帮”以后,尤其自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得到了重新贯彻和落实,神职人员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昭雪,教堂开放,教会房产得到了落实。
  宗怀德主教于1980年5月出席全国天主教爱国会第三届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主席、教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副团长、全国政协常委兼宗教组副组长。马学圣当选为两会委员。1981年6月6日在山东省召开的天主教爱国会第三届代表会议上,宗怀德又被选为省爱国会主席,马学圣被选为山东省爱国会副主席、省教务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81年10月李崇伦当选为周村区人民代表,马学圣任周村区政协常委兼宗教组组长。1982年李崇伦当选为周村区政协常委兼宗教组组长。1982年12月11日在张店召开的淄博市天主教爱国会第三届代表会议上,马学圣当选为主任委员、市教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崇伦、韩梅祥、边希圣、张恂宗为爱国会和教委会的副主任委员,秘书长由韩梅祥兼。

知识出处

山东文史集粹

《山东文史集粹》

出版者:山东人民出版社

本史记述了山东文史集萃的民族宗教卷、其中,有关少数民族史料19篇,有关宗教史料36篇。

阅读

相关人物

宗怀德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