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真实再现一名普通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7549
颗粒名称: 《张思德》:真实再现一名普通兵
分类号: K828
摘要: 延安时期的中国革命充满了青春昂扬的激情和无私奉献的战斗精神。在这样一个激情澎湃的革命年代,一个普通的勤务兵与领袖毛泽东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了真挚的革命友谊。这个普通的勤务兵不是别人,就是毛泽东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中的道德楷模和人物原型——张思德毛泽东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张思德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他对于革命工作的热忱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都在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平凡工作或劳动中得以体现。他勤劳的身影、亲切的面容留在了革命时期延安的每个角落。洛杉矶保育院的儿童与张思德之间父子般的亲情、张思德与内卫班的战友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都细腻感人地传达了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
关键词: 勤务兵 张思德

内容

延安时期的中国革命充满了青春昂扬的激情和无私奉献的战斗精神。在这样一个激情澎湃的革命年代,一个普通的勤务兵与领袖毛泽东在工作和生活中建立了真挚的革命友谊。这个普通的勤务兵不是别人,就是毛泽东著名的《为人民服务》演讲中的道德楷模和人物原型——张思德毛泽东勤务兵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张思德的一生平凡而伟大。他对于革命工作的热忱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都在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平凡工作或劳动中得以体现。他勤劳的身影、亲切的面容留在了革命时期延安的每个角落。洛杉矶保育院的儿童与张思德之间父子般的亲情、张思德与内卫班的战友之间深厚的革命友情都细腻感人地传达了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
  为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一次烧炭中炭窑突然崩塌,张思德不幸牺牲。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会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
  本片风格细腻真实,朴实无华。通过描写一个普通战士在延安的革命生活,向现代人再现了延安时期斗志昂扬、激情澎湃的红色年代,以及红色年代所包裹的伟大精神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8日,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在延安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大会上发表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60年后的今天,一部取材于张思德人生经历的电影在全国上映,这部原本没有多少悬念但充满温情和人性光辉的电影,出人意料地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北京许多报纸也以超大篇幅报道了这部电影引发的"红色激情”。
  张思德,一位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中央警备团的普通战士,参加过长征,负过伤,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5日,他在陕北安塞县烧炭时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时年29岁。毛泽东在为纪念他而作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中说:"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电影《张思德》既没有战火硝烟,更没有豪言壮语,但它通过特殊的文化语境,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新的内涵。张思德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平凡,平凡到每个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在张思德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的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值得弘扬的。
  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60年后,这位因得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褒扬而闻名的英雄在银幕上再度焕发光彩,成了一面充满着神圣和善意的旗帜,让几代人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得到共鸣。尽管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人们在银幕上重温这段红色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再看张思德时,.竟然没有一点陌生疏隔的感觉,因为张思德精神已经融入人们的心里,成了一座永远的心碑!当然,《张思德》带来的不只是人们的深深敬仰和感动,也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思考:革命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敌人的残暴统治下英勇抗争,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同时,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无私的奉献者,他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信念坚定。也正是这种"平凡”,让观众感觉到了英雄的鲜活、真实,赢得了感动的泪花。
  伟大的事业,需要无数个平凡的“张思德”;伟大的时代,永远需要为人民服务精神!
  相关链接张思德个人资料:姓名:张思德性别:男生日:1915年10月10日民族:汉族籍贯:四川仪陇思德乡战士张思德: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张思德生平:孤儿"谷娃子"在革命军队中成长为浑身是胆的"小老虎”,长征期间他三次过草地。参军11年,同期入伍的同志有许多已当上了团长甚至是旅长,张思德身为战士却从不计较职务高低。
  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县烧炭。9月5日中午时分,窑洞即将挖成,但突然塌方,张思德奋力把窑口的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牲,时年29岁。
  背景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发表了传扬天下的《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下了 "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下午1时,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张思德当过班长,又从班长当回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其高尚品格十分可贵。毛泽东在演讲中称赞:"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张思德牺牲后,毛泽东随即吩咐,晚上要多派些人站岗,防止尸体被狼吃了,尽快把尸体挖出来,洗干净,买一口棺材;开追悼会,他要讲话。党的领袖如此关心一名普通党员和战士,远不止是出于私人感情,而是表现出革命队伍中人人平等,无论在什么岗位都是为人民服务。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毛泽东
相关人物
张思德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宜春市
相关地名
陕北安塞县
相关地名
四川仪陇思德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