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各时期领导体制及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7394
颗粒名称: 报社各时期领导体制及机构
分类号: G219.245.6
摘要: 报社各时期领导体制及机构:从1949至1993年相继成立赣中日报 、赣中报等。
关键词: 宜春日报 报刊事业

内容

袁州日报 (1949.9.26—1949.12.14)为中共袁州地委机关报。地委设党报委员会,由地委书记兼任主任,加强报纸领导;报社设正副社长肚长、总编辑,实行社长负责制。
  袁州报 (1949.12.15—1952.9.20)为中共袁州地委机关报。领导体制同《袁州日报》时期,报社增设副总编辑。
  南昌农民 (1951.12.1—1952.12.31)为中共南昌地委机关报。地委设党报委员会,由地委书记兼任主任;报社设正副总编辑,未设正副社长。
  南昌农民报 (1953.1.1—1958.4.30)袁州地区与南昌地区合并,成立新的南昌地委、南昌专署,合并后的《袁州报》与《南昌农民》改为《南昌农民报》,为中共南昌地委机关报。党报委员会终止工作,报社建立编委会,不再设立社长职芬,实行编委会集体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
  赣中报 (1958.5.1—1959.9.30)
  1958年4月,南昌地委和专署机关搬至宜春,报社随之也搬至宜春,并改名为《赣中报》。1959年1月1日,南昌地委更名为宜春地委,《赣中报》转为中共宜春地委机关报,设编委会,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
  赣中日报 (1959.10.1—1961.12.31)为中共宜春地委机关报。设编委会,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
  赣中报 (1962.1.1—1966.6.20)为中共宜春地委机关报。设编委会,实行编委会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
  赣中报 (1966.6.21—1968.12.20)为宜春地区革命委员会机关报。因"文革"原因,编委会解体,报社先后由工作组、军管小组主持工作,并成立临时办报小组,负贵报纸工作。1968年2月,成立赣中报革命委员会,领导报社工作。1968年12月17日,地区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赣中报》,《赣中报》于20日宣布停刊。
  宜春通讯 (1979.6.1—1981.11.30)为恢复中共宜春地委机关报的过渡期报纸。1980年9月,成立宜春通讯党委,领导报社工作;1981年1月,成立编委会, 负责编委工作。
  赣中报 (1981.12.1—1991.12.31)为中共宜春地委机关报。1982年12月成立赣中报党组,1982年4月成立编委会,由总编辑兼任党组书记,实行党组、编委会集体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1990年2月,设立纪检组,为地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派出机构,纪检组组长由党组成员兼任宜春日报 (1992.1.1—)为中共宜春地(市)委机关报。1992年1月1日至1992年12月22日,实行党组、编委会集体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1992年12月23日,成立宜春日报社党委,撤销编委会。1993年1月
  4日,设社长职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社长负贵制,由社长兼任党委书记;同时设总编辑职务;设纪委,纪委书记由党委委员兼任。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