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农民,先是学了点木工活,后来一步步搞起了雕刻,如今已是附近县市颇有名气的雕刻者。从莲台到高档仿古家具,从小小的根雕到高十儿米的佛像制作,他都是一把好手。
最近.笔者听说有一位农民要向宜春春台公园捐献一个神龛,向第五届全国农运会宜春市筹委会赠送一套五龙椅,并将在市博物馆展出一部分作品。这一消息让笔者对这位农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9月 8日,笔者来到袁州区天台镇中坑村门楼组,见到了这位民间艺人彭焕莲。
小小的艺术殿堂彭焕莲带着笔者来到当地的一个祠堂,那里摆放着很多工艺品:一尊包公像,两个神如,两台花轿,两尊佛像,两个莲台等。即将赠给春台公园的神龛,做工非常精细,其正面上排有八仙过海、麒麟送子等图案,下排是双龙戏珠;背面上排依次刻有喜鹊闹梅、金鸡采菊、福禄寿三星、鸳鸯戏莲、凤串牡丹等吉祥图案,下排是双凤朝阳;就连四条腿也没闲着,彭焕莲把它们制作成了仿古龙头。整个神龛传递出庄严而祥和的气氛。而准备送给第五届全国农运会宜春市筹委会的五龙椅,则线条流畅,做工精细,立体感强,所刻之龙栩栩如生。彭焕莲说,五龙蕴有第五届全国农运会之意。赠给农运会,是想让来宾了解宜春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并表达一个普通农民对农运会的一份心意。
在其书房里,彭焕莲拿出一件茶树根雕艺术品,简单的两根茶树枝被他制作成了栩栩如生的含苞待放的腊梅。他又拿出一本《中国根艺》杂志,指着封面自信地说: "这是一个得了金奖的根雕艺术品,但我认为,我的这件作品不比这差。" 不懈的艺术追求彭焕莲告诉笔者,他1976年读高一时,因一些原因没有继续读下去,恢复高考后,也曾去考过,但没能考上,不过,这也让他有机会做他喜欢做的事。辍学后他便开始学习雕刻,1993年在湖南一雕刻厂边做工边学习,1994年回家后进行工艺品制作。他的工艺品以佛像为主,还有屏风、根雕、高档仿古家具等。彭焕莲说,至今,他雕刻的大小佛像已不下1000个了。
彭焕莲说,因为雕刻的式样多,客户要求也各不相同,雕刻者必须具备一些相关知识,于是他先学习木工,后学素描,学具体的根雕艺术、佛像雕刻技艺,还学一些民间传说中人物的雕刻。另外,他还学习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及民众心理,这是为了在制作时讲究一个意境而不是几个图案的简单拼凑。他说,在雕刻一件作品前,先得统观全局,再设计、绘画,然后才雕刻制作,这样才能弄出一件完美的作品来。
雅致的艺术生活彭焕莲家的门楼别具艺术味,上镌刻有一副对联,横批是"聚奇园",上联是"万壑松风卷翠涛",下联是"一弯秀水绕奇园"。大门外的左右两侧均种有两棵柏树、一棵万年青;院内,种着一些枣树、柚子树,一方鱼池上面架着一个葡萄架;门前还有如铁树、剑麻等观赏植物,楼顶上则摆着一些花卉.,真有些闲情逸致。
彭焕莲家中,处处充满着艺术气息。每个房间里都摆放着由他自己制作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大多是做好后买主未来得及拿走的,显得有些零乱。但其书房就不一样了,进门后映入眼帘的是正面靠墙脚的一件根雕,造型为梅花样,上书"铁骨傲霜雪,万壑动风云",气势磅礴,风骨全出;书架里的书及有序摆放的艺术品让人无法想象这是一个高中还没毕业的农民的书房。
在他的书房里,记者还发现了挂在墙角的一把二胡和一支笛子。记者调侃地问他是否也有其他业余爱好,彭焕莲不无自豪地说,1980年时天台有个湘剧团,当时他可是头儿,不过现在没有时间拉二胡吹笛子了。
他接着又说,他1985年还曾在当地开过摄影店,而这一点在当时很多大乡镇都没有。
看到彭焕莲家处处是佛像,而且家中照壁前还有一尊观音菩萨像,二楼栏杆上还摆着香钵,记者问他是否信佛?这时彭焕莲一本正经地说,他没有什么信仰,要说信那就是信科学艺术了。他解释说,那些东西都是他妻子坚持弄的,没办法,只好随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