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重现耕织图景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7368
颗粒名称: 北京颐和园重现耕织图景观
分类号: K928.73
摘要: 北京颐和园内皇家耕织图景观经过两年的修缮后,20日向游人开放。耕织图景观位于颐和园西北部,是颇具江南水乡风情的独特园林景观,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当年,昆明湖与玉泉山之间河湖交错,稻田棋布,景色酷似江南。乾隆造园时又特意将原在城内专门负责为宫廷织造丝绸布料的内务府织染局迁到此处,组成了一处生活气息浓郁、景色淳朴清幽而又融入传统农桑生产的园林景区。乾隆将其命名为"耕织图"。
关键词: 颐和园 耕织图

内容

北京颐和园内皇家耕织图景观经过两年的修缮后,20日向游人开放。
  据颐和园负责人介绍,耕织图景观位于颐和园西北部,是颇具江南水乡风情的独特园林景观,始建于清朝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当年,昆明湖与玉泉山之间河湖交错,稻田棋布,景色酷似江南。乾隆造园时又特意将原在城内专门负责为宫廷织造丝绸布料的内务府织染局迁到此处,组成了一处生活气息浓郁、景色淳朴清幽而又融入传统农桑生产的园林景区。乾隆将其命名为"耕织图"。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清漪园,这片园林景区被毁坏,只有一块乾隆御题的耕织图石碑存留。1886年至1895年,这里成为清朝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昆明湖水操学堂。再之后,耕织图地区的功能和归属几经变化,最后成为了厂房和居民生活区,园林景观完全丧失。1998年,北京市投资1亿元,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耕织图景观" 终于再现。
  新的耕织图景观依然承袭了旧日的江南神韵,主要由澄鲜堂、延赏斋、蚕神庙、《耕织图》石刻长廊等现代恢复的清漪园时代建筑、内部陈设以及自然景观环境组成。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殷丽娟
责任者
李昆
责任者

相关作品

北京颐和园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