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树市引资借力打造现代化农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宜春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41120020230007330
颗粒名称: 樟树市引资借力打造现代化农业
其他题名: 冲破瓶颈 增添活力
分类号: F306
摘要: 樟树市中洲乡农民对此有着真切的感受。自从2001年福建客商许文仁在当地投资创办顺发食用菌开发公司以来,全乡的农业生产出现了奇迹般的变化。该公司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民从事双狗蘑菇种植。目前,该乡建起了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尺的蘑菇棚,种植蘑菇的农户户平年纯收入达2000元,有2100多户农户靠种植蘑菇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占全乡农户总数的50%以上。
关键词: 现代化农业 农业经济

内容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樟树市中洲乡农民对此有着真切的感受。自从2001年福建客商许文仁在当地投资创办顺发食用菌开发公司以来,全乡的农业生产出现了奇迹般的变化。该公司运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民从事双狗蘑菇种植。目前,该乡建起了总面积达200万平方尺的蘑菇棚,种植蘑菇的农户户平年纯收入达2000元,有2100多户农户靠种植蘑菇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占全乡农户总数的50%以上。
  中洲乡的变化表明,该市以招商引资为手段,通过吸纳外地资金、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农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由低效型向高效型的转变,现代农业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该市农村广阔的田野。到目前,该市已累计引进农业开发项目100多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超近年来,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制约樟树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农业生产经营粗放、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针对这种状况,自2000年开始,该市大力开展农业招商,积极借助外力改造传统农业。为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他们按照"项目兴农"的发展思路,立足区位、资源、传统三大优势,因地制宜地筛选了一批有基础、有潜力、有市场前景的项目,建立农业招商项目库,力争每个项目都能找到"婆家”。樟树是闻名全国的药都,深厚的传统积淀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外地客商竞相投资参与中药材产业项目开发。吴城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过去当地农民习惯于分散种植、自产自销中药材,经济效益不明显。2001年以来,该乡引进外地客商投资1800多万元,创办了集种植、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中药材开发基地28个,面积超过1.5万亩,带动了全市中药材植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目前, 该市形成了以国家科技部认定的药材 "三子一壳"(黄栀子、吴茱萸、车前子,枳壳)为主体的百亩以上连片基地81个,总面积达15万亩,中药材年生产量2.3万吨,产值1.54亿元,从事药材种植的农民达3万余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十分之一。
  农业招商不仅带来了资金,也带来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品种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为樟树市发展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初秋时节,在樟树市大桥街道农业科技示范园内,各种特色蔬菜瓜果争红斗绿;果树苗木叶绿茎壮,生机盎然。
  每天前来这里观摩学习的农民一茬接一茬,他们钻大棚、进苗圃,选良种、问技术,忙得不亦乐乎。这是由该街道投资58万元兴建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凭借着优惠的承包价格和配套政策,吸引了11名外来客商在园内落户,引进新技术、新品种170余项(个)。该园区的任务就是帮助农民找准致富项目,推广农业科技,使之成为了推广良种良法、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带富四方农民的样板。该街道东村村民陈华林2001年在科技园打工,去年他利用自己在园内学到的脱毒马铃薯种植技术,用3亩旱地进行脱毒马铃薯种植,当年就获纯利4000余元。当地农民看到有利可图,纷纷到园区讨教种植技术,引种脱毒马铃薯。仅此一项,当地农民人平每年便可增收200余元。
  目前,该市农业开发项目年总产值达3.6亿元,从业人员1万多人,从业人员年务工总收入超过3000万元。在项目的牵动下,樟树市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中药材、生猪、蔬菜、工业原料林、优质稻、特种水产等特色主导产业已形成规模,、农民每年从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的总收人超过9000万元。

知识出处

宜春日报

《宜春日报》

出版者:宜春日报社

出版地:江西宜春

《宜春日报》是中共宜春市委机关报,其前身为《赣中报》,创刊于1949年9月,1992年1月改为《宜春日报》,报纸采用电脑激光排版,版版印刷,对开四版,周七刊。是全市惟一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是全市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媒体,也是全省地市报中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期发数6万多份。

阅读

相关人物

程永康
责任者
柳永红
责任者
黎俊
责任者
许文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樟树市中洲乡
相关地名